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臀部疼痛麻木,甚至伴下肢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癥狀,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為什么會這樣呢?相信很多人為了這樣的疼痛癥狀,看過醫生,查過資料,做過檢查,最終還是模棱兩可,不知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導致治療的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梨狀肌卡壓神經與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的癥狀
臀部疼痛麻木,甚至伴下肢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癥狀,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為什么會這樣呢?
相信很多人為了這樣的疼痛癥狀,看過醫生,查過資料,做過檢查,最終還是模棱兩可,不知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導致治療的效果不理想。
原因就在于梨狀肌卡壓神經與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的癥狀很相似,都是臀部的疼痛、大腿后外側、小腿后外側有放射性疼痛,甚至出現麻木、酸脹。因為兩者最容易壓迫坐骨神經,若是不專業的話,很難做出鑒別。
梨狀肌卡壓神經與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有什么不同之處?
腰椎間盤突出的卡壓是坐骨神經發出的位置,我們稱為神經根的卡壓;常見于椎間盤的纖維環膨出或是破裂后、髓核往后方或后外側方溢出壓迫神經根,如上圖所示。
梨狀肌的卡壓是坐骨神經在骨盆位置梨狀肌下方,我們稱為神經干的卡壓;常見于梨狀肌的緊張或是炎癥刺激神經所致。
所以,兩者對坐骨神經的卡壓,最大的區別是卡壓的位置不同,間盤突出后卡壓的是坐骨神經的神經根;而梨狀肌卡壓的是坐骨神經的神經干。
同樣的疼痛,在做特殊試驗檢查時,比如最常用的直腿抬高試驗,不同的位置引發的疼痛代表的問題不一樣。比如梨狀肌卡壓所致的疼痛,會因您在做直腿抬高到0-30度區域時產生腿部的疼痛而不能再繼續;而腰椎間盤突出卡壓所致的疼痛,卻發生在30-60度區域。
在做梨狀肌緊張試驗時,如上圖所示,趴在床上,屈膝90°,一手固定臀部骶尾處,一手握住患者腳踝,被動將患者的腿往外側運動,若是有阻力的同時還出現下肢的放射痛即為陽性;說明您的疼痛是外周的神經干出現在梨狀肌處卡壓所致,而對于間盤突出的卡壓,此試驗不明顯。
腰椎間盤突出卡壓神經,常會在您彎腰干活或是打噴嚏時,增加腹內壓后刺激神經誘發疼痛。
梨狀肌卡壓神經,常會在您長期久坐不動或是翹二郎腿時,牽拉骨盆上的梨狀肌而引發坐骨神經的刺激,誘發出疼痛。
總結
但凡您出現臀部的疼痛、大腿后外側、小腿后外側有放射性疼痛,甚至出現麻木、酸脹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上簡單的幾種方法自我檢測,究竟是哪種類型引起的神經卡壓痛。若是不能辨別的話,也不必著急,建議去醫院就診。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的@孔佑象物理治療師,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謝謝轉發!
