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絕大多數人眼里,中藥沒有副作用,中藥能除根;而西藥副作用大,治標不治本。
我們今天不討論中藥西藥這么大的話題,我們也無權討論,我們就聊聊當一個人高血壓了以后,到底是選擇中藥還是選擇西藥。
一、中藥分為湯藥和中成藥
在目前的高血壓指南中,并沒有過多提及中藥,有人說了市面上有很多中成藥降壓藥,也有人吃湯藥治療高血壓。
1、中成藥降壓藥
雖然市面上有中成藥降壓藥,但一般心腦血管的醫生,不會直接建議患者首選中成藥降壓,因為一方面指南并沒有推薦,沒有推薦的原因就是沒有大數據支撐,也就是經驗不足,證據不充分。另一方面在醫院總能遇到自己買的降壓藥吃,可是降壓效果并不好的情況,最終還得推薦指南推薦的地平、沙坦、普利、利尿、洛爾、復合制劑等等來降壓。
2、湯藥降壓
首先如果湯藥不能根治血壓,只是為了控制血壓,那么您每天都要煎藥,長期喝湯藥,不知道是否能接受。
再者如果有人說喝湯藥能根治高血壓,我們也不否則極個別人喝了湯藥高血壓正常了。但這里面存在一些誤區,因為對于輕度高血壓,即使不吃任何中藥或西藥,高血壓也能恢復正常,比如一個人新發1級高血壓,開始健康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戒煙戒酒,不熬夜了等等健康生活后,他的血壓就可能完全恢復正常,這部分不用吃西藥也不用吃中藥,高血壓就能根治。
所以說,中成藥沒有指南推薦,沒有大數據;湯藥并不能根治更多的高血壓患者。有人說了喝中藥副作用小,所以喝中藥。
二、西藥降壓藥的副作用
我們老祖宗說過是藥三分毒,估計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沒不知道有個西藥;那您說中藥沒有副作用是從何說起呢?現代藥學研究,大部分藥物,不管西藥或中藥,在一定范圍內都有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只是發生率的問題,并不能說中藥沒有副作用。
如何看待西藥降壓藥的副作用呢?
首先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但既然是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只會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不用放大這些副作用,如果只盯著藥物副作用,看完說明書,您啥藥都不敢吃了。
藥物副作用只需做好監測,如果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不用擔心,放心控制血壓就行。我們不吃降壓藥,,血壓控制不理想,那么帶來的危害更大。吃著降壓藥,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副作用,比如地平類會導致臉紅、心慌、下肢浮腫、牙齦增生等等;普利會導致干咳、喉頭水腫、血鉀異常等等;利尿劑會導致血鉀降低、尿酸升高等等;沙坦會導致腎功能異常、血鉀升高等等;洛爾會引起心率減慢、誘發支氣管哮喘等等。
但這些常見副副作用,也只會發生在極少數人身上,及時發現副作用,及時換藥即可。根本不需要過度夸大降壓藥副副作用,說降壓藥傷肝傷腎等等,沒有哪個降壓藥直接傷肝傷腎,反倒是不吃降壓藥,血壓升高,會導致心腦腎大血管等等損傷。
所以,不管西藥中藥,都有潛在不良反應或副作用,但都是很少發生,早發現早處理,就能避免不良后果。
看完上述分析,那么您如果是高血壓,您會選擇中藥還是西藥呢?
更多相關建議:
高血壓是一種有遺傳背景的生活方式相關慢性疾病,也是我國患病率較高、 致殘率較高及疾病負擔較重的慢性疾病。有數據統計顯示:我國18 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 25.2%。 盡管近些年我國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 治療率、 控制率已有改善, 但仍處于較低水平。
高血壓除了生活方式干預之外,藥物是治療的重要手段。那么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是選擇中藥好還是西藥好呢?
