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找對象一樣,看到一個美女,不能馬上就領結婚證。
冠脈狹窄35%,大概有這么幾個情況:
1、僅僅做造影發現有狹窄35%,沒有任何癥狀,考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不診斷冠心病。
2、狹窄35%,但有明顯的胸痛,心電圖有動態改變,造影發現此處有血栓,這是明確的冠心病。
3、狹窄35%,活動時有胸痛,伴有心電圖變化,做其他檢查發現有缺血表現,診斷冠心病。
在臨床上,不到50%的狹窄都統一報“不規則”的報告。但是,盡管狹窄不嚴重,但醫學上已經稱之為“晚期動脈粥樣硬化”了。
這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向“外”長的,也就是說“代償”。當不能向外長的時候,才開始向管腔里面長,一旦發現有狹窄,就屬于動脈粥樣硬化晚期了。
而且,有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心肌梗死都是發生于狹窄不嚴重的冠脈病變處。因此,只要狹窄,就不能掉以輕心。
做醫生,不是相面,而是綜合多種臨床表現,包括心電圖、癥狀、冠脈狹窄等。
按理說,單純35%的狹窄不會有癥狀,但如果有癥狀的話,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1、 除了35%的狹窄之外,還存在小血管病變;
2、 有血栓形成;
3、 存在心肌肥厚等情況,冠脈儲備能力下降。
4、 這種癥狀根本與冠脈狹窄沒有關系。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關注作者,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冠狀動脈狹窄35%是冠心病嗎?這個問題提的好,很多患者都面對類似情況,所以說很多人也都同樣關心這個問題。今天張大夫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冠狀動脈出現粥樣斑塊,造成35%的狹窄,在醫學上講可能還不能嚴格的診斷為“冠狀動脈內性心臟病”,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冠心病”,那么這種情況應該診斷什么呢?這種情況更多的被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一般說來,這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比較輕的一個階段,還沒有發展到冠心病階段,但是可以理解為冠心病的幼年時代。這種情況下一般不產生心肌缺血的癥狀,但是可以提醒患者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時服用藥物了。這種情況下,他汀類藥物是能夠控制斑塊進展的最好武器,必要時可能還需要吃阿司匹林。
一般使用冠脈CTA或者冠脈造影技術,都可以診斷患者的冠脈狹窄程度,兩種技術相比各有優點,適合于不同患者用來診斷。
更多相關建議:
概述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發生堵塞以及冠狀動脈功能性的改變,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亦稱為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由于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從而被稱作是“人類的第一殺手”。
冠心病的發病與下列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1、年齡:多見于40歲以上中老年,但值得警惕的是,冠心病現在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不良生活習慣和不合理飲食結構、各種危險因素同樣威脅著年輕人,使冠心病發病年輕化。不少年輕人常吃油炸食品和“洋快餐”,攝入過量的脂肪和高膽固醇,10歲小孩的動脈上就可能出現脂肪沉淀。另外,青年人學習工作壓力大,常熬夜,生活無規律,加上喝酒、抽煙,無異于雪上加霜。另外,很多人出入有汽車、上樓有電梯,缺乏運動,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的年輕人也日漸增多,進一步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險。
2、性別:男性多于女性,女性絕經后可能與激素水平有關發病率開始上升。
3、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體力活動少、遺傳、吸煙等是冠心病發生的常見危險因素。
冠心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猝死:因原發性心臟驟停而突然死亡,多為心肌缺血局部發生電生理紊亂,引起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2、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的特征是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短暫胸痛發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自發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的特征是胸痛發作與心肌需氧量的增加無明顯關系,常在休息、夜間睡眠時發生,與勞累性心絞痛相比,這種疼痛一般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且不易為硝酸甘油所緩解。
3、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為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原因是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管腔所致,患者此時感到長時間(超過半小時)劇烈胸痛,還可發生血壓下降和伴隨嚴重的心律失常。
4、缺血性心肌病
5、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無癥狀,但靜息、動態時或負荷試驗心電圖有心肌缺血的證據,或心肌核素掃描(ECT)有心肌灌注不足的表現。
冠心病如何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幾種。
(一). 藥物治療:
1. 調脂治療:包括飲食,生活方式的調節和藥物治療,如他汀類。
