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60個健康小常識是什么?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時把汗擦干,并更換干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健康小常識:10個養生禁忌要當心【2】
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1)平時要少吃點糖,因為糖會增加患上糖尿病以及腫瘤的風險。
(2)在平時要多喝些溫熱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是天氣比較干燥的秋冬季節,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會增加身體的炎癥,并會出現咽喉腫痛并伴有口舌生瘡的現象。
(3)隨著天氣的變化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因著涼后導致生病,從而影響到體能的下降,增加患上疾病的幾率。
(4)每天面對計算機工作者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喝枸杞、菊花和棗子做的茶,它們具有滋陰補腎、清肝明目、益氣活血等功能。一周喝三到五次。最好不要用這個不銹鋼杯子來浸泡這些物質。如果不銹鋼杯子的質量不好,它會溶解重金屬,最好用陶瓷杯子,陶瓷杯子泡出來的效果會比較好。
擴展資料
醫家養生,提倡“養生先養心,養心先養德,強調大德者方得其壽”。養生不能光靜不動,需要動靜結合。
養生又指養“生生之氣”。《黃帝內經》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陽氣運行狀態分別有著“生、長、收、藏”的特點,所以春天要懂得養“生”氣,夏天要懂得養“長”氣,秋天要懂得養“收”氣,冬天要懂得養“藏”氣。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養為主要對象,其全體大用,均以心性為本。下手在此,了手補在此。佛家以“明心見性”為工夫,為頭腦,道家以“煉心煉性 ”為工夫,為頭腦,儒家以“存心養性”為工夫,為頭腦。《大學》提“正心誠意”,《中庸》提“率性盡性”,孟子除提 “存心養性”外,又提“盡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養生
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一、養生小常識: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強身。
2、休息時做手指操,增強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進新陳代謝。
4、午睡半小時,有利于養陽。
5、足療四季都可以做,不過春夏的水溫可以略低些。
6、五種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練習腹式呼吸,增強心肺功能。
8、每天練5分鐘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癥狀。
二、在飲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腎補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椰菜花、西蘭花、苦瓜、水蜜桃、菠蘿、葡萄等。
健康養生小常識
護眼吃什么好?
飲食原則
適宜:
富含維生素A、B、 C、 E,β一胡蘿卜素,氧化鋅,氧化銅和鈣等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豆制品取代部分動物蛋白質,每天吃水果,白天多補充水分。
禁忌:
忌辛辣,戒煙酒,限制油脂攝入量,少加鹽、味精、醬油,善用其他調味方法。
如何保持營養均衡?
平衡膳食,食物多樣,谷薯類食物占膳食總能量的一半以上,每天攝入250~400g粗加工的谷薯類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食物,早餐至少攝入4~5個品種,午餐攝入5~6個品種,晚餐4~5個品種,零食1~2個品種。
適合吃哪些食物?
赤小豆,綠豆,海帶,芹菜,苦瓜 ,絲瓜、冬瓜等,有清熱解毒 ,利水消腫,活血通絡之功效。
木耳,黑芝麻,黃豆,小米,玉米,高粱,黃米等,都有益氣養血明目的功效。
肉類食品,如牛肉,羊肉,肝,雞,鴨,豬肉,雞蛋,鴨蛋等。
可以多吃水果,如梨,蘋果,西瓜,杏,桃, 菠蘿,橘子,栗子,胡桃仁,紅棗等。
深色蔬菜、胡蘿卜、小米、豆子、海帶、紫菜、海魚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不適合吃哪些食物?
少用或不用糖類點心、甜飲料、油炸食品等高熱能食品。
少吃醬菜等腌制食品。
少吃動物油脂,盡量選用植物油,多吃蔬菜。
適當的增加海產品的攝入,如海帶、紫菜、海魚等。
對于鎂低的糖尿病患者,應適當食用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小米、豆制品等。
養生小常識有什么?
一、養生小常識都是什么呢
1、少吃點糖
癌細胞最喜歡的“食物”就是糖。日本《怎樣防治癌癥》一書中指出,當血液流過腫瘤時,其中約57%的血糖都會被癌細胞消耗掉,成為滋養它的營養成分。《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指出,每天只要喝兩杯甜飲料,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比不喝的人高出90%。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腫瘤科主任、美國癌癥基金研究會會員郝繼輝表示,最好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國際上一般認為,每人每天糖的攝入量應在50克內。
2、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巖、水泥、瓷磚里,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時間長了,就會誘發肺癌。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氣燃燒后也會產生氡,所以廚房燒水時,最好打開窗戶,關閉與居室連接的門。
3、就著蔥蒜來吃飯
在我國,胃癌發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蔥蒜種植大省山東。 長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個縣中,第一位的是山東蒼山縣,那里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專家指出,這和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體內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有關。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后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二、養生的注意要點
1、養陰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