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該如何調理?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應該區分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寒濕與濕熱形成的原因,二者的病證關鍵點在于共有“濕邪”的存在,濕邪的發生多有兩種情況。一是從外源性感受濕邪,例如潮濕的環境,濕邪侵犯人體,久而久之形成了濕邪停滯于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二是從人體內部形成的內源性濕邪,多因飲食不節制,情緒刺激,勞倦過度,導致臟腑失調,水液津液代謝停滯而引發。

          那么,為什么有的人表現為寒濕,有的人表現為濕熱呢?這與個人的體質失調的狀態有關,平時偏于陽氣亢盛的人,也就是陰虛陽盛,容易上火的體質,濕邪易從陽化熱,形成濕熱阻滯的問題,相反,偏于陰寒內盛,形體怕冷的體質,濕邪易從陰化寒。造成寒濕體質的癥狀表現。

          由于寒濕與濕熱共有濕邪停滯這個問題,所以都具備濕邪內阻的表現。例如,濕性粘膩,表現為便溏腹瀉,大便粘膩,舌苔厚膩。濕性重濁,表現為周身困重,頭腦不清,頭暈頭緊。濕阻氣血運行,表現為脘腹脹滿,噯氣打嗝,口臭口粘。濕邪伴有寒者,多是陽氣不足,濕邪停滯,除了濕邪致病癥狀外,伴有陽虛陰盛的寒濕表現,如周身怕冷,四肢不溫,大便清稀,消化不良,神疲乏力,活動后加重。濕邪伴有熱者,多為陽盛體質,濕熱阻滯,除濕邪致病癥狀外,伴有熱傷津液,出現口干口苦,因熱可擾動心神,出現心煩失眠,心悸痰多,濕熱熏蒸可出現水腫黃疸,舌紅苔黃膩等。接下來,朱大夫結合中醫專業知識,為您做詳細準確的解答分析。從二者的體質狀態,病因病機,病證表現和關聯疾病做出區分和比較。

          ★濕邪是寒濕與濕熱的體質形成的關鍵,它是怎么來的呢?

          • 寒濕體質與濕熱體質共有濕邪存在的問題,濕邪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引起的水液停滯,具體是因代謝運化水液的臟腑失調而導致的津液不能運行而成的病證。人體中,脾主運化飲食水谷,包括食物和水分,脾將食物變化精微氣血,將津液與精微營養物質共同上輸于肺,經肺氣宣發布散津液于全身,肺氣還可通調水道,將津液經三焦通道下達于人體下部,至膀胱后,形成代謝產物(尿液)排出體外。
          • 明代醫學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曾說過“脾強胃健,水谷可正化為氣血,若脾胃受損,水液停滯反為濕,飲食不消反為滯。”所以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腑功能下降,導致水液津液不能運化代謝,停滯于身體某個部位就形成了濕邪停滯的問題,就可以因此引起諸多病證,因外界環境過于潮濕,如久在潮濕的環境生活,濕邪從外侵入,脾喜燥惡濕,濕邪內合于脾胃,形成外源性濕滯。
          • 因飲食不節,生冷刺激,油膩辛辣或飲酒過度,以及勞累過度,情緒不暢等因素,引起肺脾腎臟腑失調,就可形成內源性濕邪。
          • 濕邪形成后就可根據不同人的體質狀態,表現為陽氣虧損的人,陽氣不能溫煦人體,加之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就形成了寒濕體質狀態;表現為陽熱亢盛的人,濕邪與陽熱結滯,就形成了濕熱體質。

