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會常常筋疲力盡,疲憊不堪?感覺自己沒有一絲力氣? 沒有太多的精力,做一會事情就開始感到困倦、疲乏?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干? 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人們不停地忙著和時間賽跑。卻忘記了我們其實精力有限,需要休息、恢復和再生。一、為什么你精力不足,容易感
你是否也會常常筋疲力盡,疲憊不堪?感覺自己沒有一絲力氣? 沒有太多的精力,做一會事情就開始感到困倦、疲乏?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干? 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人們不停地忙著和時間賽跑。卻忘記了我們其實精力有限,需要休息、恢復和再生。
一、為什么你精力不足,容易感到困、倦、疲、乏?
因為,你不會管理自己的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實,困、倦、疲、乏,這四種狀態,都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把身體的體能比作一塊電池,當你出現這四種生理狀態時,就是身體提示進入‘省電模式’,提醒你要充電。人就像一塊充電電池,精力就是電池的電量。我們無法改變一天的時間總量,卻可以改變精力的儲備和質量。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想要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精力充沛,就需要我們能夠管理好有限的精力。
二、精力充沛是什么樣的?
天天跟打雞血似的,恨不得在操場跑800圈?還是天天深夜蹦迪都不帶停?人的身體跟人的情緒一樣,也會有所謂的高潮期和低潮期,時時刻刻精力充沛的人,幾乎不可能存在。某精力管理大牛曾給過精力充沛的定義:在工作時間內,保持精力的充沛和頭腦的靈活,以實現最高效率的固定時間投入\\產出比。
三、如何管理有限的精力?
管理是指管和理,一個是控制,一個是分析,放在一起就是針對某件事進行的控制和分析。回到精力本身,管理就是指對自己的精力進行控制和分析,控制是讓自己的精力不要耗費在無用的事情上面,分析是分析自己的精力花費在什么上面,進而對此進行調整,讓自己的精力得到有效的利用。
推薦大家看美國效能方面的心理學家吉姆·洛爾,他的《精力管理》這本書。這本書里提到了我們的精力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體能的、情感的、思想的和意志力的能量。
1、精力管理的四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全情投入需要調動四種獨立且相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
原則二:因為使用過度和使用不足都會削弱精力,必須不時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原則三:為了提高能力,我們必須突破自己的慣常極限,模仿運動員進行系統訓練。
原則四: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即細致具體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現的訣竅。
2、精力管理四要素解析
1)體能層面
身體層面的精力主要表現為身體可以做出與力量、耐力、靈活性和恢復力相關的動作,可通過呼吸、飲食、運動和睡眠等方式調節。
2)情感層面
情感層面的精力主要表現為自信樂觀、與他人關系融洽等。主要包括對自我的認知與接納、與他人的親密互動和常規的人際交往進行調節。
3)思想層面
思維精力管理包括樂觀的情緒、高度的專注力以及活躍的創作力。積極調動樂觀主義,看清事物的本質并朝著目標積極努力、專注力是我們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投入程度,投入程度越高,專注力越高。創造力是思維更新的必要條件,不斷的切換、開發自己的創造力,也才能更新自己的思維精力。
4)意志力層面
意志精力管理是精力管理的最高層次,涉及到人生目標以及價值觀的管理。引用書里一句話就是:知曉生命的意義,方能忍耐一切。
3、鑒于四方面給出的建議:
1)體能精力——為身體添柴加火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為身體持續帶來能量,具體包括:
①飲食:三餐按時吃,盡量少吃或者不吃油炸、膨化食品等垃圾食品,其中,規律的飲食尤其重要,可以給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②運動:不少高管平常的工作都是異常繁忙,然而他們依然會抽出一部分時間用于鍛煉身體,可見運動在體力恢復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不妨給自己安排每周3-4次運動,跑步、打球等等,出汗之余,還能幫助緩解工作壓力;
③作息:養成規律作息的模式,包括:短休息和長休息。
