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每個氣,都要如何去做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養生法,希望對你有用!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立春
2月4日
春季的開始。此時陽氣初生,養生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精神方面,戒暴怒,忌憂郁,應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
立春時節正是肝氣升發的時候,飲食宜減咸酸,增辛辣味,可選擇芹菜、豆豉、蔥、香菜、花生、雞、豬肉、魚、牛肉等進行配方選膳,還可選擇一些藥膳進行食補,如芹菜煲大棗、花生仁拌芹菜、枸杞子飲、芹菜首烏瘦肉粥、八寶飯。
推薦穴位:百會,升舉陽氣。以艾條施灸10分鐘。
雨水
2月19日
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此時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故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飲食調養應側重于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適當春捂,同時應采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穩定。
飲食調養上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蛇x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等。也可結合藥膳調養,如金橘山藥小米粥、玫瑰花糕、砂仁鯽魚湯。
推薦穴位:陰陵泉,健脾化濕。以艾條施灸10分鐘。
驚蟄
3月5日
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飲食調養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正旺,易傷脾,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也可選擇食療方,如山藥玉米粉粥、山藥扁豆飯、菠菜豬肝湯。
推薦穴位:陽陵泉,疏肝利膽。以艾條施灸10分鐘。
春分
3月20日
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保健養生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飲食要戒酸增辛,補腎補肝。同時,進入春分時節后雨水較多,易生濕,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脾祛濕,可多吃姜、蔥、蕎、淮山、枸杞、土豆、雞肉、鯽魚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如山藥扁豆鯉魚湯、茯苓粥、太子參大棗陳皮茶、豬肚白術湯、佛手茯苓瘦肉粥。
推薦穴位:太沖,疏肝理氣。以艾條施灸10分鐘。
清明
4月4日
含有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
此時腎氣漸弱,心氣漸起,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少吃發物,如芋頭、鵝等,可以多食枸杞葉、山藥、西紅柿、土豆、莧菜等食物。同時,也可以結合食療藥膳進行調理,如:太子參大棗陳皮茶、枸杞瘦肉湯、菊花枸杞粥、扁豆粟米飯。
推薦穴位:三陰交,疏肝健脾。以艾條施灸10分鐘。
谷雨
4月20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中午氣溫較高,早晚氣溫較低,早晚時要適當加穿衣服。
谷雨時節,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于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以順應陰陽的變化,為安然度過盛夏打下基礎。常用藥膳有:海帶銀耳羹、玉米須大棗黑豆粥、山藥內金鱔魚湯。
推薦穴位:中脘,健脾和胃。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夏滿芒夏暑相連
立夏
5月5日
夏季的開始。立夏之后,天氣逐漸轉熱,養生重在養心。
立夏時節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增酸減苦,并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平時可多吃魚、雞肉、瘦肉、豆類、玉米、山楂、芥菜、莧菜、冬瓜、蘆筍、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還可食用藥膳,如鴨肉冬瓜湯、黃鱔飯、山藥棗豆糕、山楂麥芽飲。
推薦穴位:神門,養心安神。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滿
5月20日
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此時風火相煸,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要注意調適心情。
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瓜、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也可配合藥膳調理,如:太子參荷葉粥、陳皮鴨肉湯、茅根飲、荸薺瘦肉湯
推薦穴位:內關,清心瀉火。以艾條施灸10分鐘。
芒種
6月5日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情志方面,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郁,機體才能輕松自如。
芒種時節天氣炎熱,汗出較多,容易耗氣傷津,飲食宜減酸增苦,可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暑生津、益氣健脾的飲食,如:苦瓜、節瓜、水瓜、黃瓜、綠豆、冬瓜、莧菜、枸杞葉、西紅柿、木耳、西瓜等。也可結合清補藥膳:茅根竹蔗飲、苡仁淡菜蝦仁煲冬瓜、茯苓扁豆苡米粥、泥鰍湯。