          ★寒濕體質的病證特點。

          •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說“寒濕者,濕與寒水之氣相搏也”。寒濕多因自身存在陽氣不足,《內經》說“陽虛則內寒”,陽虛體質陽氣不足不能推動溫煦防御人體,寒從內生,更容易感受外界的寒濕邪氣,例如同樣受寒冷潮濕的環境刺激,陽虛體質就容易出現腰腿疼痛,怕冷的反應。肺脾腎陽氣不足也容易出現濕邪停滯,寒濕阻滯在一起,就形成了諸多病證,常見的表現有:
          • ①脾胃濕寒,脾胃居中焦屬土,喜燥惡濕,脾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而且《內經》說“中焦如漚”,類似于溫度較高的漚池,在外界的寒濕影響或臟腑脾胃陽氣不足,形成了寒濕困脾。表現為突然了胃脘不適,大便不成形,惡心嘔吐,伴有發熱無汗怕冷等寒邪致病特點,屬于外感寒濕困脾的表現。多見于胃腸感冒,中暑等疾病,如果反復發作這種情況就說明屬于寒濕體質,這請專業醫生給予指導。慢性寒濕困脾,多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寒溫不適,勞疫過度,導致臟腑脾胃虛弱,陽氣不足所引發,表現為胃脘不適,形體怕冷,或肥胖,大便粘膩,周身困重,頭腦不清,整體昏沉沉,如因腎陽不足引起,可伴有腰膝酸軟尿頻等表現。
          • 本證比較復雜,黃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說過中土濕寒,可導致肝氣不能升發,肺氣不能斂降,心腎不得交通,臨床上,變證百出。所以,朱大夫發現寒濕體質可見于多種功能性和器質性疾病,例如亞健康狀態,疲勞綜合征,慢性胃腸炎,高脂血癥等等。
          • ②寒濕體質除了脾胃受影響外,也可影響肺,腎與周身氣血運行,例如寒濕在肺出現形體怕冷,后背怕涼,咳嗽痰多,舌淡苔白膩。寒濕在腎與經脈,《傷寒雜病論》稱為“腎著”,因寒凝經脈,濕阻腰腎引起的腰痛,尿頻,乏力。女子經脈寒濕,出現帶下病,表現為受涼后白帶色白而多。以上也是寒濕體質比較常見的病證問題。
          • 此外,寒濕易出現陽氣不足,且陽氣不降而出現上熱下寒證。上熱是假熱,治療時以驅寒溫陽為主。

          ★濕熱體質的病證特點

          • 濕邪停滯脾胃,根據患者的陽盛陰虛內熱的體質從陽化熱,而成濕熱問題。同寒濕一樣,濕熱體質多見于脾胃濕熱,亦可影響周身。濕熱體質常見的情況有:
          • ①脾胃濕熱,多見于飲食不節制,過食辛辣或飲酒,導致脾胃虛弱,濕邪停滯而化熱。濕熱中阻脾胃,影響脾胃氣機升降,出現胃脘脹滿,反酸燒心,噯氣打嗝,口臭口粘,多汗怕熱。朱大夫遇到很多脾胃濕熱的慢性胃炎的患者,嗓子眼有咳不完的粘痰,原因是濕聚成痰,加之,熱邪消耗津液使痰少而粘。大便粘膩粘馬桶,舌苔厚膩等。濕熱存于脾胃,熏蒸氣血津液,使脾之本色外露出現黃疸,鼻涕黃,痰黃,或發生肝膽疾病,例如肝炎,脂肪肝。濕熱阻滯后,形成痰熱濕滯,擾動心神出現失眠多夢,夜夜驚悸等等。
          • ②濕熱體質易發生肝膽濕熱,濕熱下注等病證,濕熱郁滯于肝膽,肝氣不能升發,郁滯后出現兩肋疼痛,口苦。肝開竅于目,出現眼屎多,目赤腫痛,頭痛。濕熱下注可發生女性白帶色黃,男子下肢腫脹或痛風。

          ★專業區分和建議

          濕熱體質與寒濕體質以脾胃濕邪為基礎疾病,濕邪致病多因外感和內生兩方面引起,表現為濕阻中焦脾胃,出現胃脹,便溏,大便粘膩,周身困重,頭腦不清等濕邪致病的基礎癥狀。患者個人陽盛和陽虛體質狀態使濕邪發生從化,即從陽化熱,從陰化寒。寒濕體質整體情況以陽虛寒證為本,表現為周身怕冷,神疲乏力,四肢不溫,舌淡脈沉,同時伴有濕邪致病的基礎表現。請注意,寒濕體質還可出現陽氣不能沉降而出現上熱表現,即上熱下寒的情況,如周身怕冷大便不成形,卻反復口腔潰瘍,要注意辨別

