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熱解毒藥,主要功效為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由于其良好的功效、味苦回甘的味道以及無副作用,菊花在日常生活中被納入藥食同源品廣泛使用。甚至早在古代,菊花的食用價值就已被開發,《保養錄》中記載有“涼拌菊”“炸菊花”“菊花粥”等多種菊花食用方法,而現代對于菊花的食用價值開發更是多樣化,如菊花啤酒、菊花米酒、菊花茶、菊花粥等。做茶飲及做枕芯是菊花在現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登場方式。菊花做茶飲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特別是在干燥的秋天,常喝菊花茶有潤燥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的菊花有較多品規,樓主需要按照自身需求選擇。總的來說,菊花按照顏色來區分,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于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于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其功效包括抗菌抗病毒,各種炎癥及皮膚瘙癢,清熱解毒的力量很強。白菊中杭菊主要的作用是清熱利咽,還具有抑菌性,能抑制體外的大腸桿菌等;貢菊的寒性較為緩和,作用主要集中于清肝明目、養肝養眼,貢菊加枸杞泡茶護眼效果更好。
更多相關建議:
當然是泡茶喝,豐富的茶文化是我國的國粹,相比于單一藥物的功效,通過飲用不同的茶水,完全可以輔助藥物對自身的疾病進行治療和改善,菊花茶就是一種對身體有所幫助的茶飲。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在實際生活中,菊花也有著其他名花所沒有的功效。
菊花茶,是一種以菊花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菊花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菊花茶的飲用方法有很多,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
清香宜人的甘菊適合泡茶飲用,蘇杭一帶產的白菊更是上選。
泡飲菊花茶時,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沖泡2-3分鐘即可。待水七八成熱時,可看到茶水漸漸釀成微黃色。每次喝時,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加上新茶水泡上片刻,而后在飲,期間可在杯中放入幾顆冰糖,這樣喝起來味更甘。
菊花茶其實不加其他茶品,只將曬干后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就可以,冬天熱飲、夏天冰飲都是很好的飲料。
菊花茶的功效
1.治療熱感冒: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病等。對眩暈、頭疼、耳鳴有防治作用。
2.降血壓、抗癌: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是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
3.舒緩頭痛:菊花茶香氣濃郁,提神醒腦,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更多相關建議:
菊花不僅是可以觀賞的花卉,也是中藥材之一。不同地域,所產的菊花品種也不同,而在這些菊花品種中,金絲皇菊和懷菊花更受歡迎。金絲皇菊個頭比較大,一朵質量上乘的金絲皇菊泡開之后就可以把整個水杯占滿,看上去也讓人賞心悅目。在飲用菊花的時候,具體要如何來做?
菊花茶的功效比較多,比如白菊平肝潛陽、胎菊護眼明目等等。在這些菊花茶中,產自河南焦作的菊花茶會更勝一籌,各方面的功效也優于其他品種。焦作古稱懷慶府,所產的懷菊花也是四大懷藥之一,這里的菊花也更受消費者歡迎。
菊花茶可以搭配枸杞子
菊花有明目的作用,而枸杞子也有這個作用,兩者搭配在一起則會增強明目的作用。在泡菊花茶的時候,可以撒上幾粒枸杞子做成枸杞菊花茶。只不過在飲用到最后的時候,不要把枸杞子和菊花直接倒掉,可以把枸杞子撈出來嚼著吃掉,避免浪費枸杞子的營養物質。
菊花茶莫要加糖
