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這種可能是存在的,癌細胞是由不正常細胞發生少量突變而形成的,癌癥是一種非內源性的疾病。癌細胞就像脫韁的野馬,無限制地快速繁殖,并且它們不安分守己,會隨著血液、淋巴系統等跑到人體的各個部位,安營扎寨,瘋狂地破壞人體其他組織。要讓癌細胞改邪歸正的難度很大的,絕大多數類型的癌癥都沒有實現這樣的逆襲。但是有一位中國科學家已經實現了癌細胞的改邪歸正,那就是王振義院士。
白血病又叫做血癌,它的致病原因是人體的骨髓內的造血干細胞出現的問題,發生了突變,造成大量的失去進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的幼稚白細胞在人體各個器官里堆積,對人體的生命造成威脅。交大醫學院的醫學泰斗王振義院士在上個世紀,在全世界范圍內首創了口服全反式維甲酸促進誘導分化的方式使這些不聽話的造血干細胞“改邪歸正”,神奇般地變成了正常細胞,治愈了一大批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今天王振義院士的科學團隊已經探尋到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背后的基因突變,從分子學的角度首次揭示了這個疾病的發病機理。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想法很天才,但現實很殘酷。
一、癌細胞不是一個,而是無數個
癌細胞形成后,細胞內部的遺傳信息會隨著癌細胞的分裂增殖一代代的遺傳下去,腫瘤達到一個立方厘米的時候,癌細胞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億以上。這么多的癌細胞,假設偶爾有一兩個會突變成正常細胞,但這么多的癌細胞都突變回來是不現實的。
二、本質上來講,癌基因恢復正常序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癌細胞的形成是因為有了遺傳信息的復制錯誤或發生了突變,事實上,人們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錯誤信息,但這些都攜帶錯誤信息的細胞會被人體的免疫糾錯系統糾正或清除。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代謝的降低,這種錯誤會更多,要命的是人體的免疫糾錯能力卻逐漸下降,這也是老年人會更多患癌,而青年人要少的主要原因。
這種信息錯誤,本質上是一個基因序列的改變,就同一個魔方,一旦六個面被打亂后,理論上隨意的旋轉有可能恢復過來,但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更何況人體的基因序列要遠遠復雜于一個魔方。
上述回答未必準確,我們也許會因為當前的科技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也許有一天,我們不用等癌細胞自然突變回來,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讓癌細胞變回正常細胞,浪子回頭。
更多相關建議:
任何的細胞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人類醫學技術的發展,導致大多數疾病得到了救治,人類的壽命也就越來越長。然而可以不斷繁殖的,不可控制的癌細胞的產生和裂變成為人類醫學上的一大難題。有科學家提出癌細胞是一種新生物的概念,還有科學家認為癌細胞是人類進化的未來。對于這種大膽的猜想,你們怎么看?
我們知道癌細胞最大的特點就是失控和無序,而人體所有的生化反應都是受到高度調控的,正是這種有序和受控才能讓生命生生不息。
然而和人體的正常細胞不同,癌癥細胞有生命力和自我意識,它會通過人體此刻的環境來確定自己是否開始增長,它有自己的邏輯。
雖說癌細胞同人體健康正常細胞同住、同食,同生長于一體。但癌細胞的所作所為的霸道,初是不顯山露水,一有機可乘把正常健康細胞打敗,個體宿主我們身體就出現病痛。
在現代醫學看來,癌細胞是存在是為了攻擊人的正常免疫系統,侵害人的健康,并且我們束手無策。但是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代,我們不能保證,在幾十年后,醫學不能攻破癌癥的難題,并且獲取癌癥的基因密碼,并加以利用。
任何細胞都有優點和缺點。比較發現,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有很大優點:
第一、癌細胞非常聰明的繞開線粒體,通過糖酵解獲得能量。
這一點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一般應激刺激傷害帶來的線粒體內的呼吸爆發,細胞再不會因伴隨呼吸爆發發生的自由基爆發導致的凋亡。
實際上,線粒體是細胞凋亡的最主要啟動機構。現在,癌細胞把它辭退,一般傷害不能奈何于它。
第二、癌細胞多藥耐藥性
這個是非常奇特的優勢。與”暴露導致耐受”不同,癌細胞不是什么藥暴露就單獨耐受這種藥,而是只要一種藥把它殺死,它就開始升級對抗死亡傷害的能力,獲得對所有其他藥物的強大耐受性。
做個比喻:一個戰士,我們訓練他耐受了一種毒藥,然后,他就有了對所有毒藥的耐受力。
第三、癌細胞清除了一個死亡因素——端粒縮短導致的凋亡
在細胞復制傳代中,每復制一次端粒縮短一點,當縮短到一個所謂“海弗里克點”的時候,細胞必須凋亡。
癌細胞就找到了對付的辦法:它自己激活了端粒酶,可以讓縮短的端粒再生長出來。所以,不管復制多少代,癌細胞總有生命力。
第四、癌細胞具有非常自私的自我滿足能力
這一點以優先奪取所有需要的營養為核心,使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蛋白質、糖、脂肪、各種維生素等,癌細胞總有辦法優先從機體得到供應。所以,誰都擔心營養不足,就癌細胞不用擔心。
其他血管生成能力等的優點,我們就不說了。只以上幾條,如果我們的生命體整體獲取的話,是不是很牛?
