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腹產其實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恐怖,只要做好產前檢查根據醫生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走就行了。備皮是預防術后感染的消毒措施,護士會刮去產婦腹部的汗毛以及陰毛和消毒腹部皮膚,這樣可以更好地為剖腹產手術創造無菌環境。放置導尿管的過程有點不舒服,但是絕不向網上說的那么恐怖,護士還是比較專業的,聽從醫生護士的指導就好了。至于產后恢復也就是在醫生指導下早下床活動,大肚腩恢復起來需要一個過程,即使是哺乳期也要少吃油膩的東西,不要大補特補。注意飲食注意運動大肚腩隨著身體的恢復也會慢慢恢復。
更多相關建議:
我生了兩個娃,都是剖。大寶的時候血糖高,37周產檢醫生讓住院,38周因胎心監測數據不好催產,當時一心想順產,打了催產素就開始宮縮痛但是宮口不怎么開。中午吃完午飯開始打,開始痛,到晚上還沒來到兩指,醫生開始放水囊,那個痛啊。然后痛一晚,第二天一早取水囊,人工破羊水。到下午受不了了,打了無痛,睡了一覺,起來繼續痛,然后開始發燒。到晚上十點多還沒開到三指,就放棄順產,讓醫生剖,一個多小時后娃出生。產后很開心,加上一直有用止痛泵吧,反正沒覺得壓肚子有多痛,除了還會發燒,也沒察覺有什么不適。倒是這么折騰下來,娃后來黃疸高住院幾天,醫生說跟我生的時候發燒有關,導致娃有點感染。然后就是產后腰傷厲害,我老公說我打無痛的時候醫生插了第一次針沒對,又拔出來再重新插可能有影響。還有就是手術是急疹醫生做的,可能手法比較差,我的傷口大而且巨丑,兩年多了都還偶爾很癢。
有了第一次經驗,二胎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剖,而且找主任剖,所以產檢就固定了一個主任。結果娃提前發動,還好發動的時候剛好是那個主任出手術的時間,順利由主任主刀。過程就是先由護士備皮,插尿管,插尿管會有點痛。然后推到手術室,開始打麻醉,打麻醉的時候腰會感覺酸軟,麻醉師全程在我旁邊跟我說有不舒服,如覺得呼吸困難或者想吐或者頭暈之類的隨時跟他說,他會調整。我當時就是有點暈有點想吐,他讓我吸氧。打好后就是手術了,知道醫生在切開肚子,然后有人在壓一下肚子,然后就聽到娃的哭聲了,然后縫線,會有點拉扯感,醫生還很貼心把我之前巨丑的疤痕切了。然后就推到病房平躺觀察6個小時,期間不能喝水吃東西,還可能會嘔吐。我吐了幾次,護士也隔一段時間就會過來看,會壓肚子,個人覺得壓肚子不怎么痛,還能接受。
過后要打大概兩天的消炎點滴,第一天只能喝瘦肉水,只能喝水不能吃肉,然后要等排氣,可以準備點陳皮泡水喝幫助排氣。排氣后第二天可以開始吃點流食,就是瘦肉粥,瘦肉水可以吃點肉渣了。第二天開始拔尿管,拔止痛泵,下床走。拔尿管后第一次上廁所感覺會痛,然后下車走是真痛,傷口痛,彎著腰走也還是難免會痛。但到第三天就會越來越好。
我二胎整體感覺比較輕松比較好,出院的時候已經感覺能比較輕松自如走路了,所以選對醫生選對醫院也很重要。我一胎在三甲醫院,二胎在婦嬰,感覺剖腹生子最好還是去婦嬰這種專業醫院好很多。
更多相關建議:
說一下我的經歷吧,因為我大寶是順轉剖,屬于緊急剖腹產,二寶是到了預產期,自行去醫院做的剖腹產,所以說一下我的感受和流成。
我生一胎時是見紅后去的醫院,羊水破了,打了開骨縫的針可就是不開,孩子下不來,后來檢測胎心不太好,立馬進手術室,備皮插尿管,然后打麻藥,因為順產時宮縮的疼痛,剖腹產打麻藥根本沒感覺,手術后散了麻藥也不怎么疼,因為已經疼麻木了,24小時后摘了尿管,起床的時候,那感覺恐怕一使勁把肚皮蹦開,起個床汗流了一身,衣服黏黏的,去廁所不敢蹲肚子疼,下身疼,渾身發抖,那幾天,天天淌虛汗,最疼也就那三天,過了那幾天后慢慢也就恢復了,因為年輕,在加上第一胎恢復的好,所有過了一星期后,基本沒什么感覺了。
二胎的疼則要嚴重很多,因為是到了預產期去醫院主動做的剖腹產手術,所以要提前空腹,晚上七點后就不能吃任何東西,因為早上10點做的剖腹產手術,早上八點做好檢查,九點多進的手術室,也是備皮,打點滴,打麻藥,這次打麻藥特別疼,可能是二胎的原因吧,手術后宮縮簡直能用痛不欲生來形容,綁著收腹帶都不敢起身,一個星期都不敢直起身子走路,身體恢復的也很慢,半個多月都有氣無力的,出了月子還淌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