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密度脂蛋白是我們血脂蛋白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脂蛋白,這個值偏高有什么危害,應該如何調節和控制,今天就來和大家簡單的探討一下。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升高后有何風險?先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很多朋友知道膽固醇高了對身體不好,但這并不是膽固醇的錯,作為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脂蛋白”。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問題,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值是1.8以下;未發作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超過4.9,或通過評估屬于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屬于高危風險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是2.6以下;未發作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輕度升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屬于中危或低危風險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是3.4以下。1. 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首先可以先進行心血管風險的綜合評估,針對評估結果,確立血脂控制目標;2. 根據血脂調節目標,在嚴格生活調理的情況下,如果無法控制達標,就要結合用藥來進行血脂控制,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平穩達標,才能夠更好的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脂蛋白您可能并不熟悉!那么膽固醇您知道嗎?如果還不熟!高血脂您知道嗎?如果還不熟悉!那么三高知道嗎?三高就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血脂就是指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膽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說低密度脂蛋白是三高中的一個重要成員,簡單理解低密度脂蛋白就總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首先我們必須健康生活,至于是不是要吃藥控制,要根據具體情況才能決定!【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更多相關建議:
還是從基本概念,簡言這個問題,更容易理解。人的血液里有血脂,就理解為通常說的油得了。這油包括有,甘油三脂,膽固醇,類脂三大類。因為油水不相融,要有小船運載這些油,油才能在在血液中航行。這小船就是能溶于水的脂蛋白。脂蛋白載著甘油三脂,膽固醇,類脂,在血中航行,去參加身體的各項活動。
還是從基本概念,簡言這個問題,更容易理解。
人的血液里有血脂,就理解為通常說的油得了。這油包括有,甘油三脂,膽固醇,類脂三大類。
因為油水不相融,要有小船運載這些油,油才能在在血液中航行。
這小船就是能溶于水的脂蛋白。脂蛋白載著甘油三脂,膽固醇,類脂,在血中航行,去參加身體的各項活動。稱為載脂蛋白。
這些脂蛋白,有自身產生,飲食攝入兩個來源途徑。自己產生和遺傳,環境相關,食入就得靠自己管住嘴了,少吃含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
載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稱乳糜微粒,顆粒最大,不容易進入動脈壁內。
目前認為,這個一般不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但量大了,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載膽固醇的脂蛋白,有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種。
低密度脂蛋白(LDL),顆粒比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小,密度高,運載的膽固醇特別多。
開高,膽固醇極容易進入動脈壁內。
比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更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VLDL載膽固醇,沒有LDL多,但也不少。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HDL)顆粒小,密度高。主要功能是將外周組織,包括動脈壁上粘的膽固醇,運載到肝臟代謝掉。
是個很受歡迎的搬運工,它在干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善事。
請注意,HDL低了,不是件好事。是在提醒,可能動脈粥樣硬化要來了。
這樣解釋一下,是不是可以明白,為什么哪項該低,哪項該高呢?
好了,言歸正傳,LDL高了,如何調理?前面已提及,膽固醇等兩個來源:身體產生,飲食攝入。
倒過來說,含膽固醇高,和升高膽固醇的食物,就該少吃。
什么升高膽固醇呢?
飽和脂肪酸,是使血液膽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哪些食物?
動物性食物。肉類,奶類脂肪。
植物也有飽和脂肪酸哦!主要來源于熱帶植物,如椰子油。
還有,都喜歡吃的人造奶油蛋糕,就是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美味啊,舍不得啊!
冰激凌,奶酪食品。實在太不忍了!