目前,關于高血壓的藥物治療中國在2015年、2017年出過兩版《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指南推薦的降壓藥主要有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CCB,地平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普利類)、血 管 緊 張 素 受 體 阻 斷 劑(ARB,沙坦類)、β-受體阻斷劑(洛爾類),其他的還有一些復方制劑,如復方降壓片、復方羅布麻片、珍菊降壓片。
在這些復方降壓藥中,有一些批準的是中藥,比如復方羅布麻片、珍菊降壓片。但它們中大都含有一些氫氯噻嗪(利尿劑)、雙肼屈嗪(血管擴張藥)、可樂定(中樞降壓藥)等西藥降壓藥,這些西藥是降壓的主要成分。里面的中藥如珍珠層粉、 野菊花、羅布麻等主要輔助改善高血壓癥狀(頭痛、頭暈)。
當然也有一些純中藥制劑,如牛黃降壓片,人工牛黃、羚羊角、黃芩苷、珍珠、決明子、川芎、冰片、白芍、郁金、甘松、水牛角濃縮粉等14味。具有清心化痰,鎮靜降壓的功效。用于肝火旺盛,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痰火壅盛所致的高血壓。這些純中藥并未在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被推薦。
綜上所述,目前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推薦的治療藥物主要是5類降壓藥和一些復方制劑。指南是基于一些循證制定的,是醫師在診療時需要遵循的。因此,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降壓藥時也應遵照指南,莫要輕信他人經驗,以免耽誤病情。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悟空問答邀請!
高血壓是目前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吃中藥還是吃西藥”則是經常會被討論的一個問題,這兩者的結合就產生了本次的問題。支持吃中藥降壓的人多認為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時間服藥,而是藥三分毒,中藥相對西藥的副作用會小,因此服用中藥加壓會更好。這種說法聽上去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精靈醫生建議控制高血壓最好選擇西藥,理由有如下幾點:
1、高血壓本身就是西醫疾病的基本概念,傳統中醫是沒有血壓概念的。西醫有一整套解釋血壓增高機制的方式,以及降壓的藥物與策略,中醫則只能通過傳統中醫的概念間接的解釋高血壓,從控制血壓的角度西醫更加直接;
2、控制血壓的目的并非只是降壓,而是保持控制穩定后預防遠期的并發癥。最常見的并發癥有冠心病、高血壓腎病、腦血管病、眼底疾病等。這些疾病多數都是從西醫的角度進行命名的,而且針對不同種類的西藥都已經開展了大量的關于預防并發癥的研究,而中醫在這些方面則缺乏科學的證據;
3、西藥降壓藥目前為了方便患者,很多每日僅需服用一次,非常方便。中藥分為兩種,一種為傳統的湯藥,一種為中成藥,前者明顯不適合長期服用,而后者多數中間是添加了西藥降壓成分的,因此中藥既不容易讓患者長期堅持服用,也不容易真正達到純西藥的效果。
以上精靈醫生列舉了幾點高血壓服用西藥控制的理由,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用藥物降壓只是治療高血壓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健康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養成,并且有專業的醫生進行指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更多相關建議:
高血壓吃中藥降壓好還是西藥降壓好?這是很多高血壓患者曾經找到張大夫咨詢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確是全世界唯有我們中國人才面對的問題,因為只有我們才有中醫藥。那么,如何正確理性的面對這個問題呢?張大夫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個話題。
其實,現代社會關于高血壓的患者越來越多,如果說降到如何治療張大夫肯定推薦大家正規進行治療,尤其是一些高血壓病情相對比較嚴重的患者,大多數需要5大類降壓藥來治療。而現代醫學中的5大類降壓藥可以說都是老百姓所說的西藥,這里面一個中藥或者中成藥都沒有。所以,你如果把開篇的這個問題提給一名心內科醫生,得到的回復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西藥降血壓才靠譜。其實這也難怪,5大類主流降壓藥都是西藥。
但是,這是不是說明中醫藥在降血壓方面沒有用武之地呢?應該說并不能這么說,因為我們國家的一些權威高血壓防治機構也都做過類似實驗。比如說上世紀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曙光醫院曾經使用二仙湯來治療高血壓1000例以上,當時報道效果還不錯。安徽醫學院曾經使用臭梧桐、丹皮、夏枯草合劑治療高血壓,當時報道效果也不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用六味地黃湯治療腎性高血壓的大鼠動物試驗,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現實情況是時至今日我國高血壓指南并沒有對于某一類型的高血壓治療方案推薦中醫藥治療方案,各大國內知名中醫醫院面對高血壓的最常用治療方案也還都是5大類降壓藥。
所以,當大家面對高血壓這個發病率最高的慢性病的時候,一定不要糾結,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專業的治療,尤其是5大類降壓藥該用的時候就用,別猶豫,別耽誤了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
更多相關建議:
眾所周知,降血壓一直是西藥的天下,常用的5類降壓藥基本都是西藥,有人甚至否定中草藥的作用,或者認為中草藥產品如果能降壓也是添加了西藥成分。那么,高血壓到底是吃西藥好還是中藥好呢?
