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的保養之道,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人的個體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一切都要順應自然的發展,不可違逆,這樣就能夠健康和長壽。當然,在具體上,要講究陰陽的互補和互克,講究四季、四方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四象之間的關系),要順應五行相生相克并且利用這種互相左右的關系。這,可能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小編并非醫學從業人員,不具有執業資格,當然也就沒有資格從醫學的角度解析《黃帝內經》,而只是從對文字和哲學的理解這些方面,盡量翻譯原文,來奉獻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用。本文講述的是四季的保養規則,也是《黃帝內經》最能體現人追隨自然發展的思想的篇章之一。
在原則上,目前是四、五月交際之時,還屬于春天的范疇。各位有恒心的朋友,可以按照春季的保養方法進行保養。
春季的三個月,是生命萌發、萬物恢復生長的季節。天地和一切事物都逐漸生氣越來越濃厚,花菜樹木逐漸顯得欣欣向榮。在這個季節里,人們應該在進入夜晚的時候就開始睡眠。早上早早起來,讓頭發披散開,把衣帶解開,讓身體盡量少束縛,在庭院中漫步,腳步邁大一點。要讓自己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和世間萬物一樣保持生機。少殺生,少算計別人,少謀取別人的財物,多給予別人,多鼓勵別人,盡量別懲罰別人。這是因為要和春天一致,保持生機成長。如果不和春天的生氣保持一致,便會傷害自己的肝臟,生氣生長不足,在夏季里不夠用,可能會發生寒性病變。
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生機到達頂點的季節。此時,天上的真氣和地上的真氣互相交匯,植物開花結果,旺盛生長。這個季節里人們應該晚睡晚起,不要因為時日很長而心生厭煩,應該保持心情愉快,尤其控制不要發怒。要讓自己的精神和夏天的濃烈相適應,使氣理順暢,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氣候,讓自己延年益壽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夏長之氣,就會損傷心臟,使提供給秋天的生氣不足,到秋天容易發生瘧疾,甚至到冬天還能繼續生病。
秋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收斂的過程。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人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心靈上的的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和平的特征,不讓自己的精氣外泄,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如果違逆了秋天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使提供給冬天的生氣不足,冬天就可能會發生消化不良之類的疾病。
冬天的三個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當此時節,水寒成冰,大地龜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能看到太陽光的時候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動用陽氣,不要過于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安靜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裂而讓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如果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會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春天就會發生精神萎靡之疾。
如果天氣陰霾晦暗,就會出現日月昏暗,陰霾邪氣侵害山川,陽氣閉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霧彌漫,日色無光,相應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氣不交,萬物的生命就不能綿延。生命不能綿延,自然界高大的樹木也會死亡。惡劣的氣候發作,風雨無時,雨露當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潤,生機郁塞,茂盛的禾苗也會枯槁??耧L頻頻而至,暴雨不時而作,天地四時的變化失去了秩序,違背了正常的規律,致使萬物的生命還在生長的過程中就夭折了。會保養的人能適應自然變化,注重養生之道,所以身無大病,因而不背離自然萬物的發展規律,而生機不會竭絕。
違逆了春生之氣,少陽就不會生發,以致肝氣內郁而發生病變。違逆了夏長之氣,太陽就不能盛長,以致心氣內虛。違逆了秋收之氣,太陰就不能收斂,以致肺熱葉焦而脹滿。違逆了冬藏之氣,少陰就不能潛藏,以致腎氣不蓄,出現注瀉等疾病。
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會保養的人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從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牋伐生命力,破壞真元之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變可謂懂得了養生之道。對于養生之道,會保養的人能夠加以實行,放縱的人則時常有所違背。
順從陰陽的消長,就能生存,違逆了就會死亡。順從了它,就會正常,違逆了它,就會生亂。相反,如背道而行,就會使機體與自然環境相排斥。所以人需要保養,不是等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就開始預防。如果疾病已發生,然后再去治療,那就如同臨渴而掘井,戰亂發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也許還不算太晚,但是也會形成更深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