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邀。這話有一定道理。為啥這么說?這是根據我的個人身體實踐以及生活觀察得出的結論。十五年前,我因血壓高,吃阿斯匹林過量,得了胃潰瘍。醫生開了藥后,叮囑了今后飲食和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我就特別注意,飲食上不吃對胃有刺激的食物,不吃過飽,也不餓肚;穿衣也注意保暖,睡覺時,不管天多熱,都要注意胃部保暖。因為小心呵護有病的胃,所以十多年來沒受過大痛苦,現在基本痊愈,只是天氣實變時,吃幾天藥預防就沒事了。 另外,我的高血壓病,也是在我的小心翼翼的呵護下,逐漸減輕。所以,我認為有點小病,反而能經常提醒自己注意身體,對身體健康還有好處哪。 另外,我從身邊發生的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在農村老家時,有一個鄰居大娘,活了95歲,據說有高血壓病50年,就是因能堅持吃藥,注意身體保健才有這個結局的。可另一名大哥,身體一直很壯實,從小都很少有病,偶爾有個頭疼腦熱的,也從不吃藥,抗幾天就好了。大家都夸他體壯如牛,我記得,每年一入夏,他便裸著上身,下身只穿一條大腰短褲。身體被太陽曬成古銅色,汗水在脊梁上滾落,太陽光下,起明放亮,倍棒的身體使周圍的人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可是沒想到有一天,正和人開玩笑時,一頭栽倒了,再沒起來。醫生說,他得的是心肌梗死病。后來,當人們問及他的家人,他平常有什么身體異常表現時,他家人說他常犯心口疼,但一會兒就過來了,他從不在意。終年只有50歲!所以說,人若一直沒有個小病,反而會使人放松對疾病的警惕性,使病魔悄悄地在我們體內作怪,以致最后發展到不可逆轉的地步。那豈不是我們不愿見到的結果嗎?
更多相關建議:
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適用于所有人。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長輩,年輕的時候沒有注意保護胃,患有胃炎,他老是擔心自己的胃有問題,患上胃癌。因此,每年要去住兩次院,住進去之后就要求醫生給他做全身檢查,胃鏡、腸鏡、腫瘤標記物、磁共振、B超、心電圖……全都查一遍。檢查結果都正常了,然后他才出院。
就在前幾年,他在這樣一次檢查中發現肺部有個小結節,醫生告訴他這個沒什么大礙,注意定期觀察就可以了,不過這也嚇得他趕緊戒了煙。
由于他一直有胃炎這個小毛病,所以平時生活習慣保持的很好,不喝酒,不亂吃東西,注意鍛煉,這幾年把煙也戒了,因此除了胃炎這個老毛病沒辦法以外,身體非常健康。沒有其他毛病,再去復查,肺上那個陰影也不見了。
他也感慨,幸好及時發現了肺上那玩意,及時把煙戒了,不然,要是不知道,搞不好繼續天天抽煙,以后真成肺癌了。
所以啊,你說“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這句話在他身上對不對。我覺得就對,因為有點小病,還加上自己對身體健康重視,所以能夠防范與未然。
而有的人,仗著自己身體好,胡吃海喝,熬夜打牌,不注意養生,平時看著沒事,結果突然一下子就發現是個要命的大病。
當然了,你還得有錢。很多人沒錢,小病靠扛,大病靠拖,看病的錢都沒有,還別說每年進醫院住一次,做全面檢查了。
所以我說這句話有道理,但是不適用于每個人。
更多相關建議:
影響壽命的原因有很多,健康只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
影響壽命的因素
1、遺傳
在人類的基因里,存在著影響生命長度、衰老的的基因。大多數長壽的人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家族遺傳基因中端粒比較長,可以支持細胞進行多次分裂,進而使人能永葆青春,不宜衰老。但如果細胞中的端粒酶活性非常強,使細胞無止境地分裂下去,就會引發癌癥。
但最新研究發現,遺傳基因對于壽命的影響作用十分有限,遺傳率可能不超過 7%,甚至可能更低。所以,即便“先天不足”,后天也是可以彌補的。
2、環境
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是影響壽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陽光、山川、大氣以及動植物等是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境,都對人類的生理、心理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西藏等高原地區,由于嚴重缺氧,所以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的人們極易患有心肺疾病,而且感冒后不容易自愈,容易并發肺水腫。而生活在低海拔地區,森林覆蓋率高的巴馬村人們,由于生活環境含氧量高,污染少,卻成為全國少有的長壽村。
