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的躁郁癥是雙相情感障礙,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精神障礙,是我國國務院建檔管理的六種嚴重精神障礙之一。關于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一定是長程的,穩定情緒的,減少情感高漲和情感低落的波動變化的。那么問題來了,你有堅持服藥嗎?雙相障礙最科學的治療方法是堅持服藥,減少情感波動,不服藥很容易再次出現情緒的波動的。
沒有回答問題之前,看了下面的回答,真的不理解,全世界公認的醫學疾病,到了中國,總是能出來一群五花八門號稱能治病的“神棍”,還有一群所謂的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生勸患者不要服藥,服藥去不了根, 要進行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話療能根治雙相情感障礙嗎?那為什么即使在心理學發源地的德國,心理醫生們也不敢勸說雙相障礙的患者放棄藥物幫助?為什么全世界醫學界公認的雙相障礙治療方法最有效的是藥物治療?為什么國際雙相障礙學會發布的CANMAT指南大部分篇幅介紹的都是雙相障礙的藥物治療推薦?
也許在他們看來,他們的推薦沒有錯,因為他們的認知里根本不了解雙相情感障礙的理化因素,但有時候可能一句話,或者一個不專業的建議,會讓一名原本可以得到很好治療的雙相患者放棄了治療的機會。
雙相障礙有多難治?雙相障礙是誤診率和漏診率最高的精神障礙,即使在精神醫學高度發達的美國,我的同行們也要經歷10年,平均經手四名精神科醫生才能最終確診雙相情感障礙。我們對于這種情感性精神障礙的認知是不足夠的,在我剛上班的時候,很多存在明顯幻覺、妄想和部分反常行為的患者會直接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但如果到了今天,用當下的診斷思路去看,可能都會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
因為我們需要保持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情感盡量的平穩,減少不必要的波動,所以長期服藥變得不可或缺。
沒有看到你的具體描述,沒辦法判斷你目前的雙相分型,是雙相躁狂發作還是雙相抑郁一型或是二型,但不同的雙相類型用藥是有巨大區別的,這一點其實需要找到有經驗的精神科醫生才能給出最適合的建議,比如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彭代輝老師,也是我進修時的老師,在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這方面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位老師。其實不同的醫生,在雙相的治療計劃上,真的有一些微小的差別,而這些看起來不是很大的差別,有時候真的能幫助你穩定住你的情感狀態,當然,前提是你要遵醫囑按時服藥。
雖然我前面說雙相障礙是嚴重精神障礙,但同時這又是一種發作性疾病,本次發作完全緩解后是可以完全恢復社會功能的,換句話說,只要控制住了雙相的發作,就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做你喜歡的樣子。
最后,一定要到正規的精神專科醫院就醫,進行規范的藥物治療,當然我不排斥輔助心理治療,事實上我也會經常給我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不過藥,不能停。
更多相關建議:
雙相障礙又稱躁郁癥,是僅次于精神分裂癥的一種重性心理疾病。
雙相障礙是怎么回事?有哪些類型?
雙相障礙是一種心境障礙,也稱雙相情感障礙。它指心境處于兩個極端,在發病過程中,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的發作,也有抑郁的發作。
躁狂發作時主要表現為情感高漲,動力和精力增加,語言和活動增多。
抑郁發作時,表現為心情低落、悲觀傷感,興趣和快感缺乏,動力和精神不足,語言和行為減少。
躁狂和抑郁發作,既可以交替出現,也可以混合存在。
一般情況下,抑郁發作持續兩周以上,躁狂發作持續一周以上,更嚴重的會伴有精神癥狀,比如幻覺、妄想等。
此外,雙相障礙是一個發作性的病程。在發作間歇期,精神癥狀緩解,社會功能和職業功能恢復,但也有患者會出現慢性病程,有殘留癥狀以及社會功能的缺損。
雙相障礙分為雙相Ⅰ型,雙相Ⅱ型和閾下發作三種類型。
- 雙相Ⅰ型
在整個病程中,既有抑郁發作,同時有至少一次達到標準的躁狂發作。
- 雙相Ⅱ型
既有抑郁發作,還有至少一次的輕躁狂發作,但沒有達到躁狂發作標準。
- 閾下發作
又稱環形心境,指情感高漲和抑郁交替出現,但程度都不重,都達不到輕躁狂發作和重性抑郁發作的標準。
如何早期發現雙相障礙?
