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枯草是生長在我國新疆、陜西、甘肅及以南地方的一個小型草本,常生長在山坡荒地、水溝旁濕潤處。它的形態(tài)特點:一是多年生,高約三十公分,直立,莖從地上部就分叉;莖干四棱形,綠色或紫色;二是單葉對生,葉片卵狀,長約四公分;花序基部有一對大型葉狀苞片;
三是傘狀花序聚生枝條頂端像穗狀;花朵小,二唇形,紫色或藍紫色;在我們這里一般五六月開花;四是果實小,黃褐色,長卵狀,長約二毫米,在我們這里九月前后果實成熟。
夏枯草的全草在中醫(yī)上可入藥,性寒味苦辛,有舒肝氣、行經(jīng)絡(luò)等作用,可治療口眼歪斜、筋骨痛、高血壓、頸淋巴結(jié)核、肝炎等癥。藥用時請遵醫(yī)囑。
夏枯草植體矮小,栽培管理簡單,夏季紫色花穗醒目美觀,可草坪、花壇種植觀賞。
更多相關(guān)建議:
(親請點擊右上方關(guān)注我,謝謝!)
一、了解夏枯草
1、夏枯草屬于唇形科植物草本植物,別稱: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枯、夕句、乃東等等。因為夏天植株干枯,所以因此而得名,花期4-6月,果期7-10月。
2、地理分布:夏枯草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
3、入藥的部位: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二、藥性及價值
1、藥性
夏枯草藥性屬于辛、苦,寒等等特點具有:清泄肝火、散結(jié)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明目、清肝火、散郁結(jié)、明目、消腫、殺菌、利尿等等作用。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2、常用治療疾病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治療風熱感冒或者生頭瘡,或肺熱咳嗽咳痰;苦能燥濕,可以治療腳腫濕痹、血崩帶下、白點汗斑等癥;同時夏枯草性寒,可以治療血熱性出血疾病,比如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等,可以用本品涼血止血。也可以用于火熱內(nèi)蘊所致的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jié)核、乳腺增生病見上述證候者。
更多相關(guān)建議:
夏枯草,是一味極有性格的中藥。它只長到夏,夏季一過,便開始枯萎!
雖然夏枯草偶然被寫成夏枯花,但實際入藥的只有果穗,為有所區(qū)分,有些醫(yī)師在寫方劑的時候,會直接寫明“夏枯球”。
夏枯草,夏天用的最多,尤其嶺南一帶的涼茶方子,總少不了有一劑夏枯草。究其原因,無非說明它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相比其它清肝藥,夏枯草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治療目珠疼痛,目珠痛是青光眼的癥狀之一,夏枯草能治療的原理就在于,它能降血壓,以及降眼內(nèi)的血壓。
夏枯草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在于,散郁結(jié)。郁結(jié)主要是痰火凝聚而成,在頸部淋巴形成腫大、痰核、以及癭瘤、甲狀腺等良性腫瘤。
其次用夏枯草來治療女性乳房良性增生,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更多相關(guān)建議:
夏枯草;味苦,性寒,屬清熱藥。能清肝明目,消結(jié)散郁。主治:瘰癘,癭瘤,目赤腫痛,小便不利等病癥。常在清肝明目配方中應(yīng)用。
更多相關(guān)建議:
感謝邀請。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多面性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所最不能夠容忍的界限,都不同,每個女生所看待問題的角度方式思維也都不同,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更多相關(guān)建議:
夏枯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泄肝火,散結(jié)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夏枯草屬于寒涼之物,所以濕氣重,長期大量服用會有副作用,會增加肝腎的負荷,長期服用會造成中藥成份蓄積中毒,嚴重會引起肝腎等疾病。
更多相關(guān)建議:
感謝邀請。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
夏枯草,又叫夕句、乃東、燕面、鐵色草。
李時珍說:夏枯草生長在野外。苗高一二尺左右,其莖微呈方形,葉對節(jié)生,邊緣有細齒。莖端抽穗,長一二寸,穗中開淡紫色的小花,一穗有四粒小子。把嫩苗煮后,浸去苦味,然后用油鹽拌和作成酸菜吃,味道極佳。
莖、葉(氣味)辛、苦、寒、無毒。
[主治]治寒熱淋巴結(jié)核,瘺管及頭瘡,破腹部結(jié)塊,散瘺管結(jié)氣、腳腫濕痹。輕身。
[附方]
1.明目補肝,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末。飯前服,茶湯調(diào)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干,研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不止。用夏枯草研末,每服一小匙,米湯送下。
4.產(chǎn)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金瘡。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