          濕熱體質以多汗怕熱,形體困重,頭腦不清,痰多咽喉不利,分泌物色黃,如鼻涕色黃,眼屎口水色黃,小便短黃,白帶色黃。同時伴有濕邪停滯的基礎癥狀。臨床上,寒濕體質多發生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甲減,腫瘤。濕熱體質多發生慢性胃炎,神經癥,痛風,高脂血癥等。

          建議:無論是寒濕與濕熱均是臟腑失調所引發,所以注意飲食,情緒,勞累等不良誘因的刺激是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清淡,心情平和,臟腑功能正常就不會發生寒濕濕熱等問題,如已存在病理改變,可咨詢專業醫生給予指導調治,僅為體質狀態的失調一般影響不大,不必過于擔心。

          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備注:文中參考了中醫理論著作,以及個人經驗和觀點,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相關建議:

          一、什么是寒濕和濕熱


          臨床上我們確實需要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因為判斷體質方向以后,治療就有方向。如果判斷錯誤,也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風、寒、暑、濕、燥、火是人體容易感受的六種邪氣,其中濕邪是最難對付的,為什么呢?因為濕邪和其他的邪氣混在一起,就好比面和油混在一起,當然難以除掉。


          而人的體質不同,感受濕邪以后,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體質偏寒的人表現為寒濕,體質偏熱的人表現為濕熱。

          二、濕邪的本質:


          空氣當中有水分,人體也有大量水分。簡單的說,當人體的各種機能失調的時候,這種水分不再是一種營養物質,而是一種代謝廢物,這種代謝的廢物,我們可以稱之為濕邪。

          舌象望診,是最能反映濕邪的一種方法。


          三、寒濕體質:


          濕氣進入人體,會因為人體體質不同發生改變。如果體質屬虛寒,濕氣在體內,脾的陽氣本身就不足,無法把濕氣排出去,就會形成寒濕狀態。

          舌圖:

          四、濕熱體質:


          如果體質較好,脾的陽氣相對充足,濕氣在體內,就會受到陽氣的驅逐,但陽氣一時半會也無法完全鏟除濕氣,就會形成對抗狀態,形成濕熱狀態。

          舌圖:

          五、辨別寒濕和濕熱的其他簡單方法


          1、寒濕:一般不口干; 濕熱:一般有口干。

          2、寒濕:舌苔一般是白的; 濕熱:舌苔一般是黃的。

          3、寒濕:舌苔一般是津液較多,滋潤的; 濕熱:舌苔一般偏干的,多干燥的。

          4、寒濕:一般怕冷多些; 濕熱:一般怕熱多些。

          六、如何調理:


          1 、濕熱體質人群

          濕熱體質可以適用一些性涼的食物,比如綠豆、薏苡仁、苦瓜、香蕉、火龍果、西瓜、梨子、各種涼茶,但也不能長期食用。因為性涼的食物或藥物,短期使用是可以把濕熱除去,減輕癥狀。但長期食用會損傷脾的陽氣,所以即使是濕熱體質長期食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損失脾的陽氣,不僅不能排除濕氣,脾的功能還會下降。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大便稀溏這些癥狀。

          不能熬夜,酗酒,熬夜會加重人體陰液的消耗,加重虛熱。酗酒會加重腸道濕熱,不能吃煎炸食品、少吃各種鹵菜。這些習慣都不利于濕熱邪氣的排出。

          2 、體質虛寒人群

          針對寒濕體質人群,不能吃生冷水果、冰凍飲料、冰凍啤酒、長期喝涼茶,比如有些脾胃陽虛的人群,服用香蕉、火龍果就會腹瀉。另外食欲下降、大便稀溏、腹脹、怕冷、易感冒等表現也是很常見的。