其中,短休息即在工作中不時進行小憩(如每隔90~120分鐘休息一小會兒),避免長時間持續工作造成的疲勞狀況;長休息的關鍵是要保證每天7~8小時高質量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徹底放松和恢復,才能更好地補充精力。
鐘擺式運動,周期性補充精力
過度使用或調用不足都會導致精力下降,我們必須平衡精力的使用情況,并進行周期性補充。
精力過度使用會導致損耗,如果長時間持續工作或玩樂,中間沒有適當休息的話,會讓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所以可以給自己預留一些時間小憩,比如午休、下午茶時間,適當休息補充精力。
相反,精力使用不足會產生閑置,如果整天無所事事,則會讓人感覺無聊、萎靡不振。
因此,要想精力充沛,就要學會有規律地消耗和補充精力:既要努力工作,也要放肆玩耍。
生活并不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不需要持續往前趕,可以學著把生活分成一次次的短跑沖刺,在跑的時候全情投入,每階段小目標達成后就從比賽狀態中抽離出來,全面放松,補充精力,然后再投入新的征程。
2)情感精力——把威脅轉化為挑戰
為生活設置休息點
具體來說就是:早起后,可以喝杯水,將此視為一天的開始,告訴自己要活力滿滿地投入工作了;晚上下班到家后,固定給自己預留半小時的獨處時間,在這半小時里可以發呆、聽歌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可以用來與家人、朋友互動聊天。
相當于到點后就開始或者結束接受信息和處理事情,把我們的注意力從「完成任務」轉移到「充電放松」,從工作中抽離出來。
通過自我調節、和家人相處等方法為自己補充積極向上的能量,讓自己的情緒處于向上的狀態。
情緒低落的時候如何處理?
首先,要明白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所以在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必逃避或者自責,可以嘗試接受自己「心情不好」這件事,靜靜感受,當我們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心的低落。
此外,也可以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放個小假,看看電影、或者出去逛街等,甚至可以培養點自己的小愛好,比如攝影、畫畫等,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以此調解情緒。
3)思想精力——保持專注和樂觀
自我觀察:一天精力的高潮和低谷
每個人在每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段都有所區別,可以進行觀察,看看自己在什么時候是最專注的,以及什么時候是無心工作的,再相應安排復雜程度不一的工作。
比如對于我自己來說,早上和中午是效率最高的時候,那么在這些時候我會集中安排較為復雜的工作,而在下午效率低的時候,則用來處理不太需要費腦的事情。
保持樂觀:
通過日記進行自我積極對話。具體方法是,在日記本的左邊,寫下自己消極的解讀。然后,在日記本的右邊,針對每一條消極的解讀進行反駁。通過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進行積極的強化,最后越來越樂觀,越來越自信,整個人的狀態被打開了。此外,每天寫感恩日記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對于容易焦慮的人,可以每天早上列出危機處理清單。寫下所有認為會出錯、會有問題的事物,將其看作是挑戰和機遇,而不是災難或威脅。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怎樣的,后果可否接受?寫到這里,往往會發現,事情并沒有自己想象當中那么嚴重,于是就能夠平靜地對待了。
保持專注:
根據書中的案例,提出的建議有:早上花20-30分鐘記錄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工作前把情緒排遣出去,避免工作時被這些情緒干擾;上班途中思考一天的工作和挑戰,設想如何處理具體危機,為接下來的工作作好準備;先處理最重要的事情,或者根據自己的生物鐘,把精力最為充沛的時間段留給最重要的事情;每天進行總結反思。
4)意志力精力——活出人生的意義
意志精力源于價值取向和超出個人利益的目標。 個人品質——依照價值取向生活的勇氣——是意志力量的關鍵因素。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而活,將提供巨大的動力支持。最強大的意志力量是激情、投入、正直和誠實。 意志精力的消耗與再生密不可分。
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該怎么辦呢?作者用一組問答,幫助我們尋找自己的深層價值取向:
Q1:如果現在就是人生的盡頭,你學到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為什么它們如此重要?
Q2:你最敬重誰?最欽佩他的3種品質?
Q3: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Q4:你希望你的墓志銘上如何總結你的人生?