推薦穴位:勞宮,清心泄熱。按揉穴位10分鐘。
夏至
6月21日
夏天的極致。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年老體弱者應早睡早起。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癥狀,應及時補充水分。
夏至在農歷五月,屬火,此時肝氣弱,心氣正旺,金氣受傷,飲食宜減酸增苦,可多飲綠豆湯,多食新鮮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莧菜、西紅柿、節瓜、冬瓜、絲瓜、水瓜、荔枝、桂圓、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凍瓜果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可結合以下藥膳調理:荸薺竹蔗茅根飲、茄子燒荸薺,冬瓜三豆湯、白術茯苓鯽魚湯。
推薦穴位:印堂,開竅醒神。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暑
7月7日
小暑是炎熱的開始,亦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小暑正值長夏,在飲食方面要增咸減甘,以滋腎臟。此時是脾胃較弱的時候,勿恣意進食生冷,也要少吃油膩、味重之品。注意食熱食、軟食,以減輕腸胃負擔??啥喑渣S皮、龍眼、蜜桃、西瓜、冬瓜、絲瓜等,也可結合藥膳調養,如海帶綠豆粥、生姜泥鰍燉豆腐、綠豆鮮藕燉瘦肉。
推薦穴位:曲池,調腸通腑。按揉穴位10分鐘。
大暑
7月22日
一年中最熱的時節。要做好防暑保健,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并多補充水分。
大暑節氣,脾臟旺而腎氣微,飲食宜減肥濃之物。中醫認為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人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大暑時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還可多食綠豆、百合、黃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
推薦穴位:天樞,可調腸通腑。以艾條施灸10分鐘。
秋處露秋寒 霜降
立秋
8月7日
秋季的開始。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天氣也是陽氣退避,陰氣主事的時候,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夜晚別貪涼,尤其入睡后要預防受涼。晨起可做吐納練習或鳴天鼓等保健運動,不宜做運動量大、出汗多的運動,以保全陽氣。
立秋時肝心少氣,肺臟獨旺,此時飲食宜増咸減辛,以養脾胃。少吃姜、蔥、辣椒,可多吃胡蘿卜、芥菜、番茄、蓮藕、豆角、玉米、梨、龍眼、菠蘿、哈密瓜等黃綠色果蔬。
推薦穴位:列缺,養肺益氣。按揉穴位10分鐘。
處暑
8月23日
炎熱的結束。此時三伏天雖已近尾聲,但白天仍較炎熱,頗有秋老虎,毒如虎的感覺。人體的陽氣開始內收,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俗稱秋乏,適當午睡利于化解秋乏。
這個時期,氣候逐漸干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飲食上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少吃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多吃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物,以防秋燥。日常起居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
推薦穴位:足三里,健脾和胃。以艾條施灸10分鐘。
白露
9月7日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氣。注意早晚不要受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這個道理。
白露時節,肺氣清肅,此時要保持情緒穩定,寧神定志。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比夏天適當增加,以少量出汗但不疲倦為度,這樣有助氣血調順。
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辛潤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頭、沙葛、蘿卜、銀耳、蜜棗等。入秋后,胃腸氣血仍未充,不宜進食太飽,以免腸胃積滯,變生胃腸疾病。
推薦穴位:神闕,潤腸通腑。以艾條施灸10分鐘。
秋分
9月22日
這天晝夜等長,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雖會秋雨綿綿,但秋燥越來越明顯。
秋分過后,逐漸步入深秋,注意保暖,但不可一下子添加過多衣被,所謂的秋凍,就是讓體溫調節中樞能得到適當鍛煉,以適應隨之而來的冬季。
為防秋燥,多喝水,多吃酸味甘潤、降肺氣的果蔬,如蘿卜、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推薦穴位:合谷,益肺瀉熱。按揉穴位10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寒露
10月8日
已是深秋,空氣已結露水,大自然肅殺之氣明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寒露也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飲食也要適當補益肝腎,順養元氣,以順應自然界 收藏 之氣。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雞、鴨、牛肉、魚蝦、泥鰍、大棗、山藥等食物。
秋高氣爽正是登高秋游的好時候,極目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所有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消散。
推薦穴位:迎香,通竅理氣。穴位按揉10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霜降
