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膝關節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炎是因為膝關節的扭傷引起的一種無菌性炎癥。一旦滑膜出現異常,則會影響膝關節也的生成和吸收,就會導致膝關節積液。滑膜的邢臺改變會影響到膝關節軟骨,如不及時治療則會導致及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表現
膝關節滑膜在任何年齡段都會發生。由于年輕人通常會有較大的運動量,而如果沒有做好熱身或者運動中肢體幅度過大則可能引起膝關節過度扭轉、打擊,從而受傷、腫脹、活動困難等癥狀。
膝關節滑膜炎的癥狀
-
膝關節血腫
膝關節在受到急性扭傷或者外傷之后,會出現關節血腫的現象,扭傷部位有廣泛的瘀血斑。皮膚或腫脹處有緊張感,常有全身癥狀,如瘀血引起的發熱,局部較熱。
-
滑膜充血、腫脹、活動受限
當膝關節直接受到暴力打擊、長期負重慢性勞損、間接膝關節扭傷、手術過程中的損傷、不正確的習慣動作甚至穿鞋不當均可引起創傷性滑膜炎,表現為充血腫脹,正常關節滑液為堿性液體,由于損傷后滲出增多,關節內酸性產物堆積,滑液變為酸性,促使纖維素沉淀,促使滑膜逐漸增厚,且有纖維機化,引起粘連,影響關節正常活動。
-
兩腿沉重不適,膝部伸屈困難,疼痛不明顯
慢性勞損或損傷性膝關節滑膜炎常常會引起這種現象,急性膝關節滑膜炎處理不當導致慢性形成致,表現兩腿沉重不適,膝部伸屈困難,不主動運動均無明顯障礙,疼痛不劇烈,局部不紅不熱。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骨關節炎常繼發引起膝關節滑膜炎,特別是老年患者,這種情況更為常見。膝關節長時間做過量的單一動作,會使得滑膜組織充血水腫,引起一系列的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對于膝關節積液患者來說,需要通過治療,緩解或者消除積液的癥狀。
如果是有膝關節積液的滑膜炎患者,治療滑膜炎的方法可能對緩解該癥狀有一定效果。另外,推拿、穿刺、藥物治療方法對緩解或者消除該癥狀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總結一下,膝關節積液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法以上都有提及。膝關節的保護很重要,很多膝關節疾病都可能是膝關節損傷導致的。如果有膝關節積液的,也需要及時治療。
碼字不易,懇請點贊;
每日更新,敬請關注;
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更多相關建議:
右上角關注骨科牛醫生,享受健康生活。膝關節滑膜炎有哪些臨床癥狀呢?右上角關注骨科牛醫生,歡迎點贊、評論及轉發。
更多相關建議:
避免關節勞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盡早治療關節的損傷減輕關節負重滑膜炎不僅會給患者帶來關節積液,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受限,下蹲困難現象,還可造成功能障礙。如膝關節滑膜炎會導致患者的滑膜出現粘連,使關節功能喪失,給患者的健康帶來非常嚴重的威脅。因此滑膜炎患者朋友們一定要重視自己的疾病,需要及時就醫,使用正確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控制病情。想要了解更多#疼痛#專業知識、獲取#疼痛# #疾病#治療,請關注【鉑桐疼痛】
更多相關建議:
一、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滑膜炎是什么?二、膝關節滑膜炎的癥狀三、膝關節滑膜炎的原因四、膝關節滑膜炎的康復1.消炎鎮痛2.牽拉放松3.減少積液4.康復訓練靠墻靜蹲動作要領:軀干依靠在墻上,雙足稍寬于肩寬站立,髖關節屈曲,慢慢下蹲至深蹲位,盡量保持全腳掌著地;上身保持正直。 直腿上擺貝殼式臀橋