高血壓吃中藥降壓好還是西藥降壓好?
目前高血壓已經成為高發的疾病之一,高血壓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高血壓對心臟的危害是首當其沖的,首先是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高血壓主要損傷心臟的冠狀動脈,逐漸使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從而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第二,由于長期血壓較高,逐漸增加了左心室的負擔,左心室逐漸肥厚、擴張而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除此之外,高血壓還會造成腎臟損傷、眼底病變,從而出現尿素升高,腎衰竭,視物不清甚至失明等。
降壓藥是一類能控制血壓、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主要通過影響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內皮素系統等對血壓的生理調節起重要作用的系統而發揮降壓效應。常用的降壓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但是需要根據特殊人群的類型、合并癥,選擇常規用藥、聯合用藥還是單片復方制劑降壓藥。
中醫對高血壓的解釋
很多廣告宣稱吃幾副重要就能“徹底治愈”高血壓,很多人將信將疑,那么中藥治療高血壓到底靠譜嗎?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病的病理機制主要是由于肝、腎、心、脾功能失調,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衡所致。其中以肝、腎兩個臟器陰陽失衡尤為多見。中醫在治療高血壓上主要針對高血壓之病因病理,從根本上通過“引血下行”及“養腎調肝”來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元氣、調養臟腑功能,從而解除高血壓致病之根源。目前常用的中藥包括腦立清丸、醒腦降壓丸、安宮降壓丸、牛黃降壓藥丸等,這些藥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珍珠母、羅布麻葉、黃芩、天麻、黃連、人工牛黃、何首烏等。但是,對于此類藥物的降壓效果以及預防和治療心、腦、腎等并發癥的效果,并沒有足夠的醫學研究證據。
相反,目前常規推薦的幾大類降壓藥,如利尿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都經過了多項長期、大規模醫學試驗和臨床使用經驗的驗證,醫生對于它們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都了解的很清楚,降壓效果和安全性都比較可靠。
如何正確理解中藥降壓?
