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癌是一種常見的病理類型,不能說明癌癥惡性度的高低,比如肺腺癌、胃腺癌、結腸腺癌、直腸腺癌、膽囊腺癌、膽管腺癌、前列腺腺癌等等,惡性度如何比較呢?那么,腫瘤的惡性程度、或者說生物學特性與什么有關呢?
癌種不一樣危害大小也有不同,比如非小細胞肺癌、胃癌、結直腸癌總體上惡性度居中,而膽囊癌、胰腺癌、膽管癌惡性度要大一些,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一般惡性度要小一些。
同種癌癥惡性度大小與癌細胞分化程度關系密切!癌細胞形態越接近正常細胞、分化程度越成熟,其惡性度越低,也是腫瘤病理組織分級的主要依據,反之惡性程度越高。一般腫瘤組織惡性度分4個級別,從小到大以此是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未分化的癌細胞根本就看不來像什么細胞,最惡!
癌癥的惡性度還與基因分型有關,這是人們從分子水平上的認識。比如乳腺癌,激素受體陽性要比陰性好一點,Her-2陽性惡性度要大一些,三陰性預后總體要差些;再比如結直腸癌,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惡性度要低于低表達。
原位癌是相對于浸潤癌而言,也可以字面意思理解,原位癌、“原地沒有動”的癌。比如腸癌,95%多都是腺癌,腫瘤起源于腸粘膜上皮層,逐漸向四周、深部浸潤,未突破粘膜固有層時就是原位癌,沒有侵襲、轉移的能力,粘膜下層有豐富的淋巴管、血管,腫瘤浸潤到這一層時就具有了侵襲、轉移的能力,也就是浸潤癌了。
臨床研究發現腫瘤浸潤到粘膜下層時大約有10%的病人發生轉移,而90%的病人還沒有轉移,因此一些腫瘤治療指南、共識仍把這個階段的癌癥歸為原位癌,與病理學上原位癌的概念稍有不同。一般認為原位癌是可以治愈的,或者說癌癥在這個階段還能逆轉。
總之,腺癌的癌癥有很多種,不能說其惡性度大、或小,腫瘤生物學特性與癌種、癌細胞分化程度、基因分型等情況有關。原位癌是腫瘤沒有轉移、停留在原地的階段,爭取早治、治愈!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即使想做胸腔鏡切除手術,一般也以局部切除或段切除為主,切除后不復發,5年生存率是100%的。
浸潤性腺癌發生淋巴轉移,還能治愈嗎?
如果只是發生周圍侵犯和局部淋巴結轉移,還有機會做根治手術,常常需要配合術后化療,降低復發率。
這是一位29歲的姑娘,胃竇腺癌,已經有臨近淋巴結轉移,年初做的手術切除,至今狀況良好。
現在年輕人的癌癥也不算罕見,要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不要熬夜,不要總吃垃圾食品,身體出現問題要及時檢查。
這是一位老年人,胃底賁門癌,病理是中分化腺癌,周圍淋巴結也發現癌細胞轉移,手術一起做的清掃效果不錯,至今健在!
總之一句話,身體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中老年人應當重視健康體檢,身體有問題不要拖延,及時檢查!早期癌癥可以治愈!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歡迎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我們知道了腺癌的病理特點,自然也就清楚腺癌是不是惡性程度很高?
腺癌,指的是病理組織起源于上皮組織中的腺上皮的惡性腫瘤。腺癌細胞形狀不一,大多數細胞沒有包膜,并不完整。癌細胞質地比較硬,切面為灰白色。在鏡檢時,可發現癌細胞異型性明顯,可呈實性團塊或者小條索狀等。如果是癌細胞有典型的腺腔樣結構,說明癌細胞分化比較好,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反之,如果腺癌分化不明顯,則提示癌惡性程度比較高,癌浸潤性高,破壞性強,容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經常會發生淋巴轉移。
腺癌
另外,以結直腸腺癌為例,由于導致腸腺癌的細胞有柱狀細胞、粘液分泌細胞和未分化細胞。這就導致了結直腸癌在組織學分類中有:(1)管狀腺癌:根據其分化程度又可分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部。(2)乳頭狀腺癌。(3)粘液樣腺癌:由分泌癌細胞構成,癌組織內有大量粘液為其特征,惡性程度較高。(4)印戒細胞癌:腫瘤由彌漫成片的印戒細胞構成,惡性程度高,預后差。
結腸癌的不同分期
由上我們知道,腺癌的惡性程度高低,與腺癌的分化程度有關,與腺癌的組織細胞來源有關。
關于得了原位腺癌是否有救?