動作要領:屈膝仰躺于瑜伽墊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腳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為支撐點將臀部盡量抬高。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希望大家盡早康復。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滑膜炎,是由于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加之居處潮濕,涉水冒雨,以致寒濕或濕熱乘虛侵襲,而引起的一種膝關節滑膜無菌性反應。此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好發于中老年肥胖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其病理表現多為滑膜充血、水腫、滲出或產生大量積液等,因此又俗稱“積水”。如果滑膜部分破裂,則關節內也會有血性滲出液。如果炎癥得不到有效治療,將導致滑膜增厚、關節軟骨變性,并形成纖維機化或關節粘連,影響關節功能并導致增殖性關節炎,給患者造成終身疾苦。
膝關節滑膜炎屬于中醫的“膝傷筋”和“痹證”范疇。中醫同樣認為此癥多因關節外傷、血溢脈外,或因感受風寒、濕邪而阻隔經絡,致使氣血瘀滯、津液壅聚、滯留關節而釀成本病。治療常以理氣活血、健脾利濕、消腫祛痛為主,以內治與外治相結合。
一、主要表現
(1)在急性期內,膝關節腫脹、疼痛、發熱,運動受限;在慢性期內,膝關節無力,一旦活動增多便會出現腫脹,休息后減輕,平時并無發紅、發熱,但偶爾可因繼發感染而出現紅、腫、熱、痛的表現。
(2)膝關節屈曲受限,關節囊摸上去軟而有彈性,有局限性壓痛。
二、檢查驗證
(1)多有膝關節碰傷、扭傷等外傷史。慢性滑膜炎患者可能有急性滑膜炎病史。
(2)X光片檢查可能有骨質增生或骨折等異常。
(3)經膝關節穿刺后可發現有血性關節積液存在,一般情況下,關節積液達到50毫升以上時浮髕試驗呈陽性。
(4)關節液檢查紅細胞和白細胞可能有增多跡象。
三、服藥治療
(一)非處方藥選
西藥
阿司匹林片 成人每次0.3~ 0.6克,若癥狀不緩解,可間隔4~ 6小時重復用藥一次,24小時內不超過2克。本品具有解熱鎮痛之功效,可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關節滑膜炎、神經痛、肌肉痛等病癥。
(二)普通處方藥選
1.西藥
吲哚美辛(消炎痛)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2~ 3次,必要時可增至每日100~ 150毫克,分3~ 4次服用。飯時或飯后服用。本品具有明顯的消炎、解熱、鎮痛作用。由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所以一般不宜長期服用。老年、腎功能損害、出血性疾病、癲癇、精神病患者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14歲以下兒童、消化道潰瘍及對阿司匹林過敏者禁用。
2.中成藥
(1)健步壯骨丸 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9克),日服2次。傳統醫學認為,本品具有補益肝腎、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之功效。現代藥理與臨床研究發現,本藥有抗炎、鎮痛和抗疲勞作用。對有肝腎功能不足、寒濕阻絡、腰膝酸痛、肢軟乏力、關節疼痛、步履艱難、陰冷加重等癥狀的傷筋證(滑膜炎)患者有療效。
(2)健步強身丸 成人每次1丸,日服1~ 2次。本品具有補腎強骨、宣痹止痛之功效,對肝腎陰虛、風濕阻絡引起的筋骨痿弱、腰腿酸痛、足膝無力、行步艱難的傷筋證(滑膜炎)患者有療效。
(三)中草藥處方藥選