人類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法律、道德和人際關系等環境,雖不會對人類的壽命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會間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及心情,從而影響健康,影響一個人的壽命。
3、醫療條件
壽命的長短也受衛生醫療水平的制約。古代醫療條件比較落后加上天災人禍戰亂等等原因導致古代人壽命都比較短。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也在不斷地增長,從夏商的平均壽命18歲,到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可達到70歲。
有些人把現在癌癥的增多歸罪于飲食及環境的變化,其實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醫療水平的進步,人們重視健康,導致癌癥的發現率增高罷了。
4、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現代醫學研究,吸煙酗酒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腫瘤的風險;高鹽高糖高脂飲食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的風險;作息不規律,長期失眠會導致人體疲勞、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從而容易出現神經衰弱、胃腸疾病或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有人說“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其實就是說經常胃腸疾病或感冒等小病小痛反反復復,反而容易長壽,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免疫力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特異性免疫,是一種經由與特定病原體接觸后,產生能識別并針對特定病原體啟動的免疫反應。所以當病毒、細菌感染后,人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等下次這種病毒或細菌感染后,不宜再被感染或患癌癥。
但這只是特定的某些病毒,大部分的病毒或細菌感染后,還是會反復感染的,反復的炎癥刺激,會導致細胞的突變,導致癌癥的發生。例如,反復的EB病毒感染,容易導致鼻咽癌;長期的HPV病毒感染,容易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只是一種表象,并不是事實的真相。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狀態,所以想要長壽,不僅要基因好、環境優越、戒煙限酒、生活規律、均衡飲食、少受炎癥刺激,還要保持心理健康、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更多相關建議:
要長壽,就要帶點病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身體不太好,總病懨懨的,但很長壽;有的人,身體非常棒,但突然一場重病,人沒了。那么,“要長壽,就要帶點病”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其實,這種情況僅適用于一部分人,不適合所有人。
很多慢性冠心病的人屬于“要長壽,就要帶點病”的范疇
從西醫角度看,經常有點小病,偶爾的感冒和發燒等情況,能夠經常調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提升機體的預警和免疫修復能力,有利于身體健康。
從中醫角度看,人體疾病的發生于陰陽五行不平衡、外感與內傷有關。經常有點小病,對于五行平衡有一定的幫助。
從臨床實踐角度看,經常帶點小病,也是有可能長壽的。代表性的疾病就是慢性冠心病。
冠心病已經成為發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病之一,很多冠心病的人,身體經常不舒服,但堅持服藥,重視調節日常生活,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壽命也很長。有研究表明,慢性冠心病的人做了支架手術和不做支架手術的人,壽命沒有太大影響,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做手術的人,壽命可能更長。
怎么做,才能“帶點病,而長壽”?