我想大家知道了原位癌的概念,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擔心了。原位腺癌指的是原位癌是指黏膜上皮層內細胞全層癌變,但未突破黏膜下的基底膜侵犯到周圍組織。原位癌是一種早期非浸潤性癌,在臨床病理分期上屬于0期癌癥,是最早的癌細胞形成狀態,也是癌癥剛剛發生的階段。此時,如果能夠及時治療,完整切除原位腺癌,則讓癌細胞失去了繼續生長的機會,不會發生癌浸潤和轉移風險。
一句話總結:就是原位腺癌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鏡或手術治愈的早期癌癥。
更多相關建議:
其治愈的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當然了,發現原位癌的患者相對較少,因為沒有明顯的癥狀,只有極少部分人體檢時意外發現,所以這部分患者算是走了大運,成功撿回了一條命。我是醫心雕龍,碼字不易,都看到這了也算是緣分,賞一個再走唄!
更多相關建議:
第一,什么是腺癌?
腺癌是指的癌細胞的起源;
腺癌就是指來自腺上皮的惡性腫瘤,多見于乳腺、肺、胃腸道、肝、膽、胰腺多見,還有子宮體、男性前列腺,都是來自于腺上皮的惡性腫瘤。
比如我們常見的胃癌,90%以上就是胃腺癌,它就是起源于胃的腺上皮細胞。
腺癌發生在不同的部位 ,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均有一定的差別,腺癌惡性程度較高,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且容易復發。
但決定腫瘤預后是否好,主要在于腫瘤的分期,也就是發現的早晚。
發現越早治愈率越高,越晚,預后越差。
第二、什么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癌細胞發展的程度,相對于浸潤癌、轉移癌來說的;
原位癌,就是在最先發生癌變的位置,癌細胞還沒有動,沒有向深處浸潤,被限制在了皮膚或者粘膜內薄薄的一層,沒有穿過基底膜侵入真皮組織,更沒有產生浸潤和遠處轉移的狀態,我們稱之為原位癌,或者粘膜內癌。
就好比,香蕉皮上長了黑斑,我們剝開皮,香蕉還是好的,還是可以吃的;那么及時把壞掉的香蕉皮剝掉,就不會連累到香蕉肉。
屬于極早期的癌,醫生們認為是癌的萌芽狀態,是治療的最佳時機。
所以體檢發現原位癌,就是我們常說的“早癌”,是醫生們普遍認為值得慶幸的事情。
它在分期上,屬于“浸潤前癌”和“0期癌”,是癌的最初時期,治愈率很高,治療方案也較簡單,簡單切除即可,不需要放化療,有的甚至不需要開刀。而且治療費用較低,治愈后一般不會影響到生活質量,也不會影響預期壽命。
比如消化道的腫瘤,胃早癌、結直腸的原位癌幾乎可100%治愈。而且大多不需要開刀、不需要化療,在內鏡下就可完整切除,從而達到根治的效果,此后只需要定期復查即可。
內鏡下切除大腸早癌
總之
不管是腺癌、還是鱗癌,只要是原位癌,大多都能治愈。
對于腫瘤是否能夠治愈,預后是否理想,主要取決于腫瘤的分期,也就是發現的早晚。
我們強調無癥狀的時候進行癌癥篩查、定期體檢,就是希望在原位癌的階段,甚至在癌前階段就能夠發現它,才能夠有把握治愈它,從而有效提高癌癥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就目前的醫學水平,對于大多數晚期癌,還是無能為力的;
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腫瘤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最重要的辦法。我是@胃腸病科普歡迎關注
感謝關注@胃腸病科普
更多相關建議:
回復這樣的一個問題,其實要明確以下幾個概念:
