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氣血,煲什么湯好?
補氣血,煲什么湯好?
說到補氣血的湯湯水水,我這個熱愛美食的營養師,非常樂意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經驗。
1、補氣血是中醫的概念
首先,要明確,“氣血”是中醫的概念,不能用現代營養學的標準去定義,這是兩套不同的體系,就像不能用英語語法來判斷中文的對錯一樣。
2、補品的形式
中醫補品的形式很多,比如丸、散、膏、丹、湯……。中藥湯劑是大家對中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把草藥放水里煎出一碗湯液,相對而言,湯劑的效果更好,但味道可能不太好,而且每天煎煮,也挺費時間。
為了方便服用,可以把湯藥變成丸、散、膏、丹的形式,其中,膏是補品比較常用的形式。尤其,一天冬天,似乎全民皆“膏”,秋梨膏、固元膏、阿膠膏……膏劑制作過程和工序比煎湯液麻煩,但做一次可以吃很久,吃的時候倒是方便了,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愿意花點時間和精力去做的。
但膏劑的缺點是比較滋膩,對脾胃的要求較高,脾胃虛弱的人吃膏劑,很容易上火,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虛不受補”。
我比較推薦用煮茶和煲湯的方式進補,得益于現在的小家電,不管是煮茶還是煲湯都十分方便,而且食材搭配也非常靈活,可以根據身體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煎煮出來的茶水或湯水,吸收也較容易,不易傷脾胃。煲湯時還可以加入肉、菜等其它食材,可以更好地調和藥材的味道,煲出來的湯水,比直接煎的湯藥美味可口多了。
3、氣血要怎么補?
既然談到補氣血,就得了解一點中醫的基礎知識。氣和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看了很多人分享的所謂補氣血的湯,其實都只是補血,單純血虛的人或許會有些效果,如果氣血兩虛的人喝,恐怕收效甚微。
即便是血虛之人,單純補血,有時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因為“氣”和“血”是相互依存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屬陽,血屬陰,“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關于氣血的理論知識,在這里就不贅述了,只要明白,氣血或陰陽猶如人之兩足,不能一只腳高一只腳低,更不能單腳跳,只有雙腳平衡,并協調合作,才能快速奔跑。
氣血兩虛的人當然是氣得補,血也得補;氣虛的人,也常常需要加入少量補血的材料;血虛的人,加入少量補氣的材料效果又大不一樣。
如果你覺得自己氣虛、血虛、氣血兩虛,常年吃各種補品還是虛,那就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方案是否正確了。
話不多說,給大家推薦幾款補氣血的湯水。
八珍湯
最有代表性的氣血雙補的湯,要數八珍湯。八珍湯是由兩個非常有名的方子組成的,一個是“補氣方之祖”——四君子湯,另一個是“補血方之祖”——四物湯。四君子湯四種材料,四物湯四種材料,加起來就是八種,補氣血效果非常珍貴,所以叫八珍湯。如果再加上黃芪和肉桂,就變成十全大補湯了。
煲八珍湯的主要食材,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排骨湯、雞湯、牛肉湯、羊肉湯都可以。寒涼體質的人,建議選擇雞湯,雞肉性溫,且滋補效果好。如果無太大偏性,可以選擇排骨湯,性質比較平和。
搭配的素菜,可以選擇玉米、胡蘿卜、山藥、海帶、菌菇類等等,首推各種干制菌菇類,比如黑木耳、猴頭菇、榛蘑、松蘑、羊肚菌、竹蓀、蟲草花等。因為菌菇本身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很多氨基酸是美味的來源,菌菇煮湯,堪稱是“天然調味劑”。而且菌菇類食物在中醫上大多都有健脾養胃、清胃滌腸的作用,補品一般都比較滋膩,進補容易使脾胃產生積滯,菌菇正好解除了這種煩惱,進補的效果更好。
八珍湯料:黨參、白術、茯苓、川芎、當歸、熟地、白芍各9g,炙甘草6g。
食材:排骨1根,胡蘿卜1根,姜一小塊,大棗2個。
做法:1、排骨斬塊,焯水,撈起,放入砂鍋或電飯煲中。
2、八珍湯料裝到紗布袋中,洗凈,放入鍋中;姜拍扁、大棗撕開,放入鍋中。
3、加適量水、2勺料酒,大火燒開后改小火,慢燉1小時。如用電飯煲,選擇“煲湯”鍵。
4、胡蘿卜去皮,切塊,加入鍋中,繼續燉10分鐘。關火前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煲好后再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當歸補血湯
