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中醫,行醫十二載,精于中醫婦科,兒科。每天要和無數媽媽交代育兒問題,經常有家長問我,中醫是不是說牛奶不能吃。
對于這個問題,首先第一點:我作為一個資深中醫師(國家認可,有證行醫),我要告訴大家,我行醫從來沒有跟家長說過這樣的話。實事求是的說,小米粥是不可能給你補充像牛奶那么多鈣的,畢竟一個是植物類,一個是動物類……成分比不一樣,前面有回答貼過圖了,不贅述。
我摘抄一些古人關于牛奶(牛乳)作為中藥的記載,從南朝·梁·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到唐宋孫思邈《千金方》等等都有:
《集注·蟲獸部·上品》:“牛乳,微寒。主補虛羸,止渴,下氣。牛為佳,不用新被飲竟者。”
《千金翼方·人獸部》:“牛乳,微寒。補虛羸,止渴。”
《唐本草(新修本草)·獸上》:“牛乳,性平,生飲令人痢,熟飲令人口干,微似溫也。”
《本草易讀·卷八·牛肉三百九十五》:“牛乳,甘,微寒,無毒。潤腸胃,解熱毒,補虛勞。治反胃噎膈。補人各臟腑。”
《證類本草》:牛乳,微寒。補虛羸,止渴。
《增廣和濟局方藥性總論》:微寒。補虛羸,止渴。《蜀本》云∶味甘,無毒。日華子云∶黃牛乳、髓,冷。潤皮膚,養心肺,解熱毒疾。
各位家長可能很少看醫古文,我給大家簡單翻譯下,意思就是:牛奶這個東西,性質稍微帶點寒性,主要是可以補虛,止渴。
算是一味補益藥。
扯遠了,回到這個問題本身,你問我牛奶能不能喝?中醫育兒說牛奶不如小米粥?
各位,牛奶可以算一味補藥,比小米粥補多了。
但是,我臨床和家長交代最多的,是兩個概念:
1.中藥不是越補越好,要看體質是否適應。
比如:牛奶稍微帶點寒性,脾胃虛弱的人容易吸收不好,滋膩生痰濕。這樣的人,更適合吃小米粥平補,牛奶可以適量吃,但不能多吃。
2.真正的中醫(我)的飲食養生建議是要均衡飲食
植物蛋白動物蛋白,五谷雜糧,各種蔬菜,都要適量吃一些。
3.不要被網上的理念之爭搞昏了頭
吃什么關鍵是要對自己身體好。吃了難受,肯定不要繼續吃。感覺吃了健健康康精氣神足,管它牛奶雞蛋小米粥呢?
中國兒童也可以喝牛奶,外國兒童也可以吃小米粥。關鍵是,適量有度。
我是彭醫生,行醫十二載,精于中醫婦科,兒科。每天和無數媽媽交代育兒問題,中醫婦科,兒科,治病養生問題,可以關注,看我其他文章,回答。有問題可以轉發,留言,我盡量解答。碼字不易,隨手一贊,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更多相關建議:
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 無論是牛奶還是小米粥,都有食物自身的營養,尊重每一種食物,獲取食物最大的營養成分,不挑吃才是最均衡營養。
更多相關建議:
看多大的兒童,成年哺乳動物都不能代謝奶,否則可能發生搶幼崽的奶喝的現象,導致一個物種滅絕。這是物種進化的需要,所以中國人幾千年來不吃乳制品不是沒原因的。游牧民族(日耳曼人也是游牧民族)成天與牛羊打交道,到處是奶,不吃嘛浪費,吃了不但不能消化,還會拉肚子,所以想了個辦法,就是把奶發酵后食用,就是酸奶、奶酪這些,鮮奶在任何民族或國家都是不直接食用的。后來,乳制品公司為了賺錢,大肆宣揚鮮奶有益健康,所以歐美人在二戰之后被忽悠開始食用,中國人在90年代后也開始了。想當年牛奶廣告說是孩子喝牛奶長得高,但是到底是喝牛奶長高的,還是由于牛奶內的激素使人長高的(這個激素不見得是故意添加的,牛奶內本身也含有激素),我也不知道。但是,總之喝鮮奶是違反物種進化規律的,所以大孩子最好不要喝了,實在要喝就喝酸奶。多說一句,不要看到酸奶包裝上些了一下亂七八糟的益生菌的名字,其實常溫酸奶里面是沒有益生菌的,只是制造的時候可能使用了那些益生菌,而生產后高溫消毒,啥菌都殺死了,有害有益的一個不剩,剩了一個就麻煩了,到你嘴上也就變質了。
更多相關建議:
根本就是胡說,我朋友的孩子為了練籃球,每天一斤牛肉,兩斤牛奶,才五歲的孩子啊,看著跟小學生似的,持續的補充牛肉和牛奶對中國孩子來說一樣管用,說不適合的是舍不得錢,如果想要你的孩子有一個好身體,就堅持給他喝牛奶吧。
況且從任何角度來說,小米粥的鈣含量也趕不上牛奶。而且眾所周知的,運動員的營養餐里面牛奶也是必不可少的營養來源。
而且這種說法也不符合中醫的理論。小米粥的好處在于對于體虛之人,比較好吸收,且溫和養胃,不會形成過敏,或者蛋白質含量過高不易消化的問題。而牛奶對于身體虛弱的人則有些不好消化,但是對于正常人來說,牛奶所能帶來的營養肯定是要比小米粥多的。
但是呢,我們也不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因為這兩種東西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食物組成,很多人因為個人口味的原因,可能會有所偏愛,但是不挑食,適當的補充全面營養才是健康的首選。
不要對比,中庸才是中醫的真正的魂。
更多相關建議:
準確說法,是牛奶會引起一部分人乳糖不耐受,也就是喝了以后會拉肚子,導致很多營養不吸收。。游牧民族是乳糖不耐受比例最低的,因為就算游牧民族,牛羊肉也不是天天吃的起的。。。很多時候,牛奶羊奶才是主食,所以不耐受的人存活不下來。而農業民族正相反,漢人自古以來沒有喝牛羊奶的習慣,是世界上乳糖不耐受最高的民族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大人真的不適合喝牛奶,但是小孩子不一樣,一般到了七八歲以后,才會逐漸出現乳糖不耐受。。是有一個過程的。。。前些年有營養專家,就建議我們喝豆奶。。但是這些年隨著某些奶企的宣傳,豆奶已經沒人提了。。。其實真想補充牛奶的營養的話,酸奶跟奶酪才是成年人的首選。。。尤其是酸奶,任何人都可以完全吸收的。。。
更多相關建議:
討論這個真假沒什么意思,除了嬰幼兒必須喝奶或者奶粉,有哪一個孩子是只喝牛奶或者只喝小米粥的?