高血壓患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壓呢?首先,要充分聽取醫生的建議,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嚴格遵循醫生的處方;其次,要了解各種降壓藥的降壓原理、持續穩定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其實無論中藥還是西藥治療高血壓,其評價標準都是一致的,這就是能否有效降壓和維持血壓穩定,從而減少遠期并發癥,同時不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我是王藥師,致力于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復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高血壓相關的問題,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是偏方的話就要絕對不看。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高血壓目前來說都是不可治愈的,只能控制。
在西醫中,降壓藥總共分為五大類:利尿劑、β受體拮抗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每種降壓藥都有自己的特點。使用降壓藥時一般是小劑量開始,根據血壓控制情況逐步增加劑量;優先選擇長效制劑,可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達到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聯合用藥及個體化,根據患者情況、藥物有效性、以及經濟條件、個人意愿選擇適合的降壓藥物。
長效降壓藥目前為了方便患者,很多每日僅需服用一次,非常方便。中藥分為兩種,一種為傳統的湯藥,一種為中成藥,前者對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明顯不適合長期服用,而后者多數中間是添加了西藥降壓成分的,還是掛著中藥的皮賣西藥,因此中藥既不容易讓患者長期堅持服用,也不容易真正達到純西藥的效果。
還有一些民間偏方,到底有沒有用,目前沒有科學的研究證明,但是有一點大家需要明白,持續的高血壓就會對身體產生持續的傷害,等這些偏方食用了三五年起作用的時候,可能機體已經出現了并發癥。所以,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病還沒文化!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更多相關建議:
高血壓容易影響心、腦、腎等臟器,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病因和獨立危險因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中醫藥學者在對原發性高血壓的辨證論治過程中,總結出不少具有降壓效果的單味藥和復方,其中包括解表藥、清熱藥、止血藥、熄風止痙藥、瀉下藥、消食藥、補虛藥等。通過辨證論治、合理運用中藥糾偏血瘀、痰濕、氣血虛等證型,從而改善心腦血管系統,同時降低血壓。另一方面中藥能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的“心煩失眠、頭暈頭痛、口干口苦、便秘等”臨床癥狀。
用于治療高血壓中藥分類:①單方及其化學成分降壓:鉤藤含有的生物堿具有降壓作用;葛根總黃酮、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項背強痛和耳鳴有改善作用;野菊花中含有的木犀草素苷亦有降壓作用。②中藥復方降壓:“天麻鉤藤飲”(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二仙湯”(組成: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黃柏、知母)等復方均有臨床文獻資料證實其降壓功效。
西藥中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分類有: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其降壓效果明確、機制明晰、且起效快。更加適用于長期降壓,穩定血壓。也是在高血壓急癥時,可以快速降壓。如果不注意禁忌癥,以及藥物劑量,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
故而,一般講,急癥、重癥選用西藥,且可以長期服用使血壓達標;長期口服西藥,可輔以中藥來調理體質。
參考文獻:
王小沙, 陳可冀. 降壓中藥研究進展[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4(2):123-126.
藥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更多相關建議:
高血壓吃西藥降壓好。但不論中藥或西藥雖然能降低血壓,卻不能徹底根治。
筆者接觸的高血壓患者,長期靠服用西藥來降低血壓,多數都是依靠吃西藥來降低血壓,但不能停藥,一但停藥就會血壓升高,一直都擔心后怕。如一位八十高齡的胡大爺,二十多年的高血壓,吃了二十多年的降壓藥,都沒有根治,一直不敢停止服藥。去年,二十多年的痛風又犯了,找到民間的一位師傅,沒用任何藥就治好了。一天胡大爺又找到師傅說:白家衛生院的到老年協會,給糖尿病人測血糖,我請他們給我測量血壓仍高,師傅你能幫我治療高血壓嗎?結果,師傅沒有用任何藥給胡大爺治療了一個療程。隔了十多天,胡大爺高高興興的騎著老年自行車,剛到門口把車停好,就從褲兜里掏出一個紅包說:謝謝師傅了!我血壓到處都測了,都降至正常了!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給出我的答案,西藥降壓療效明確、安全。
這個問題提出來很好,因為至少提問者能認識到,高血壓需要藥物治療,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很多高血壓不吃藥的人,要知道,因為高血壓不治療導致心梗、腦梗等疾病發作的人真是不計其數,而這一切根源,就是高血壓不治療!