10月23日
秋季的最后一節氣,天氣漸冷。在廣州,秋燥越來越明顯,此時養生要注意防秋燥,要早臥早起,讓身體各個臟腑得到充分的調整。
秋季體表的氣血向體內運行,皮膚紋理開放,易感受外邪致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的保暖。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說法,秋令屬金,脾胃為后天之本,此時宜平補,尤其應健脾養胃。宜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蘿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如冰糖燉雪梨、銀耳枸杞百合湯。
推薦穴位:膻中,理氣化痰。穴位按揉10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冬雪雪冬小 大寒
立冬
11月7日
冬季的開始。養生原則要順應冬季陽氣潛藏的規律,不要擾動陽氣,以養藏為根本。起居要做到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以利于陽氣潛藏,陰精積蓄。
運動要以靜態運動為主,可選擇八段錦、十六段錦、 太極拳 等,不宜激烈運動。冬季飲食調養,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重在養腎。雞、鴨、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都不錯,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棗、柑橘等。
推薦穴位:涌泉,滋陰益腎。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雪
11月22日
在北方開始降雪。由于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此時宜靜養,早睡晚起,以利于陽氣的閉藏。不宜劇烈運動,避免擾動陽氣。多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經通脈的作用。
此時飲食應陰陽并重,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宜減辛苦,以養腎氣??啥喑匝蛉狻⑴H?、雞肉、腰果、枸杞、茨實、山藥、板栗、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葚、黃精等。
推薦穴位:太溪,滋陰溫陽。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大雪
12月7日
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了,南方也寒風蕭蕭,頗為寒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腹部和腳部的保暖。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素體虛弱的人群更要抓住這個進補的大好時機。飲食宜増苦味,忌咸,補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雞肉、鵪鶉、黃芪、黨參、熟地、黃精、枸杞子、花生、山藥、板栗等。另外,因大雪時節降水較少,天氣干燥,易傷津液,宜多吃新鮮蔬果,如橘子、蘋果、冬棗等以生津潤燥。
推薦穴位:氣海,培補元氣。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冬至
12月21日
冬天的極致,數九的開始,進補的佳時。此時人體陽氣初生,火力方微,保護初生的陽氣是養生的要點。
少運動或不運動。冬至前后要睡好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晚23時至凌晨1)和午時(中午11時至13時)按時入睡,有助于一天中,甚至一年中陰陽之氣的更替。飲食性味宜減咸而増苦,補理脾胃。可選用牛肉、羊肉、狗肉等,多吃核桃、芋頭、枸杞、海參、羊腎、杜仲等補益肝腎之品。
推薦穴位:關元,滋補腎元。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寒
1月6日
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過后,將進入三九天。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關節痛、頸椎病、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故要注意保暖。
小寒的養生要點是養腎防寒,要補血、補氣、補陰、補陽。此時飲食調理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枸杞、大棗等。日常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山藥、栗子、杏仁、松子、葡萄干等。
推薦穴位:腎俞,養腎收藏。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大寒
1月20日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是萬物蟄藏的時令。應早睡晚起,護好陽氣。注意防風御寒,不過度操勞,使神志內藏。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大寒時節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此外,建議睡前泡腳。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睡前用熱水泡泡腳,能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
飲食忌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陽虛者可多吃羊肉、雞肉;陰虛者可多吃鴨肉、藕、木耳等。
24節氣飲食養生指南
養生專家指出,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圣經,也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寶。下面我給大家介紹24節氣飲食養生指南,希望對你有用!
