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糾正一下生活模式分析與指導
如果一個專業的醫生,一定會和患者溝通,找到生活不良習慣,指出這類問題應該怎么處理,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這才是我們追求的,還有,存在小癥狀及時處理,避免問題進一步發展!
更多相關建議:
從事康復醫學醫療工作將近30年,針對這些問題我覺得我必須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康復醫學的重要性,我特別喜歡鐘南山院士公開發表的一段談話:要救一個人,一定要先救他的觀念,現代醫療科技進步,不應該只是一味追求治療方式,更多的是預防康復與健康管理.在這句話后面我想再加上一句:自己的身體健康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輕易將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就等于走上過度治療的不歸路.接下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肌肉骨骼的問題.
各位一定要明白一個事實,我們的祖先自從決定直立走路那一刻起,我們的身體結構設計就是用來應付大量活動的,人類的兩個重要本能就是生存與繁衍,這兩個基因與其他動物并沒有兩樣,只是我們人類具備了高度可控的大腦神經系統,可以做出更多社交與溝通的能力.為了生存在遠古時代就需要不斷的遷徙與打獵,一來可以保證熱量的攝入,還可以躲避猛獸的追殺,活下來是當時最重要的準則.因此我認為我們身體的結構與功能的設計,就是讓我們不斷的移動使用的,透過神經與肌肉骨骼系統的優化,逐漸具備了生存的能力,過去社會當中,大部分的疾病都與疼痛相關,因為根本不清楚我們的結構出現了什么改變,因此認定了疼痛就是一種疾病,能夠治療疼痛基本上就認為疾病被治癒,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疼痛的出現是一種情緒感受,是一種不愉快的身心體驗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中并沒有疼痛接受器,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并不會感受疼,我們的痛覺接受器分布在身體各部位,包含肌肉,韌帶,關節或臟器之中,屬于周邊的 機械性感覺接受器,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信息讓大腦知道我們的身體發生危急事件,需要關注與處理,因此疾行疼痛才是有意義的,反之若是慢性疼痛那么大腦就會開始感到困惑,甚至從許多部位都傳來不舒服的感受,人們就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比如題主所提到的頸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經痛,以及膝關節炎,都是進入了慢性疼痛之后交相影響,困擾著人們的生活起居與品質.
請相信,以上這些肌肉骨骼的疾病都是一種宿命
也就是說,只要身為人類都可能發生這些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再加上我們需要直立行走,對抗地心引力與地面反作用力,對于我們的脊椎與膝關節這些承重關節而言,就是一份與生俱來的使命,所以如果這些事實無可避免,那麼鐘南山院士的那一句話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你是如何對于身體上的承重關節作好預防康復的工作呢?可惜的是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觀念,總是等到疼痛出現才去尋求解決方法,我誠摯地告訴各位-太慢了,因為當疼痛出現表示功能喪失,引發結構受損了,此時作的治療都是癥狀治療.
過去醫療水平較差,沒有那麼多的先進影像學檢查設備,如X線,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能夠看見結構損傷的情況,因此都是以癥狀治療為主,只要不疼了,或者緩解了就會覺得痊癒了,真相是,癥狀緩解了,但功能繼續喪失,結構加大破壞,最終走向手術置換,或許我們也可以認為手術置換也是現代醫療科技所提供的一種快捷的替代方案,但我認為當身體的關節被置換之后,人的完整性也消失了,我們演化的過程中并沒有被設計來關節置換,所有人體當中的自我防衛機制都會被破壞并發生代償效應,引發更多的慢性疼痛.