不是所有的帶點病的人都長壽,長壽的基礎是病人自己要引起重視。疾病就是一個信號燈、一個偵察兵。表明我們在照顧身體方面出現了問題,長期不良情緒、巨大壓力、熬夜、喝大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等等。
身體有點小病,引起了我們重視,調整心態、合理飲食、遠離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了身體體質,提升了免疫力及身體自愈力,才是真正能夠長壽的基礎。
二十多年的慢性冠心病生活的很好
一個老奶奶,六十多歲就患有冠心病,常年吃消心痛、阿司匹林等幾種藥物,患病10年后基本就不能下樓了,但在屋內活動沒有問題。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健在,活的很好。只是偶爾還有心絞痛發作,吃點藥,很快就過去了。
因此,帶點病,能長壽的人,都是能夠很好進行自我調節的人,只有重視疾病,改變自我,才能獲得持久的健康。
更多相關建議:
這話乍一看沒什么科學依據,但是細細一想也還是有幾分道理。當然我分細的角度并不是說有個例看上去病殃殃的卻很長壽,而哪些看上去身體健康,確突然就撒手人寰的個例說法。這會讓人誤解為自己想要長壽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生病,如果造成這樣的誤導那就罪過大了。
第一個分析點
就拿感冒來說,一年四季都不感冒也未必是好事。我們或許都知道吧!感冒發燒是因為身體里一場免疫系統與入侵的病毒和(或)細菌的戰場,這里可以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來粗糙解釋,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一些細菌或者病毒來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如果太久沒有類似的入侵,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松懈。當面對強大的敵人時候沒有能力進行對抗。所以每一次感冒都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的一次進化,感冒時候后我們吃的感冒藥也都是幫助我們緩解因為病毒、細菌等感染導致的身體不適,感冒的好轉都是需要身體的自我調節恢復。
第二個分析點
很多人一直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的人,其實都有很多不良的習慣。包括熬夜、抽煙、喝酒等等對身體健康有危害的事情,過度的揮霍自己的健康,反觀哪些身體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比如有胃炎的人他們吃食物就特別講究是否會對胃有傷害,因為知道自己有胃炎就會好好面對每次的飲食,且知道需要規律的飲食。
說到這里我其實之前都是不注重健康的人,知道自己輸尿管結石疼得在床上死去活來。之后才知道要珍惜自己的身體,每天都督促自己多喝水,久坐要起來適當活動,堅持經常的跑步鍛煉,狠心把自己的體重減下來。這些都是在自己出現了健康 問題后才意識到的我需要注重健康,好好對待自己,不過家庭拖累。
第三個分析點
有研究表明長期伴有慢性疼痛的人確實能夠壽命更長一些,比如通常來說女性就比男性更長壽,畢竟女性對疼痛的耐受比男性更強,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方面機能逐漸的下滑,各個器官的衰老退化,會出現身體更方面的不適,所以當年紀大了一個是比身體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還有比誰更能抗,哪些久近慢性疼痛折磨的人,對疼痛的難耐性肯定是相對更好一些的,比如因為呼吸系統老化導致肺活量減小,肺活量減小身體能夠得到的氧也會減少,而有的人早就以及適應了這樣的低氧耗,但是有一些人不能適宜,則就會表現出身體的不適。
所以似乎“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的說法還有一些道理的,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都是這樣的。
反向否定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會失去彈性、骨密度減低、最重要的是免疫系統功能也會下降,所以如果之前就有感染傾向或者是有感染的人,病情則會因此而加重,這可對身體的健康不妙;當然這里說的“要長壽,就要帶點病”。這可不要是什么具有發展變化的疾病才好,不然可能會因為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危及生命,比如心臟病、骨質疏松性的骨折、帕金森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等。
總結