從名字上看,這個湯似乎只是補血的,但它的組成很有意思,黃芪為君,當歸為輔。稍微了解一點中藥知識的人都會知道,黃芪是補氣的,當歸是補血的。黃芪為主,那應該是一個補氣的方子呀,怎么取名為“當歸補血湯”呢?而它也確實是用來補血的。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嗎,氣血相依存,“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孤陰不長,獨陽不生”。血是氣的載體,沒有血,氣也無處安放;而氣是血的動力,沒有氣,血也無以生。
當歸補血湯重用黃芪,是先補充能量,有了充足的能量,才能激發血的生成。所以,這是一個通過補氣來補血的方子,血虛或氣血兩虛的人都可以用。
當歸補血湯料:黃芪30g,當歸3g,桂圓8粒。
食材:土雞1只,蟲草花25g,姜1小塊。
做法:1、土雞處理干凈,斬塊,焯水,放進砂鍋或電飯煲。
2、蟲草花洗凈,放入鍋中;黃芪、當歸裝進紗布袋,洗凈,放入鍋中;桂圓放入鍋中。
3、姜拍扁后放入鍋中,加入2勺料酒和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燉1小時。如果用電飯煲,選擇“煲湯”鍵即可。
4、關火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大棗桂圓蓮子湯
前面兩款湯滋補力度比較強,一周喝1-2次就好。接下來介紹的一這款大棗桂圓蓮子湯,性質平和,更適合日常經常食用,而且味道香甜,簡單方便。
一說到補血,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大棗,但作為地道的廣西人,我會先想到桂圓。桂圓是廣西的特產,尤其是我外婆的老家,廣西博白,是桂圓的地理標志產地,我打小就拿桂圓當零食吃。
桂圓比大棗的優勢在于,大棗主要補血,而桂圓既益氣又補血;大棗主要健脾,而桂圓既健脾又養心。吃一樣東西有兩種效果不是更好么。
從味道上說,單用大棗或桂圓煮水,味道都比不上用大棗和桂圓一起煮水,所以,我更喜歡大棗和桂圓一起用。
蓮子的作用非常關鍵,它有很好的收斂收澀作用,大棗和桂圓補的氣血,如果收不住,漏掉了,那不也是白補么,蓮子就是來“收口”的。
大棗桂圓蓮子可以燉肉湯,也可以燉甜湯,可以煮粥,也可以打豆漿,吃法太多,隨你選擇。我最喜歡的就是用來打豆漿,因為可以偷懶,而且打成漿,更好吸收。
材料:大棗6個,桂圓30粒,蓮子30g。
做法:1、蓮子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我一般是晚上臨睡前泡,第二天早上起來用。
2、大棗洗凈,去核、撕碎;桂圓簡單沖洗一下。
3、將大棗、桂圓、蓮子全部放入豆漿機或破壁機中,加水至最高水位-最低水位間,選擇“豆漿”鍵即可。
不用加任何調料,大棗、桂圓非常香甜,打出來的漿可口極了。
補氣血還要注意什么?
1、健脾胃
只要是通過內服來調理身體,不管是藥物還是食物,都必須通過脾胃的運化。而補品相對而言,性質更滋膩,更容易使脾胃產生積滯,所以,進補更要關注脾胃的運化能力,先健脾后進補,或邊健脾邊進補。
如果脾胃運化能力差,不但進補無效,還會傷脾胃,導致上火、便秘、腹脹、生痰等困擾。
2、幾種情況下不適合進補
當感冒、發燒、腹瀉等急性病發作時,不適合再進補,要先暫停,把這些疾病先解決。當基本癥狀消失后,進補是有必要的,因為生病會消耗人體的氣血呀,不及時補充怎么能更好地康復呢。
坐月子也不要著急補氣血,先養2-3天脾胃,脾胃好了,再開始補氣血。
結語
補氣血是中醫的概念,必須按照中醫的思維去理解。
補氣血的方法很多,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這就需要自己有一定的中醫基礎,或通過營養師、中醫師的指導,才能更好的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今天介紹了三款適合日常飲用的補氣血湯,八珍湯、當歸補血湯、大棗桂圓蓮子湯,所用食材都是藥食同源的,簡單方便又安全,大家可以試試。
但要注意兼顧脾胃的保養和清理哦。
更多建議:
補氣血,用煲湯的方法是古代就流傳至今的經驗,有用傳統方藥為主的藥膳食療煲湯,也有自我認知的營養煲湯,至于哪種湯更適合自己,這里要看自己的“氣血”狀態如何。
中醫最講究的是“無虛不補”,也就是身體的氣血不虛,大范圍的概念是不用進補,如果到了氣血虛的嚴重狀態,簡單的煲湯補法也未必有效,“因人而異”才最恰當。
氣血是中醫學的概念,中醫認為氣血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如果人的五臟六腑出現問題,都可以影響到人體的氣血。這里要明確的是,中醫所說的氣血,跟西醫所講的概念不能“劃等號”,這是要搞清楚的事兒。
補氣血,煲什么湯好?