24節氣飲食養生指南: 芒種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对铝钇呤蚣狻罚何逶鹿潱^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節氣的食療方
西紅柿炒雞蛋:
[配料]西紅柿300克,雞蛋3個,精鹽、味精、白糖個適量。
[做法]西紅柿洗凈切片,雞蛋大入碗內攪勻。
油鍋燒熱,先將雞蛋炒熟,盛入碗內;炒鍋洗凈,燒熱放油,白糖入鍋融化,把西紅柿倒入鍋內翻炒2分鐘后,將雞蛋、鹽入鍋同炒3分鐘,放少許味精出鍋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生津止渴,養心安神。
五味枸杞飲:
[配方]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適量。
[做法]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再入白糖,攪勻即可飲入。
[功效]滋腎陰、助腎陽。適用于夏虛之癥,是養生補益的有效之劑。
香菇冬瓜球:
[配料]香菇、雞湯、淀粉各適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鹽、姜、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香菇水發、洗凈,冬瓜去皮洗凈,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待遇用,姜洗凈切絲。
鍋內放入適量植物油燒熱,下姜絲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繼續煸炒數分鐘后,倒入適量雞湯煮開后,將冬瓜球下鍋燒至熟時,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幾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功效]補益腸胃,生津除煩。
24節氣飲食養生指南: 霜降
霜降,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時間在公歷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210時。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 諺語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蟄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到來便是深秋,干燥的氣候最易傷肺,要多吃潤肺蔬果食物;另外霜降也是進補的好時機,補冬不如補霜降,以平補為宜,多食溫和粥湯,健脾養胃;同時注意保暖,健康入冬。
養生原則
勞逸結合 耐寒力強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于緊張狀態,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后的氣候變化。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 太極拳 等,適時有度地進行。此外,還需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注意保暖 保護腸胃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氣溫漸低,時有冷空氣來襲。由于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同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胃腸功能。外出時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為吸入冷空氣而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破壞腸胃黏膜的防御屏障。
心靜平和 遠離悲秋
從藏象說來看,肺與秋氣相應,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常會讓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的養生素質,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
飲食原則
古代有先補重陽后補霜降和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要把平補作為霜降時節的進補原則,所謂平補是指寒溫之性不明顯的食物來滋補身體。霜降季節的滋補重點在潤肺健脾,要少吃冷食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可以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雪里蕻、銀耳、山芋、栗子、山藥、百合、蜂蜜、核桃、大棗、白薯等,這些食物都具有養肺健脾、補腎強筋的功效,是可提倡的進補佳品。
2022小暑節氣養生食譜
大家應該都知道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小暑時節,天氣非常炎熱,要注意養生,那么小暑養生食譜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2022小暑節氣養生食譜_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 目 錄 ▼
★ 小暑節氣養生食譜 ★
★ 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
★ 小暑節氣養生四大秘笈 ★
★ 二十四節氣養生口訣 ★
小暑節氣養生食譜
1、小暑濕熱 當吃溫軟粥
(1)綠豆冬瓜茶可祛暑
飲食調養:宜進食具有清熱祛暑、利濕功效的食物,可多飲西洋參茶、綠豆冬瓜茶等。
(2)“三豆鰍魚湯”防暑濕最佳
飲食調養:多吃溫軟食物,避免饑飽失調,食物以健脾化濕、益氣消暑的為宜,如小米綠豆粥、綠豆湯、春砂仁、法夏、扁豆、冬瓜、西洋參等。
(3)宜溫養脾胃 忌過食生冷
飲食調養:忌吃太多生冷,或因天熱不愿進食,應多進食溫軟食物,溫養脾胃,可多飲米湯,砂仁、法夏、苡米、芡實、紅豆、扁豆等。
(4)清熱祛濕消暑