2. 降壓:生活方式調節;血壓>140/90mmHg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
3. 降低血糖:應嚴格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圍,空腹血糖<7mmol/l,餐后兩小時或隨機血糖<11mmol/l。
4. 抗血小板:只要沒有禁忌癥都應該長期服用阿斯匹林。對阿斯匹林有禁忌者可服用氯吡格雷。 5. ?-受體阻滯劑:可緩解心絞痛發作。降低血壓。常用藥物有倍他樂克等。 6.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所有冠心病和其他血管病患者如無禁忌要長期使用。
(二)介入治療: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 ,PCI能明顯緩解癥狀, 改善生活質量。成功率 接近100%,并發癥小于3%,已經成為一項完善的、成熟的非外科手術方法。
(三)手術治療:心臟搭橋手術俗稱冠脈搭橋術,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部位而到達遠端。因為這種手術方法如同架橋,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心臟搭橋手術。心臟搭橋手術可改善心肌血液供應,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冠心病自測 心肌梗塞型冠心病自測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為最常見的狹窄性冠狀動脈疾病,特別是肌壁外冠狀動脈支的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近側段之所以好發動脈粥樣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動脈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縮壓撞擊。再者,冠狀動脈血管樹由于心臟的形狀而有多數方向改變,因此亦承受較大的血流剪應力。
病變特點:粥樣硬化斑塊的分布多在近側段,且在分支口處較重;早期,斑塊分散,呈節段性分布,隨著疾病的進展,相鄰的斑塊可互相融合。在橫切面上斑塊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狹窄。根據斑塊引起管腔狹窄的程度可將其分為4級:Ⅰ級,管腔狹窄在25%以下;Ⅱ級,狹窄在26%~50%;Ⅲ級,狹窄51%~75%;Ⅳ級,管腔狹窄在76%以上。
2、冠狀動脈痙攣多年來,學術界一直圍繞著冠狀動脈痙攣是否是缺血性心臟病的原因這一問題進行爭論。有人研究心性急死例中發現,其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僅為30%,在發作后12小時內死亡的患者中也只占50%,故認為至少有相當部分病例是由于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的。近年來,由于心血管造影技術的開展,已證實冠狀動脈痙攣可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3、炎癥性冠狀動脈狹窄冠狀動脈的炎癥可引起冠狀動脈狹窄,甚至完全閉塞而造成缺血性心臟病,例如結節性多動脈炎、巨細胞性動脈炎、高安動脈炎、Wegener肉芽腫病等均可累及冠狀動脈。此外,梅毒性主動脈炎亦可造成冠狀動脈口狹窄,但都比較少見。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冠心病?
1、每當體力活動加重,如上樓、爬坡、蹬車、搬運重物等或精神過于緊張,情緒波動時,突然出現胸骨后左胸部難受,疼痛。并且向咽喉部、肩部、上肢放射,休息一會兒可自行緩解。
2、飽餐后當時或20分鐘后,感胸骨后疼痛,尤其飽餐后進行體力活動時更易發作。
3、不明原因的突然胸悶,心難受,呈陣發性發作。
4、體力活動時,感心慌、氣短、憋悶;性生活時感心悸、氣短、胸悶或胸痛;長期反復發作的左肩痛或胸痛。
5、自覺脈搏不齊,有停頓感,有“突突”的心臟早跳感,或心臟過快、過緩。
6、熟睡時突然憋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坐起后可好轉。
冠心病的預防
1、不吸煙;
2、保持血壓正常穩定, 理想血壓是120/80mmHg.
3、維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癥,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低脂飲食,運動,和服用降脂藥。
4、避免精神緊張。
5、運動過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規律地鍛煉有助于保持體重,減少高血脂和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
6、維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對已有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的高危病人,建議長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更多相關建議:
并不是,冠狀動脈狹窄50%才能被稱為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優點在于結果可靠、準確率極高。冠狀動脈CT:冠脈CT的優點是非創傷性,不是手術,不需要局部麻醉,在門診就可以完成檢查。(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系,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更多相關建議:
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必須有可以看到的冠狀動脈狹窄。
但是在狹義的冠心病中,我們常常依據簡單的血管狹窄,把狹窄50%以下的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把50%以上的稱之為冠心病,這是因為狹窄50%以下多數不引起明顯的冠狀動脈血流量的減少,50%以上的狹窄方與冠心病的發病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就有了多數情況下,我們把可以看得到的50%以上的狹窄稱之為冠心病,但是這些需要除外冠狀動脈痙攣和微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的冠心病。
那是不是狹窄35%的血管,和狹窄65%的病變,嚴重者更容易發生心肌梗死呢?