【補氣血的常用食物】
龍眼肉、桑葚、蘑菇、香菇、鵪鶉蛋、花生、大棗、山藥、黑木耳、胡蘿卜、銀耳、羊肉、牛肉、雞肉等。
平時多食用有補氣血作用的食物,除煲湯外盡量選擇多種烹調方法制作,燉、煮、蒸等也能發揮食材的作用,起到調補的效果。
中醫的著名醫方有八珍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十全大補湯都是補氣血首選的方子,用它們跟食材搭配,就可以煲出補氣血的湯食。(供參考和選用)
【補氣血的湯】
補氣血,可以選用有補氣、補血作用的藥材與食材一同煲湯,屬于食療藥膳范疇內的有一定的效果,居家自己制作即成。
1、蓮藕豬脊骨湯
材料:蓮藕400克,豬脊骨600克,茯苓、黨參、熟地、白芍、當歸各8-10克,白術12克,川芎5克,醬油、麻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豬脊骨洗凈后焯水,去除血沫控凈水;蓮藕洗凈削皮切塊;將上述各藥洗凈用紗布袋裝好。
砂鍋中放入藥袋,豬脊骨、蓮藕一同入其中煨煮1-2小時,待豬脊骨熟透軟后,喝湯食肉。將精鹽、醬油、麻油、味精調入味碟用于喝湯食肉的調味用。
2、十全大補湯
材料: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熟地、白芍各10克,當歸、肉桂各5克,川芎、甘草各3克,大棗12枚,生姜20克,墨魚、肥母雞、老鴨、凈肚、肘子各250克,排骨500克,冬筍、蘑菇、花生、蔥各5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上述各藥洗凈一同裝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鴨肉、雞肉、豬肚清水洗凈;排骨洗凈剁小塊;姜洗凈拍破;冬筍洗凈切塊;蘑菇洗凈去雜質。
所有食材和藥袋一并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燒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燉煮1.5小時左右,再加入黃酒、花椒、精鹽等調味,待各種肉均煮熟后撈出切細條,再放入湯中,撈出藥袋。煮沸后調入味精即成,食肉喝湯。
3、牛肉蓮子山藥湯
材料:牛肉250克,山藥、蓮子、茯苓、紅棗、小茴香各3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茯苓入藥袋中。山藥洗凈切片,牛肉切塊洗凈焯水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水,把牛肉、蓮子一同入鍋中,用大火把牛肉煮半熟時加入藥袋和紅棗、山藥片、小茴香、精鹽,用小火燉這牛肉酥爛時關火即成。
4、桂圓葡萄干湯
材料:桂圓肉、葡萄干各50克,紅糖適量。
做法:桂圓、葡萄干洗凈后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半小時后調入紅糖飲用。
以上所選的食材藥材都是安全有效的,在自家可以嘗試煲湯食用飲用。
補氣血的湯食,只要是處于補的過程中,就要注意,感冒時不能食用;忌食生冷寒涼食物、油膩食物。如果氣血虛出現較為嚴重的表現時,就不要在家里自行調理理,要及時就醫用藥。
更多建議:
謝邀!
健康長壽靠什么?無非兩個字——氣血,這兩樣是生命的基礎,我們的內臟都要靠氣來推動,血來營養。氣血調和則五臟安,氣血不和則疾病生。氣虛的人容易疲勞、情緒消極、什么都不愛干。別人覺得他很懶,其實他是氣不足了。而血虛的人火氣大,容易犯急、暴躁,愛發脾氣,別人說這個人脾氣怎么這么差,其實他是體內的血虧了。
八珍湯
怎么辦,多做鍛煉,減少消耗,適時地配合喝點“八珍湯”來調養,就能很好地補足氣血,這個方子為:當歸10 克、川芎5 克、白芍8 克、熟地15 克、人參3 克、白術10 克、茯苓8 克、炙甘草5 克組成,雖然看起來有點復雜,但用起來簡單得很,您到藥店按劑量抓好,拿它燉雞肉就可以。
老人家每個月喝上幾服作為保養,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補養氣血,還能延緩衰老。
女人經期過后喝上四五天,就能把內分泌調理得很正常,像臉色發黃、頭發枯黃、容易疲勞、手腳冰涼、月經不調、貧血、更年期、病后及孕后虛弱這一類問題都可以用它來調理。
在冬季進補的時節即使您的身體沒什么毛病也可以在這時喝一喝“八珍湯”,能讓您過個舒舒服服的冬天。
懶人伸腰
當然,如果您覺得熬一鍋藥膳很難照顧到每一個成員的身體狀況,或是嫌麻煩,也有一個比較方便的辦法,因為比較適合“懶人”所以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懶人伸腰”。每當您感到疲勞了,就把椅子向后挪挪,雙腿向前伸直,腳尖向著身體的方向回勾,腳跟蹬地。同時雙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轉,手臂伸直,盡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柱被拉開的感覺。保持這個姿勢呼吸5~10 次就可以了。別看它簡單,但效果并不差。您把腿伸直,腳尖向著身體的方向回勾就可以拉伸到膀胱經,從而加速膀胱經排毒。膀胱經貫穿腰背和腿部,像平時因為久坐而感覺背部沉重、腰部酸痛、小腿酸累等,都與這條經絡氣血不暢有關。腿伸直,腳尖向回勾就能激發到膀胱經,緩解腰背和腿部的酸累。
更多建議:
本人也是一個氣血不足的人,我介紹一下我補氣血吃的幾款湯水。
當歸紅糖雞蛋
準備材料:
當歸(藥店買,有點苦我一次放一兩片),雞蛋一個,紅棗三個,紅糖少許,還可以放點黨參和黃芪。
做法:
水燒開,雞蛋放入煮10分鐘,撈出剝殼待用。
養生壺中放入當歸,紅棗,紅糖,雞蛋,適當的清水,煮一小時左右即可。
這道湯水適合在經期后過七天再喝,一周喝兩次左右,對補氣血很有幫助。
銀耳紅棗湯
準備材料:
小銀耳一朵,紅棗三個,枸杞一小把
做法:
銀耳用熱水泡開,去蒂,切碎,也可以用攪拌機打碎。
隔水燉中放入銀耳,紅棗,枸杞,適當的清水,燉7個小時左右。
一般晚上煮,到第二天早上就能喝了。雖然很費時間,但是這樣煮出來的銀耳非常的出膠,很好喝。
五紅湯
準備材料:
紅皮花生,枸杞,赤小豆,紅棗,紅糖
做法:
紅皮花生,赤小豆浸泡一個小時。
所有材料放入養生壺中,加入清水,煮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了。
這個湯也是一周喝兩次左右就可以了,經期最好不要喝。
這幾款湯水很補氣血,喜歡可以試看看,堅持喝一兩個月,你會看到很大的效果。
更多建議:
關注我,一個健康好習慣,受益終生!我是專業營養師,我來解答您的問題,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讓更多朋友看到受益
隨著中醫養生的很多宣傳與科普,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認識到“氣血“對于我們的人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相信很多朋友也會發現,明明感覺自己很虛弱,明明感覺自己需要補氣血,怎么就是補不進去呢?一補怎么就上火?到底怎么補?咱么今天從現代營養學和傳統的中醫養生理論來綜合給大家分析一下:
1、 現代營養學我們如何做把氣血補起來?
其實現代營養學中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均衡的飲食和營養,比如說生活中的花生、紅豆、黑米、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和礦物質,保證飲食的均衡,是人體補血的根本,有很多朋友,三餐沒有規律吃飯,而且作息不規律,這樣吃再多的補藥可能效果也不好。葉酸、鐵、優質的蛋白質,礦物質對于我們保證身體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從現代營養學來說,我們每天要保證主食、奶制品、豆類及堅果、水產品、蛋類、禽肉類、蔬菜水果的均衡攝入,這是基礎的一步。
2、 中醫養生理論如何更好的幫您補氣血?
由于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存在脾胃虛弱的問題,中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養護好脾胃對于我們保證充足的營養吸收,生成血液,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中醫非常強調人體功能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小米,山藥,南瓜,紅豆,薏米都是非常好的健脾胃的食材。日常生活中通過保護脾胃功能來增加氣血在中醫養生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常健脾胃食方舉例:
小米粥、南瓜蒸紅棗、薏米山藥粥
3、 補氣血的湯方推薦:
在前面兩項做好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再增加一些補氣血的湯才能更好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大道自己,很多東西也非常簡單,生活中很多常見的小食材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多么昂貴的食材。
日常補氣血湯方推薦:
① 當歸生姜羊肉湯:非常適合寒性體質需要補氣血的朋友食用
當歸6g, 生姜15g, 羊肉一斤
注意事項:容易上火的朋友避免食用,建議先少量食用,不推薦每天頻繁喝
② 枸杞桂圓紅棗湯:
枸杞12g ,桂圓6個,大棗5個
③ 生姜大棗湯:溫中散寒,補氣血
生姜10g,大棗10個,放在一起煮湯
④ 花生木耳紅棗湯:滋養陰血
花生20g,木耳5朵,紅棗10個,燉湯
溫馨提示:
合理膳食及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如果您患有疾病或正在服用藥物及其它特殊情況,請在改變您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前咨詢您的醫生,本內容僅作為知識分享,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本內容不得取代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及用藥指導。
任何食物營養、生活方式干預均不得取代藥物及醫院醫生的診斷治療,為了確保您的健康,提醒所有的朋友在進行任何與疾病相關的治療及干預前,請到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