首先,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癌。其命名方式是上皮名稱后加一個“癌”字。例如:來源于鱗狀上皮的惡性腫瘤稱為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為鱗癌),來源于腺上皮和導管上皮的惡性腫瘤稱為腺癌(adenocarcinoma)。由腺癌和鱗癌兩種成分構成的腺癌稱為腺鱗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有些癌形態或免疫表型可以確定為癌,但缺乏特定上皮分化特征的癌稱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因此說腺癌只是腫瘤的一個類型,不能提示惡性程度的高低。
其次,腫瘤的分級(grade)一般都用于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的分級是病理學上,根據惡性腫瘤的分化程度的高低、異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像的多少來確定惡性程度的級別。目前多數采用三級分類法,即Ⅰ級:為高分化(well differentiated),分化良好,惡性程度低;Ⅱ級:為中分化(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分化程度居中,中度惡性;Ⅲ級:為低分化(poorly deffferentiated),分化差,惡性程度高。如此說來,任何類型的腫瘤都有分化好的,也有分化差的。這個不是腺癌所特有的。
第三,除了腫瘤的名字、分級,還有的是腫瘤的分期。分期是指惡性腫瘤的生長范圍和播散程度。腫瘤的體積越大、生長范圍越寬,播散程度越廣,病人的預后越差。對腫瘤進行分期,需要考慮以下因素:原發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浸潤范圍,鄰近器官受累情況,局部和遠處淋巴結轉移情況,遠處轉移等。
第四,所謂的原位癌Tis:是惡性腫瘤中預后最好的,原位癌可以與高度不典型增生相媲美,如此說來就如同剛剛想犯點錯誤就被發現了苗頭,那么及時處理了,自然就無需過分恐懼了。
更多相關建議:
腺癌是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腫瘤,原位癌是早期的腫瘤,完全可以手術切除。
另外腺癌一般對化療比較敏感,術后可以配合化療。再加中藥增強體質治療,完全可以康復。
更多相關建議:
腺癌相比鱗癌惡性程度高一些。但是惡性程度高不代表治療效果不好。如晚期肺腺癌存在驅動基因突變的,大部分單純靶向治療生存期都有好幾年。但是從進展來說,如果鱗癌和腺癌,兩者都沒有任何干預治療措施情況下,腺癌進展會快一些。所以,惡性程度只代表癌癥的生物學行為,但不代表治療效果。
原位癌,是指局限于淺表沒有轉移沒有浸潤的癌癥,這種情況下是非常早期的,基本可以通過手術治愈。大部分只要手術根治性切除就行,不需要術后輔助放化療。所以,如果明確是原位癌,不需要太大心理壓力,是可以治愈的。有些原位癌甚至發展非常緩慢,如肺原位癌,有的發展十幾年再手術還是早期。
更多相關建議:
不管是腺癌,還是鱗癌,只要是原位癌問題都不大,手術后就等于是治愈了。
更多相關建議:
腺癌和原位癌都屬于病理學概念,都是通過穿刺或病灶切除后取樣進行病理檢查才能得到結果。
原位癌稱Bowen氏病或上皮內上皮癌,腫瘤與相鄰正常組織有明顯分界,發展緩慢,可以N年內局限于上皮層內,沒有沖破基底膜,嚴格的說,原位癌算不上真正癌癥,被稱為“浸潤前癌(癌前病變)”或“0期癌”。
腺癌是起源于上皮組織中的腺上皮惡性腫瘤。可以出現在含有上皮組織的所有人體器官,比如甲狀腺,乳腺,肺部,肝臟,胰腺,胃腸,泌尿生殖器官等,上述器官腫瘤穿刺或切除后,病理檢查發現癌細胞位于上皮組織的腺上皮內,沒有周圍浸潤和遠處轉移就叫原位癌。所以如果你得了癌癥,穿刺活檢或術后病理結果是原位癌,應該值得高興。
記得十幾年前,有業務員進科室推銷器官腫瘤險種,說保“原位癌”。當時不學醫的人基本沒有原位癌概念,也還沒有智能手機,度娘沒多少人會用,更沒有頭條抖音西瓜。有同事起頭問“腺癌”保不保?“鱗癌”保不保?“浸潤癌”保不保?“一期二期癌”保不保?差點把美女業務員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