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蝲蝲蛄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夏天晚上支個燈乘涼時就會見到好大一個昆蟲飛過來,飛近一看就是蝲蝲蛄。蝲蝲蛄是生活在泥土中的,而且有晝伏夜出的習慣,所以見到蝲蝲蛄一般都是晚上的時候,白天很少遇到。
蝲蝲蛄是害蟲嗎?
蝲蝲蛄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嫩莖,所以它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害蟲。而且在我國很多地區造成的危害還比較大。平時蝲蝲蛄主要危害的作物有柑橘、桑樹、梨等果樹,也有杜仲、地黃等中藥材,也有槐樹、松樹、柏樹等綠化樹木,此外對煙草也有一定的危害。蝲蝲蛄對農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啃食地下的嫩莖,另一種是在苗床下挖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脫離土壤而死亡。
蝲蝲蛄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雖然屬于害蟲,但是確是一味常見的中藥材。中醫稱之為仙姑、石鼠、杜狗、天螻等,該藥材味咸,性寒,無毒或有小毒。具有利水、通便的功效,臨床上可用于主治水腫病、大腹水腫、大小便不通、胞衣不下以及牙齒疼痛等。《本經》:\"主難產,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水腫,頭面腫。\"
現代研究表明蝲蝲蛄的血淋巴中含有多種琉璃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結氨酸、組氨酸的含量較高,睪丸中的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而天門氨酸、絲氨酸等的含量比較低;尿中也有胱氨酸、精氨酸、賴氨酸等多種氨基酸。
蝲蝲蛄的炮制:捕捉到蝲蝲蛄后,需要使用沸水燙死,揀凈雜質,除去翅足,曬干或焙至黃褐色用。
更多相關建議:
糧食作物的苗期也最怕它們了。所以它們被歸到害蟲里面去了。不過呢,他們大多都生活在潮濕,沙土地區。黃土,黏土,干旱的土地不會有它們的身影。大概是不好挖洞的原因吧。可是它們也是有藥用價值的。中藥名螻蛄,主治水腫,大便小便不通,胞衣不下牙齒痛……在我們遼西,小凌河邊的土地上,常見它們的影子。還好不是很多,危害不大。農民忽略了它們的危害。反而是地蠶更可怕。這個家伙還會飛呢。我也就知道這么多了。
更多相關建議:
是害蟲;有中藥作用可以治病;
主治: 1、水腫病。
2、大腹水腫。
3、鼻消水(頭面乳腫較重)。
4、石淋用痛。
5、大小便不通。
6、胞衣不下。
7、牙齒疼痛。
別名:蟪蛄、天螻、螻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更多相關建議:
蝲蝲蛄是不是害蟲呢?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在我們東北這邊叫做地蝲蛄,也有叫做螻蛄的。就是一種農業害蟲,對水田和旱田都有危害,相對來說對于旱田的危害更為嚴重。
蝲蛄的一個特性就是鉆洞,在地下啃食作物的根莖,特別是種植地瓜、土豆、蘿卜這類的塊莖類作物和蔬菜的田地更多。因為種植塊莖類蔬菜和作物的土壤相對的松軟、透氣,有利于螻蛄的打洞。螻蛄打洞之后就是啃食根莖了;而在水田種植中也是被螻蛄弄得哭笑不得。螻蛄對于水稻沒什么危害,但是對于田埂來說卻是恨人啊。打洞,在田埂上打洞,洞打穿了就開始慢慢的滲水、逐漸變成漏水,而且漏水點還不好找。比老鼠在田埂上打洞還坑人,因為螻蛄打的洞不仔細看是不會被發現的。
很多人為了防治螻蛄使用毒藥、新鮮馬糞里下毒藥、用紫光燈誘捕等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但是有些人卻把螻蛄當好東西。我們這邊每到夏秋季節晚上天黑之后,就有很多人拎著桶或者拿著礦泉水瓶子在大街上抓螻蛄賣錢,特別是有路燈的地方,螻蛄很多的。據說是螻蛄是一味中藥,曬干后使用。曬螻蛄的味道別提了,不比農村的旱廁味道好,真的。