其實不是這樣,心肌梗塞的發生與血管的狹窄程度和斑塊的負荷有關系,但是并不是非常直接的正比關系,是否發生心肌梗死和斑塊的性質密切相關,也就是常說的軟斑還是硬斑,軟斑多數指不穩定的斑塊,硬斑多數指已經固化的穩定性斑塊。不穩定的斑塊更容易發生斑塊破裂從而引起心肌梗死,所以,斑塊穩定與否,才是是否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決定性因素,而不是狹窄程度。
當然,在同等穩定條件下,狹窄更重的病變,更容易出現心血管事件。
所以,狹窄35%也有可能是冠心病!
輕度狹窄和重度狹窄中間,其發生惡性事件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狹窄嚴重程度,而是斑塊是否穩定。
更多相關建議:
目前國際公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是指血管造影時有任何一支冠脈狹窄超過50%,當然不可能整支都均衡的狹窄,做介入治療的心內科醫生都知道,心肌梗塞的發生與血管的狹窄程度和斑塊的負荷即斑塊大小和多少沒直接關系,與斑塊的性質:軟斑還是硬斑,不穩定斑塊還是穩定斑塊(有時B超、CT冠脈造影都會報出,但可靠性遠不及血管腔內超聲IVUS可靠。
所以哪怕狹窄程度不能代表心肌梗塞發生概率的高低,只要一個生長很快、周圍炎癥反應活躍、加上各種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哪怕是一個很小的軟斑塊破裂,流經破潰口的血小板瀑布現象般地被激活了,暴露出纖維旦白受體,后者通過纖維旦白連接將血小板聚集成為血栓。如果完全堵塞冠脈那么心肌梗塞發生了。
所以還是要強調控制好三高、戒煙、減肥、不激動。歸納為一句話,夠不夠冠心病的診斷只是一個診斷標準,更重要的是前面一句話。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激活的藥對夠冠心病診斷,尤其是狹窄大于70%又有心絞痛癥狀的人是應作為一級預防用藥的。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明確的告訴你,只要是冠脈血管堵了的,都可以診斷為冠心病,只是分為嚴重或者不嚴重而已。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的金標準就是冠狀動脈造影。通過造影若冠脈堵了超過70%,可以考慮支架植入;若小于70%,可考慮繼續口服藥物治療;若出現嚴重的“三支病變”,支架介入不適合的,就需要冠脈搭橋。
回到該問題上面,既然說百分之三十五了,相比你應該做了冠脈造影,或者冠脈CTA了。我想知道你的癥狀有哪些?是否心絞痛發作頻繁;是否與活動、情志有關等等。口服藥物是否正確。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相關心內科進行診治。
規范治療,定期復查,遵從醫囑。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喜歡者點贊加關注,共同討論進步。
圖片引用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刪除。
本人醫生一枚,致力于醫學常識的傳播。
更多相關建議:
35%的狹窄,簡單的理解不能稱之為冠心病!
一般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也不是百分百,當然需要結合臨床癥狀,而且冠脈造影也是醫生肉眼看的百分百;所以如果沒有臨床癥狀,造影顯示35%,那肯定不是冠心病。
只需要控制高危因素:血壓、血糖、血脂、戒煙等即可。
如果對于臨界病變,比如說75%左右,非常糾結的話,可以做運動實驗、IVUS、FFR等檢查。
更多相關建議:
根據根據題主的描述,我們可以得知,題主應該是做了冠脈造影,或者是冠脈cta檢查之后得到的結果,醫生應該也和你講了你的檢查結果情況。冠狀動脈狹窄35%是冠心病,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冠狀動脈血管的狹窄,肯定會影響心臟的供血。這是由于狹窄的程度不同,關心病的輕重,有差別而已,一般來說冠狀動脈狹窄越輕,冠心病的癥狀越輕,冠狀動脈狹窄越重,冠心病的癥狀越重,他們是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的。如果冠狀動脈有完全堵塞的話,就會出現心肌梗死的情況,這種病情非常兇險,預后很差。
對于題主冠狀動脈狹窄35%的情況,需要警惕平時是否出現心慌胸悶的情況,這可能是有心絞痛的癥狀,建議身邊常備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同時建議復查血脂,明確是否有高血脂存在,如果有,建議口服降脂藥,來預防高血脂對心臟病的一個影響,因為血脂高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
臨床上對于冠心病治療,冠狀動脈狹窄達到70%以上就需要做手術了,主要的手術治療就是支架植入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