更多相關建議:
梨狀肌卡壓神經其實是梨狀肌綜合征的一個表現,而大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一定的了解,這兩種疾病壓迫的都是坐骨神經,因此,要知道兩者壓迫神經的疼痛有哪些不同,就要簡單了解以下幾件事:什么是梨狀肌綜合征、兩種疾病壓迫坐骨神經時疼痛有哪些特點。相信經過我的講解,你會很輕松的了解這兩種神經痛而梨狀肌下孔是坐骨神經由腰骶部向下發出的必經之路。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最長的神經,足有手指那么粗,是下肢皮膚與肌肉運動及感覺的重要神經。梨狀肌綜合征是指自身發生水腫、炎癥及痙攣而卡壓坐骨神經發生的下肢疼痛感及運動障礙。梨狀肌綜合征的發生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這類病人發病前多有腰臀部肌肉的扭傷、勞損病,或者是該部肌肉的受風寒史,首次發病多顯驟然。梨狀肌卡坐骨神經會出現沿著坐骨神經分布的區域性疼痛,這種疼痛是有其特有的表現的。梨狀肌綜合征卡壓坐骨神經時的疼痛特點梨狀肌綜合征發病較為突然,可在行走或變換體位時突然發生,多需要進行休息片刻才能繼續行走;負重、彎腰工作、踢腿或盤腿時出現疼痛明顯加重,需要立即停止當前活動。早期即可出現腰部以及腿部、足部的放射痛,同時伴有肢端的麻木感,當然早期表現較輕可耐受。但病情進展后會出現由腰部、坐骨神經走行區的電擊樣劇烈疼痛,常伴有行走時的跛行,影響日常生活。這種病人最怕慢性咳嗽、便秘等表現,因為腹壓的增高會加重坐骨神經壓迫癥狀。認準梨狀肌綜合征的特有壓痛點,即按壓坐骨神經經過梨狀肌下孔的位置,會出難以忍受的坐骨神經走行區域的疼痛;除此之外,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脛腓點的壓痛。而腰椎間突出癥造成的坐骨神經壓迫時,在按壓腰椎旁組織時會出現坐骨神經的放射痛。梨狀肌綜合征可誘發下肢旋轉試驗陽性,即下肢內旋使梨狀肌群緊繃,造成坐骨神經出口的人為狹窄,以誘發坐骨神經痛。因此避免長期坐位、注意腰臀部的保暖是個簡單易行的措施,同時也要注意減少腰臀部肌肉扭傷及撕裂傷。要囑咐患者臥床休息,而且是絕對臥床。此外,由于急性發作時梨狀肌多有水腫表現,可服用利尿劑來減輕水腫。此外,神經營養藥物的應用也可以緩解坐骨神經壓迫時發生的神經損傷。保守治療無效后,可進行梨狀肌切除術,消除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卡壓來緩解疼痛。而是要平臥在硬板床上才有效果。除此之外,可以應用腰圍來減少腰部的活動來緩解神經壓迫癥狀,可以選用醫療石膏固定或定制的腰圍治療。而對于癥狀較重者,可以進行平臥位的腰腿部牽引治療。但是中醫的按摩、推拿治療卻是很值得推薦的,因為身邊好多長輩都通過中醫的治療使病情緩解,而且很少復發。至于治療的原理,研究者證實與推拿時使腰椎間盤突出的髓核還納有關。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來徹底解決問題,至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如果年齡較大、壓迫癥狀較輕的患者,推薦進行椎間孔鏡取出壓迫的髓核來治療,因為這屬于微創治療方式,可以在局麻下完成,對患者的創傷較小。而對于病情較重中老年患者來說,開放手術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在直視下去除病灶,達到臨床治愈的效果,但是該術式對患者的創傷較大。此外,對于緩解坐骨神經的疼痛可以進行以下的瑜伽動作,練過的人都說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其實這兩種病造成是坐骨神經壓迫的疼痛有著各自的特點,抓住這幾點,鑒別也沒有那么困難,此外,如果出現這兩種表現,是需要及時治療的,避免因病情加重導致嚴重后果。小崔醫生會每天更新健康科普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的關注與轉發。
更多相關建議:
同為坐骨神經痛,但是疼痛的路線和加重方式是有很大區別的,觸診的時候也會有極大的不同,做相關檢查也可以進一步確診,寫一下,希望可以更好的分辨造成我們身體疼痛的原因,少走點彎路。1.癥狀表現梨狀肌卡壓坐骨神經,誘發的是臀部后側,大腿后側,小腿后側和外側的疼痛,坐硬凳子的時候癥狀會加重1.癥狀表現2.觸診檢查3.相關檢查
一般梨狀肌是沒必要針對去做什么檢查,通過癥狀表現和觸診就可以做好判斷,尤其結合平時有久坐或者跌倒臀部著地經歷,可進一步增強判斷。
腰椎間盤突出癥建議去做一個CT或者核磁,幾百塊錢可以讓診斷更加明確是很值得的,但是有一點,還是應該結合觸診及癥狀,不可看到腰椎間盤突出報告就確診!
