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時代的進步,疾病的流行趨勢也在改變,現在都是以老年性疾病為主,還有就是很多人都會出現的胃部疾病。相信有許多人都做過胃鏡,而在胃鏡的報告中出現過腸上皮化生的描述,這樣的描述很多人都以為是胃癌的表現,今天就來說一說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是什么,是胃癌的早期嗎?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特別是在幽門腺區的胃粘膜出現了腸腺上皮化生。化生的腸腺上皮從一般組織病理學觀察與小腸上皮的形態及功能非常相似,但也有一部分腸上皮化生則很像大腸上皮。腸化的上皮包括吸收細胞、杯狀細胞及潘氏細胞等。化生的腸上皮細胞所分泌的粘液物質與胃粘膜分泌的粘液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酸性粘蛋白,后者主要是中性粘蛋白。
關于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關系,目前的證據是:1、有癌的胃比有良性病的胃,其腸上皮化生發生率高而且廣泛。2、腸上皮化生與癌的發生部位非常相似,同樣在胃內的小彎比大彎及胃底多見。3、胃癌高發區比胃癌低發區腸上皮化生多見。4、多數胃癌伴隨息肉者皆系腸型草狀癌在腸化生的鄰近。5、有直接組織學的證據說明癌可能發生在腸上皮化生部位,也有人證實從腸上皮化生移行為癌組織。當然還有1/3胃癌不伴有腸上皮化生,癌細胞仍正常粘膜的頸部細胞轉化而成,這種癌為彌漫型,組織學上分化較差。
目前國內外認可的腸型胃癌形成模式為: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腸型》所以腸化生是腸型胃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腸上皮化生是怎樣演變為胃癌的呢?
目前的假設是:胃粘膜的腺體干細胞具有多方面分泌的潛能,在正常時它可以分化成各種胃粘膜的成熟上皮細胞。在炎癥刺激下,由于干細胞的異常增殖而發展成為小腸型腸化生,隨著炎癥的加重,化生變加重,隨后在小腸型腸化生的基礎上,又發生大腸型腸化生。大腸型腸癌更易癌變,癌變后成為腸型胃癌。另外,干細胞在癌變中直接向腸型細胞分化,也可形成腸型胃癌。
腸上皮化生能根治徹底嗎?
至于胃粘膜腸上皮化生的治療情況是根據化生的程度來說的,一般很多的腸化生都是伴隨著胃炎,也有一部分會發展為胃癌。至于輕型的腸化生是有徹底痊愈的機會的,但是重型的胃粘膜腸化生只能夠對癥治療,定期胃鏡病理觀察,雖然暫時不用手術治療但是想要根治徹底,可能性也是比較小的了。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即輕、中度異型增生)積極應用中藥治療,大部分可逆轉,而較少惡變為胃癌。對于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即重度異型增生)者可以先行內鏡下黏膜切除(EMR)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然后服用中藥治療,定期復查胃鏡和病理。西醫目前對于腸化尚無有效的治療,臨床給予根除幽門螺桿菌、促進胃動力、保護胃黏膜等藥物治療,對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作用。
腸上皮化生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
1、忌飲食無規律:胃炎的飲食原則上應清淡、對胃黏膜刺激小的為主,但并非清淡飲食就能緩解病人的癥狀。應以飲食規律,勿過饑過飽,少食多餐為原則。尤其是年老體弱,胃腸功能減退者,每日以4~5餐為佳,每次以六七成飽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質的比例,注意維生素等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含量。
2、忌煙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層,對胃黏膜有較大的損害,人們在吸煙時候,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并附著在口腔、咽喉部,隨吞咽進入胃內,這些有害物質對胃黏膜也有很大損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煙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惡變。辣椒,芥末、胡椒、濃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飲料,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使黏膜充血,加重炎癥,也應戒除。
3、忌過冷、熱、硬食物:過涼的食物和飲料,食入后可以導致胃痙攣,胃內黏膜血管收縮,不利于炎癥消退;過熱的食品和飲料,食入后會直接燙傷或刺激胃內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應軟硬適度,過于堅硬粗糙的食品、粗纖維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燒烤的食品,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機械消化負擔,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損傷,加重黏膜的炎性病變。
4、忌不潔飲食:胃炎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凈,不要吃變質食品。因為被污染變質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細菌毒素,對胃黏膜有直接破壞作用。放在冰箱內的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后再吃,如發現變質,要堅決扔掉,禁止食用。
結語:腸化、異型增生者,病程長,病情復雜,治療時間較長,一個療程至少為6個月,患者朋友們對腸化不必過于緊張,應該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緒,堅持復診調方,規律服藥,定期(6-12個月)復查胃鏡觀察。中重度腸化、腸化范圍較為廣泛及輕中度異型增生患者,更需要重視自己的病情,規范治療,定期(3-6個月)復查胃鏡和病理。胃炎患者均應戒煙忌酒,避免食用會造成胃組織損害的食物, 注意飲食要規律,并忌過熱、過咸和辛辣等刺激性之物,不吃腌制、熏制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