少吃點。
吃什么好呢?豆類,大蒜,洋蔥,蘋果,山楂,菌類,脫脂奶,燕麥,植物油,橄欖油。
魚。魚中,鱸魚第一,順次為帶魚,黃魚,草魚,鯉魚,鯽魚。量不要大,不超過100克。
飯要吃夠,菜要吃1斤半,水果至少半斤,要吃堅果,水要喝夠。
然后就是醫生開處方了。
他汀類藥物。服哪種,劑量,療程,復診都由醫生定。直到達標。相關標準醫生都知道。有國家相關部分制定的指南,醫生會執行,你得遵醫囑。
更多相關建議:
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最主要的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冠心病、腦梗、心肌梗死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在血脂里面危害最大就是這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因此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不能掉以輕心,要正確的對待。那么,是不是意味著一旦LDL升高,就要開始服用藥物來控制呢?不一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要怎么辦?首先要確定LDL升高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原發性血脂升高則是原因不明確或者是基因缺陷導致的血脂升高。繼發性就是由其他因素導致的血脂升高,比如某些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者某些藥物引起來的。一、繼發性血脂升高的原因有哪些?1.不良的生活方式2.某些疾病引起3.藥物如果是繼發性原因導致的血脂升高,去除相關的因素是有可能血脂恢復正常的。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規定:符合以上條件的患者,是需要服用藥物+改善生活方式共同來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主要的不良反應:1)對肝臟的影響,因此初次服用4-8周要化驗一下轉氨酶(ALT和AST),兩者都正常的話,后面逐步延長到可以6-12月復查一次。如果ALT升高大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也就是120以上,則要停藥。等轉氨酶正常了,再考慮換藥。2)對肌肉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肌炎、肌痛和橫紋肌溶解,橫紋肌溶解是最嚴重的問題。因此,服藥前最好查一下CK,服藥過程中出現肌肉酸痛也要及時去查一下CK指標,當CK大于正常值5倍以上,也要停藥。降脂藥物用上后,怎么復查。一般服用藥物4-8周第一次復查,如果正常了,后面可以6-12個月復查一次,如果沒有達標,可以考慮換藥或者聯合用藥,然后再4-8周復查一次,直到血脂正常。我是堅持醫學科普的陳衛省醫生,你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要提出一個疑問:低密度脂蛋白(LDL),一定會危害健康嗎?相信在許多許多人的思想里,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事實上,不是所有的LDL,都有極大危害的!LDL還要再細分一下。細分之前,先來通俗易懂的了解一下什么是LDL?嚴格來說LDL不是膽固醇,LDL通常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維生
首先,要提出一個疑問:低密度脂蛋白(LDL),一定會危害健康嗎?
相信在許多許多人的思想里,回答必然是肯定的。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LDL,都有極大危害的!
LDL還要再細分一下。細分之前,先來通俗易懂的了解一下什么是LDL?
嚴格來說LDL不是膽固醇,LDL通常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維生素A/D/E/K以及像輔酶Q10等其他脂類營養素。脂類本身是一種油脂,不溶于水,無法在血液中穿行,所以外圍必須包裹著一層親水性的蛋白質才可以在血液中流淌。
因此LDL是一種脂蛋白,是脂類和蛋白質的組合體。
正常的LDL主要功能之一,是負責運輸維生素A/D/E/K、膽固醇等營養素給身體細胞。另外千萬不要認為膽固醇十惡不赦,事實上,膽固醇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種營養素,我們每天有大量的細胞凋亡,也有大量的細胞再生,膽固醇是所有細胞膜的主要構建成分,沒有膽固醇,也就是沒有再生的細胞;膽固醇還覆蓋著神經梢和大腦;也是雌激素、睪酮等眾多激素的合成前體。
可以說沒有膽固醇,就沒有生命,很多人為了降低膽固醇,不敢吃雞蛋。事實上,高水平的膽固醇和吃雞蛋沒有直接關系,包括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已經取消了食用膽固醇的限制。這是因為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合成,大概占比70-75%。
由于膽固醇不溶于水,所以需要一個可搭載的交通工具,才能送往身體各處保持身體健康。而這個交通工具,就是LDL。
可能有人會問,那為什么在動脈硬化的地方,堆積了大量的LDL。這是由于膽固醇本身具有修復的功能,血管壁出現瘢痕,它只是去修復而已。猶如火災現場,出現最多的是消防員戰士一樣。
此時,LDL增多,可能只是身體出現問題后的一個結果,你要做的是找到引起LDL升高的原因,而不是對這個結果窮追猛打。
好,現在說一下LDL的細分種類。
一類是大的、蓬松的LDL、本身危害很小,也就是上面說的,負責運輸營養物質的工具。
另一類是小的、密集的LDL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臟病和中風,這才是壞的LDL,這才是我們需要降低的LDL,學名叫sdLDL。
然而在拿到體檢報告時,看到的是LDL總和,并不能區分多少比例是大的LDL,多少比例是小的LDL。因此只看LDL升高,就判定高血脂,可能過于武斷了!
