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的有輻射的檢查1.X光檢查2.乳腺鉬靶檢查3.常規CT檢查4.核醫學科5.DSA 檢查X光或者CT的輻射有多強?常用無輻射的檢查1.超聲/彩超/B超2.磁共振檢查3.心電圖/腦電圖4.抽血/胃鏡/腸鏡等為什么要做有輻射的檢查?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人對輻射這個詞非常敏感,覺得輻射一定會對身體健康不利,看到輻射標志就避退三舍。其實輻射無處不在,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中,就離不開輻射。輻射分為兩種,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1、電磁輻射:日常所用電器會產生電磁輻射,包括電磁爐、電視、手機、吹風機、照相機等。 2、電離輻射:主要指X光、CT以及核電站產生的放射性輻射,釋放輻射性離子,使體內細胞產生電離作用,甚至導致DNA變性,風險較大。到醫院看病,免不了會有各種各樣的檢查,醫院里的檢查中哪些有輻射呢?
B超 B超是沒有電離輻射的,孕婦產前檢查常規要做B超。普通B超及彩超會產生電磁輻射,且輻射量很小,對人體幾乎沒有傷害,而且接觸時間非常短,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忽略不計。
透視 透視檢查基本就是暴露在X光下,現在二級以上醫院基本淘汰了這種檢查方式,在一些基層醫院或者體檢中仍然有胸透、腹透等檢查。透視使用的是與X光一樣的照射源,但透視檢查暴露時間長,所以輻射比較大。
X光片 X光片檢查是有輻射的,X射線會破壞細胞內部結構,對遺傳分子產生難以修復的終身性破壞。長期暴露X射線可能會破壞紅細胞,可能會誘發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所以孕婦禁止行X片檢查,兒童盡量少的使用X線檢查。盡管X射線中含有有害輻射,但是作為一種必須的醫療手段,X射線檢查在國內依然廣泛使用,尤其在呼吸科、骨科各種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CT CT同樣是有輻射的,相對普通X線攝片很低的輻射量,CT檢查的輻射量可能要高出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這與CT機性能、掃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關,尤其是心臟CT的輻射量相對較高。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后通過電腦計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塊面包切成片來看,其放射源仍然是X線。
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是沒有輻射的,磁共振成像(MRI)的顯影原理是探測水分子的變化。身體里的水分子,在不同組織中含量差別較大,但是每個水分子的磁場磁力線方向都是隨意的。磁共振機器相當于一個巨大的磁鐵,它不使用X射線,因此沒有輻射,完全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PET-CT、ECT “核醫學科”的檢查項目包括各種ECT顯像以及知名度極高的PET-CT。這些檢查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藥物,這些藥物主要發射γ射線,從而具有輻射性。此外,PET-CT還需要用到CT,因此會疊加CT相關的輻射。
無論是X光片還是做CT,其實人體所承受的輻射都在安全范圍,況且做檢查是為了明確疾病病情,相比較疾病來說,做檢查所承受的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為了病情的需要,應該坦然接受相關檢查。醫生也會平衡利弊,綜合考慮。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人在醫院做一些檢查的時候會特別擔心這些檢查會不會有輻射?尤其是一些孕婦及身體虛弱的人群。那么,在醫院常見的檢查中,哪些是有輻射的,哪些是沒有輻射的呢?
第一:B超。一些孕婦認為B超是有輻射的,對于胎兒的生長發育是有影響的,所以對于做B超心理上存在一些擔憂,其實,B超是沒有輻射的,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由于身體的各部分組織密度不同,對于超聲波的反射不同,所以計算機在接受反射后的超聲波成像,以顯示人體的組織形態是否正常。
第二:X線攝片。X線攝片是對于人體存在輻射的,但是,因為一次攝片時間很短,而且人體不是經常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所以說,其實這些輻射量對于人體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第三:CT。相對于普通X線攝片,CT對于組織成像的清晰度要更高,但是其輻射量也要更大。
第四:核磁共振。對于核磁共振是否有輻射,很多人存在誤解,其實核磁共振雖然名稱中有“核”,但是此檢查其實并不使用X線成像,所以說,核磁對于人體并不存在輻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有些患者(如有部分金屬器械植入者)不宜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總的來說,雖然部分檢查對于人體存在輻射,但是由于對于運用于人體的醫用器械輻射量有嚴格限制,以保證其對于機體的輻射量在安全范圍之內,不需要太過擔心。
本期答主:魏俊芳,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