總結:
這麼多年來,我所致力的不僅是疾病上的治療,更多的是建立一個預防康復的觀念,當鐘南山院士發表這段談話的時候,我更堅定了我的信心,未來不是聚焦于治病,而是告訴大家,既然頸肩腰腿疼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宿命,那麼就應該早期建立科學規范的生活方式,做好預防康復的工作,才能避免疼痛的折磨與傷害.我是康復醫學黃教授,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按贊或轉發出去幫助更多的人,我們下次文章更新再見@康復醫學黃教授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更正一個概念,頸椎病和肩周炎是病,而坐骨神經痛是一個癥狀,意思就是坐骨神經行走路線的疼痛,就如同我們說感冒后流鼻涕一樣,流鼻涕是癥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比如說鼻炎、感冒等。而腰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和骨刺是現象,雖然突出了,雖然長骨刺了,但不一定引起疼痛,也可能是正常退變,如同長皺紋了,皮膚不光滑了,引起癥狀是才叫病,稱之為椎間盤突出癥,骨質增生病。
現在得頸椎病、肩周炎、腰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刺的多
接著說一下為什么頸肩腰腿痛的病人很多。
第一,現在的人靜止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肌肉韌帶勞損,久坐傷肉,有人認為怎么歇著還勞損啊,對啊,長期久坐一個姿勢導致肌肉韌帶處于一個姿勢,張力增大,就容易勞損,這跟過度勞動和鍛煉一個道理。同時,不活動軟組織得不到鍛煉,退變就加快。
現在得頸椎病、肩周炎、腰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刺多
第二,現在人電子產品應用過多是導致頸椎病重要原因,尤其是手機和電腦,伸著脖子玩游戲,看視頻,這樣導致頸椎肌肉緊張,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張。
第三,我們鍛煉過少,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手臂每天向上舉嗎,舉幾下呢,很少吧,所以稍微提一下重物,稍微牽拉一下,就容易肌肉拉傷,進一下發展為肩周炎,或者直接發展為肩袖損傷。
現在得頸椎病、肩周炎、腰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
第四,現在人太嬌氣,原來頸肩腰腿痛也很多,主要原因是勞累,不過原來人生活拮據,這樣不太影響工作勞動疼痛根本不去治,也不去說。而如今我們有個頭痛腦熱就如臨大敵,忙不迭地去瞧。
第五,現在人壽命越來越長,而頸肩腰腿痛在老年人身上發病明顯多。
更多相關建議:
社會的發展;個人工作生活學習習慣;老齡化;醫療條件的改變都跟這些病有關系。
\n{!--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id\": \"v03016d70000c0n0m4vbgt1m1idaci7g\ \"thumb_width\": 1920, \"vposter\":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p-0000/e57d43de50124a1a86b0c302eee5d611~noop.image?x-expires=1957273038&x-signature=A%2BbHSm2anBNlYFR%2FCgKnMlRfinM%3D\ \"vu\": \"v03016d70000c0n0m4vbgt1m1idaci7g\ \"duration\": 106.464, \"thumb_url\": \"tos-cn-p-0000/e57d43de50124a1a86b0c302eee5d611\ \"thumb_uri\": \"tos-cn-p-0000/e57d43de50124a1a86b0c302eee5d611\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06.464, \"h\": 1080, \"w\": 1920}, \"ultra\": {\"duration\": 106.464, \"h\": 1080, \"w\": 1920}, \"normal\": {\"duration\": 106.464, \"h\": 1080, \"w\": 1920}}} --}
更多相關建議:
其實以前一樣多。只是缺乏相應的檢查手段,也沒有確定的統計。現代人由于生活習慣,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等使得脊柱問題越來越低齡化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無論是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屬于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骨刺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本病多發于40周歲以上(現在患病人群有所低齡化),常因為低頭工作,固定姿勢缺乏鍛煉或者肝腎不足,筋骨懈怠,引起韌帶肥厚鈣化,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病變影響到椎間孔變窄神經收收到壓迫時,就會出現頸椎病的各種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的各種癥狀。這些病癥都沒有明顯的外傷歷史,但是數因外傷而誘發。頸椎病也能引起見周一,一側肩膀疼痛,手、臂麻木疼痛,或以麻木為主。部分患者有頭暈,耳鳴、耳痛、視力減弱、肌肉萎縮、腰疼、坐骨神經痛、腿、腳腫痛、麻木等。
如果發生問題中的這些病癥,輕度的可以加強鍛煉。重度的需要吃中藥治療。我是中醫世家,對這方面治療非常有經驗,無數的患者因為中藥而解除痛苦。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更多相關建議:
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一下子浮現出一個場景——街邊小區掛一塊木板,或紅底或綠底,上面寫著:專治頸椎病、腰椎病、骨刺等等[捂臉][可愛]
為什么這些病常見?
