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醛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使得臉紅甚至全身紅。乙醛的毒性比乙醇要大的多,酒喝的越多對肝臟的損害也就越大。
不要再迷信“臉紅的人是酒量大”了,這只是酒精代謝能力弱的表現。也有朋友說了,喝的多了酒量就練出來了,這是不對的,練出來的是人體對酒精的耐受力,不是對酒清代謝能力的提高。
都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有些人“小酒”也傷不起呀。有研究顯示,懷孕的寶媽不同程度的飲酒都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痛風患者無論喝哪種類型的酒,無論少量、適量或過量的飲酒都會增加痛風發病的風險。兒童少量飲酒,注意力和記憶力會下降,思維速度也會變得遲緩。
【營養海賊團】舵手~范俊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興國營養特訓班四期學員、大連市營養學會會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營養大使]
更多相關建議:
在酒桌上經常見到一些一喝酒就臉、脖子甚至全身都變紅的人,有的說這種人不能喝酒,也有的說這樣的人酒量更大,到底為什么有的人喝點酒就全身通紅?
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其中乙醇就是我們常說的酒精,酒精進入胃和小腸后很快會被吸收,吸收之后的酒精大部分都需要經過肝臟處理。正常情況下,在肝臟中,乙醇會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酸最終會在體內會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有些人乙醛代謝能力差,缺乏乙醛脫氫酶,那酒精代謝成乙醛后就無法很多進一步代謝,乙醛在體內堆積容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表現出來就是渾身發紅。
乙醛堆積過多,肝臟、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都會受影響,如果長期過量飲酒,甚至會造成DNA損傷,增加某些腫瘤的風險。有研究就發現,喝酒容易全身通紅的人食道癌風險遠遠高于(約8~16倍)乙醛代謝正常的人群。
因此,喝酒臉紅的人酒精代謝處理能力比較差,更應該少喝酒才對。
更多相關建議:
酒,是一種文化;酒是人們交往和友誼的橋梁;酒,是一部分人消愁的一碗水;酒又是一部分人壯膽的工具。我想簡單說一說喝灑的情況,大部友友的論述多以資料和物質的學名冠一篇長論,這種模仿的東西不但一般人看不懂,我想恐怕自己也未必能說的清楚。我不是抵毀別人,而實是人們難以接受和理解也。我總以為科學的論述應轉化為民間接地氣的語言,大眾才能理解接受。就關喝酒通身紅的問題我簡單談一下:
喝酒人臉分三種顏色:紅,白,青白。有些人沾酒臉身通紅,我認為是血虛之人所致,肝膽氣低,不能快速過濾分解酒精,使血液流量快速漲流,皮膚充血,心律加快。是以變紅。個別甚者還會受酒精的刺激而皮膚過敏起癢和岀雞皮炎。二是臉過白之人是肝血旺盛之人所致,膽濾之快,酒精吸收分解之速,酒量增大。但表皮呈現不岀血色。三是青白色之臉色乃是腎氣虧損所致。這種人酒喝高后洋相百出,臉能變形,眼嘴變樣。臟府是亙相生克的。一關被破,下關連破。以上幾項是愚人的拙識,未詳解。若有不同看法盡可指教或請教醫學專家。但莫噴。
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一喝酒就臉紅的現象叫“亞洲紅臉癥”,約1/3黃種人存在這一現象,白人、黑人則極少。 酒精進入肝臟后分兩步代謝:乙醇經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變成乙酸,最終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喝酒上臉的人,乙醛脫氫酶活性比正常人差,導致乙醛無法進一步代謝成其他產物而堆積在體內,出現血管擴張、臉紅、心跳加速等現象。乙醛是一級致癌物,可以附著在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導致基因突變,甚至癌變。有相關酶缺陷的人飲酒會增加整個消化道患癌的風險,特別是食道癌、胃癌、肝癌。韓國的研究證實,這類人患高血壓的風險也高于喝酒不臉紅的人。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乙醛,會造成更大傷害。據遺傳學家分析,亞洲紅臉癥可能是進化中產生的保護性退化基因,讓這一人群不會酗酒,更好地生活、工作。▲(文章來源:生命時報)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相關建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
日常生活中更多人會接觸到酒精,酒精雖然能讓我們更亢奮,還能增進大家的關系,但酒精絕對不是多多益善的東西,甚至有研究發現,適當地喝酒對人體的弊端依然大于利益,因此,長期大量酗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戒酒,有肝病腎病的朋友更是要謹慎,有糖尿病的朋友喝酒可能會加重病情和減少藥性,孕婦、哺乳期女性禁止喝酒,另外,對酒精耐受不良的朋友(缺乏乙醛脫氫酶)一定要盡量少喝酒。
酒精是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后先由胃和小腸吸收,然后進入肝臟,大約有90%的酒精通過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但乙醛是有毒物質,必須要有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乙酸是無毒的,最終會轉化為熱量和脂肪。一喝酒就容易臉紅的大有人在,因為他們可能攜帶一種特殊的基因,使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效果較弱,代謝乙醛速度較慢,這類人比其它人更容易患食管癌。其實這種基因并非不好的基因,它能夠更明確地體型我們不能多喝酒,臉會紅,身體會中毒!剛才提高乙醛是有害物質,還會加重肝臟代謝毒素的負擔,稍微喝點酒,乙醛就能肆意妄為了。一般亞洲人這種基因較多,因此,亞洲人會更不勝酒力。這種人如果還硬撐著繼續喝酒的話,很容易造成體內乙醛堆積較多引起酒精中毒。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心衰,甚至死亡。
更多相關建議:
說起喝酒,相信大家腦海里浮現的肯定有這么一個畫面:酒桌上,有的人酒量好,千杯不倒,拿著酒杯直嚷著繼續喝,而有的人卻一兩杯酒下肚便開始臉色泛紅,看起來醉醺醺的,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有的人喝點酒就全身通紅?