所以,以癌細胞的優點為進化目標,真的沒有什么錯。唯一要做的,就是避開癌細胞的一個缺點就行:癌細胞不能發揮正常體細胞功能。
這個話題,科普君腦洞有點大。不過回顧遠古時代到21世紀的變化,誰說這不是一種暢想。
更多相關建議:
是由于運氣不好(細胞變異)所至”。這種運氣說法讓人難以置信,讓正在化大氣力千方百計改善大氣、改善大氣的國家地區震驚; 讓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們失望……。當人們遲疑過后不相信這是真的,有些人寫文章批駁,有人說“磚家”們找不到原因,拿運氣的迷信說法忽悠人。時間慢慢過去了,運氣至癌一說漸漸淡去了。但2017年底,科學家們經研究再次證明“運氣”一說的客觀性。說“癌細胞66%是由于人體細胞變異變壞造成癌癥,遺傳基因所至癌為5%; 環境因素引起癌變為29%的結論”。這是真的嗎?說科學家們研究結果是假的,你卻沒有證據沒有理由。信吧還是不甘,還是有質疑。 2.“運氣”一說是真的嗎?雖然不好確切回答,但筆者相信這種說法的存在,但對66%的比例不贊同,覺得1/3概率是可能的(我雖沒有科學依據,但相信自己的感覺與推斷)。前段時間見一篇研究文章說“世界上有多個國家空氣很好,卻肺癌發病率較高;國內北方空氣較差,肺癌等比南方還多。還有發達國家從食品到生活條件比我國強,但他們癌癥發病率高于我國;國內有些城市包括上海,各方面條件優越,卻癌癥發病率較高。還有江蘇四千多百歲老人很少鍛煉……這些情況與癌癥“運氣”說法並不矛盾。 3.癌細胞會不會有幾率突變成好細胞?筆者認為會的,變好概率應在10%左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變壞和變好的存在,這是客觀規律,包括人類。事物的變化都是由突變或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這也是萬物新陳代謝絕無一成不變的道理。既然癌癥一部分是由于細胞的變異,在生長復制過程中由好細胞變為壞細胞即癌細胞。那么肯會有相反的變異存在,這就是說癌細胞在生長復制過程中,也會有壞細胞變好細胞的可能,當然包括好細胞戰勝癌細胞或癌細胞突變為好細胞。其實這在現實生活里是客觀存在的。(1)癌癥經治療后幾十年不發即真正治愈的,也許是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后存在癌細胞變好的可能。我認識的一位工程師三十歲左右得癌,經治療后現退休幾年還好好的;宋美齡40多歲患乳腺癌,后活到100多歲,還有不少例子。(2)有些癌癥患者拒絕治療也好好的。這種例子報上登過,武漢也有一中年男子患淋巴癌,他拒絕治療回家每天練三小時氣功,己過5年復查未發現其病灶。象這種不治自愈的幾率約為10%左右,這可能與“運氣”一說,癌細胞變異變好有關聯。(3)運氣一說可能存在,但不能放松對癌癥預防的積極態度和防治措施。就算癌癥運氣說法成立,但其研究結果肯定了“癌癥29%是環境因素”的結論。環境因素包括霧霾、大氣污染、水源不潔和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等。因此,我們必須從改善空氣、水、食物等方面加以足夠重視,尤其防止病從口入。同時人們應防止胖肥、加強鍛煉、多曬太陽等一系列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及早發現早治療來戰勝癌癥對人體的侵蝕。
更多相關建議:
癌細胞會不會突變成正常的細胞?1 正常細胞突變成癌細胞不是依靠一次突變,而是多次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如果我們把細胞的基因排列比喻成一個魔方,那么正常的細胞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但是想依靠自然的隨機變化讓它還原是不是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了?但這個時候它仍然還沒有變成一個癌細胞。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關注身邊的健康話題。
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相關建議: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謝邀。
很負責任地講:會的!