如果你平時吃的天然脂肪比較多,可能會引起HDL水平和LDL水平同時升高,但實際上升高的是大的、蓬松的LDL。
如果你平時吃的甜食、飲料、精制谷物吃的多,那么升高的可能是小的、密集的LDL。
或者更直白的說,如果你的甘油三酯水平在標準范圍內,同時數值小于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就是說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接近1:1,即便低密度脂蛋白稍微高一些,也很難出現心血管問題。
如果你甘油三酯、總膽固醇、LDL都升高、HDL降低,那么可能是在飲食中,過多了的食用了精制糖、精制谷物、加工肉類、精煉植物油以及深度加工食品,盡可能的減去這些,將有利于降低甘油三酯、總膽固醇、LDL的水平。
關注原食點,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識。
免責聲明:發表的內容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學習。文章內容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很值得關注,因為這是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例如冠心病、心梗、腦梗等)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生活方式干預,二是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就是合理飲食,盡量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類、蟹黃等),多吃蔬菜,并且還要增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很值得關注,因為這是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例如冠心病、心梗、腦梗等)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生活方式干預,二是藥物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就是合理飲食,盡量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類、蟹黃等),多吃蔬菜,并且還要增加運動,這是降低膽固醇的重要、且安全有效的措施。
然而,很多人即便進行了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膽固醇仍然不能降低到理想水平,這時就應該應用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是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其性價比非常好,效果肯定。如果單獨應用他汀仍然不能使膽固醇得到滿意控制,可以聯合應用依折麥布(他汀抑制膽固醇合成,依折麥布抑制膽固醇吸收)。最近,我國又上市了一種新型降膽固醇藥物,名叫依洛尤單抗,效果非常好,但是價格很高。
從你的化驗單來看,你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都偏高,我認為對于你來講,生活方式干預非常重要。如果你體型較胖,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來控制體重。體重下降后血脂血糖都會有所降低。
當然,是否需要用藥、用哪種藥、用多大劑量,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確定,這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用藥。
更多相關建議: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朋友出現了血脂的異常。隨著醫學專業知識的迅速普及,大家除了關心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也開始關心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了,這是好事。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怎么辦呢?我想這是題目中想知道的答案。下面張大夫就和大家聊一聊。首先,我們需要完整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朋友出現了血脂的異常。隨著醫學專業知識的迅速普及,大家除了關心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也開始關心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了,這是好事。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怎么辦呢?我想這是題目中想知道的答案。下面張大夫就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們需要完整的評估一下病人的情況,比如患者有沒有什么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到底多高(具體的數值)?患者血脂中,其他指標的情況是什么樣子的呢?只有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情況,我們才能有的放矢。下面,張大夫分別說一說吧。
1.正常人
如果患者就是一個健康人,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只是偶然發現了低密度脂蛋白輕度升高,這種情況下,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其實也是有所增加的,所以需要嚴格改善生活方式,同時監測血脂,必要時治療。
所謂的生活方式調整,不外乎低脂飲食、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增加運動、保持心情舒暢等。
2.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如果是一個已經存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那么,無論如何都需要盡量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1.8mmol/l以下。
3.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而如果是一個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但是并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現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也很可能需要藥物和生活方式調整的幫助,需要盡量控制在1.8mmol/L或者2.6mmol/l以下。具體多少,不同患者都要看具體情況了。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辦?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載脂蛋白,其可以將肝臟生成的膽固醇運輸至全身各個器官,以供器官利用。低密度脂蛋白高意味著與其相結合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后者持久升高會造成動脈血管內壁損傷,繼而造成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便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腦、腎、眼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辦?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載脂蛋白,其可以將肝臟生成的膽固醇運輸至全身各個器官,以供器官利用。
低密度脂蛋白高意味著與其相結合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后者持久升高會造成動脈血管內壁損傷,繼而造成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便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腦、腎、眼底、視網膜等重要器官的病變,甚至致死致殘。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怎么辦呢?是單純的非藥物治療還是同時需要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呢,此時需要結合危險因素進行分層,低危、中危患者非藥物治療即可,高危、極高危患者需要同時結合藥物治療。
(一)單純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4.9mmol/L,此時單純采用非藥物治療即可。
(二)單純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4.9mmol/L,此時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
(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合并高血壓患者,同時存在吸煙、男性>55歲(女性>45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中的兩項,此時需服用他汀類藥物并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若含有三項,則需服用他汀類藥物并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四)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合并糖尿病患者,此時需要結合服用他汀類藥物并將其控制在1.8mmol/L以下。
(五)合并冠心病者也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并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非藥物治療主要是指通過低脂低糖飲食、加強運動、控制體重、規律作息等來控制或降低血脂。
綜上所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需要根據有無合并癥采取非藥物治療或者同時結合藥物治療,并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咨詢專科醫生。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脂蛋白,在血脂檢查單上的英文簡寫是LDL,其也被稱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文縮寫LDL-C,屬于膽固醇的一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理解為一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壞”膽固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而降低低密
低密度脂蛋白,在血脂檢查單上的英文簡寫是LDL,其也被稱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文縮寫LDL-C,屬于膽固醇的一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理解為一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壞”膽固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也就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說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的調理,關鍵的手段有兩個,其一,生活方式的調節;其二,降脂藥物的使用。有不少朋友認為,吃了降脂藥物,生活方式的調節就“無所謂”了......事實上,這是一種誤區,其實,生活方式的調節才是調脂治療的基礎。對于一些血脂水平偏高或輕度異常的人而言,生活方式調節可以是唯一推薦的治療方法;而對于確實需要服藥治療的人而言,有生活方式的調節,藥物治療可以事半功倍,而沒有生活方式的調節,則藥物治療事倍功半!