根據疼痛對待
這里有一點要明確,坐骨神經痛未必就只是一個原因導致的,像L5-S1椎間盤突出癥極易和梨狀肌綜合征合并出現,造成臀部和腿后側疼痛,這就要同步處理,否則只會改善一部分癥狀!梨狀肌綜合征做了椎間盤突出手術,那會很慘,手法處理的方式我在已專欄中講解過!
更多相關建議:
梨狀肌綜合征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的癥狀非常的類似,患者都會存在髖部的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痛,因為兩者的癥狀非常容易混淆,在臨床上確實一些患者被作出了錯誤的診斷,那么我們如何區別梨狀肌綜合征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兩者之間所導致的疼痛區別呢?今天咱們就好好的聊一聊。先來了解一下腰椎間盤突出癥
梨狀肌綜合征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的癥狀非常的類似,患者都會存在髖部的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痛,因為兩者的癥狀非常容易混淆,在臨床上確實一些患者被作出了錯誤的診斷,那么我們如何區別梨狀肌綜合征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兩者之間所導致的疼痛區別呢?今天咱們就好好的聊一聊。
先來了解一下腰椎間盤突出癥
這可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大家可能都比較了解了,當腰椎間盤內的髓核,突破了保護它的纖維環,壓迫到周邊結構時,尤其是壓迫到周邊的神經時,患者會表現出腰疼以及下肢的放射痛,根據壓迫部位的不同患者表現出的癥狀也不盡相同,有一些患者疼痛從臀部放射至小腿,有一些放射是足底,有一些患者會出現大腿前側的疼痛。
梨狀肌綜合征
梨狀肌綜合征,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說起來非常的簡單,梨狀肌的位置比較特殊,當腰部的神經最終匯集為坐骨神經沿著下肢走行時,在髖部,梨狀肌與它非常的接近。
當梨狀肌由于我們久坐或者是盤腿翹二郎腿,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出現明顯的炎癥反應出現腫脹、僵硬時,就有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經,誘發患者下肢的放射痛,這種疼痛與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下肢放射痛非常的類似。
這也是兩者非常容易混淆,甚至做出誤診的原因。
那么,如何鑒別呢?
●腰椎間盤突出癥誘發的下肢放射痛往往還伴有腰部的疼痛,而梨狀肌綜合癥的患者,在我們叩擊和錘擊腰部的時候,往往不表現出任何的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一旦增加腹壓就有可能誘發癥狀加重,比如咳嗽或者是大便的時候增加了負壓,會誘發腰部的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痛,梨狀肌綜合征往往不會。
●我們可以俯臥位,讓家人或者是朋友旋轉我們的髖關節,如圖所示,如果在旋轉的過程當中能誘發明顯的鎮痛以及下肢的放射痛,那么證明您很可能存在著梨狀肌綜合征。
●梨狀肌綜合征的患者整個髖部的肌肉往往表現出來非常的僵硬,尤其是在我們身壓髖部深部的肌肉時,會誘發明顯的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痛,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往往不會。
如果您用手指按壓髖部的肌肉,感覺不到僵硬,那么建議您用肘關節去在髖部進行滾動,力量往往比較深,能夠達到髖部比較深的肌層。
雖然有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也會表現出來髖部的疼痛,但往往肌肉不會特別的僵硬,因為問題不在那兒。
為什么會出現梨狀肌綜合征呢?
我們都知道外傷、過度使用、勞累、長時間的負重以及體重都會導致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的可能,但是什么原因才能會誘發梨狀肌出現問題呢?
常見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站姿、坐姿不當,或者對于髖部的過度使用,而最近這些年出現梨狀肌綜合癥的患者越來越多了,尤其是一些年輕女性,因為現在很多工作都需要我們長時間的久坐,女性朋友們在久坐的時候還非常喜歡翹二郎腿,這就會增加梨狀肌以及髖部肌肉承受的壓力導致勞損,誘發肌肉的僵硬腫脹以及炎性反應,導致臨床及綜合征。
有一些從事服務業的人群也容易出現梨狀肌綜合征,比如久站的售貨員以及經常需要在不同樓層間行動的服務員,這一類的工作往往需要長時間的久站,而我們大部分的人久站的時候都一定會偏向一側,這就會增加一側髖關節肌肉所承擔的壓力造成梨狀肌出現問題。
如何應對呢?
