胃糜爛的出現,多與這4個因素有關,信不信由你

胃糜爛是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一種病變,其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過多而導致的急性胃粘膜損害,因此引起胃糜爛。但是胃糜爛并不是胃真的爛了,只是黏膜層有炎癥或受到損傷,以及微細血管出血等。那么胃糜爛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會出現胃糜爛?

一、胃糜爛是怎么回事?

1、感染病菌:引起胃糜爛的最主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病毒感染,主要是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

2、不良刺激:受到較大的不良刺激或危重疾病,如大型手術、大面積燒傷、嚴重器官病變、敗血癥等,均可導致出現胃糜爛。

3、飲酒過多:過多的酒精進入體內后,由于酒精的溶脂性和親溶性會破壞胃粘膜屏障。導致上皮細胞受到損害或粘膜內出血等,因此造成黏膜損傷,引起胃糜爛。

4、外源性因素:服用了某種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類固醇激素等,都會對胃粘膜屏障造成損傷,因此導致胃粘膜出現糜爛、出血的現象。

二、胃糜爛的治療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1、服用抗生素:對于受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導致胃糜爛的,會因此引起胃炎或是其他消化道的疾病。所以可連續兩個星期服用抗生素,即可消除幽門螺旋桿菌,治愈胃糜爛。

2、使用抗酸劑:對于患有輕度的胃炎患者,可服用抗酸劑。可在進食后1至2小時服用一次,以及晚上臨睡前再服用一次。

3、應注意禁煙禁酒,忌食碳酸飲料、咖啡以及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

4、少吃腌制、生冷食物,因為腌制食物含有過多的鹽分,生冷食物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容易引起消化道炎癥。

相信對于胃糜爛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了解了胃糜爛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在胃糜爛時的飲食應以少鹽清淡為主,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使胃糜爛的病癥得到更好的治療。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和專家1對1交流,治好病!

↙↙↙↙↙↙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changshi/view-17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