螻蛄也是可以食用了,去頭,掐住尾巴揪出腸子,油炸就可以了。一些地方賣的還挺貴呢。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更多相關建議:
應該是,但不知有何功效。
更多相關建議:
蝲蝲蛄是不是害蟲呢?有哪些功效?農村有句種莊稼的老話叫做:“聽見蝲蝲蛄叫,就不種莊稼了?”可見蝲蝲蛄對于農作物的危害性,蝲蝲蛄俗稱土狗,土狗子,螻蛄,諸多的名稱,也被稱之為海陸空大元帥,能上天飛翔,能鉆地土循,而且這貨還能夠游泳,三棲運動健將,但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飛得不高,鉆都不深,游的也不遠,在農村還被比喻成貪多嚼不爛的說法。
蝲蝲蛄在土里橫沖直撞,遇到植物的根莖,都是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用大牙咬斷,這貨對于植物的根系有很大的危害性,當然是作為一種農田害蟲存在,逮到蝲蝲蛄用手將蝲蝲蛄扯成兩段會發現,蝲蝲蛄胸椎部位有一根針似的硬刺,將蝲蝲蛄的頭部和尾部相連,據說這是劉秀沒做皇上之前,有一次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殺,躲藏在草叢中,又餓又困之中睡意朦朧,這時候追兵已至,在千鈞一發之時,腿上被一陣刺痛驚醒,劉秀用手一摸發現是一只蝲蝲蛄,發怒將蝲蝲蛄扯成了兩半,抬頭一看追兵將至,心中暗賦醒來在晚一會就要大禍臨頭,也知曉了是蝲蝲蛄救了自己一命,遂取了樹枝上面一根刺,將蝲蝲蛄兩端對其,用刺穿了起來,這也是后來為啥蝲蝲蛄身上都有一根刺的由來。
蝲蝲蛄雖然是一種害蟲,但也是一味藥材,螻蛄性寒,味咸,具有消腫、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熱毒熾盛,瘡瘍腫痛,所以可以治癰腫惡瘡等等諸多的疾病。蝲蝲蛄不但可以作為藥物使用,這幾年更是作為一味美食深受吃貨們的喜愛,蝲蝲蛄可以制作成為各式各樣的菜肴,味道鮮美,咸香可口,在很多酒店、大排檔均有出售,隨著蝲蝲蛄使用量的增多,這種不起眼的害蟲,現在也是身價倍增,成為一種價格不低的美味。
蝲蝲蛄還具有天氣預報的功能,在農村有說法,白天看到蝲蝲蛄在地面亂跑,就是一種要下雨的預兆,隨著蝲蝲蛄的經濟價值提高,人工養殖蝲蝲蛄也已經開展,作為一種特種養殖業在很多地區進行中,蝲蝲蛄的作用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因為懷舊,也來湊湊熱鬧。
蝲蝲蛄,也稱“地老虎”。雖然長相可愛,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害蟲,它專咬農作物的嫩根,導致莊稼死亡而大面積減產。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缺吃少穿的歲月,農民伯伯把它恨透了!
那時候,蝲蝲蛄在很多地方泛濫成災。因為有趨光性,這玩意兒會飛,跑得快,晚上這些家伙經常跑到城里來。
我八九歲時,家里養了幾只雞。那時都是散養,晚上把它們轟進雞窩,早上再放出來到外面令其自己找食吃,比如菜葉和多種蟲子。那年頭沒有飼料,更沒有多余的糧食喂它,因為連人都吃不飽。雞最愛吃蝲蝲蛄了,我每天晚上到路燈底下捉,一兩個小時可捉千只左右。早上把雞放出來,這些蝲蝲蛄就成了它們美美的一頓早餐!雖然每只雞吃了大約一二百條蝲蝲蛄,但還是意猶未盡。那時每枚雞蛋大致五分錢,家里養這幾只雞是為我交學費的。
后來,由于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和其他多種人類活動的影響,蝲蝲蛄成了“稀有動物”,很少見到它的身影了。聽說這種昆蟲富含蛋白質,已被人們端上了餐桌,因此養殖蝲蝲蛄成了一些人的副業。寫到這里,心里不免有些遺憾:如果早四十年知道這東西能吃,該有多好,既可解饞,又能充饑!
更多相關建議:
在過去農業種植中如果地里蝲蝲蛄太多基本上沒有辦法進行耕作,常聽人說“聽見蝲蝲蛄叫,最好別種地”。蝲蝲蛄對農作物危害大,特別是起壟蔬菜例如大白菜,能一宿只咬不吃禍禍好幾壟。蝲蝲蛄聽成了“天下土地都可以隨便去拱”,蝲蝲蛄成災。蝲蝲蛄可以入藥治療水腫甚至治療牙疼,你敢吃么!蝲蝲蛄富含多種蛋白質而且脂肪含量低,還聽說飯店里螻蛄價格很高。殺死蝲蝲蛄體內的病蟲害,預防保存期腐爛。
更多相關建議:
我們這叫螻狗
更多相關建議:
我們叫哈吧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