【藥方1】蒼術、厚樸各15克,黃芪、黃柏、防己各20克,牛膝25克,薏苡仁、土茯苓各50克。
【適應證】脾虛型膝傷筋證(急性膝關節滑膜炎)。主要證候是受外傷后膝關節腫痛,活動不利,髕骨隆起,壓痛明顯。舌質紅,舌邊有齒痕,苔黃膩,脈濡數。
【制用法】水煎3次,將所煎藥液混勻后早中晚分服,每日1劑。連服1周,待癥狀減輕后,繼續按方服用。第2周后如果膝關節再無疼痛、腫脹,壓痛明顯減輕,舌淡紅,苔薄黃,舌邊齒痕不再明顯,可將原方中的黃柏、防己減量至15克,黃芪加量至30克,繼服1~ 2周。孕婦忌服,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2】細辛3克,甘草、獨活、桂枝、制附子各10克,白術、茯苓各12克,牛膝、川芎、當歸、澤瀉、生黃芪各15克。偏寒者,加生麻黃、制川烏(先煎)、制草烏各6克,白芍10克;偏熱者,加防己10克,石膏、忍冬藤各30克。
【適應證】風寒濕邪型膝傷筋證(以積液為主的膝關節滑膜炎)。主要證候是形體偏胖,曾因運動致膝關節疼痛不適,之后癥狀加重,疼痛腫脹,皮溫不高,喜溫喜按,浮髕試驗呈陽性。舌淡,苔薄白,脈沉。經X光拍片可診斷為“膝關節滑膜炎并積液”。
【制用法】藥煎2次,分別加水500毫升及300毫升,各取藥汁200毫升。將兩次藥液混合后成人每次服200毫升,每天早晚飯后各服1次。15天為1個療程,效果欠佳者加服1個療程。高血壓、心律失常、腎功能不全者慎服;藥用麻黃,患有各種嚴重慢性病者慎服;孕婦忌服。
【藥方3】車前草5克,甘草、白術、蒼術各6克,當歸、羌活、川烏、云苓、牛膝各9克,黃芩6~ 15克,豨薟草15克,茵陳9~ 30克。在積液消除后,加乳香、沒藥各6克,川芎12克。
【適應證】膝傷筋證(急性膝關節滑膜炎)。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孕婦忌服。
【藥方4】甘草6克,川芎、威靈仙各10克,紅花、當歸、白芍、防己各12克,牛膝15克,茯苓20克。急性期內創傷關節內有積血、積液并且腫脹較重者,加澤瀉、豬苓各15克;素體濕熱、濁濕下注、關節腫脹或有積液者,加萆薢15克,薏苡仁30克;有濕蘊化熱之癥、關節發熱疼痛者,加木通6克,豨薟草12克,秦艽15克;白細胞增多者,加丹皮10克,金銀花、土茯苓各30克;有慢性損傷并有風濕者,加細辛4克(先煎),防風10克,獨活15克;久病氣虛者,加黃芪40克;踝關節受傷者,加木瓜10克。
【適應證】急性膝傷筋證(急性膝關節滑膜炎)。主要證候是關節因受外傷后積液較多并有腫脹和疼痛,浮髕試驗呈陽性,或者抽出關節積液后又有復發者,化驗檢查白細胞增高。
【制用法】水煎2次,將所煎藥液混勻后早晚分服,每日1劑。如果屬于慢性損傷并有風濕者,加用細辛后,煎煮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在治療期間每天要堅持股四頭肌的鍛煉。孕婦忌服;腎病患者慎服;藥用細辛,高血壓患者慎服。
【藥方5】白芥子6克,當歸、紅花、檳榔、車前子各10克,防己、木瓜、牛膝、續斷各12克,丹參、透骨草各15克,雞血藤20克。腫痛甚者,加澤蘭10克,五加皮12克;血瘀致熱者,加土鱉蟲6克,桃仁、牡丹皮各10克,生地12克;有骨質疏松或退變者,加鹿角膠、骨碎補各10克,威靈仙15克。
【適應證】膝傷筋證(膝關節滑膜炎)。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同時用外洗方熏洗患部,其方法是:將白芷、艾葉、桂枝、麻黃、川椒各1份,獨活、蘇木、五加皮、海風藤各2份,按比例碾為粗末,分裝10包。用水將藥1包煮沸,待溫度稍減時用毛巾浸藥液熏洗患部,成人每次30分鐘,每日2次(第2次只加溫,不換藥)。每天1包,10天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在治療期間每天要堅持股四頭肌的鍛煉。孕婦及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6】甘草3克,白術、防己、蒼術、木瓜各10克,白芨、牛膝、藕節炭各15克,黃芪、龍骨、牡蠣各30克。患處腫勢彌漫、皮膚發紅灼熱者,加黃柏10克,忍冬草30克;腫脹基本消退、但下肢仍酸脹乏力者,加用中成藥健步壯骨丸10粒,每天2次吞服;股四頭肌萎縮者,加五加皮、千年健各15克。