飲食調養:宜多吃益氣養陰,消暑生津的食物,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參、綠豆、玉竹、石斛等。
2、夏季出汗多酸味食物解渴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故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將上述各種食物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則可充分滿足心臟和脾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
專家建議,科學降溫,這是戰勝持續高溫的保健良策。最理想的溫度是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7℃。老人、小孩體溫調節能力差,應盡量少“孵”空調。長期在空調環境里工作、生活的人,應穿一件外套。坐著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可在膝關節部位覆蓋一塊浴巾,不能貪圖一時涼快,對著風口吹,以防低溫對人體損害,發生月經不調、頸椎病、關節炎。
3、小暑吃紅豆養心利水腫
中醫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是心,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夏日氣溫高,心火上炎容易長口瘡癤腫;暑熱傷陰,心血暗耗,往往表現為頭暈、心悸、失眠、煩躁等不適癥狀;暑濕重,心陽不振,則易脾虛水腫。
紅豆,又名赤小豆,性善下行,能清熱祛濕、消腫解毒、清心除煩、補血安神。且紅豆本身含熱量不高,富含鉀、鎂、磷、鋅、硒等活性成分,是典型的高鉀食物。盛夏出汗多,人們胃口不好,鉀離子丟失過多得不到及時補充時,嚴重者可導致心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紅豆可入湯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除了可增進食欲外,還可大量補充鉀離子,避免夏季低鉀癥。
此外,夏末的時候,人們汗多尿少,特別是心、腎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更易發生雙下肢水腫。
紅豆和鯪魚或鯉魚一起煲湯食用,有很好的利尿消腫的功效,也是治療腳氣、腹水、體虛困倦的食療良方。
紅豆養心的功效自古就得到醫家的認可,五色配五臟,紅豆顏色赤紅,紅入心,故李時珍把紅豆稱之為“心之谷”,強調了紅豆的養心功效。
從臨床上看,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其粗纖維物質豐富,臨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4、小暑靚湯消暑清心止渴
小暑節氣,天氣悶熱,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喝湯是一種開胃振食欲的好 方法 。今天我教大家幾款靚湯,消除小暑節氣的毒氣,健脾開胃,生津止渴。
5、夏季保健多吃馬齒莧
中醫認為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治療濕熱痢疾、瘡瘍腫毒、濕疹皮炎、蛇蟲傷、崩漏、產后出血、婦女赤白帶下、痔瘡出血、乳瘡、百日咳等癥。對于預防腸道傳染病效果尤其好,所以夏天保健要多吃馬齒莧。
6、夏季“火寶寶”降火秘訣
很多兒科專家一直在提醒新手父母們在照顧寶寶方面的一些誤區,關于治療寶寶上火,專家 總結 了如下三個誤區。
誤區一:堅決不用藥。很多媽媽認為“是藥三分毒”,因此對藥敬而遠之。但是殊不知上火會引起寶寶抵抗力下降,是體內潛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如果延誤病情還會產生很多健康問題。
誤區二:寶寶上火是小事,自然便會好。媽媽們必須知道,孩子上火不僅影響正常生長發育,而且會造成寶寶抵抗力下降,易引發感冒、腮腺炎等病癥。
誤區三:成人藥減少份量給寶寶用。專家警告, 兒童 器官發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藥很可能會嚴重傷害兒童的腸胃功能。就算有些成人用藥可以給寶寶用,但份量難以科學掌握、科學定量;況且絕大部分成人藥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適合兒童和嬰幼兒,因此必須慎用。
對于上火的“火寶寶”,新手爸媽們也不必心急,要科學應對,主要對策歸納為以下兩點:
飲食要清淡:寶寶上火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類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對于桂圓、荔枝、芒果等熱性水果也要少吃。
多飲白開水:寶寶早上起來就喝白開水,這樣可以補充晚上丟失的水分,清理腸道,排除廢物,喚醒消化系統及整體機能的恢復等。半小時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幾口水以清潔口腔。有些寶寶不愛喝白開水,也可以喝些果汁。
7、夏季孕婦可以吃綠豆嗎
如果將綠豆添加一些相應的藥物或食物做成藥膳,不但味美,而且藥用價值也很高,常食能起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之目的。那么作為孕婦來說,吃綠豆亦可降火,也可清除胎毒。從這幾個方面來看足夠說明孕婦可以吃綠豆。
8、三伏天食療緩解情緒中暑