所以說“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的說法并不無道理,但是如果能夠選擇,那么健康肯定是最重要的,畢竟健康也是長壽的一個基礎條件,那些所謂長壽需要的小病也都只是對健康的警醒,知道健康的可貴,才能更好的對待自己的身體,維持健康的生活。而且就我自己的看來,遭受病痛的長壽是我不能接受的。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些幫助,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請給我點個贊吧,要是還能給我個關注的話,我認為一定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
更多相關建議:
我爺爺沒有生過病,最后只活了不到70歲,我外公小病不斷,活了90歲,最后幾年還一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在我家時,都是由我照顧和喂飯的。
如果說爺爺沒有生過病,那也不可能,聽說爺爺還是孩子的時候比較容易生病,但是后來就沒有生過病,就算是感冒這樣的小病,似乎也是沒有的。
我印象當中,爺爺一次生病是因為意外,大伯家有一匹馬生病了,他們去幫忙,爺爺被馬給踢中了胳膊,胳膊骨折。再有,那就是痔瘡了,那真是坐臥不安。
除此外,爺爺真的就沒有生過病,也沒吃過藥。但是,爺爺在60多歲的時候,一直覺得自己反酸水,吃飯不消化,有點胃疼,大伯要帶他去檢查,他不去。
我大伯實在不放心,最后還是帶他去檢查了一番,發現是胃癌中期,我們一直都瞞著爺爺,不敢將病情告訴爺爺,前些年,我父親因為意外,不在了,爺爺就很傷心。我們怕他承受不住。
爺爺不知道自己什么病,記得那個時候,暑假回了老家,我還會和堂哥一起去地里給他挖中藥,因為他要定期吃藥。
爺爺一直都在勞動,叔叔伯伯根本攔不住,他自己種地,還去放牛,放牛時也不休息,而是在山上要割一些荊條回來,將荊條編成長方形的物體(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寫,那是在建筑上用的,以前的老房子很多要用),那個也是他收入的一部分。
他總是閑不住的,在吃飯上,自己也沒有控制,基本上和生病之前沒有太大的區別。對自己穿衣什么的,完全不在乎。
記得,有一年暑假,我回老家看爺爺奶奶和叔叔伯伯,一直呆著,比較無聊,就想重溫孩童時光,就跟著爺爺一起去放牛了,我扛著以前那種大黃傘,很重很重,一邊用鞭子趕著牛。
覺得還是挺快樂的,但是下午3點左右,天空之中,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很大的雨滴開始滴落,打在地上,發出很大的聲響,很快,就像夜晚一樣。
爺爺抬頭看了一眼,二話不說,直接讓我往家跑,我不想走,但是不敢和爺爺頂嘴,也怕氣到爺爺,就直接撒開腳丫子,向家里跑去。
這樣的天氣,特別是在山里,最好不出去,所以,爺爺才會讓我往家跑。爺爺一個人在后面,將牛聚攏起來,開始趕著牛回家,路上滿是泥濘,爺爺扛著大黃傘,回到家時,爺爺都濕透了。
他沒自己換衣服,先是給我找的衣服。
爺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知道自己已經生病了,還是很重的那種,他還像以前一樣,先別人,后自己,不照顧好自己。
我的外公比爺爺還要大上幾歲,但在我的記憶當中,外公的身體并不是很好,他是一名中醫,我有幾次見到,他都在給自己把脈,自己給自己煎藥吃。
母親也說,外公的胃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外公還經常頭暈,應該是太喜歡看醫書,沒事就專研醫書,看自己開過的方子,低頭太嚴重了,傷了頸椎的原因。
外公還有高血壓,倒也不是很嚴重,他控制得非常好。
外公知道自己的體質較弱,所以,外公去做農活時,都是不緊不慢,量力而行,如果感覺身體太累,他就會休息,從來不會勉強自己去干,他寧愿多花一些時間。
有一個夏天,天氣太熱,我專門買了竹席給外公外婆送去,兩位老人家很高興,也收了,但是后來,我發現他們并沒有用,也不開空調,只用電扇。
我開始以為,他們是為了節省,后來才知道,節省是一方面,還有另外一方面,他們覺得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不適合用竹席,怕睡著了著涼,傷到了身體。
外公知道自己的胃不太好,所以,不吃比較燙的飯,吃飯也不快,每次吃飯都是細嚼慢咽,慢悠悠,并不著急,并且,他吃飯都是定量的,堅決不多吃。
有時,胃不舒服,可能少吃了一點,如果其他時間實在太餓,他也會再稍微吃一點,為的就是讓胃舒服,免得餓得太狠,傷到了。
外公對自己的要求很是嚴格,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他都會照顧好自己,一般不讓自己著涼,身上永遠有一件貼身的秋衣或者背心,用他的話來說,年紀大了,得保護好一點。
外公只要感覺身體不舒服,就會自己十分注意,并且一旦不對,立刻就會前往醫院檢查等等。
只是后來,外公因為頭暈的厲害,只能臥床了,只是某些人照顧得不太好,外公差點過去,醫院都不收了,就看家人怎么照顧了,營養不足,后來,精心照料之下,外公又堅持了數年的時間。
爺爺真是沒有生過什么病,也不會照顧自己,一直都比較勞累和忙碌。外公雖然也是那種喜歡勞動的人,但會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態,如果有問題,就會立刻停止,不會讓自己過分的勞累。
并且,外公只要身體出現一些自己不能掌握的問題,立刻就會前往醫院,進行一個檢查,之前,他就在自己的胃里和腸里,檢查出了息肉,將這些問題就提前解決掉了,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健康。