如果確診了您患有梨狀肌綜合征,您可以嘗試一些居家的辦法來幫助自己緩解癥狀。
●首先,一定要減少髖部所承受的壓力,不要久蹲、久站、長時間的翹二郎腿以及盤腿給梨狀肌一個恢復的機會,這非常的重要,這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基石。
●可以口服緩解肌肉痙攣的藥物,比如氯唑沙宗就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疼痛特別明顯的朋友可以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但是建議口服的時間不要太長,7~10天左右即可。
●康復鍛煉,對梨狀肌進行拉伸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康復鍛煉的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充分的拉伸梨狀肌,不是每一個動作都適合所有的患者,建議大家在拉伸的過程當中,嘗試這些動作,哪一個動作做完之后,髖部有明顯的松弛感,髖部疼痛的癥狀有明顯的減輕,那么就堅持做。在康復鍛煉的過程當中切記操之過急,慢慢來,逐步增加鍛煉的次數和組數。
●如果經過以上的措施,您的癥狀仍然不緩解,那么建議要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您可以考慮進行針灸、干擾電治療等辦法,幫助自己緩解梨狀肌的緊張,如果能尋找到專業的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對于梨狀肌進行手法松解,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當然,如果仍然不能緩解,那么可能要進行局部的封閉治療來幫助我們緩解癥狀。
特殊情況
在臨床上一定會有特殊情況,那么對于梨狀肌綜合癥來說,什么情況比較特殊呢?這種情況就是患者確實診斷存在著梨狀肌綜合征,也做了腰椎的檢查,發現存在有腰椎間盤突出,那么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雖然經過檢查,患者存在腰椎間盤突出,但不代表患者一定存在著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就是說腰椎間盤突出很有可能是有老化或者是長年的使用導致的,它沒有誘發癥狀,只是在CT影像學上或者是核磁影像學上存在著異常,那么癥狀不是由它導致的,我們就不要去惹他。
另外我們也可以首先針對梨狀肌綜合征進行治療,如果患者癥狀明顯的減輕了,那我們更不用去在意腰椎間盤突出了,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針對梨狀肌綜合征的治療(一周左右),患者的癥狀仍然不緩解,那我們就要開始對腰椎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這樣就可以雙管齊下,更好的幫助患者緩解癥狀。
總結
患有梨狀肌綜合征的患者真的越來越多,說實話,謝醫生本人,由于最近這段時間長時間的出門診,梨狀肌也出了問題,經常會出現髖部的疼痛,自己按壓梨狀肌以及髖部的肌肉都有明顯的痛感,所以每天都在堅持進行康復鍛煉,盡量避免癥狀進一步的加重。
相信看完本篇文章,您應該對梨狀肌綜合征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區別有所了解,建議您出現了髖部的疼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來判斷到底是哪一種疾病,并進行相應的治療,慢慢的癥狀就會消失。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復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臀部或者是髖部疼痛向下肢放射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更多相關建議:
這兩種病太像了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很好,也是困擾許多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甚至是很多年輕的骨科醫生診斷疾病的“陷阱”,因為梨狀肌綜合征和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表現太像,要是不仔細查體和診斷,特別容易混淆。這兩種疾病共同的臨床表現是坐骨神經痛,沿著坐骨神經走行出現串痛,有些患者還伴有皮膚
這兩種病太像了
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很好,也是困擾許多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甚至是很多年輕的骨科醫生診斷疾病的“陷阱”,因為梨狀肌綜合征和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表現太像,要是不仔細查體和診斷,特別容易混淆。
這兩種疾病共同的臨床表現是坐骨神經痛,沿著坐骨神經走行出現串痛,有些患者還伴有皮膚感覺麻木,如果咳嗽、打噴嚏等負壓增加都可以加重坐骨神經痛。
兩種病的區別