菊花茶的味道比較淡,泡出來的茶水顏色較淺,有些人喜歡在泡菊花茶的時候再放上幾塊冰糖,喝起來味道也更加甜美。其實,在菊花茶中添加冰糖雖然味道更好,卻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糖的攝入量。精制糖過量攝入,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菊花茶可以熏蒸眼睛
菊花茶不僅可以用來直接飲用,也可以用菊花茶的蒸汽為眼睛做個SPA。剛剛泡好的菊花茶,用來熏蒸眼睛,您會發現眼部疲勞得到緩解,整個人也有神清氣爽的感覺。其實,菊花茶熏蒸眼睛的作用古來有之,也是保護眼睛的方法之一。
菊花茶沖泡方法
開水沖泡菊花茶,是大眾所熟悉的沖泡方法。但是在沖泡次數上,也有限制。有些人從早上到辦公室之后就泡上菊花茶,一直喝到下班之時,這中間菊花茶沖泡的次數也比較多,這樣的菊花茶僅僅是滿足了您喝水的要求。菊花茶的沖泡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以三次為宜,再繼續沖泡下去,也僅僅是喝水,菊花中的營養物質早已經消失殆盡。
根據身體狀況選擇菊花品種
菊花的品種不同,功效也會有所差異。比如護眼明目效果比較好的是胎菊,而護肝效果比較好的則是白菊,這不同的菊花在飲用的時候就要有所選擇。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并不完全相同,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菊花茶。
更多相關建議:
常有人稱贊菊花是花中君子,古人也多寫詩詞詠嘆它的風姿,菊花茶也是很多人喜歡喝的花茶之一。和玫瑰花的溫柔甜美相比,菊花的花茶有一種清冽的冷香。
菊花應該怎么喝呢?當然是泡茶喝。可以自己喝,在一個沒有工作的下午,或者是因為天氣太好,或者是因為天氣不好,給自己一個不去加班的理由,坐下來喝一杯菊花茶。
如果覺得綠茶太苦,紅茶太甜膩,奶茶不夠健康,那么就來一杯菊花茶,看菊花的花瓣遇上熱水,在里面緩緩舒展,慢慢擺出曼妙的姿態,如同一個羞澀的少女,在愛人面前緩褪裸衣。
如果覺得自己喝菊花茶太過清冷,也可以叫來三五個好友,準備幾碟清香的小點心,最好能夠坐在舒適的陽臺或者庭院,陽光正好的時候,微風不燥的秋日,最適合這樣的時間。
如果周圍有花,那就更加合適,如果周圍剛好有怒放的菊花,那就更是相得益彰。賞花飲花茶,花在眼睛里綻放,茶在口中消融,秋日的艷陽會驅趕掉內心的孤獨和寒冷,只留下花茶之中的那一些清香和淡雅。
更多相關建議:
泡水然后對著嘴喝
更多相關建議:
菊花作為茶的一種具有非常好的功效,而且中國人有很長歷史的喝菊花茶的習慣,不同的菊花茶在選擇上也會有一定的區別,最常見的飲用方法就是直接泡茶喝就可以了。
菊花的種類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有黃菊花、白菊花、貢菊、杭菊、野菊花等等。而且不同的菊花茶具有不同的功效。
貢菊具有養肝明目的作用。并且貢菊的寒性不是特別強,一般在飲用的時候可以配合放入一些枸杞,能夠有效的緩解眼睛的疲勞,對于長時間面對電腦的上班族,是一種非常好的飲品。
杭菊具有清咽利喉的作用。菊花本身都具有明顯的敗火的作用,如果是因為上火引起的喉嚨疼痛,或者是因為一些慢性的咽炎引起的喉嚨疼痛,通過喝杭菊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能夠有效的改善喉嚨疼痛的作用。
滁菊具有降火的作用。有非常好的疏散風熱的效果,能夠有效地緩解喉嚨發干頭昏或者是上火引起的牙齦腫痛等等,都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野菊花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野菊花又叫做胎菊,菊花的花朵比較小,性微寒、味苦,具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毒消炎的作用,對于存在明顯的一些牙齦腫痛,喉嚨疼痛口臭具有非常好的調理的作用。
菊花雖然很好,但是很多人也是不宜飲用菊花茶的。尤其是對于懷孕期間的女性,一般不建議喝菊花茶,因為菊花茶性寒,有可能會對胃腸道產生一定的激激,引起腹部疼痛或者是收縮。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邀請。菊花茶,一種被很多朋友推向高點的泡水食材,冬天常喝菊花是一件好事,冬季干燥缺水,一不小心就會干燥上火,常喝菊花茶正可以幫助解除此類煩惱。當然,任何美食(好東西)都應該靠譜對待,才能收獲最大的作用。健康品鑒菊花茶,請您如此沖泡享用。
常喝菊花茶有哪些好處?