拿出一張A4紙,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就會明白,哪些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四、如何構建精力管理的訓練系統
第一步明確目標
知道自己的這么做,那么做的目標目的是什么。大到人生目標,小到一天的目標。但是,不是說有目標就是就行了,目標既要積極的,還要是可實行的。只有價值觀正確的目標才能讓自己產生動力去做。
我們需要從內部樹立使命感,將使命感從負面變成正面、從外部轉向內部、從自我變成他人時,才能為我們提供更強大、更持久的精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明確自已的價值觀,基于明確的價值觀的設想藍圖可以指導我們如何投入精力。
第二步正視現實
作者認為 逃避真相會消耗大量精力,只有面對事實和真相才是唯一道路。面對真相需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承認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 承認自己的局限性能幫助我們降低自我防御,增強積極精力。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們不太喜歡正視真實的自己,說的是我們身上的不足之處。精力管理第二步就要我們正視自己,不要回避現實中自己不愿面對的。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病體化”就是一種典型的現象。
第三步付諸行動
明確了目標,認清了自我,就要開始行動了。將精力管理管理付諸行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儀式習慣。儀式習慣就是把一種行為變成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變成我們生活中一種自然的東西而不是應激性的東西,這樣我們就不會覺得做這樣一件事是痛苦的。當然,儀式習慣的養成需要持續地堅持,同時還需要更新調整。最后,如果你決定了開始一個儀式習慣,你需要的就是做出具體的實施計劃,然后堅持去做了。
五、總結:
精力是有限的,必須控制其應用;同時如果在分析的過程中得出相應的結果,則應依據結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或調整精力的花費,或調整精力本身。精力是一個人整體的管理,嚴格執行休息、運動與冥想,讓自己補充精力,統一管理自己的身體,人際關系,工作環境及性質,等等。
我們必須有時間成長,而不是無休止的工作。通過刻意練習,從而保持精力,獲得成就感,享受夕陽,從容不迫,又收獲滿滿。
更多相關建議:
一個人精力充沛是跟“神”有關的,氣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神足不思睡,所以要保持精力充沛就得養神,要養神就得靜心,靜心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基礎,如何靜心呢?各有各的法門,此不贅述。現在講一個我們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法,聽起來普通,真做到太難了。我以前實踐了兩個多月,就直接
一個人精力充沛是跟“神”有關的,氣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神足不思睡,所以要保持精力充沛就得養神,要養神就得靜心,靜心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基礎,如何靜心呢?各有各的法門,此不贅述。現在講一個我們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法,聽起來普通,真做到太難了。我以前實踐了兩個多月,就直接從180多斤降到150斤左右,渾身舒暢無比,精力充沛。不打針不吃藥,做到即得到,就像找到了一座大寶藏。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晚上不要吃晚飯,因為古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吃多了會增加胃腸負擔,對身體不好。
第二,到了八點四十的時候就上床,準備睡覺,九點鐘正式入睡。因為九點到十一點是養三焦經的時間,三焦經養好了,肝膽就會好。
第三,早上五點起床,因為這時候是天門開的時候,大腸經在管事,所以起床后就要大量喝白開水,有條件的話喝哪種活性高的水。然后在七點之前不斷排便,排出毒素一身輕松。
第四,早餐和中餐一定要吃好,早上是脾胃在管,吃好了就能夠快速吸收。最好每天吃點生花生,養胃。
第五,有可能的話每天喝煮的小米粥上面的那層油,對脾胃非常好。如果環境許可,搞個熱水袋每天熱腳,特別是下午五點到七點,是腎經管理的時候,熱腳最好。
大概就這些,其他就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加減減。雖然這有些老年人的生活規律,但是作為年輕人都應該有健康的意識,不要等到已經得了癌癥或者面臨死亡時再后悔。到那時一切都晚了。祝每個人都身心健康,財富自由!