雖然這兩種病表現極為相似,但是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
1.疼痛范圍不同
梨狀肌綜合征下肢放射痛一般不超過膝關節,且多數情況下是脹痛,感覺臀部憋著,跟化膿樣感覺似的跳痛,或者“刀割”樣疼痛;腰椎間盤突出所致的放射痛通常是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足背(足底外側緣),超過膝關節平面,疼痛性質更符合“過電”樣放射痛。
2.病變位置不同
坐骨神經是由腰5、5及骶1-2神經根發出的分支組成。梨狀肌綜合征是由于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特殊的解剖機構,發生無菌性炎癥后直接壓迫了坐骨神經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屬于坐骨神經干性壓迫;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了組成坐骨神經的神經根,而導致坐骨神經痛,相比較梨狀肌綜合征,其卡壓的位置更高,屬于組成坐骨神經的根性壓迫。
3.壓痛點不同
梨狀肌綜合征一般有明確的壓痛點,位于臀部梨狀肌位置。按壓痛點,可加重下肢放射痛;腰間盤突出癥壓痛點多位于腰部正中旁邊3厘米左右的位置,位置比較深。
小結:梨狀肌綜合征和腰間盤突出的臨床表現極為相似,容易混淆,在癥狀不典型的時候診斷困難。通過仔細查體和影像學檢查,應慎重診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臨床實際中,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同時伴有梨狀肌綜合征,診斷更為復雜和困難。
更多相關建議:
再進行診斷的時候醫生也很想知道兩者的區別,畢竟兩者的疼痛都是坐骨神經痛。經過很多醫生的臨床總結后目前用來區分它們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都有哪些呢?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因為兩者的病理因素不一樣的,而且很多的區別它們的診斷都是根據它們不同的病理因素而得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它們的發
再進行診斷的時候醫生也很想知道兩者的區別,畢竟兩者的疼痛都是坐骨神經痛。經過很多醫生的臨床總結后目前用來區分它們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都有哪些呢?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因為兩者的病理因素不一樣的,而且很多的區別它們的診斷都是根據它們不同的病理因素而得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它們的發病機制到底是什么?
腰椎間盤突出
目前我們可以通過CT檢查明確腰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及對周圍影響。再結合其外在的表現是否與突出位置相對應來判斷突出的嚴重程度。但目前有很患者進行了腰椎間盤摘除術后,數月甚至數年或者更長時間,又會出現相同的癥狀,甚至比之前還嚴重。
因此有人認為腰椎間盤突出本身致病的理論不完善,還有其它原因引起的臨床表現,當然這樣的情況是不可排除的。但是如果說這話的人是想要向你推薦一些特殊非臨床適的療方式,你就要小心了。
接下來我們看看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的一些表現,腰痛伴坐骨神經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特征。行走時間長,久站或咳嗽,打噴嚏、排便這些腹壓增高的時候都可使癥狀加重,在休息后可以得到緩解。疼痛一般不會一直持續。
下肢麻木,一般出現在小腿后外側、足背、足外側緣,伴隨有疼痛一側皮膚的感覺減退。在深壓棘突旁,會出現放射狀的疼痛,放射至下肢。
腰椎間盤突出癥最經典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仰臥位,兩下肢放平,先把健側抬高,記錄最高的位置。再抬高疼痛一側,當抬高到產生腰痛和下肢的放射疼痛時,記錄其抬高的度數,嚴重的可能在15°~30°時候便可發生疼痛。再降低患側的時候疼痛消失,將踝關節背屈,癥狀立即出現,此為加強試驗陽性。
腰椎間盤突出還有反射和感覺改變:神經根受累后,可發生運動功能障礙和感覺障礙。腓腸肌張力減低,,趾背伸肌力減弱。L2~L3神經根受累時,膝關節反射減低,就是你刷小視頻看到的,醫生拿小錘子敲膝關節軟韌帶的試驗。L4神經受累時,膝、跟腱反射減弱。
還有就是X線的表現,可以看到腰椎的一些改變。比如脊柱側彎,病變的椎間盤可能狹窄,增生骨贅的表現。
梨狀肌綜合征
對于梨狀肌綜合征的病理目前說法不一,其實很多被西醫稱作綜合征的疾病,都可以理解成中醫所說的疑難雜癥。目前認為本病時因為坐骨神經再通過梨狀肌出口時受到卡壓或慢性損傷引起的一組臨床癥候群。
具體有哪些問題會導致這些出現,主要由于梨狀肌解剖特點及其變異,加上外傷、疾病及慢性勞損,導致了梨狀肌肥厚與纖維化,引起梨狀肌綜合征。
我們以梨狀肌的表現來對比之前的腰椎間盤突出的表現來看兩者具體的區分吧!