【適應證】膝傷筋證(慢性膝關節滑膜炎)。主要證候是有外傷史,關節腫脹,局部有壓痛,屈伸有輕度受限,遇陰雨天或在勞作后癥狀加重,活動后減輕,皮溫稍高,股四頭肌有輕度萎縮,浮髕試驗呈陽性。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配合外敷或熏洗療法。在治療期間每天要堅持股四頭肌的鍛煉。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7】生甘草3克,姜黃、桂枝、柴胡各10克,當歸、牛膝、枳殼、秦艽、獨活、續斷、蒼術、萆薢各12克,黃芪30克。腫脹嚴重者,加黃柏10克,土茯苓30克;瘀滯較重者,加赤芍12克,茜草15克;體弱者,將黃芪加至50克。
【適應證】膝傷筋證(慢性膝關節滑膜炎)。主要證候是膝關節腫脹、疼痛,沉重乏力,屈曲蹩脹不適,活動功能受限,行走不便,勞動后癥狀加重,休息后減輕,膚色溫度正常,股四頭肌有明顯萎縮,浮髕試驗呈陽性,X光片或CT檢查提示關節髕上下脂肪墊消失,關節滑膜腫脹,骨質未見異常。
【制用法】水煎2次,每日1劑,早晚分服。同時配合外敷或外洗療法。在治療期間每天要堅持股四頭肌的鍛煉。
【藥方8】甘草3克,香附15克,木瓜、赤芍、牛膝、五加皮、千年健各20克,當歸25克,萆薢30克。膝關節有外傷史或局部刺痛、皮膚紫暗者,加桃仁、制香附、制沒藥各10克;局部冷痛、脈弦緊有力者,加細辛3克,制川烏(先煎)、制草烏各6克;局部沉困、腫脹、紅腫者,加木通6克,大黃10克;局部喜按、腰酸乏力、四肢末稍涼者,加制附子6克,桑寄生、仙靈脾各15克;紅腫熱痛不明顯、但有納差便溏乏力者,加白術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
【適應證】膝傷筋證(膝關節滑膜炎)。
【制用法】將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次煎液混勻后早晚分服,每天1劑。孕婦忌服;藥用木通、草烏,腎病患者慎服;藥用附子,心律失常者慎服。
四、其他治療
1.抽液包扎療法
抽去滑囊內的液體,再加壓包扎。
2.注射療法
在關節抽液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2毫升加醋酸強的松25毫克。也可用醋酸氫化可的松或確炎舒松-A替代。
3.灌洗療法
如果抽出的關節液混濁或粘性較大,或經2次穿刺抽液后又有復發,可采用膝關節內灌洗療法,方法是用12~ 16號針頭,選擇適宜部位刺入膝關節內,抽出關節積液后,將3%的雙氧水20毫升注入關節腔內并保留10分鐘,然后用500毫升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16萬單位,快速滴入關節腔沖洗后抽出。一般患者依此灌洗1~ 3次,即可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4.鈥-激光療法
在患者的膝關節處打上3個直徑為0.5厘米的小洞,然后插入鈥-激光導纖維探頭,擊中病變靶器官即可施治。此療法不僅可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也可治療半月板損傷、骨性關節炎、先天性畸形等膝關節疾病。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一般需8~ 10分鐘。本療法具有手術中無出血、手術創傷小、術后功能恢復快、住院時間短、適應證廣等優點。
5.熏洗療法
(1)將當歸、獨活、羌活、赤芍、芒硝、防風、麻黃、花椒、木瓜、甘草、川芎、伸筋草、延胡索、透骨草、威靈仙各10克,置于搪瓷盆內,加水2 000毫升,浸泡30分鐘后煮沸約15分鐘,趁熱熏洗患部,成人每次20分鐘,早晚各1次,每劑藥用4次。注意首次煮沸后,其余3次將原藥液加熱即可。10天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 5個療程。此療法適宜慢性膝關節滑膜炎患者。