更多相關建議:
腸化生是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的上皮細胞。
腸化生一半多見于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根治有一定的難度,和胃炎一齊調理,要少食多餐,節制飲酒,不吸煙。
腸化生分大腸型,小腸性,完全型,不完全型四種。
其中大腸型腸化生可能會引起癌變。
并不是所有腸化生馬上會癌變。
我老公58歲那年在南京第一人民醫院查出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上皮腸化生,經過治療,現在78歲了,很好。
后來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復查一次,沒有發展。消化科老教授說:每年復查一次,好好保養胃,腸化生癌變發展緩慢,你八十歲應該沒有問題。現在已78歲了。仍然身體很好。
得了腸化生雖然不能治愈,但你定期復查,介煙限酒(當然不要喝酒更好),清談飲食,不會馬上癌變的。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邀請。無論是胃還是腸都是屬于空腔臟器,它們的內面都覆蓋有一層上皮細胞。應該說,這兩種的上皮細胞是存在差異的。如果說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替代,胃粘膜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上皮細胞,這種現象就是腸上皮化生。
為何會出現腸化生?從本質上說化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胃粘膜細胞受損,二是胃粘膜無法自行修復,不得已用腸上皮取代。一般來說,這與長期的胃部慢性炎癥,尤其是萎縮性胃炎關系密切。此外,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也是導致慢性胃炎及腸上皮化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必須指出:腸上皮化生并不是早期胃癌,只是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中間環節,即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歷程。還必須指出,并非所有的腸上皮化生都會轉變為胃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腸上皮化生的概率也逐漸增加,但未必都發生胃癌。
腸上皮化生一般沒有特異性治療。主要包括飲食治療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控制。同時注意定期胃鏡復查以發現早期胃癌。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更多相關建議:
嚴格說,腸化僅僅是一個病理學名詞,并不是一個病名,它只是萎縮性胃炎的一個病理階段,就是胃粘膜在自我修復過程中,出現了異常,拿腸細胞來修復自己。
一般認為,胃癌發生經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不典型增生——胃癌這樣一個過程。
每個階段都有三種不同的程度劃分,比如,輕度、中度、中度之分。也就是說腸化離胃癌還有很遠的路,與胃癌沒有直接關聯。
一般認為,在腸化發生前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能有效預防胃癌;
即使發生了腸化,注意生活習慣的改善、對癥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一部分腸化可以得到逆轉。
所以,查出來腸化,不必要惶恐不安,一年一次胃鏡+病理檢查,積極規范治療就可以了。
更多相關建議:
一、一般性治療。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酒。培養規律的飲食習慣和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服用非甾體類藥物,保持良好的心態都對治療有積極作用。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根除幽門螺桿菌為主,現代醫學專家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各種胃粘膜病變的主要誘因;其次就是應用胃粘膜保護劑的藥物,比如枸櫞酸鉍鉀、 硫糖鋁等藥物,能夠對胃黏膜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三、內鏡治療。這是一種物理治療手段, 內鏡下熱療,對于隆起型腸上皮化生治療療效很好,可使病灶腸上皮化生壞死,對其在向癌發展的進程中給予人為阻斷。
注:醫學掃地僧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相關建議:
腸化生主要是指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黏膜上皮內,出現類似腸黏膜的細胞,這就是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腸化生的誘因,多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腸化生的原發性疾病,一般是慢性胃炎,腸化生胃癌發生率比較高,經常認為腸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之一,其實不然。腸化生是可以逆轉的,根治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后,胃黏膜萎縮得到改善,腸化生就會得到改變。
更多相關建議:
腸上皮化生屬于癌前病變,是腸粘膜上皮細胞覆蓋到胃黏膜的表現!有可能轉變成癌,但不是癌,現在就是炎癥表現!我個人認為是自身免疫下降的表現!中老年人及生活不規律的年輕人多見!西醫的治療主要是定期復查胃鏡!有幽門螺旋桿菌就建議殺菌治療前!建議中藥治療效果較好!