第一、兩者有類似的疼痛,都是大腿后側至小腿或足底有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感,患側無力感,但是梨狀肌綜合征腰痛不明顯。
第二、患側骨后肌群,小腿前、后及足部肌力減弱。兩者大致相同,只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感覺的區域更加局限,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的階段不同,有明顯的區域劃分。
第三、可發現梨狀肌有痙攣呈條索狀,梨狀肌有壓痛,并向下放射。脊柱前屈時下肢疼痛加重,后伸時疼痛減輕或緩解。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壓痛點主要是在脊旁,所以壓痛點不同。但是直腿抬高試驗同為陽性。
以上主要是一些表現上的區別,下面我們具體說一下重點鑒別診斷:
梨狀肌綜合征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主動檢查試驗:讓患者伸髖、伸膝時作髖關節外旋動作,同時在患者的足部給予對抗。如果患者出現臀中部及坐骨神經疼痛加重即為陽性。
也可以被動用力內旋、屈曲、內收髖關節,引起疼痛或疼痛加重則為陽性。
以上兩種就是目前檢查比較常用的手法檢查方式。當然,為了更加明確的區別疼痛是來自椎管內,還是椎管外,必要時醫生會進行骶管沖擊試驗:向骶管內推注0.5%普魯卡因20ml,如患肢放射痛不加重,為椎管外反應。而椎管內病變常常在注射藥物時出現下肢疼痛,這是目前鑒別腰椎間盤突出癥比較靈敏的辦法。
總結:
很多時候疼痛的出現并不會單一,可能同時有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可能也有梨狀肌綜合征。所以單通過一些特殊的體征可能會很難鑒別疼痛來自什么原因。可能兩者都有,這個時候如果治療不能都顧及的時候,醫生會尋找導致該次癥狀最可能的問題先進行處理,如果處理后癥狀緩解,那么就繼續給予更多的處理,直至癥狀緩解或消失。相反,如果沒有得到緩解,那么將會對另一種疾病進行處理。這就是叫實驗療法,畢竟很多致病的因素不一樣,但是表現都一樣,真的很難區分。
如果你覺得還不錯的話,幫忙點個贊再分享出去吧。要是能給我個關注的話,我一定認為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參考:《中華內熱針臨床診斷與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梨狀肌卡壓神經與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的神經疼痛都是一種坐骨神經痛,產生的疼痛感為放射性疼痛。但因為不同原因導致的神經卡壓,癥狀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區別。由外傷引起梨狀肌損傷,局部充血水腫或痙攣,壓迫坐骨神經出現梨狀肌綜合征。一般出現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嚴重時無法行走,有的還會伴有小
梨狀肌卡壓神經與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的神經疼痛都是一種坐骨神經痛,產生的疼痛感為放射性疼痛。但因為不同原因導致的神經卡壓,癥狀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區別。
由外傷引起梨狀肌損傷,局部充血水腫或痙攣,壓迫坐骨神經出現梨狀肌綜合征。一般出現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嚴重時無法行走,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等。雙腿屈膝困難,夜間睡眠困難。大小便、咳嗽、打噴嚏都會因為使患肢疼痛加劇。
