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中醫藥師編寫,若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和黃芪都是補氣的良藥,二者的適應癥也不盡相同,而是有所差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味補氣的佳品。
人參
說起人參,我們都聽到過關于它的傳說,以至于讓我們總想談一談人參的究竟。正是因為人參的功效好,人參才會有這么多美麗的故事。人參有一個功效是很多中藥望塵莫及的,那就是可以用于急救,對于氣脫的人,可以單獨使用人參。
什么是氣脫,病人大汗淋漓,氣出多入少,神志昏迷,焦躁不安,脈象開始漂浮,一按就沒有了。這就是氣要從人體內消耗殆盡,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現在所謂的休克,很多病人可以見到氣脫。這個時候,就到了人參大顯身手,而黃芪則沒有這種功效。
這是因為人參不僅可以大補元氣,而且還可以會津液,這也正是人參可以用于急救的原因。在一般情況下,用人參補氣,不如黃芪。一是因為人參價格昂貴,進而人參假貨較多;而是人參數量少,而黃芪則數量龐大。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黃芪。
黃芪
黃芪補氣的力量在所有中藥里面都是首屈一指的,當然也包括人參。一般的脾肺氣虛都可以用黃芪,而人參不作為首選。
黃芪可以益氣健脾,使脾胃的功能加強。脾臟負責人體的消化器官,脾胃功能增強,則人體的消化功能便會增強。食物的能量就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氣血就會源源不斷供應人體,因此脾胃是人體氣血的發動機,有了充足的氣血,人體就會充滿力量。
黃芪還可以補肺氣,肺是人的呼吸器官,與人體皮膚相互通應。肺氣充足人就不會怕冷,出汗也會正常。不會出現咳嗽、短氣,呼吸不均勻的情況。經過一天努力的奮斗,我們體內的氣會消耗不少,下班之后,就會覺得全身疲倦,甚至連呼吸的力量都沒有了,怎么辦呢?回家后煮點黃芪水喝,不一會就會滿血復活。
補氣是黃芪最重要的一個功效,它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升舉陽氣,何謂升舉陽氣?既給起重機加滿了油,又提供了起重機,真實一舉兩得。因此黃芪用于治療氣虛導致的多種內臟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疾病,最著名的方劑要數補中益氣湯了。
黃芪是外科常用的一味藥,也是一位“猛將”。《神農本草經》說的:“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這些都是外科常見的疾病。正是由于黃芪可以補氣、可以提氣,因此黃芪可以用于氣虛導致的瘡、癰、腫、毒久久不能痊愈。廣泛用于多種外科疾病,效果良好。
當然,無論是人參,還是黃芪,都要用在自己擅長的地方,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功效。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樣有自己的短處。中醫就是要發揮他們的長處,規避他們的短處,讓他們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耐”。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和黃芪都是補氣作用非常強的藥材,但它們在功效上有所不同。
中醫如何判斷某個藥材能補氣
中醫對一個藥材或食物是否補氣的主要判斷點在于——它的氣味是否渾厚。好的黃芪,它的香氣是很濃厚的,你只要把黃芪放嘴里咀嚼就能感受到。如果是質量差的黃芪,它的氣味就偏弱,補氣能力也就不強了。同樣,人參也有屬于人參的濃厚的氣。
黃芪補氣的特點
黃芪補氣,有一股向外托的力量,所以黃芪主要走的是肌表。所以,黃芪常用于表虛自汗(起到固表止汗的作用),以及氣血不足所致的癰疽不潰(起到托毒生肌的作用)。
黃芪補氣速度非常快,所以,如果黃芪過量的話,會引起氣滯,“氣有余為火”,甚至引起上火。這種情況就需要加點行氣的陳皮來破解。氣郁體質的人,不適合單用黃芪泡水,很容易有腹脹的感覺。
另外,因為黃芪向外走,所以單用黃芪補氣的話,這個氣雖然補得快,但也容易散,持久性不足,一般要加些甘草、大棗,甚至白術、人參來固攝。
人參補氣的特點
人參補氣也很快,但它主要作用在五臟,五臟主藏,所以人參補氣不容易散,效果持久性好。同樣,氣郁結重不宜單用人參,會使郁滯更重。
更多相關建議:
至于哪個補氣效果更好則要因人而異希望以上介紹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不當之處請指正。我是從事中藥相關工作10年的執業中藥師,希望了解更多的醫藥養生保健知識請關注我的:健康醫藥養生匯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和黃芪,哪個的補氣作用更好?