目前,高血壓已經逐漸成為我國高發的疾病之一,同時也是致殘率比較高且負擔比較重的慢性疾病,因此高血壓又常常被稱作“沉默的殺手”。雖然近些年來,大家對高血壓病的治療率、知曉率以及控制率已經有所提高,但是還僅位于比較低的水平。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的治療除了生活方式干預之外,藥物治療仍然是比較重要的手段。說到這,大家肯定都會問,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是選擇西藥好還是中藥好呢?那么,我們該怎樣正確理性的回答這個問題呢?接下來我們圍繞這個話題聊一聊!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是選擇西藥好還是中藥好呢?
目前,我國的高血壓的藥物選擇主要依據于《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指南上推薦的降壓藥主要可以分為五類: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利尿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這些降壓藥起效快、機制明晰且降壓效果明確,非常適用于穩定血壓及長期降壓,也是在高血壓急癥時期首選藥。
此外還有復方羅布麻片、珍菊降壓片等含有中藥成分的復方制劑。但是,這些復方制劑中的中藥成分,例如羅布麻、野菊花等起的作用主要是改善高血壓的頭疼頭暈等癥狀,而里面含有的西藥成分,例如,中樞降壓藥-可樂定、血管擴張藥-肼屈嗪、利尿劑-氫氯噻嗪類等西藥才是降壓藥的主要成分。
當然還有一些純中藥制劑比如安宮降壓丸、醒腦降壓丸、牛黃降壓片等,具有降壓鎮靜、清心化痰等作用。常用于頭暈目眩、煩躁不安及肝火旺盛等引起的高血壓。但是,這些藥物的降壓效果以及一些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并發癥的效果,并沒有比較明確的醫學研究證據。
結語
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在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都應該嚴格的遵循醫生的處方,持續穩定的服藥,不能擅自停藥,遠離并發癥,最大限度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黃鵬鈞,吳先明,李一德.三類不同降壓藥物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華醫護雜志,2007,004(003):232-233.
更多相關建議: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
在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是降壓,而選擇藥物種類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認知,或是推崇西藥、或是迷信中藥,但就我看來,中藥和西藥并無高下之分,起碼在正規的醫院里是這樣的。
副作用?
任何人談及西藥,都想要強調副作用的存在,這確實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但中藥就沒有副作用嗎?
先給出結論:中藥同樣存在副作用。
中藥分為成品和煎熬兩種,前者會有說明書,但其中往往會有“不良反應尚不明確”這幾個字,很容易誤導患者,這藥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副作用。而醫生根據經驗開出的需要熬的藥,則更不容易讓患者了解,因為絕大多數病人不懂醫,不懂藥物的搭配,可實際上中藥也是源于“化學”,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比如蜈蚣、魚膽、生首烏等,不要談什么互相搭配抵消副作用,西藥也是這樣做的。
降壓是目的!
真正重視這個問題的人,都是自己或家人患有高血壓的,他們真的愿意浪費時間爭辯中西高低嗎?
如果是早期高血壓患者,即使不吃任何藥物,都可以通過合理的生活飲食習慣恢復,一旦血壓長期居高不下,這時候必須通過藥物進行控制,藥物不分中西差異,也沒有固定的種類,因為在臨床上患者的個體化差異極大,即使是西藥都會因為病史、年齡、程度等原因有所區別,更別說是強調一人一方的中藥了。
另外高血壓還需要區分繼發和原發,繼發性高血壓都存在基礎病因,對于這類患者而言,盲目吃藥不如對基礎病因進行治療,因為它們的血壓過高是其他疾病(病變)的副產物,只要治療方向對、治療時間早,高血壓是會隨著治療的進行逐漸降低的。
目前臨床上,沒有任何一種純中藥具有確切的降壓效果,別提什么三七粉,它們是輔助降壓,可以看作為保健品,不能完全替代藥物;還有一些復方類降壓藥,它們中有中藥成分,但更多的是西藥成分,而且很多都有著嚴重副作用。西藥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起碼是最穩的,因為它把所有的細節都交代清楚了,而中藥可能有一定的降壓效果,但不確定性太大。
具體如何選擇,我不便發表言論,但我想說一句:“自然并不意味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