我一直認為,如果不是外公自己最后不能自理,有人照料不好,外公應該可以活到更大的年紀。因為某些人沒有照料好,飯也不會吃了,不會張嘴了,外公身上都爛了。
到了我家,每天都是將營養的東西塞到嘴里才行,他才慢慢恢復體力,慢慢會嚼東西吃了,每天要喂他吃飯,幫他上藥,定時幫他翻身才可以。
就這樣,外公堅持了數年時間,最后走了,已經90歲了。
對爺爺和外公兩個人的經歷和習慣,我做了一下分析,以我個人的理解,認為“要長壽,就要帶點病”是有道理的。
分析:帶點小病的人,長壽原因。
第一,會照顧自己。自身帶點小病的人,知道自己身體不好,便會格外照顧自己,會很注意天氣變化,該加衣服就會加衣服,一般也不會讓自己著涼。
在飲食上也會十分注意,對自己身體不好的東西,他們是堅決不碰的。有時候,健康之人碰了一些吃的,也會影響到身體。所以,這些人為了避免身體不舒服,遠離了一些食物,只有好處。
在飲食的量上也會控制自己,等等。
第二,懂得不拖延。一般身體不太好的人,會格外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一旦發現不太正常,就會立刻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將很多疾病消滅在苗頭。
但是,身體健康的人,很多會挺著和拖延,認為不是什么大毛病,扛扛就過去了。最后發生了質變,或者是變得更嚴重了,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第三,情緒上的變化。這樣的人,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身體如此,如果生了其他疾病,情緒上有一個緩沖的過程,還能緩慢接受,不會有接受不了和恐懼之感。
情緒的波動也會影響身體的,因此,能夠控制好情緒,良好的心態也是長壽的關鍵。
最后我想說:
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最重要,一定要有適當的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我認為,無論是帶點小病或者健康的人,都要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不拖延,切不可諱疾忌醫。
第二,照顧好自己,飲食和穿衣這兩個方面,最為基本的要做好。
第三,情緒維持樂觀,心態要好。
第四,不要熬夜。
更多相關建議:
這句話還真有一點道理。我68歲的人了,以前住院兩次,退休不久后腳一滑骨折一次,去年帶狀泡疹,這兩樣不算大病。
只是今年患腎病綜合征住院了,這個病得了也不怪別人。
去年醫院一個主任對我說,年齡大了吃清淡為主,別像以前一樣大魚大肉。
可是今年情況特殊,可惡的新冠病毒疫情把我害慘了。
吃了太多腌制品,在農村吃了兩個月,回黃石后我家也有很多,又吃了一個多月,最后又是雪里葓燒鯽魚,又是咸鴨蛋,很少吃青菜。
最終全身水腫,進了醫院腎內科。
我這個病都是自己吃出來的,不怪別人。
現在我在恢復之中,吃飯菜不再像以前那樣的了,按照醫生說的做。
如果我不得這個病我也不重視飲食健康,也不會知道年齡大了以清淡為主,現在才知道了飲食重要性。
一次病一次教訓,在此希望所有的人,吃飯菜不能放任自己,要根據自己身體量力而行。
得了病又傷身體又花錢,我現在每月復查,開藥一千多元不報銷。
更多相關建議:
其實這個表述,屬于典型的把結果當成原因的邏輯錯誤。
只有長壽的人,才可能足夠老,足夠老的人才有可能因為身體機能下降,得一些年齡相關的疾病,比如高血壓、骨關節炎、癌癥、白內障、腦退行性改變等等。
中國近年來癌癥的高發態勢其實是和居民預期壽命的提升同步的。以上海為例,1951年,居民(黃浦區)預期壽命只有47.56歲,1986年上升至74.75歲,2006年則升至81.98歲,剛剛過去的2017年,最新的統計數據是83.39歲。
古代人更是活到70歲就稱為“古來稀”,所以說目前看到的疾病高發其基礎是建立在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基礎之上。
所以,“帶點病”是長壽帶來的結果,不是造成長壽的原因。
鍛煉身體、預防保健,有病及時就醫都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而且保持身體健康還要戒除很多不良嗜好——這使得很多人感覺麻煩,不愿意去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所以也就導致他們把“要長壽就要帶點病”掛在嘴邊,作為自己忽視健康的擋箭牌。
實際上,很多小病都有可能損耗器官的使用壽命。以最常見的高血壓為例:長期的高血壓如果控制不理想,會造成多種器官的損傷——高血壓腎病、腦病和高血壓眼底病變,久而久之大腦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機體情況總會有一天無力繼續支撐。所以只有積極控制血壓到正常范圍,避免其對更多臟器的進一步損傷。抽煙、喝酒、熬夜、高脂飲食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要盡早戒除,這才是保持健康、達到長壽的不二法門。
而且,如果僥幸沒有因為重要器官的損耗造成壽命縮短,帶著一身小毛病活到90幾歲,這樣的晚年生活又有什么質量可言呢?尿失禁需要長期穿著紙尿褲或者插著導尿管;牙齒缺失過度嚴重無法咀嚼美味食物;白內障或者眼底病變造成失明;骨關節炎造成無法生活自理......這樣的長壽又有什么意義呢?