>>>注意輕度抑郁和躁狂的表現
輕度的躁狂和輕度的抑郁,因為對生活影響不大,容易被人們忽略。
>>>注意持續時間
躁狂發作持續一周以上,抑郁發作持續兩周以上,輕躁狂持續四天以上。
>>>排除器質性疾病造成的情緒改變
>>>通過自評量表進行篩查
比如雙相障礙譜系問卷、心境障礙問卷、抑郁自評量表、還有32項輕躁狂癥狀清單等。
引起雙相障礙的危險因素和發病機制有哪些?
雙相障礙病因復雜,尚不明確,可以肯定的是會受到以下這幾方面因素影響:
- 遺傳因素
- 心理社會因素
主要涉及童年期的創傷經歷,負性的生活事件,不良的應激事件等方面。
- 年齡
雙相障礙發病年齡較輕,雙相Ⅰ型平均發病年齡為18歲,雙相Ⅱ型平均發病年齡是22歲。
- 性別
雙相Ⅰ型,男女發病的機會均等,但雙相Ⅱ型及閾下發作,女性發病要更多見。
- 性格
具有焦慮、抑郁、情感旺盛性格的人更容易發病。
雙相障礙發病機制不夠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物學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般認為遺傳因素造成了個體易感性,具有易感性的個體遭遇到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就容易發病。
雙相障礙該如何治療?
\n
主講人;郭俊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 主任醫師。
更多健康疾病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們!醫學微視,致力于成為中國最優質的的醫學患教微視頻平臺!
更多相關建議:
躁郁癥也被稱為雙向情感障礙,與其他精神病類病癥一樣,具有病癥的反復發作性,這也是對于雙向情感障礙上治療的一個困難,患者如果能夠感覺到病癥要發作,這一點非常好,至少能夠認識到病癥發作的前兆相對來說,提前預防的時間就有了,但這種病癥,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堅持服用藥物來控制癥狀的發作,再加上心理治療,效果比較好,至少可以能夠認識到這種病癥和緩解或減少病癥發作的程度和次數。
心理治療一般采用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學教育、家庭治療、人際關系和社會節律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去學會改變與這種病癥相關的不恰當的或負性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這一點上在治療上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患者從思維模式上和行為上,都是屬于病態化的,也就是說以正常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上都是相反的方向發展,可以通過認知行為的治療來改變這一方向上的錯誤,逐步的將患者的思維模式和行為上的一些病態的言談舉止調整過來,治療效果好的,可以使患者的病態行為得到很大的調整。
心理教育,主要是通過心理教育來傳授給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關于精神方面的病癥,或者躁郁這種病癥和治療的知識,能夠讓患者充分的全面的對病癥的認識,在這一過程當中患者能夠知道如何去識別病癥復發的征兆,從而在病癥復發前盡早得到干預,就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這些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來學習,通過這樣一個學習,讓患者能夠相對于對病癥的知識方面和干預的措施以及方式方法的掌握,來減少或緩解病癥的發作所帶來的痛苦,所以在雙向情感障礙的治療上,心理教育也可以說心理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治療,這是在臨床上通過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采取各種心理治療的方式方法以后發現的一個問題,家庭的環境以及親屬之間的關系,對于患者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患者的病態反應所產生的思維和行為上的模式給家庭及家庭成員造成了一定的痛苦,有些家庭人員產生了抵觸心理,這種抵觸心理必然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所以在相對于這種病癥的治療上,加上了家庭治療,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緩解家庭成員由于患者的疾病造成的煩惱與痛苦,也等于給家庭成員在做心理疏導,更是為了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患者的康復治療。
人際關系和社會節律治療,這種心理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幫助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去如何改善由于病癥造成的人際關系緊張,逐步的調整日常生活,保持生活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完整性,讓患者能夠按照正常人的規律的起居生活方式來生活,因為雙向情感障礙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自我人際和社會關系的調整,容易造成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方面的缺失或不完整,相對于今后的生活或在社會的適應上必定造成一定的困難,所以人際關系和社會節律的治療,主要是為了幫助患者今后更好的融入到社會及生活當中去。
更多相關建議:
沒有什么猶豫,到精神病醫院找醫生診斷用藥。記住,一定要按照醫囑用藥,自己不要自作聰明。躁郁癥治療的難點就在于劑量準確,這個你懂的。
更多相關建議:
焦躁癥也好,抑郁癥也好,都屬于心理疾病。
心病還得心藥醫,主要還是自我心態、自我情緒的問題,需要自我調解,自我控制。
千萬記住: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好心理醫生,自己也最了解自己躁郁的緣由。
閑暇時間,多進行自我情緒分析,也無需藥物治療,就是自己在心理上戰勝自己,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讓自己看淡世俗功利的事情,保持一顆平常心,多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努力尋找幸福感。