          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

          慎用各種清熱解毒的藥物,避免加重損害人體的陽氣。

          加強運動,中醫講動則生陽,只有脾胃陽氣充沛,才能很好的去除濕邪。

          寒濕重的人群,還可以用黨參、茯苓、白術、蒼術、陳皮煲湯。蒼術、白術性質偏溫,燥濕健脾。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寒濕、濕熱體質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根據具體的情況不同而發生轉化。比如濕熱體質長期吃生冷食物或者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損害自身的陽氣,也會變成寒濕體質。所以如果情況比較復雜,還是需要找專業醫生處進行針對性的調理效果會更好。

          更多中醫養生治病,請關注:中醫杜川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和寒濕可以相互轉化的。濕熱引起的炎癥重點在利濕,如果一味的用寒涼藥物清熱,會傷及陽氣,變成寒濕。比如,婦科炎癥,白帶發黃,西醫婦科醫生一般都會給開消炎藥,會有一些效果,但是無法根治,反而隨著用藥增加,導致下半身越來越涼,越來越怕冷,又會誘發其他問題 。流水不腐,多運動可以防腐,血氣流動病可除。 寒濕體質可以用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濕熱體質,平時飲食要多吃一些健脾去濕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白扁豆、白茯苓等。而生濕的食物,如酒水、肉類,一定少吃。 夏季還可以用藿香正氣液——專門針對濕熱癥狀。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贊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我是養生雜志的主編,下面會推薦一個祛寒濕的小方法,非常管用。

          先說如何辨別寒濕和濕熱,其實很簡單:兩種體質的本質,都是濕氣重。但濕氣很狡猾,遇到熱就變成濕熱,遇到寒就變成寒濕,從癥狀就能區分——

          寒濕體質舌苔發白,濕熱體質舌苔黃膩;

          寒濕體質怕冷,手足涼,濕熱體質則身體潮熱;

          寒濕體質容易出現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

          濕熱體質滿面油光,易長粉刺濕疹,口干口苦,眼睛紅赤……

          寒濕體質容易感冒,身體疲乏無力,臉色蒼白,唇色淡;

          濕熱體質火氣大,性格暴躁,小便黃,容易上火。

          總之吧,寒濕是偏寒癥,濕熱是偏熱癥。

          現在是冬季,天氣寒冷,當然就是寒濕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本篇就先介紹一個調理寒濕的方法。

          藥不在貴,對癥最關鍵

          今天養生君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個方子,材料非常常見,用來貼肚臍,一次只需要幾毛錢,但卻在過去幾年中,幫助了無數陽虛怕冷,體寒濕重,宮寒痛經,腸胃虛弱的人。

          這個方子最初的出處,是已故的南懷瑾大師,在一次給弟子的講學中講到的。近幾年來在中醫和互聯網傳播的不斷推動下,逐漸被大眾所知,很多對癥的人嘗試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德妙方,有緣看到的,請一定珍惜,耐心看完,會對大家很有幫助!

          這個小方子,成年人老年人都能用,比較保險。方子收錄在南師的《我說參同契》第54講,如下:

          這里面用的材料,都是熱性的食材,藥食兩用,肚臍又會吸收它們的藥性,嬰兒在娘胎里就是靠臍帶吸收營養的。多用一段時間,熱進寒退,就跟我們烤火是一個道理,跟太陽能蒸發潮氣也是一個道理,熱性藥性被吸收后,自然寒濕就減退了。貼上后睡覺,肚臍周圍暖暖的,非常舒服,同時調理身體,實在是一舉兩得。

          記得第二天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

          如果有上火現象,大家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涌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濕氣。

          大家可以選擇好的食材,自己在家做,一次多做點,多用一段時間。

          如果嫌麻煩,不想自己做,可以試試成品,去看看別人的評論吧↓

          更多相關建議:

          一張圖告訴你,濕熱和寒濕的區別!

