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在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中藥調理因其獨特的優勢受到了廣泛關注。很多人都好奇,高血壓吃什么中藥調理最好呢?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中藥調理講究辨證論治,需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癥狀來選擇合適的中藥。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高血壓的中藥調理方法。
高血壓在中醫里多歸屬于 “眩暈”“頭痛” 等范疇,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先天稟賦失常是一個因素,比如家族中有高血壓遺傳史的人,患病幾率相對較高。而后天生活起居失宜也起著關鍵作用,像飲食失節,長期高鹽、高脂、高糖飲食,或者過度飲酒;情志失調,長期處于焦慮、緊張、憤怒等不良情緒中;復感外邪等,都可能誘發高血壓。病位主要涉及心、肝、腎三臟,與沖任經氣及脾也有密切關系。總的來說,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是高血壓病的主要發病機制。
針對不同證型的高血壓,中醫有著不同的調理方法:
- 肝陽上亢型:此型多見于高血壓病 1、2 級,亦可見于高血壓危象及急進型高血壓,多為形體壯實之患者。癥狀表現為頭暈目眩、面紅耳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治療法則為清肝瀉火,常用方藥如天麻鉤藤飲,方中天麻息風止痙,鉤藤清熱平肝,再配伍石決明、梔子等藥材,能有效緩解相關癥狀。臨床研究表明,該方可調節血管緊張素水平,改善腦血流。中成藥方面,松齡血脈康膠囊也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此證型。另外,夏枯草單味使用也有降壓效果,其活性成分夏枯草苷能擴張外周血管,可煎水代茶飲,尤其適合春夏季節肝火旺盛者,與菊花配伍可增強清肝明目功效,但陽虛體質不宜長期服用。還有鉤藤,是治療肝風內動的要藥,所含鉤藤堿能阻斷鈣離子通道,特別適合伴有四肢麻木、肌肉抽動的高血壓患者,傳統用法多與天麻、菊花同煎,需注意該藥煮沸時間不宜超過 20 分鐘,以免有效成分分解。
- 陰虛陽亢型:癥狀為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等。治療法則為滋陰潛陽,鎮肝熄風。常用方藥有甘杞、菊花、生地、雙鉤、天麻、珍珠母、丹參、當歸、杜仲、懷牛膝、制鱉甲 等。若虛火旺盛可加知母、黃柏;肢麻加豨薟草、桑寄生;失眠多夢加酸棗仁、阿膠。六味地黃丸也適用于此型,其能滋陰補腎,熟地黃、山茱萸等成分可改善腰膝酸軟、耳鳴盜汗等虛證表現,但長期服用需注意腹脹便溏等副作用,建議配合低鹽飲食。
- 陰陽兩虛型:多見于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的 2、3 級高血壓病患者。臨床可見頭目眩暈,頭頂冷痛,耳鳴健忘,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大便溏瀉,夜尿頻數,或小便不利,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無力等癥狀。治療法則為滋陰助陽,常用方藥包括丹皮、丹參、熟地黃、肉蓯蓉、山茱萸、巴戟天、桂枝、生白芍、當歸、懷牛膝等。若頭痛加川芎;肢麻加豨薟草、桑寄生、紅花;胸脅悶痛加柴胡、瓜蔞。
- 痰濕中阻型:主要表現為頭重如裹、胸悶、惡心嘔吐、肢體困重等。治法為化痰祛濕,常用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由半夏、白術、天麻、茯苓等組成。食療方面,可選用冬瓜薏米湯,即冬瓜連皮煮湯,加薏米 30g ,有助于化痰祛濕。
- 瘀血阻絡型:癥狀有頭痛如刺、痛處固定、胸悶心悸等。治法為活血化瘀,常用方藥血府逐瘀湯,包含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等。
除了上述根據證型選用的中藥方劑,還有一些單味中藥也有輔助降壓的作用 :
- 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天麻素能改善腦血管微循環。臨床常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癥見頭暈目眩、頭痛耳鳴,常與鉤藤、石決明配伍。現代研究顯示天麻可通過調節一氧化氮水平輔助降壓,可切片煮湯或燉雞,每日用量為 5 - 10 克。
- 羅布麻葉:具有清熱平肝、利水消腫作用,其黃酮類物質可擴張外周血管。適用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壓伴面紅目赤、小便短赤者,可單味代茶飲或配決明子。長期使用需監測血鉀水平,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每日飲用 1 - 2 次,每次 5 克。
- 杜仲:通過補肝腎、強筋骨發揮降壓作用,所含杜仲膠能改善血管彈性。對腎虛型高血壓伴腰膝酸軟者效果顯著,常與桑寄生、牛膝組成藥對。該藥需鹽炙后入藥以增強療效,陰虛火旺者不宜單獨使用,可將杜仲與枸杞、紅棗一同煎煮,每日服用 10 克。