(2)將紅花、艾葉各5克,桂枝10克,乳香、沒藥、牛膝、木通、桑枝、黃柏、澤瀉、透骨草、威靈仙各15克,蘇木、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克,雞血藤30克,一同放入搪瓷盆內。加清水3 000毫升,煮沸20分鐘后,取汁倒入浴盆中,放至膝關節下面,膝上方用浴巾罩住,熏蒸20分鐘,待溫度適宜時再用毛巾蘸藥液濕敷患處20分鐘,每日2次,每劑藥可用2天。10天為1個療程,連續用2個療程。治療期間要臥床休息。此療法適宜慢性膝關節滑膜炎患者。
4.外敷療法
(1)取甲珠100克,白芷、細辛各250克,甘草500克,枳實、馬錢子各3 500克,加入百年老墻土5 000克,共放入沙鍋中炒至微黃并研為細末。成人每次使用時取3.5克,加鮮童尿和白酒各等份,調成糊狀,煨熱后外敷患部,隔日換藥1次。此療法適宜急性膝關節滑膜炎患者。
(2)取黃柏10克,花椒、大戟、甘遂、甘草各15克,艾葉、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各30克。用時將藥用兩塊方帕包裹成兩個藥包,投入藥罐內煎30分鐘后離火,再加入冰片2克。將患膝置于上方熏蒸10分鐘后取藥包外敷患處,將兩個藥包交替使用,每天3次,每3天1劑,15天為1個療程。同時配以功能鍛煉。此療法適宜急、慢性膝關節滑膜炎患者。
(3)取冰片、生地黃、蒲公英各等份,先將生地黃和蒲公英切碎,加水煎煮成濃汁,用紗布過濾去渣,再煎至粘稠狀,放涼。再將冰片研成細末摻入并拌勻即可。用時取適量藥膏薄攤于棉紙或麻紙上,外貼于患部,也可先將膏藥涂于患部,再用棉紙或麻紙覆蓋其上,以繃帶纏繞固定。每5天換藥1次,如在急性期內,患肢應盡量休息。此療法適宜急、慢性膝關節滑膜炎患者,但局部有創面、潰爛、皮膚過敏者禁用。
必要時可進行手術切除,一般患者在手術切除后效果良好。
五、飲食宜忌
5.1 急性期應禁食熱性食物,如辣椒、洋蔥、生姜、胡椒、桂皮、紅糖等。
5.2 慢性期:
(1)最新研究發現,關節炎是因為人體缺乏銅等微量元素引起的。含銅量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貝類、肉類等。每千克豬肝中含銅25毫克。薺菜、菠菜、芋頭、茄子、茄香菜、龍須菜、油菜、扁豆的含銅量也很豐富,每千克含銅10~ 15毫克,糧食作物中含銅量也較多,它們依次排列是:芝麻、黃豆、赤小豆、蕎麥粉、小麥、高粱、玉米和稻米。
(2)也可適當多吃一些生姜、櫻桃、蜂蜜、蘋果、米醋和鹿茸等,更應多吃一些多葉的蔬菜。
生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與水楊酸很相似,防止積壓液凝固的效果十分理想,而且也能治療關節炎癥。在食用時可把生姜洗凈,千萬不要去皮(不去皮屬于涼性,去皮就變成熱性了,吃了有火氣),切成片放點醋當菜吃,每天吃10克左右。有人用此法連吃3個月后,關節炎痊愈。也可以將姜榨汁,與紅糖、老酒一起攪拌均勻,置于鍋中燒沸至約兩大碗,分兩次在晚上睡前服下,連服兩天。
鹿茸不僅壯陽,也可以治療關節炎,研究發現,有很多吃過鹿茸的關節炎病人,病情有所改善,因為鹿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重要的氨基酸、脂肪酸、脂質、膠原及其他元素,可以減輕關節炎癥。
可以多吃的多葉蔬菜包括生菜、芹菜、青蔥、芫荽、空心菜、小青菜等。這類食物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B6、泛酸、鋅和硒等,均有利于骨性關節炎病人的康復。
(3)忌食或少食過熱性食品,戒煙戒酒。也不宜多吃香蕉,因為香蕉可使局部血液循環減慢,代謝物堆積,又因為其含糖量高,易使體內的B族維生素消耗增大,從而使關節、肌肉疼痛加重。