其實,一喝酒就容易全身通紅這種情況是一種酒精代謝受阻的表現,也就是說這類人不能正常地代謝酒精。
一般來說,酒精進入人體后,會先變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再進一步變成乙酸,最終乙酸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而對于喝點酒就全身通紅的人來說,酒精進入體內變成乙醛后,乙醛卻因為這類人體內缺乏關鍵的乙醛脫氫酶而不能變成乙酸。
也就是說酒精代謝被阻斷在乙醛這一步上,導致體內的乙醛在短時間內大量累積無法排出體外。而乙醛是一種血管擴張劑,會使人面紅耳赤、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因此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的人喝點酒就臉紅脖子粗全身通紅了。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邀請解答‘為什么有的人喝點酒就全身通紅‘’?
無酒不成席,酒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種應酬,缺少酒就少了氣份。每當節日,各位都喝點,然而,有的人能喝,有的人喝一口臉紅脖子粗,像喝醉了似的酒氣洶天!
按醫學解釋是因為,人體有兩種酶,‘’Z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兩種酶對酒精產生代謝作用。喝酒臉紅的人就是缺少了乙醛脫氫酶,不能將乙醛代謝,是乙醛引起的,乙醛使血管擴張充血,使全身皮膚發紅。
正常情況下,酒精進入人體后經血液到肝臟,在乙醇脫氫酶轉化成乙醛,經乙醛脫氫酶代謝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喝酒全身發紅,說明肝臟解毒功能減低,盡量不喝或少喝為好!
更多相關建議:
這真的是因為基因問題。
不管是啤酒、紅酒、白酒還是伏特加,除了各種原料帶來的風味和釀制過程中的發酵物,最重要的成分就是里面的酒精,學名“乙醇”。
乙醇對人體是有毒性的,不過好在我們身體里的肝臟細胞能幫我們“防毒”。
當乙醇進入人體的時候迅速吸收到肝臟細胞,然后會經過兩次轉化:
第一次從乙醇先到乙醛,接著轉化到與人體更為“融洽”的乙酸(也就是醋酸),最后排出人體。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
這兩個轉化的過程分別由體內兩個重要的基因所控制,分別稱為ADH2和ALDH2。就是這倆好兄弟決定了你的酒量。
每個人的AHD2和ALDH2有不同的類型,代謝速度相差上百倍。
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物就是“乙醛”。身體中的乙醛會讓臉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并充血,就是我們所說的“上臉”。
因此你是否有“Asian Flush”,很大程度上在于你控制第一步的基因ADH2的能力強弱:如果代謝速度很快,那么乙醛就會快速的積累,造成臉紅。
上面的學術原理說白了就是:
臉紅基因(ADH2)強==代謝快==乙醛積累==喝酒上臉
當然,事實上一個人喝酒上臉與否,酒量如何,是由AHD2和ALDH2兩個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AHD2負責將乙醇轉化為乙醛,而ALDH2負責將乙醛轉化為乙酸。
那么當AHD2將使你上臉的乙醛積累在你身體里之后,臉紅消退的過程就由ALDH2來負責了。所以,你可以把ALDH2理解為“臉白基因”。
臉白基因(ALDH2)強==乙醛迅速轉化為乙酸==臉紅退潮
“臉紅基因”ADH2和“臉白基因”ALDH2這兩個基因的協同工作共同決定了我們的酒量。
先有酒,還是先有易醉的人?
臉紅(ADH2)基因在人群中,分為“代謝型”和“緩慢型”兩種。代謝型意味著酒精代謝速度比較快,緩慢型就顧名思義了。
科學家檢測了超過2275名各地中國人的基因。結果很有意思:
在東南沿海,如浙江地區“代謝型”的比例超過98.5%,而在西部地區這個比例低一些(60-70%),到了西藏地區代謝型人群的比例就降到14.1%了。如下圖所示:
深色地區上臉人群比例較高,顏色越淺的地區喝酒臉紅的人比例越少。
從這個圖上我們看到,臉紅基因“代謝型”人口比例是從長江東南沿岸往向西北方向逐層下降的,跟我們的印象基本一致。
讓我們想象一副壯闊的西部大開發場景:我們臉紅人群的祖先幾萬年前從東南沿海出發,往四處遷移,就像墨汁在水中擴散。越是遠離故鄉,融入遙遠的邊疆,就越被當地人同化,喝酒上臉的人比例越來越少,不能喝酒就越來越吃不開……
更多相關建議:
人們普遍認為,喝點酒就全身都紅的人是這樣的人往往喝酒容易不醉,因為酒都走了皮膚也不會留在身體里邊。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喝酒就會臉紅和身上發紅的人,是因為身體里缺乏一種酶的成分。據有關報道。喝酒就臉紅身上紅的人往往是不能喝酒的,喝酒就和喝就和慢性毒藥是一個樣子的。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