不妨先學學阿Q的精神勝利法,先把自己變得佛系,看淡生活中林林總總,再努力充實自己,多尋覓一些娛樂的項目,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而多彩,讓躁郁的情緒轉移淡化,進而樂觀向上,情緒自然而然就走出陰霾,生活也會充滿陽光,充滿活力。
記住2020,你擁有了生命,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沒有理由讓自己躁郁,你至少還活著,應該為自己慶幸!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無奈,不幸并不是你的專利。
世界上,比你悲催的大有人在,讓自己早日走出夢魘,快樂的生活。
奮斗的人生才精彩,悲也一天,喜也一天,人生那么短暫,一定要好好珍惜,遇事不鉆牛角尖。
今天天大的事,明天也許就都不是事,好好睡覺,別熬夜,眼睛一閉一睜,就是新的一天開始。
加油!戰勝自己,快樂生活!
更多相關建議:
困惑:低落、高興、煩躁。。。。我是一個躁郁癥患者,感覺情況越來越差了,我該怎么辦?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主要是要搞清楚以下幾個方面:
一 躁郁癥
躁郁癥,是精神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情緒長時間陷入恐慌、焦躁、不安等環境中的癥狀表現,而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患者常出現心悸、恐懼、情緒失控、表現強烈的尖叫。
二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躁郁癥?
1959年,心理學家Hamilton對焦慮癥的測量做出了兩個分量指標,即精神焦慮和軀體焦慮。
精神焦慮特點:缺乏安寧、自控,經常感到煩躁;生活壓力沉重感,經常感到緊迫;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下降;經常懷疑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不成熟的心理防御;等。
軀體焦慮:經常出現失眠;食欲不振;呼吸不順暢,經常胸悶、氣短;坐立不安;等。
三 如何應對躁郁癥
1.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加身體抵抗力;
2.積極與周圍人進行交流,調整心態、消除猜疑心理;
3.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室環境,保證房間的采光和通風,使之心情舒暢;
4.囑托家屬保持耐心,多交流,了解患者的傾訴,給予鼓勵,幫助其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樹立起戰勝焦慮的信心;
5.了解與患者發病相關的事件,在此基礎上加強了解和溝通。
四 預防
1、加強人際交往:預防抑郁癥,首先要保持好基本的交際和社會關系,經常跟家人和朋友來往、交流。
2、調整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是調節個人身體機能的有效方法。
3、運動和鍛煉:人可以通過鍛煉來提高自身的情緒,非常有效的改善自身的抑郁狀態。
4、不要自責: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你沒有能力創造或選擇它。因此,不要自責我為什么得了這種該死的病,而應明白自己急需幫助,積極踏上尋求康復的治療之路。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向社會群眾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心理輔導。
總之,不論如何,我都希望大家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快,遠離疾病的困擾。
如果在看了本文后覺得有幫助,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希望大家相信科學,相信正規醫院,必要時間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當前對于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貼在你身上的各種“癥”和“病”的標簽趕快撕掉。
你的所有負面情緒世界上每個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說是病,那每個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飯癥、睡覺癥一樣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除非把生命解決掉。你們就是個正常人,和別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心理和精神問題就是個偽命題,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本身,這是個可怕陷阱,一旦掉進去,自己渾然不覺,連跳出來的意識都沒有。
我們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區別是別人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陷進去,我們不但陷進去了而不知是陷阱,當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來,更別談如何跳了,只能無辜地苦苦掙扎。
因此,有了負面情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陷進去。陷進去了也別怕,只要知道是個陷阱,不需要解決什么,只需要跳出來就啥事沒有了。有人說:“我跳不出來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么來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進來的。你連陷阱都看不見,那當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來的。如果知道了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來。