          更多相關建議:

          第一部分:寒濕體質的論證:

          寒濕體質是寒與濕的結合,是濕氣淤積在寒性體質的人體內,使寒與濕結合,寒與濕,都為陰邪,所以寒濕更易傷陽氣,阻滯氣機。

          在日常癥狀有:精神疲倦,怕冷,四肢涼,頭昏沉,身體沉重,關節冷痛,屈伸不利,無汗。

          有的人胸腹脹滿,反胃有嘔吐感,容易拉肚子,小便哩哩啦啦尿不干凈。

          舌診時,舌質談,苔白潤。把脈時,脈沉遲或沉滑。

          在《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有言:“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意思是:寒濕體質的人,皮膚的收縮功能受阻,肌肉板結堅硬,血脈不通暢,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濕熱證

          濕與熱結合為濕熱,阻滯氣身體氣的運行,脾胃系統收納水谷的能力和腐熟水谷的能力不正常了。

          濕熱常見的癥狀:身熱,頭昏沉,身體沉重,胸悶煩躁,嘴里發干發苦,但沒有飲水的欲望,脾胃消化系統不正常,有的人或面目周身發黃,皮膚丘疹發癢,小便少色紅,大便不成形,排不出,排不凈。女性白帶黃稠,有異味。

          舌診時,舌質紅,苔黃膩。把脈時,脈滑數或濡緩等。

          清朝著名醫家葉天士說:“熱得濕而熱愈熾,濕得熱而濕愈橫。可見濕與熱互為促進,互為加強,所以濕熱在人體中分布的十分廣泛,導致的癥狀也最多。

          寒濕與濕熱的調理

          跟歷史各朝代相比,現在的人們能吃飽穿暖,所以在當今生活環境下,寒濕與濕熱的癥狀多為緩癥,少有急癥。

          中醫有:急癥治標,緩癥治本的說法,現在人是寒熱與濕熱多是:濕為根為主,寒與熱為附、為輔。在調理中有中藥湯劑、丸劑,有藥食同源代茶飲,有食療。無論采取哪種方案,均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個性化調理指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下圖:

          圖一:寒濕體質 圖二:濕熱體質 圖三:濕氣的寒熱交雜。

          更多相關建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養生越來越關注,對于自己是什么體質,怎么根據自己的體質去養生非常重要,拋開自己的體質去養生,會養生不得法,甚至適得其反,淺談一下寒濕體質與濕熱體質。

          一、在養生九大體質中有痰濕體質,濕熱體質,若痰濕體質偏寒的話就是寒濕體質,也就是寒濕體質與痰濕體質類似。

          1、痰(寒)濕體質(痰濕體質偏寒)

          痰濕體質:是指人體由于痰濕內蘊而導致體質偏頗,以形體偏胖、黏滯重濁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 特征和表現:形體特征多見于形體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 主要表現為:多汗且粘,胸悶痰多,口黏或甜,形寒肢冷,喜食肥甘,舌苔白膩,脈滑。
          • 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重恭謙,豁達,善于忍耐。
          • 治則:此體質應健脾祛濕。
          • 方藥:參苓白術散、蒼附導痰湯。
          • 食療方:紅豆100克,紅棗4枚,陳皮10克、鯉魚一條,加水2500ml煲湯,調入適量食鹽即可。

          2、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是指人體由于濕熱內蘊而導致體質偏頗,以面垢油光、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 表現和特征:形體特征常表現為形體偏胖。
          • 主要表現為:常見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粉刺,舌質偏紅苔黃膩,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男易陰囊潮濕 ,女易帶下量多,多脈見滑數。
          • 心理特征:性格急躁易怒。
          • 治則:體質應清熱祛濕。
          • 方藥:龍膽瀉肝湯。
          • 食療方:綠豆適量,薏苡仁適量,加入白糖熬粥。

          二、養生注意事項:

          1、寒濕體質養生:

          (1)、少冒雨雪??行進,少居寒濕之地,以免寒濕入體,加重寒濕。

          (2)、少食寒涼之品,如冰激凌?,冰飲料,損傷脾陽,加重體內寒濕。

          (3)、治療疾病注意寒涼藥物,以免加重體內寒濕。

          (4)、夏日盡量少用空調,在避免中暑的情況下,或出戶外活動,接觸陽光,增加體內陽氣,祛除寒濕。

          (5)、冬季注意保暖,少觸冒風雪,風寒入體,加重體內寒濕。

          (6)、多攝入溫熱食品,如羊湯、鴿子肉湯,大蔥、生姜、大茴、小茴、花椒、肉桂等可以作煲湯或做菜材料。

          2、濕熱體質養生:

          (1)、少飲酒,少吃肥甘厚味,如肥肉、羊肉、甜食等,肥甘厚味容易成濕,酒是濕熱之品。

          (2)、少食辛辣之品,少用辣椒、干姜、蒜、花椒、大茴、肉桂等煲湯或做菜材料等。

          (3)、少生氣,保持好心情,以免肝郁化火,與體內濕氣互結成濕熱。

          (4)、治療疾病時,注意溫熱藥物使用,以免熱藥與體內濕氣互結,形成濕熱。

          以上淺談寒濕體質與濕熱體質,以及養生注意事項,相信大家已有所了解。養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體質,切勿人云亦云的養生,不適合自己的養生,不但沒有益處,反而適當其反。祝愿大家懂養生,會養生,身體健健康康!

          (友情提示:文中方藥僅供學習交流,切勿自行抓藥,責任自負,若喜歡中醫科普養生,請關注此號)

          更多相關建議:

          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都是常見體質,與生活習慣、居住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長時間居住在潮濕之地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業,防護不到位而感受濕邪這類多為外濕;過食生冷寒涼或酗酒以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這類多為內濕。濕邪侵入人體會出現從寒化或從熱化,脾陽素虛,易從寒化,胃熱易從熱化;過用寒涼易從寒化,過用溫燥,易從熱化。

          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可以從不同的病理表現來區分:濕與寒合,是為寒濕;濕與熱合,是為濕熱。外感寒濕,流注關節,阻遏經脈會出現全身疼痛,關節沉重疼痛較重,四肢浮腫等證候;寒濕內生會出現畏寒肢冷,腹痛腹瀉,頭身困重,口粘無味大便溏薄或泄瀉等證候。濕邪流注關節郁而化熱會出現四肢關節腫痛且重或紅腫等證候;濕熱中阻,升降失司,會出現脘腹痞滿,身重體倦,口干口渴但不愿飲水,腹痛便溏而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等證候。濕熱熏蒸肝膽或見黃疸,濕熱外熏肌膚則見濕疹、膿瘡等證,濕熱下注則腰膝酸痛、下肢濕瘍、帶下淋濁。

          調理寒濕體質,可以每天用熱水泡腳至身體微汗,堅持鍛煉保證一定的出汗量,飲食多吃一些溫熱食物,炒菜加蔥、生姜、大蒜、花椒等調料,中藥調理可以用理中湯加減。調理濕熱體質,飲食宜多吃冬瓜、綠豆、苦瓜、黃瓜、絲瓜、苦菊和西瓜、梨等清熱瀉火的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肥甘油膩,忌酒;從事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慢跑、太極拳等,中藥調理中焦濕熱可以用甘露飲、三仁湯等,下焦濕熱則用二妙散加減。

          更多相關建議:

          老師我的屬于哪種熱?該怎么調理?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如何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該如何調理?

          要想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那你就得知道什么是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

          所謂的寒濕體質,就是六淫之邪的寒邪和濕邪結合后,侵襲人體,致使人體發病。它一般有外感和內生兩種,它所表現的癥狀:外感的四肢肌肉疼痛嚴重,并夾雜酸困沉重,惡寒,無汗;內生的脾虛泄瀉,完谷不化,胃脘冷痛,或者肢體浮腫,厥逆,小便清長,舌淡水滑苔白等。

          所謂的濕熱體質,就是六淫之邪的濕邪和熱邪結合后,侵襲人體致病。它一般也有外感和內生兩種,它所表現的癥狀:外感的四肢肌肉酸困熱痛,汗出;內生的胃脘脹滿,疼痛,痢疾下重,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數,或者濕熱下注,外陰潮濕,小便黃,舌紅苔黃膩等。

          這兩個證候,雖然都有濕邪作祟,但是寒熱是兩個完全相反的病邪,因此治療是不一樣,是完全相反的。雖然證候一樣,但是致病的部位不同,不管是寒濕或者是濕熱,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建議你要想治療,就近找中醫看看,讓醫生來辨別,這不是一個患者能辨別清楚地。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 天天爽夜夜爽8888视频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99在线观看精品|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