早期胃癌是癌細胞浸潤至黏膜層及黏膜下層,首先已經是胃癌了!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治療需要手術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什么是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取代,通俗地講就是胃粘膜細胞中出現了腸型細胞。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特別是高齡病人更為多見,常常合并于慢性萎縮性胃炎,隨著年齡增長而比例上升。
按化生上皮細胞的功能,將腸上皮化生分為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及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按分泌物質不同,腸化生細胞可分為大腸型化生和小腸型化生,按腸化程度輕重,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腸化生一般首先出現在胃竇部,進而逐漸累及胃小彎,然后再向胃體前、后壁擴展。
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關系
現已確定,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但癌前病變并不是癌,因此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等同起來。癌前病變大多數并不會演變成癌,僅僅是其中極少部分可能演變成癌癥。
一般來說,小腸型腸化生或完全性腸化生的上皮細胞分化好,常見于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于慢性胃炎。此類腸化生隨炎癥發展而加重,故有人認為該型腸化生可能屬于炎癥反應性質,與胃癌關系不大。而大腸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腸化生,其上皮細胞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較低,但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較高,說明該型腸化生與胃癌的發生關系密切。
其實,腸上皮化生是胃粘膜持續受到損害時,機體不斷自我修復的結果,機體為了適應已經改變的胃內環境而作出的相應調整,是人體代償的結果。總體來說腸上皮化生患者中轉化為胃癌的風險還是非常低的,癌變概率約5%左右。并不是所有的腸上皮化生一定會進展為胃癌。而且從出現腸上皮化生發展到胃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因此,若能及早識別和干預,也是一種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徑。
腸上皮化生能根治嗎
大量研究表明,經過適當的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的進展。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縮可得到逆轉,而腸上皮化生似乎難以逆轉,但可以延緩、阻止胃癌的發生。
目前治療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的方法主要有:
1、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雖然不能逆轉腸上皮化生,但可以使萎縮發展減慢或停止,以預防其進展為胃癌。
2、控制膽汁反流:適用于膽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可使用胃動力藥莫沙比利、吸附膽汁的藥物鋁碳酸鎂。
3、保護胃黏膜:這是治療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的主要藥物。如硫糖鋁、尿囊素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
4、抗氧化劑治療:葉酸、維生素 B 族等作為抗氧化劑可逆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目前研究表明,其機制可能為參與維護DNA甲基化狀態,抑制癌基因的表達。故在治療腸上皮化生中,適當補充葉酸、維生素 B 族等抗氧化劑有助于改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情況。有報道羔羊胃提取物維生素 B12 ,對于改善和逆轉腸上皮化生效果顯著。
5、中醫中藥治療:通過中醫辨證論治,有報道稱中成藥胃復春、摩羅丹等聯合維生素B族逆轉萎縮有較好療效。
6、內鏡下干預治療:對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或大腸型化生的患者,需胃鏡隨訪,建議每1年做一次胃鏡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及時干預和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總的來說,胃黏膜組織細胞發生化生現象說明病情在繼續加重,但是危害的大小,要看化生發生的范圍及嚴重程度。不是說發生了腸上皮化生,一定就會轉變成胃癌。只要積極有效的去除病因,合理正規的治療,控制原發病的持續存在和繼續加重,就不會誘發胃癌的發生。
關注天天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知識。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補充。
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腸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的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是胃粘膜常見病變,見于多種慢性胃病。腸化生與胃癌有本質上的區別,肯定不是胃癌。既往認為腸化生屬于癌前病變,但是目前認為并不是癌前病變,但是嚴重的腸化生,需要定期復查。
腸化生不一定會發生癌變。一般的來說,腸化生或者是完全性腸化生,上皮分化好,見于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于慢性胃炎。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療程用藥,平時也要規律作息,忌口,少吃甜食以及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