當腰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時,可出現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在治療方面,對于梨狀肌綜合征患者,應立刻停止跑步,騎車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誘發疼痛的活動。非手術療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包括手法、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藥、針灸等。手法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癥狀,緩解病人的痛苦。一般包括按摩揉推法,彈拔點拔法和按壓法。這些手法需專業醫師進行。
腰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1月左右,3月內不彎腰。持續牽引,可使椎間隙略為增寬,可通過功能鍛煉、按摩、等進行理療。#清風計劃#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梨狀肌在臀部,腰椎間盤在腰部,那么椎間盤突出會壓迫脊髓或者神經根,也就是神經發出的地方。而梨狀肌壓迫的是坐骨神經,屬于神經線。90%以上的椎間盤突出都是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突出,壓迫的神經根大部分都是是腰5和骶1神經根,一般癥狀都會是放射到小腿,后側和前外側疼痛或者麻木
首先,梨狀肌在臀部,腰椎間盤在腰部,那么椎間盤突出會壓迫脊髓或者神經根,也就是神經發出的地方。而梨狀肌壓迫的是坐骨神經,屬于神經線。
90%以上的椎間盤突出都是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突出,壓迫的神經根大部分都是是腰5和骶1神經根,一般癥狀都會是放射到小腿,后側和前外側疼痛或者麻木。一般直腿抬高實驗呈陽性,也就是說直腿抬高不能超過70度就會出現腿的抽或者麻木。
梨狀肌壓迫的坐骨神經其實就是由腰4、腰5、骶1、骶2神經根合成的,另外在臀部梨狀肌的位置會有壓痛的感覺,有時按壓的時候還會出現下肢放射痛的感覺,一般是從臀部往下放射到大腿的后方至小腿或者足部,有兩個方法可以檢測:1.直腿抬高試驗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明顯,超過60°后疼痛反而減輕。 將自己下肢外展外旋時,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我也是一名醫學愛好者,根據我的了解,兩者都會有一些腿部放射痛的相似癥狀,梨狀肌卡壓神經和腰椎間盤突出兩者之間疼痛也有區別。梨狀肌卡壓神經,它疼痛位置,主要在臀部,主要在臀部,不在腰部。在患者仰臥患肢直腿抬高60度范圍內,腿部放射痛疼痛劇烈,而超過了60度時,疼痛側不明顯
感謝邀請。
我也是一名醫學愛好者,根據我的了解,兩者都會有一些腿部放射痛的相似癥狀,梨狀肌卡壓神經和腰椎間盤突出兩者之間疼痛也有區別。
梨狀肌卡壓神經,它疼痛位置,主要在臀部,主要在臀部,不在腰部。
在患者仰臥患肢直腿抬高60度范圍內,腿部放射痛疼痛劇烈,而超過了60度時,疼痛側不明顯或者緩解。
腰椎間盤突出,在腰部,患椎平面有明顯壓痛脹痛。
在直腿抬高試驗中,超過60度時,照樣會有腿部放射痛出現。
更多相關建議:
梨狀肌?其實臨床遇到的不多的,梨狀肌綜合癥你手摸到疼痛那一側的屁股里面明顯有一條粗粗的筋,摸對側是沒有的,有問題的摸到會疼的,感覺也就這么簡單,做個擺位療法讓肌肉軟下來不卡到神經當場癥狀就好了很多了。腰椎間盤突出一般伴隨著腰部活動的疼痛,因為椎間盤問題總是伴隨著活動受限,問兩句就
梨狀肌?其實臨床遇到的不多的,梨狀肌綜合癥你手摸到疼痛那一側的屁股里面明顯有一條粗粗的筋,摸對側是沒有的,有問題的摸到會疼的,感覺也就這么簡單,做個擺位療法讓肌肉軟下來不卡到神經當場癥狀就好了很多了。
腰椎間盤突出一般伴隨著腰部活動的疼痛,因為椎間盤問題總是伴隨著活動受限,問兩句就知道了。
兩個不同之處就是卡壓位置不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