1.頸椎、腰椎還是不管哪的椎間盤吧,這些都是與脊柱相關的疾病。脊柱在人體結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連腦下連支撐人體活動的雙下肢。支配人體各個器官的神經都從脊柱旁發出。人們的各種日常活動姿態幾乎都與脊柱相關,甚至包括躺著睡覺、坐著休息,稍有不良習慣都會累及。
2.脊柱上這些病累及范圍很廣。肌肉、筋膜、韌帶、骨頭、椎間盤,無論哪里受累都會出現不適,這些病變又會影響周圍的神經、血供甚至脊髓,造成更復雜的癥狀。
3.肩周、骨刺這也是常見病。病因也很多,退化、外傷、勞累、受涼、缺鈣等等都可以引起,這些原因很容易被生活日常忽略就一不小心得了病。而且很多人因為覺得是小毛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及時治療,就越來越重。我們接診的肩周痛的患者,很多僅僅是開始著了涼有點痛,結果一直沒有正規治療,見到他們時,很多是發生了無菌性炎癥產生粘鏈,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痛的影響睡眠才治的,這樣治療起來時間相對長一些。
4.治療方式的多樣化。這里所說多樣化有點爛大街的亂治。有些業余的按摩、社會上流行的各種保健場所也將治療這類病納入營業范疇,使很多無辜的患者有病亂投醫被耽誤了。
5.建議:如果有不適,要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斷清楚,正確治療。防治結合,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放下手機,適當運動,保暖,很多癥狀就會避免。[點亮平安燈][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咋一看真是這么回事,但是仔細研究一下發病原因,根本不是這回事。
1、頸椎病多發,絕對與現在的生活方式,長期玩手機、用電腦有關。
2、肩周炎(又叫五十肩),還有腰椎間盤突出,骨刺、坐骨神經痛等,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發病較多,這類人群玩手機,用電腦的很少,可為什么多發呢?——這叫退行性疾病。說白了就是老了。
那為什么這類疾病過去很少聽說呢?
只要是退行性疾病只和年齡有關系,過去為什么發病少,是因為過去只知道出現腰疼、腿疼、胳膊疼的癥狀,因為沒有這些先進的檢查儀器,比如CT、核磁,不知道疼痛的具體原因,過去也會照常患這些疾病,只是不知具體病因,所以叫法不一樣。
過去常聽說的就是:哪兒哪兒疼,說的僅是癥狀!而現在說的是病因!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姥姥90歲了,從沒接觸過手機和電腦,但是她照樣有腰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和長有骨刺。而且很多年了。
大家說是這個道理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加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明確幾個問題:
1.您說的前四個問題都屬于疾病范疇,第5個問題是疾病的癥狀表現(比如腰間盤突出)而第6個問題也不屬于疾病范疇,骨刺是關節退變的一個表現,是關節對作用力得一個代償反應。
2.并不是現代看起來罹患這些疾病的人多,本來這些疾病和日常工作密切相關,屬于多發病常見病的范疇,又因為檢查手段和患者自我醫學素養的提高,這些疾病更多的被發現,而且這些疾病容易反復。
3.這些疾病確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必要的運動干預和健康宣教應該能起到積極預防作用,這也是當前國家2030健康中國戰略得一個重點,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每個人做好自己健康的代言人,實踐者
更多相關建議:
頸椎病的高發和年輕化與人們生活方式變化顯著相關。現在很多低頭族都會長時間低頭看電腦和手機,頭部每低垂15度都相當于脖子增加12公斤以上的承重量,時間久了易誘發頸椎病。要想預防頸椎病應注意看手機和電腦的姿勢,且隔一段時間活動放松一下。對特殊職業人群,應有意識做一些頸椎保健操保養頸椎。
頸椎病緩解的方法有很多種,個人推薦的方法如下:1、保持看書、看手機、看電腦的姿勢正確,選擇合適高度的椅子和桌子,盡量避免腰椎以及頸椎前屈過多,尤其頸椎前屈過多,會容易導致生理曲度變直,從而容易誘發頸椎病或者使原有的頸椎病病情加重。2、每天要堅持對頸部進行自我的牽伸以及輕柔的旋轉活動,通過牽伸頸背部的肌肉,緩解肌肉的疲勞。方法主要是以頭后仰,看天花板為主,通過頭后仰來牽伸頸項后部的肌肉,從而能夠緩解頸椎的疲勞,并且還可以加強頸后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有效對抗頸椎的前屈。3、平時要適當的對頸項部進行熱敷,利用熱水袋或者熱毛巾,對局部進行熱療,可以緩解頸項部肌肉的痙攣以及增加椎動脈供血。4、可以口服消炎鎮痛藥或肌肉松弛劑來緩解頸椎炎癥,比如非甾體類的消炎藥像塞來昔布,肌松劑乙哌立松。5、平時要避免不正確的按摩或者是暴力的旋轉脖子,以避免頸椎的關節囊、韌帶因為暴力太大而引起松弛,從而出現頸椎的不穩定,加重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