陷阱在哪呢?在于我們內心的各種執著和欲望,自己給自己編了一張張無形大網,把自己牢牢束縛住,并在解決以為是自己心理問題原因的各種現實問題過程中,網越織越密,直至自己動彈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種執著和欲望,放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就能從陷阱中徹底走出來。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問我具體方法。并沒有什么具體方法。我們的內心無時無處不在。內心的問題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決。我們還是吃飯、睡覺、工作、學習、生活,該干啥干啥。我們既然是正常人,既然沒有病當然也只能該干啥干啥,否則還有其它需要干的嗎?但這時的該干啥干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現在吃飯時只想吃飯,睡覺時只想睡覺,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安住于當下,既不后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就可以了。
傳統心理學由于不明白心理問題是怎么回事,不明就里,針對表面的各種負面情緒和生理反應科學系統地發明了很多看起來很科學、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種“癥”和“病”,讓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贊嘆心理學的偉大與高明。為了高明,傳統心理學家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量表,顯得無比精確和科學,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真是可笑之極。我們的內心居然可以這樣精確和不變。任何一個所謂正常人,有負面情緒時,都會給貼上一個標簽。
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傳統心理學家告訴大家:“這不但是個病,而且一輩子好不了,必須終生服藥”。這個結論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們一旦深信這個結論,就會認命,就會放棄自己,就會行尸走肉般度過一生。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歸因于外在,而我們又改變不了外在,那除了絕望還能有什么?同理,如果我們把所謂心理問題的原因歸于外在,認為是由于遺傳、家庭、環境、疾病、金錢、別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這些外在問題能夠改變還好(其實即便改變也無濟于事),假如改變不了,那你除了絕望還能有什么。
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掌控權就在我們自己手里,開不開心,抑不抑郁,焦不焦慮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的心態只能自己去改變。同樣的問題可以不同的心態去應對。假如我們不愿意去改變,那誰也沒有辦法。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沒有任何關系,和生理也沒有任何關系,相反生理變化是由我們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如果我們把原因歸于外在,那我們就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就會聽天由命,就會隨波逐流,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任由別人宰割。
然而,你的內心只能自己去改變,別人動不了絲毫。如果希望靠讓人改變自己內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腿在自己身上,別人只能告訴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邁。邁一步是一步,不邁就在原地。
我不是說我們大家過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用盡了各種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幾十年,但就是走不出來。為什么呢?因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沒有找到原因,南轅北轍了,結果是越努力越嚴重,還不如啥也不干。
看似苦海茫茫,其實岸就在身后,就在跟前,一回頭,一轉身就是。我們只要現在開始停止釋放負能量,并開始釋放正能量。這一念的轉變你就已經好了,你就已經回頭了,你就已經轉變方向了,堅持下去就好了。那么,什么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無我利他,我的文章里說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詳述了。
更多相關建議:
躁郁癥:一般情況下是有躁狂和抑郁的癥狀表現,建議尋找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干預治療幫助減緩和康復。
更多相關建議:
不知道你的治療有沒有正常的進行。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積極的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
因為你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很多人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沒有積極的配合,所以就會出現一些狀況,或者讓病情反復,在一定程度上是延長了疾病的康復程度。
所以要進行積極的應對和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個人建議你可以先看一本書《離幸福很近》索達吉寫的,應該會有所幫助,可以在網上免費的收聽,這書是他在中外各個大學演講時的匯編,它能教會我們很多的人生道理與看世界的方法,很多內容是我們之前無法理解與想象的。此書讓我們可以另外的視角看待人生與世界,也讓我們了解到所有的煩惱與不良情緒從何而來,又如何對治。
它讓我受益非淺徹底走出不良情緒。希望能夠會有更多的人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