不過,確實是很難的,上面有答主用了4階魔方來說明這個逆轉的困難。
我用現實情況來說吧。現在中國,基本5個人里有1個人最終會得上癌癥。
根據2017年統計的數據,我國基本每天大約有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
這樣龐大的數據里,有多少人能治愈,甚至是自愈呢?
少之又少。
所以,4階魔方的道理,話糙理不糙。
人在年輕的時候,免疫力強,同時抑癌基因也活躍,這兩個因素的存在,讓他們每天都躍躍欲試的原癌細胞,被按住無法施展。
等年紀大了,抑癌基因也弱了,免疫力也降低了,癌癥的概率就與日俱增。
一旦產生癌癥,想要“回檔”,確實是很難的事情。這也是現在面對癌癥,我們的主要策略是: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與癌癥共存。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么萌~
更多相關建議:
癌細胞不受調控,瘋狂生長癌細胞能否變成正常的細胞?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癌細胞是多個基因突變積累造成的癌癥是逐步發展的即使個別子代癌細胞中有個別基因發生極小概率的回復突變也僅僅是轉變為癌癥干細胞,其后續還是可能發展為癌細胞,且這個過程不可能發生在全部子代癌細胞。如果驅動癌變的基因突變之間的相互促進,有些突變過程比如染色體破碎和端粒破壞可能會迅速加劇驅動癌基因突變的快速積累導致惡性腫瘤。癌細胞的基因突變率比同一病人正常組織高出100倍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的研究顯示,當細胞癌變后,癌細胞基因突變的可能性比普通細胞高100倍,這就導致癌細胞在其它位點突變數目增加的概率遠大于回復突變的概率。惡性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數目可能遠多于剛開始癌變時的基因突變,這也增加了癌癥治療的特別是針對控制惡性腫瘤特定基因的靶向治療的難度。
更多相關建議:
癌細胞一旦形成,就不可能再度恢復成正常細胞。這也是為什么現有的癌癥治療手段都是以殺滅癌細胞為指導原則的原因。1.細胞分裂分化失去控制,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2.易分散易轉移 3.細胞形態發生顯著變化 4.細胞質膜產生了新的抗原 也就是說,細胞癌變的結果是,可以獲得不同于正常細胞的某些特征,得到脫離生長因子控制的能力。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產生致癌突變,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存在于一切正常細胞中,是具有引起細胞癌變潛能的基因。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又稱腫瘤抑制基因,是細胞中的一類正常的“管家”基因。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 部分無機合物如石棉以及苯、四氯化碳、焦油、黃曲霉素、有機氯殺蟲劑等有機物。物理致癌因子 主要指放射性物質發出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等。病毒致癌因子 包括DNA腫瘤病毒和RNA腫瘤病毒。也就是說,癌細胞是因為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導致正常細胞的異常增殖;同時免疫系統失常,無法查殺異常增殖的細胞。其變異的方向與其癌變的方向一致,就是繼續更大范圍的脫離生長因子的控制,躲開免疫系統的查殺。可以簡單理解為,細胞的可持續的變異方向都是以盡可能的保留發展自己,傳遞自己的基因為方向。這也是為什么在長期治療過程中,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的原因。
癌變的預防
要盡量避免接觸物理的、化學的、病毒的等各種致癌因子。同時,要注意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多方面積極采取防護措施。
另外心情抑郁等因素會使細胞凋亡系統的免疫監視異常,導致細胞不正常增殖時不能及時誘導凋亡,引起腫瘤。
如果覺得答案有用,請點贊;如果覺得答主靠譜,請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既然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變異來的,那么癌細胞突變成正常的細胞的幾率幾乎為0!
因為,正常細胞突變成癌細胞屬于物理上的熵增原理。即正常的細胞其內部組成由有序突變成癌細胞那樣的無序。這一點在自然界比比皆是。比如人類吃了食物,最后只有少數被人體吸收,大多數只能變成廢物排出體外。在比如煤炭是一種有組織、有順序的物體,但是燃燒以后就變成熱量、煙塵。這兩個例子的結果就是其熵在增加,即其無序程度在增加。因此,人類的正常細胞由于各種原因突變成癌細胞,是一個由有序到無序的過程,因而相對容易。但是反過來,癌細胞這樣一個無序的狀態,想要再變成有序的狀態,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如同,煤灰不可能變成煤炭,人體排泄物不能變成人類食物一樣!
所以,細胞癌變以后,再想讓它變成正常細胞已經可能性趨近于0。因此,為了治療癌癥,我們只能激發人體免疫力,讓正常細胞在和癌細胞的斗爭中占得上風。不斷的擠占癌細胞的生存空間,讓它死亡。這樣不斷的持續下去,就可能形成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全面殲滅的局面。從而使得患者得到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