- 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能夠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和眼睛不適。可用菊花泡茶,每日飲用 1 - 2 次,每次 5 克 。
- 決明子:通過潤腸通便間接降壓,適合伴有便秘的高血壓患者。炒制后泡茶飲用能清肝火、降血脂,所含大黃酚類物質可抑制血管收縮。每日用量不宜超過 15 克,孕婦禁用。
-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夠改善高血壓引起的頸肩不適。葛根可切片煮湯或泡茶,每日用量為 10 克。
另外,還有一些降壓藥茶方也有輔助降壓的效果:
- 菊花茶:白菊花 15g,綠茶 15g,用沸水沖泡,并加蓋悶 10 分鐘,能清肝明目,熄風降壓。
- 羅布麻葉茶:干羅布麻葉 15g,烏龍茶 15g,沸水沖泡,能平肝瀉火,強心利尿。
- 決明子茶:決明子 30g,綠茶 6g,沸水沖泡,能清肝明目,降脂通便。
- 苦丁茶:苦丁茶 5g 沖泡,能清肝瀉火,治療肝火亢盛型高血壓。
- 青廂子茶:青葙子 5g,烏龍茶 15g,沸水沖泡,加蓋悶 15 分鐘,具有清肝火明目,治療肝火亢盛型早期高血壓病的作用。
- 芹菜鮮汁茶:新鮮芹菜(包括根、莖、葉)500g、綠茶 6g,水煎服,能平肝降壓,對肝陽上亢型早期高血壓病尤為適宜。
- 山楂茶:山楂 30g,綠茶 6g,代茶飲,能化痰降脂,降壓減肥,適宜各種類型的高血壓病,對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肥胖者尤為適宜。
在進行中藥調理高血壓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遵循醫囑:中藥調理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盲目用藥,因為中藥的使用講究辨證論治,用錯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 監測血壓:定期測量血壓,了解血壓的控制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生活方式調整:保持低鈉高鉀飲食,每日食鹽攝入控制在 5 克以下,多食芹菜、海帶等富含鉀的食材。堅持適量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可調和氣血,每周 3 次以上為宜。避免熬夜及情緒激動,冬季注意頭部保暖。
- 中西醫結合:對于 2 級及以上高血壓(≥160/100mmHg),必須配合西藥降壓,中藥可輔助改善癥狀、減少西藥副作用。不可突然停用西藥,以免血壓反彈。
- 避免誤區:部分中藥(如甘草、麻黃)可能升高血壓,需避免濫用。同時,中藥降壓起效相對較慢,要有耐心堅持服用。
下面為大家提供幾個高血壓相關的問答,希望能進一步豐富大家對高血壓的認識:
- 高血壓患者可以只依靠中藥調理而不吃西藥嗎?
一般來說,對于輕度高血壓或臨界高血壓患者,在醫生評估后,可嘗試先通過中藥調理及生活方式改變來控制血壓。但對于 2 級及以上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西藥快速有效地控制血壓,中藥可作為輔助手段,改善癥狀和體質,不能單純依靠中藥而停用西藥,具體需遵醫囑。 - 服用中藥調理高血壓期間,飲食上有哪些禁忌?
服用中藥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如屬痰濕體質,應少食甜膩食物;陰虛體質者忌辛辣食物。同時,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每日不超過 5 克,還要避免飲酒。 - 中藥調理高血壓一般需要多長時間能看到效果?
中藥調理高血壓是一個逐漸起效的過程,通常連續服用 2 - 3 個月方顯效,但具體時間因人而異,受病情輕重、個人體質對藥物的反應等多種因素影響。在調理期間需定期復診,醫生會根據血壓控制情況和癥狀改善情況調整方劑。 - 高血壓患者在冬季可以用中藥泡腳輔助降壓嗎?
可以,比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可用鉤藤 20g、夏枯草 30g、懷牛膝 15g 煮水泡腳,有助于輔助降壓。但要注意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一般 15 - 20 分鐘為宜。同時,如果腳部有傷口、潰瘍等情況,不適合泡腳,且泡腳不能替代正規的藥物治療。 - 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能提前用中藥預防高血壓嗎?
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屬于高危人群,可在中醫師指導下,根據自身的體質情況,適當選用一些中藥進行調理,如一些具有平肝潛陽、清熱瀉火、健脾利濕等功效的中藥或食療方,同時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預防高血壓的發生,但不能保證絕對有效預防,仍需定期監測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