若問人參和黃芪,哪個補氣好,那么毋庸置疑,人參的補氣效果是第一。這里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味中藥。
人參屬于補氣藥,是一味十分著名而且昂貴價值高的中藥。它性溫,可以歸肺,脾,心,腎經,它的特點就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回陽救逆,安神益智。人參是治療虛勞內傷第一要藥,因此凡是大失血,大汗,大吐泄,以及一切疾病導致的元氣虛極欲脫證,單用人參即可達到效果。
所以人參不僅補氣效果第一,還可以治療虛脫癥,而且效果是最顯著的。
而對于黃芪來說,這是一個十分常用也比較常見的一個中藥,相信很多人平時在家里燉湯,泡水都用到了它,的確黃芪是一個補氣佳品,它很適合日常人們作為保健養生中藥來服用。
而人參不僅昂貴,同時服用起來也有很多注意事項,人參作為大補元氣的藥,一般人不能亂用,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關注脾胃范兒,為您分享一些干貨!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黃芪兩藥都是補氣藥,皆具有補氣及補氣生津、補氣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須為用,能相互增強療效。那么兩藥有什么區別呢?哪個補氣效果更好呢?下面一起學習吧。
一、人參
1、藥性及功效:性甘而微苦,微溫而不燥熱,為補氣強身之要藥,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
2、治療應用:1、元氣虛脫證;
2、脾氣虛弱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
3、肺氣虛弱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
4、熱病津傷的口渴,消渴病;
5、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健忘;
二、黃芪
1、藥性及功效:性甘,微溫而能升補,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作用。
2、治療應用:1、肺脾氣虛,中氣下陷,氣不攝血,氣虛發熱;
2、自汗盜汗;
3、氣血不足引起的瘡瘍難潰難腐或者潰久不斂;
4、氣虛水腫,小便不利;
5、氣虛雙虧,血虛萎黃,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三、補氣效果哪個強
人參、黃芪兩藥為補氣藥,但人參作用較強,被譽為“補氣第一要藥”,并具有益氣救脫安神增智、補氣助陽之功。黃芪補益元氣之力不及人參,但長于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瘡生肌、利水退腫,尤宜于虛氣陷及表虛自汗等證。
更多相關建議: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注,分享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常識。
人參和黃芪都屬補氣藥,若論補氣力量的強弱,那人參比黃芪要強。但兩藥的主治功能卻各有所長,都有本身所具備的對證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兩藥補氣功效的區別,
人參不但能大補元氣,壯生命之本,還有固虛脫,補虛損,生津止渴,安神的作用。所以,在中醫臨床中,常用于男女一切虛證,以及陰陽氣血不足之證的治療。被譽為治療虛勞內傷第一要藥。因為有強大的補氣力量,所以人參能救治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危證(代表方劑為獨參湯)。與附子同用,可治氣脫亡陽證。對脾肺氣虛所致的脾胃虛弱,證見食少便溏,倦怠無力,面色萎白,以及肺氣虛所致的咳喘無力,自汗脈虛,易感風寒,都有很好的療效。人參還有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對熱傷氣陰,身熱煩渴,以及氣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也有很好的療效。
黃芪和人參一樣,也有補脾肺之氣的功效。但黃芪補氣功效主要為益氣固表,補氣升陽。在中醫臨床中,主要用于肺氣不足所致的久咳虛喘,衛氣不固。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便溏,倦怠無力。中氣下陷所致的內臟下垂,衛氣不固所致的自汗等癥的治療。另外,黃芪還有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的功效。
從以上兩藥補氣作用來看,兩藥都有補脾肺之氣的功效,都可治療脾肺氣虛之證。也正因為如此,人參與黃芪常配伍使用,以增強補脾肺之氣的功效。但人參大補元氣,固虛脫,補陰陽氣血不足的作用,黃芪卻不具備。所以,人參與黃芪就補氣的作用來看,人參的作用更強,也更全面。
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和黃芪哪個補氣作用更好?
首先,這個沒有可比性,各有各的作用,也不可替代。提這種問題的人可以說對中醫沒有一點了解,或者有一點一知半解,這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西醫的頭腦問出來的話,不是中醫人。
第二,人參的作用。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第三,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
功效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
用于氣虛自汗盜汗;肺脾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咯出;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等證;下肢水腫;創口久治不愈。
第四,人參和黃芪的區別。人參主要補元氣,黃芪主要偏補陽氣;人參補內氣,黃芪補外氣;人參生津,黃芪利尿;黃芪可以托毒排膿生肌,人參助熱,加重毒熱;治中氣下陷,需二者協同作用。
第五,綜上所述,二者沒有可比性,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功效,沒有更好,只有協作。
人參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具有補氣救脫,補氣健脾,生津止渴,寧神益智的功能。人參一般用作氣虛欲脫之急危重癥單用本品或者跟附子一起,可以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回陽救急湯就是代表有附子,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干姜,肉桂,五味子,甘草,半夏。回陽救急,益氣生脈。
整體來說人參補氣更快更猛,適用于危急重癥。再者價格昂貴。
黃芪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益氣利水,托毒排膿的作用。用于治療氣虛,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氣虛下陷。價格也比較平民化,因此更多的補氣時候就用黃芪,白術,黨參配伍。
綜合起來就是人參黃芪都有補氣作用。人參側重于急危重癥的回陽救逆,黃芪側重于一般氣虛的補氣作用。另外兩者也是可以一起配伍的,增強補氣效果。
更多相關建議:
人參補元氣,黃芪益氣,人參補氣養陰,黃芪五臟均可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