更多相關建議:
生命長壽的真諦,就是在一生中不斷地戰勝各種疾病,不斷戰勝各種意外事故,因為一個人沒有病,沒有意外事故,就不會無緣無故地死去。但是,中國卻有一句:"壯夫一病多不起"的,很有哲理的俗話,壯夫一旦有病,很易喪命。在現實生活里,凡身體強壯如牛的人未必能長壽,甚至會短壽,凡體弱多病的人未必會短壽,甚至會長壽。
另外還有"久病成良醫"的俗話,也說明了多病者會長壽的道理,因為常患病者,懂得了處處小心地維護自己的身體,處處小心地掌管自己的生命,對長壽當然有很大的好處,而那些身強力壯的人卻自以為是,不懂得維護自己,命運只能掌管在閻王爺的手里,一旦病了,只能聽天由命,當然對長壽沒有一點益處。
身體強壯的人就像一臺一百馬力的大機器,身體弱的人就像一臺一匹馬力的小機器,一臺一百匹大馬力的大機器,一旦少一點點油供,就會立即死火,而一臺一匹馬力的小機器,哪怕有一丁點的油供,就能工作了,就不會死火,況且,馬力大的機器磨損也比小機器要大,所以,女人比男人長壽的現象,就是出于這個奇巧的道理,身體弱的人比身體強壯的人長壽的現象,也是出于這個奇巧的道理。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問題是要分人看的,我有一個朋友的老婆,一輩子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身體保養,平日里有個頭疼腦熱小病小痛的,總愛往醫院跑,花錢不說,且不怕麻煩,挺讓人佩服的。對此我朋友還經常笑話他老婆,小題大做,沒事吃飽了撐的。而我的這個朋友從小體質就非常好,年輕的時候壯的像頭牛,從來不生病,就連感冒發燒流鼻涕都很少見,早年的時候干的是體力活,日子也不好過,人倒是平安,后來生活條件慢慢的好起來了,我的這位朋友就慢慢的染上了喝酒的壞習慣,酒這東西可是越喝越上癮的,時間長了,想戒都戒不掉了,就變成酒癮了,后來他就天天都離不開酒了,每天都要喝酒,再后來酒喝多了時間長了,他的家人就看他不對勁了,想要勸他去醫院做體檢,可是他卻還占著自己年輕時候身體好,根本不當一回事,從來不去醫院參加體檢。結果若干年后不幸就發生了,有一天晚上我的這位朋友睡的好好,突然半夜發病,得了腦梗塞癥狀,后來雖然經過多方的努力救治,還是不可避免地給他留下了嚴重的腦梗塞后遺癥,而且還連帶著兩個嚴重的基礎病,高血壓和糖尿病,原來家里還只有他老婆一個人經常鬧點小毛病,沒想到一下子角色變換,他自己倒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終身性慢性疾病了。在經過幾年時間的恢復后,現在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可是五十多歲的人就永遠失去了工作能力了,還要經常在老婆的奚落中過日子,可他老婆一點事情都沒有,活得好好的,現在他想想腸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