- 實際作用—增加飲水量:
經常飲用菊花茶,其最實際的作用其實就是“增加飲水量”,現代人大多不愛喝水,因此就會出現皮膚干燥、便秘、上火等問題,加入菊花茶泡水后水分物質變得清香淡雅,必然會增加各位的飲水量,因此就能夠促進腸道代謝,預防便秘等干燥問題出現。
- 清新口氣:
有些人存在“口臭”的問題,適當飲用菊花茶能夠靠譜清新口氣,讓您的口腔變得更健康,和親朋交談也可以變得更加自信。
- 代替不健康習慣,比如戒煙等:
很多人存在吸煙等不健康習慣,長期以往無疑會損傷我們的身體,喝菊花茶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平常無事可以用其代替吸煙等不健康生活習慣,這也是一則比較實際的作用。
- 補充各種營養素:
菊花茶也是一種食物,它其中含有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常喝也可以適量補充,對于對應的營養素缺乏癥有一定預防作用。
- 對于眼部、皮膚等部位的健康有促進作用:
既然菊花茶中含有種類較多的營養素,無論是B族維生素還是胡蘿卜素,拋開攝入劑量來看,常飲有助于眼部健康和皮膚健康,積極作用可圈可點。
健康品鑒菊花茶,應該怎么喝?
- 沖泡量不必過大,淡茶更健康:
菊花茶和其他茶飲一樣,不建議您喝太濃的茶,避免給身體增加負擔,顏色淡雅的茶飲更加誘人,味道清淡的茶回味無窮,一般500毫升的水量沖泡菊花的量不建議超過6克。
- 沖泡水溫無講究,但飲用溫度要關注:
很多人關心沖泡菊花茶的溫度,其實大可不必,溫度的升高對于菊花中的營養素損失并不是很大,建議大家可以開水沖泡,溫水飲用。飲茶溫度需要刻意強調,接近于體溫的菊花茶更健康,也不會給身體帶去太大的刺激,最高溫度不建議超過65攝氏度。
- 雖然微苦,但不建議加糖:
品茶其本味,收茶其營養。雖然菊花茶有點微苦,但不建議大家加糖,加糖就是在給您的身體增加風險,比如說您熟悉的齲齒、肥胖和糖尿病等問題。
- 有些人不建議喝(總喝):
其一,對菊花茶過敏的人群應拒絕攝入,不給自己找麻煩。
其二,總是愛拉肚子、腹痛的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飲用。
菊花茶,不錯的飲品,清香中流露健康,可以喝,但要健康飲用。品鑒菊花茶,愿您在優質的生活中獲得幸福。
注: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相關建議:
菊花,搭配著喝效果更好
除了本身就是出色的保健藥材外,菊花還可同其他食材搭配,發揮出色的作用。
1、菊花+紅棗:
在菊花茶里加入洗凈的紅棗片一起用沸水沖泡,可補血健脾、美容養顏,適宜愛美女性。
2、菊花+山楂:
取菊花15g、生山楂20g,用沸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有助于消脂、開胃,對預防高血脂、降血壓有一定幫助。
3、菊花+桑葉:
取菊花5g、桑葉5g,用沸水沖泡5分鐘后飲用,一日飲用數次,可改善風熱感冒。
4、菊花+淡竹葉:
取菊花5g、淡竹葉5g,用沸水沖泡5分鐘后飲用,可改善心煩與失眠。
5、菊花+枸杞:
取貢菊10g、枸杞20g,沸水沖飲,可緩解眼部疲勞、提神醒腦,特別適合電腦族、上班族。
菊花雖好,但5類人不適合喝
菊花茶,是秋天最適合喝的茶之一,但是以下人群卻不太適合:
1、孕婦
菊花性涼,而孕婦的脾胃又較為虛寒,若是喝了菊花茶,那就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有可能影響到腹中胎兒的健康,甚至引起流產。
2、老人
年紀大的老年人脾胃較弱,喝菊花茶也容易刺激腸胃道,引起如腹瀉等的腸胃問題。
3、對菊花過敏的人
有的人喝過菊花茶就會出現皮膚紅腫、紅疹等過敏現象,這肯定就不能喝啦~
4、寒性體質
如果連在夏天都有手腳冰涼的感覺,并且常有吃涼、冷的食物就拉肚子等的情況,那就是寒性體質。那么,就不建議喝同屬于涼性的菊花茶了。
5、風寒感冒
菊花茶對風熱感冒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對于著涼引起的風寒感冒就沒有用處,甚至還有可能加重疾病癥狀。
所以,以上人群一定要謹慎喝,建議是不喝,以免造成不良后果,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更多相關建議:
菊花的喝法可以有多種 但是要根據自身體質去適量的飲用菊花。菊花甘苦,性微寒,可以清熱降火、可以平肝明目、可以解毒消炎等,但對于體寒虛弱的人來說,則是不宜長期飲用。總的來說,飲用菊花茶需要根據個人自身的體質情況來決定。
菊花茶飲用禁忌
1.隔夜的菊花茶建議大家不要喝隔夜菊花茶,容易引起腹瀉等癥狀
2.陽虛體質、脾胃虛寒、體質偏寒等人群不宜飲用菊花茶,否則會損傷正氣,導致越喝越虛。
3.菊花(如金絲皇菊)沖泡方法泡飲菊花茶時,建議選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入一兩朵菊花,再用沸水沖泡大約2至3分鐘即可。菊花舒展開來,即是一杯漂亮的菊花茶飲。
4.菊花飲用方法每次飲用菊花茶,最好不要一次喝完,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菊花茶水,續加沸水沖泡片刻,再喝。
5.飲菊花茶時,還可以搭配少許冰糖混合泡飲,滋味口感會更好。
6.也可搭配少量的枸杞。從外觀上,可以更讓你有飲茶的欲望,從內質上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更多物質。
喜歡的可以一試,關注清蓮。
更多相關建議:
菊花,是我們最常見不過的一味中藥了,人們常用它來清熱解毒泡茶飲,已成為菊花非常常見的一個用法。
菊花,出自于《神農本草經》,又稱為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日精、女華、延年、隱逸花等,其來源于菊科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菊花的藥性屬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為常用的解表藥。值得注意的是,黃菊花偏于疏散風熱,而白菊花偏于平肝、清肝明目。
菊花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等。一般用量為5~10克。菊花治療風熱犯肺證,可與桑葉相須配伍,可疏風清熱,如桑菊飲;菊花為“祛風之要藥”,治療風熱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可與川芎、地龍等配伍,可清利頭目,平抑肝陽,如菊花茶調散;菊花亦為“目科要藥”,臨床上合理配伍可治療虛實目疾,如密蒙花散;菊花用于療瘡消腫,可與蒲公英、蚤休等清熱解毒藥配伍,如甘菊湯;治療風熱侵襲之皮膚病,可與枳實、白蒺藜等配伍,如枳實丸;治療耳鼻不利,可與防風、細辛、石菖蒲等配伍,如菊花散、清神散等。
菊花同樣也是花茶中的必備品,在很多的花茶中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那么,菊花與什么一起沖泡、怎么喝比較好呢?
桑菊竹葉飲—準備菊花10克,桑葉10克,竹葉20克,白茅根10克,薄荷6克。將以上五位藥洗凈放入茶壺內,用沸水沖泡十分鐘代茶飲即可。菊花、桑葉可疏散風邪,兼清熱邪,且長于清利頭目、利咽喉;薄荷外散風熱、透汗解表;竹葉、白茅根清熱生津。此茶適用于風熱頭痛頭脹、發熱惡風、面紅目赤、大便不暢或便秘及小便短赤等癥狀。
菊杞茶—準備白菊花10克,枸杞子15克。二藥煎湯代茶飲即可。白菊花甘苦微寒,甘涼益陰、苦而泄熱;枸杞子甘平,滋補肝腎。二藥合用,適用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引發的耳鳴及聽力下降等癥。
二花茶—菊花10克,金銀花20克。將二花加水煎沸數分鐘或沸水沖泡后代茶飲即可,也可加入適量白糖調味。金銀花散風熱、清胃熱而解毒,搭配菊花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功效,適用于胃火熾盛所致牙齦紅腫,牙齡溝溢膿等癥。
要注意的是,菊花并不是什么上火都能喝的也并不是百搭的中藥材,菊花其性微寒,因此脾虛、胃寒的人群不宜飲用菊花茶,且菊花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血壓偏低者不宜每天飲用。
關注小叨健康匯,關注健康生活,帶你科學用藥,正確養生!
#中醫來了##夏季養生正當時#@頭條健康@頭條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