更多相關建議:
做事情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地去完成。如果困倦、分神、效率低下,長時間地工作并不會有多好的產出。那么,通過什么方式我們可以保持精力充沛呢?主要靠兩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不僅僅指身體無疾病。很多人表面上沒有生病,但實際上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好比汽車,我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保證身體健康需要從三點入手:飲食、運動和睡眠。偏食也是要不得的,任何一種營養素的缺失都會導致我們的身體機能的不足。我們的頭腦思考也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所以能供應大量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主食一定要吃得足夠才行。保持一周至少三次的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和拉伸有利于維持肌肉含量從而增加代謝率,有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從而更有效率地為身體供應氧氣和能量。長期運動健身的人之所以精力充沛、活力滿滿,就是因為其身體的氧氣和能量供應非常充足。科學家發現人在睡眠時身體會自我修復、消除疲勞,甚至整合和消化白天思考學習的內容。睡好了的人,白天不僅精力充沛,而且也會有更好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學習起來事半功倍。一般來講,成年人需要睡七個半小時左右,但也因人而異,有的人需要睡更久,有的人則可能睡得少一點。花一點時間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間(睡到自然醒),然后長期保持規律充足的睡眠,絕對是必要和值得的。另外,醒來就馬上起床更容易清醒大腦哦。借助陽光、音樂和淋浴,能夠有助于剛睡醒的人清醒。說完了身體健康,再來講講心理健康。自我認同和情緒管理。自我認同就是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改善自己能夠改善的,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情緒管理就是要及時處理負面情緒,保持樂觀,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永遠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待事情。明確的生活動機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給自己設立一個腳踏實地的目標,然后耐心地去一步一步實現。
另外,規律的生活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社會聯系,與朋友、情人和愛人多交流溝通,同時也留足給自己獨處、思考、冥想的時間,沒事散散步、旅旅行、放空自己,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保持心理健康,還需要一定程度上控制欲望。欲望是驅使我們前進的動力,每當我們做成一件事情滿足了欲望,身體會分泌大量多巴胺給予我們快感。但沉迷于這種感覺,容易上癮,造成某種偏執,從而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因此,要有欲望,但又不要過度沉迷才是正確的態度。
做到以上這些不容易,需要長期的堅持哦,而且靠的不僅僅是毅力,更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科學家發現,一個習慣的養成最短需要21天的時間。每次花21天以上的時間養成一個好習慣,久而久之,你就會成為生活規律健康、精力充沛的高效人士啦。
更多相關建議:
好的精力=充沛的體能+積極正面的情緒+隨時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確的意義感建議大家牢牢記住這個公式,并作為平時指導自己管理精力的準則。你可能會疑惑,難道精力管理就只是記住一個公式這樣簡單嗎?當然不!這個公式其實是“精力構成金字塔模型”的簡化版,牢記公式是為了讓你形成“肌肉記憶”,能好的精力=充沛的體能+積極正面的情緒+隨時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確的意義感
建議大家牢牢記住這個公式,并作為平時指導自己管理精力的準則。
你可能會疑惑,難道精力管理就只是記住一個公式這樣簡單嗎?
當然不!這個公式其實是“精力構成金字塔模型”的簡化版,牢記公式是為了讓你形成“肌肉記憶”,能在需要的時候下意識地快速調用知識點,有條不紊第地讓自己處于最佳狀態。以下就為題主拆解一下“精力構成金字塔模型”的具體含義。先曉其原理,后熟能生巧,你就是這條街精力最充沛的仔~
精力構成金字塔模型
- 體能,是精力構成金字塔模型的第一層,是精力狀態的基礎。我們的疾病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睡眠質量都和體能密切相關。要想提高體能,我么必須在以上4個方面下功夫。
- 情緒,積極、正面情緒是精力充沛的保障。情緒對人的記憶力、認知力、決策力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正面情緒包括感恩、樂觀、興奮、寧靜、快樂等;負面情緒包括憤怒、悲傷、焦慮、抑郁、不安等。我們應當增加正面情緒,減少負面情緒。
- 注意力,能夠保證我們的精力得到有效的輸出、創造有效的結果。注意力是指我們能多長時間地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能力,它能讓人獲得投入感和滿足感。
- 意義感,是我們自身的目標和使命,是人活著的最高追求,是驅動我們做事的底層邏輯,是精力的最終源泉,處于精力構成金字塔的最頂端。
毫無疑問,要想有好的精力,你需要在以上提及的四個維度下功夫:比如,你要學會通過合理的飲食、高質量的睡眠、隨時隨地的運動,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來提高體能;也要學習怎樣才能激發正面情緒,以及當負面情緒發生時,怎么主動切換情緒;還需要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和生活意義,以及如何專注在這個目標上。
以下,就人人都感興趣的“吃”上,給題主一些建議,看看如何通過飲食改善自己的體能,吃對了,精力更充沛。
三個原則,讓你吃出活力!