牛奶也好小米粥也好只是食物中的一種,我們每天豐富的飲食那么豐富,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多了去了,何必非得糾結于這兩種。
就算是前一段張文宏教授說早餐要喝牛奶吃雞蛋,但也沒說小米粥不能喝,凡事沒有絕對,過于較真就是迂腐。
更多相關建議:
牛奶的鈣磷比例是1.5:1而母乳的鈣磷比例是2:1由此可見,牛奶并非是最佳選擇,兒童長期服用牛奶會出現內熱,上火,大便干燥,及脾氣暴躁,急燥等現象,因此值得注意。
更多相關建議:
“牛奶不適合中國兒童,補鈣效果不如小米粥”?
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每100g牛奶含鈣量為100~110mg,100g小米含鈣量大約40mg,如果加上水按照1:10的比例煮成小米粥,那么鈣含量就會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從吸收方面講,牛奶的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于人體需要,牛奶蛋白質比小米的吸收更好。另外牛奶中還有維生素d,這兩種營養素都幫助鈣吸收。
因此牛奶補鈣是真的,靠小米粥補鈣?我看還是算了吧!
牛奶不適合中國兒童?
這話更加沒道理!
牛奶包括:生牛乳、巴氏奶、酸奶、奶酪等。如果孩子不愛喝生牛乳和巴氏奶,酸奶和奶酪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以前物資貧乏,中國孩子普遍喝奶較少。現在中國富強了,牛奶需求量明顯增加。但是我們國民平均喝奶量與國外相比,還是差距不小,亞洲的日本都比我們多。
有些孩子喝牛奶可能會過敏,這一點我不否認。根據世界各國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4歲以下兒童對牛奶過敏的比例大約為2%左右,并不是只有中國兒童牛奶過敏。
實際上,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耐敏性提高,其中64%以上的孩子對牛奶過敏就會不治而愈。所以有些人喝牛奶可能會拉肚子,但喝著喝著就不拉了。
不是牛奶不適合中國兒童,而是中國孩子喝牛奶的量太少!
2019年中國奶制品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年國民“奶商指數”只有60.7分,每天300ml牛奶(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攝入量)的人群只占19.5%!
總之:“牛奶不適合中國兒童,補鈣效果不如小米粥”這種說法非常不理智,也缺乏常識。我相信中醫是不會說這句話的。
牛奶是最佳的補鈣來源,它的營養全面,種類也很多(牛奶、酸奶、奶酪等)。營養價值也比小米粥要高很多!
因此建議家長多給孩子喝牛奶,(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將酸奶作為寶寶輔食)。同時也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孩子三歲多了,還在調理脾胃,因為奶粉喂養不當,造成便秘,什么水果蔬菜益生元益生菌都沒作用,孩子有段時間很瘦,現在也不算胖,身體體能沒同齡孩子好,醫生說偏軟可是光補鈣效果也不明顯,后來吃了八珍糕,對便秘有了明顯改善,孩子腿部力量比以前好多了,睡的也明顯踏實了,我個人總結的就是,孩子首先要有個好脾胃,吃下去的好東西才能消化吸收。反之你吃的再好可是不好消化反而增加胃腸負擔,還不如吃點好消化的慢慢調理。我就舉個身邊的例子,我朋友家孩子吃很多肉喝很多牛奶都不會積食,我家孩子就得控制吃肉,所以說得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吃東西
更多相關建議:
自從有了寶寶就很關注這種問題!但我想說我很氣憤,專家天天有,張嘴就說個理論,根據在哪里?哪位專家說的專業又全面些!!我們寶媽更想科學養育孩子,對自己孩子負責!
一天一個專家說了,孩子過了十二個月就可以飲用純牛奶,這是全世界的標準!一天另個專家提出來中醫說了牛奶性寒,不好消化,脾胃負擔大等,不能給三歲下小孩子喝!一天另一個專家又說了牛奶不易消化,但三段以上的奶粉(基本是12個月以上的吧)跟純牛奶的消化程度相同,也就是給于脾胃消化負擔是一樣的……
我就搞不懂到底這些專家哪位說的對?誰能給我們一個標準些全面些的答案!
我只能理解根據自己孩子發育情況適當控制量!脾胃吸收能力強的就喝著,確實有營養,脾胃差的就隔三差五喝點點…
至于含鈣量肯定比小米粥高很多,不是同種物質,根本沒有可比性,要是問問牛奶和海米或者豆腐哪個補鈣效果好還差不多。至于效果,那就要看吸收能力了。
真希望有個權威堅定方式,不要誰出來都是個專家,說的話就是個絕對的理論,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