(4)關節炎患者要少吃油膩食品。醫學研究發現,關節炎患者的體內含有較多的嘌呤類物質,與痛風病人相似。患者如果每天吃大量的脂肪類食品,會加重癥狀。原因是嘌呤物質的產生和增多與高脂肪飲食有關,同時,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還會產生一種酮體,它對關節有強刺激作用,會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當病人停止進食過多的高脂肪食品之后,癥狀就會明顯減輕。
六、專家提醒
(1)中醫認為此癥多由外傷、勞累、慢性勞損,加之居處潮濕,涉水冒雨,以致寒濕或濕熱乘虛侵襲,注于經絡,留于關節,使氣血痹阻而致。因此,預防本病應注意以上幾點。
(2)病人在可以忍受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多地活動膝關節,以蹲下、起立、體操、打拳等活動為主,每日數次,每次數分鐘,以免關節僵硬。活動時既不能因疼痛而放棄,又不能急于求成。
(3)自我按摩可用搓、揉、擦等手法,這些按摩有利于改善癥狀。
(4)患者應注意保暖,防止患部受到潮濕和風寒。
更多相關建議:
可以針灸治療,我左膝積液、腫痛僵硬后來發展到左腿胯關節痛。用針灸了4周,灸一周休三天,再接著灸,重者可多灸些次,灸完恢復一段就好了。我就記著胯關節的穴位叫環跳穴,其它是膝關節、大、小腿外側、踝關節內外側。再配合吃氨糖。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膝關節內的滑膜,受創傷、張力刺激后,引起滑膜增生水腫,可導致滑膜滲出的液體增多,引起膝關節積液。主要癥狀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屈伸能力差、跛行。膝關節皮膚溫度高,皮膚腫脹、緊張。如果滑膜炎復發,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膝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體檢發現膝關節壓痛,漂浮髕骨檢查陽性。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癥,是由于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而引起的。
急性創傷引起的的膝關節滑膜炎,多發于年輕人,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局部皮膚溫度較高或關節穿刺出血性的液體等。
慢性損傷造成的膝關節滑膜炎多發于老年人,主要表現為兩腿沉重不適、膝部伸屈受限、在被動活動時均無明顯障礙、疼痛不劇烈、局部無紅腫、膝關節功能檢查一般無明顯的陽性體征。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滑膜炎并沒有年齡的限制,在任何年齡階段都會發生。
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通常會有較大的運動量,因此在運動中易因膝關節受到打擊、扭轉、運動過度而發生腫脹、疼痛、活動困難、走路跛行、局部皮膚溫度高、皮膚腫脹緊張或關節穿刺出血性液體等。
老人通常為慢性滑膜炎表現為主,關節疼痛,腫脹顯著,上下樓較顯著,僵硬不靈活,流動時有咯吱咯吱彈響聲。
(1)輕度癥狀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顯著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長時間行走關節有發燒、發僵的感覺,疼痛加劇。
(2)中度癥狀關節腫脹,關節腔積液,疼痛不顯著,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個別患者伴有肌肉萎縮,過度運動后腫脹。早晨癥狀比較輕,晚間加重;不能長時間行走,走路多了小腿會泛起酸脹感、積液增多。
(3)重度癥狀關節腫脹、疼痛比較顯著,并伴有積液、骨刺、游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