原則一:少餐多食,將三頓變成五頓
具體來講,在早餐、午餐和晚餐時,我們要少吃主食,多吃蔬菜。因為主食容易讓人體的血糖水平快速上升,但蔬菜不會。在上午和下午的間隙,我們可以補充一些零食,如堅果、水果、蔬菜沙拉等。
我們可以這樣安排一天的飲食。
- 早餐,不要吃得太飽,要多吃高蛋白和高纖維食物。
- 10:00~11:00,吃一把堅果或者一小盤水果。
- 午餐,吃六七分飽,吃大量的蔬菜或者像雞肉、魚肉這樣含高質量蛋白質的食物。
- 15:00~16:00,吃一些零食,如藍莓、草莓或堅果。
- 晚餐可以相對地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比如五谷雜糧。
綜上,要想獲得好的精力,我們就要少吃多餐,讓自己的血糖水平盡可能地保持穩定。
原則二:吃低糖、綜合營養質量指數高的食物
營養質量指數,又稱營養素密度(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為我們評價食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標,兼顧了營養和熱量兩個維度,我們肯定是應該選擇營養高,熱量低的食物,對食物中各種營養素的NQI值加權而得出的值ONQI“綜合營養質量指數”,得以讓我們按照ONQI數值從大到小排序,得知哪些是營養高、熱量低的食物。下面簡單總結一下日常食物的ONQI的特點。
- ONQI最高的食物是深綠色的蔬菜,如菠菜、西蘭花、芝麻菜。
- 其他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的OXQI是比較高的。
- 加工過的食物,尤其是餅干、薯片之類的食物,ONQI很低。
- 白米、白面、甜食基本上全都是高熱量、低營養食物,這些食物的ONQI比較低,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少吃。
原則三:多喝水,讓身體有充足的水分
人體的70%是由水組成的,大腦中的水分更是高達80%。很多人在感到疲勞的時候,其實并沒有真正地進入疲勞狀態,而這種疲勞的感覺是身體缺水的信號。比如,我們在夏天很熱的時候出去走了走,出的汗比較多,就會覺得頭暈或者疲憊。在那時可能還沒有覺得口渴,就已經有疲勞感了,其實這是缺水的表現。平時給身體補充大量的水分,可以減少因為缺水而造成的疲勞感。
關注飲食,只是幫助自己提升精力的第一步,要想全面掌握讓自己精力充沛的知識點,推薦題主讀讀《掌控精力》這本書,協和醫學院博士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學地進行精力管理,輕松適應高強度工作~
作者:張遇升(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
除去以上對題主在“吃”上的建議,這本書會按照精力構成金字塔的四個維度逐一拆解精力管理之道↓↓↓↓↓↓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會厘清我們在管理精力時存在的很多誤區。
比如,“早睡早起”“睡足8小時”并不適用于所有人,你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睡眠質量,而非睡眠時長、或者睡眠的時間節點:
再比如,多線程工作并不會更有價值更高效。你應該多關注能產生長遠價值的輸出,而這些輸出時需要持續、專注的工作狀態。
通過這本書,你還能收獲很多有趣而實用的方法。
比如,下面這頁提到的“神奇女神姿勢”,保持1分鐘這樣的高能量姿勢,可以對你的情緒產生極大的影響。
再比如,一份精力管理行動清單,“晨間7件事”“睡前7件事”,完成屬于你自己的行動清單后,你會對一天的起與止都充滿儀式感。
閱讀《掌控精力》,你將收獲:
- 一套精力管理的科學模型及提升精力的系統方法;
- 體能、情緒、注意力和意義感等方面的優化生活策略;
- 每日行動清單;
- 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
最后,附上書中的精力評估測試表,可以先測一測,你的精力夠用嗎?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精力水平有待提高,那么這樣一本《掌控精力》適合作為你的行動指南。
習慣不是在一兩天內養成的,你可以從自己最舒服的地方開始,比如可以從晨間7件事,或者在午飯時少吃一些米飯,多吃一些蔬菜這些簡單易做的事開始,一步一步地提升精力水平。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并堅持下去,你就能從精力管理的業余選手變成職業選手,做一個目標明確、樂觀自信、精力充沛的校園學霸/職場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