人的情緒與外界環境有密切聯系,當遇到持續高溫天氣和外界大環境變化時,人體這一小環境受到影響也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低溫環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穩定,一旦溫度上升的變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緒就會產生波動,不僅給人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應,還會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以致出現情緒煩躁、愛發脾氣、 記憶力 下降等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主要靠自我調節。比如調整起居時間,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吃開胃食品,避免吃過涼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然,防治“情緒中暑”,心理調節也非常重要。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故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在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段空靈的輕音樂,注意培植浪漫情緒,想像綠林、藍天、大海等令人涼快的東西,讓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嘯北風中,暢思遐想“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詩情畫意,以忘卻熱浪襲擊,降低心理熱度。只要少想煩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卻夏日的炎熱。
食療緩解“情緒中暑”。飲食上多吃一些苦瓜、涼茶、綠豆湯等可以消暑降溫的食物,多喝清火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啤酒、菊花露等。
此外,炎熱時減少外出。保持室內通風,以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及減少空氣污染,保持身心“涼快”。
在炎熱下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妨暫時冷靜下來聽聽音樂,做10分鐘“心情放松操”。
最后,要養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
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1、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
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2、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于高發癥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3、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并盡量避開午后太陽熱辣時外出。
4、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多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
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隱患。
小暑節氣養生四大秘笈
平心靜氣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夏季養生也以“心靜”為宜。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情緒,既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怎么做:
1、每天花20分鐘時間閉眼靜坐沉思。
2、有意識地引導自己向積極陽光的事物去想象。
合理膳食
小暑時節,天氣高溫多雨,會讓很多人感到食欲不振,同時也使人們的代謝能力變差。因此飲食可以側重健脾、消暑、化濕,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怎么做:
1、多吃應季蔬果,多食淡水魚,少食紅肉。
2、鱔魚、蓮藕、綠豆、紅豆、絲瓜和生姜都是適合小暑的食物。
注意防暑
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十分容易引發中暑,因此外出時需要做好防暑 措施 ,涂抹防曬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同時也要多喝水,并盡量避開太陽熱辣時外出。
怎么做:
1、勿赤膊乘涼,因為當氣溫大于人的體溫時,人會感到更加悶熱。
2、穿上清涼功能性T恤將是更好的選擇。
避免貪涼
天熱時,空調間、冷飲和涼水澡最受大家青睞。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過度貪涼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埋下健康隱患。
怎么做:
1、注意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讓室溫保持在26攝氏度,不宜太低。
2、喝熱茶、洗熱水澡,這樣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身體排熱降溫。
二十四節氣養生口訣
大寒 立春 ,萬物不容,惟木獨顯。天氣冷滯,不得化張。
雨水 驚蟄 ,根基不固,水運難行。厥陰無情,營血不布。
春分 清明 ,月高風清,一陽升騰。形實郁氣,風郁內生。
谷雨 立夏 ,嫩陽嬌弱,陰盛陽虛。形漸蕭蕭,氣遂騰騰。
小滿 芒種 ,郁從心生。丹田積病。勿勞心神,津布氣行。
夏至 小暑,土實形滿。熱從中生。少食勿積,病患不生。
大暑 立秋 ,陽極氣盛。形虛動風。血燥發熱,遇濕則淫。
處暑 白露 ,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難運,陰陽難平。
秋分 寒露 ,陰陽相應,貴在平衡。耗損多燥,勞勞不葆。
霜降 立冬 ,令在三焦,節食少欲,疏導通路,滯氣自消。
小雪 大雪 ,寒水傷木,凍土封山,飽和心火,心平氣和。
冬至 小寒 ,陰盛陽微,莫飲貪杯,靜之以待,內斂生機。
2022小暑節氣養生食譜相關 文章 :
★ 小暑知識大全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含義2022
★ 小暑適合吃什么食物
★ 2022年谷雨節氣吃什么食物
★ 2022大暑養生要點
★ 2022有關小暑的活動有哪些
★ 2022小暑吃什么傳統食物
★ 2022年立秋養生小常識
★ 小滿節氣養生食物
★ 大暑養生要點及方法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