控制血脂的生活方式調節,主要包括飲食控制、體重管理、運動鍛煉以及戒煙。
- 飲食方面,應該每日保證食物攝入的多樣性,以谷類為主,保持能量平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適量攝入魚類、禽類、蛋類以及瘦肉,減少食鹽和食用油的攝入,限制糖和酒精的攝入,可以多飲茶;
- 體重方面,最好是能夠將體重指數維持在20~23.9kg/m2;
- 運動鍛煉則是提倡每周至少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輔以適當的阻抗訓練。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降血脂藥物就是他汀類藥物。他汀主要作用于內源性膽固醇代謝體系,從而降低膽固醇的水平。可以說,他汀類藥物就是“專治”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升高的。醫學研究也發現,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他汀類藥物的服用有其具體的指征,是一種處方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行服用。
關注“家有好醫趙博士”,把有價值的醫學小知識分享給更多朋友們!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低密度脂蛋白是體內被稱為“壞膽固醇”的物質,低密度脂蛋白和它的同黨極低密度脂蛋白能夠透過血管壁,附著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累積,拉攏一些巨噬細胞、雜質,很可能會誘發粥樣硬化,繼續發展下去就是血管硬化、血栓,產生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因低密度脂蛋白是體內被稱為“壞膽固醇”的物質,低密度脂蛋白和它的同黨極低密度脂蛋白能夠透過血管壁,附著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累積,拉攏一些巨噬細胞、雜質,很可能會誘發粥樣硬化,繼續發展下去就是血管硬化、血栓,產生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它們的存在。“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好膽固醇”,它是血管的清道夫,能夠搬運血管中多余的膽固醇、脂肪酸和其他雜質,送往肝臟進行處理,從而清潔血管,它還能揪下附著在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讓它們不胡作非為,預防血管硬化和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又有“長壽因子”的美稱。我們想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威脅,首先就應該同時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控制總膽固醇,如此一來,低密度脂蛋白沒有容身之地,自己就減少了。控制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首先應該清淡飲食,避免攝入高膽固醇食物,比如動物內臟、富含反式脂肪酸的多種食物:如各種零食、油炸食物、燒烤、加工類食物、加工類甜飲料等等,比如甜食、冷飲、奶茶、糕點、膨化類零食、炸薯條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能夠助長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有一種食物:雞蛋,雞蛋是個分水嶺,雞蛋黃中富含高膽固醇,一個雞蛋膽固醇的攝入量就抵了我們一天應該攝入的膽固醇量,但適當吃雞蛋完全是可以的,雞蛋中的膽固醇一般能轉化為高密度脂蛋白,蛋黃中的卵磷脂還能夠預防粥樣硬化,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有利的,除了需要嚴格控制膽固醇攝入量的高血脂患者,普通人適量吃雞蛋沒有問題。多吃全谷物類食物、粗雜糧、蔬菜類,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抑制膽固醇攝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攝入量,另外,粗雜糧中還含有部分植物甾醇,能夠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食用油多選擇植物油脂,避免高膽固醇的動物油脂,植物油中玉米油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很有效,因為其中富含植物甾醇,另外亞麻籽油、菜籽油、大豆油也是不錯選擇,其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能夠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適當攝入堅果,也能提供不飽和脂肪酸,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多吃海產品,富含亞油酸等優質油脂,也有助于提高好膽固醇。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控制血常規健康,這些都是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