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黃芪功效甚多,補氣升陽為主,又兼具眾多功效,因而被世人追捧,但有很多人反應長期或大量喝黃芪會上火,這也是不明原因之人從此棄黃芪而遠之的原因,那么黃芪泡水喝,量大到底有壞處嗎?哪些人適合喝呢?
黃芪功效
黃芪性溫,味甘,歸肺脾經,除了補氣升陽之外,還具有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作用。可應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水腫尿少、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肺氣虛弱、咳喘氣短,表虛自汗,氣血兩虛,半身不遂,癰疽難潰等臨床癥狀。
黃芪副作用
中藥講究辯證施藥,黃芪性溫,若用到陰虛火旺或內熱亢盛之人,甚至一些正常人,都有可能會出現上火的表現,比如心煩、口腔潰瘍、失眠、頭暈、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這是目前黃芪發現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陰虛火旺者常表現為手足心熱,口干咽燥,潮熱盜汗,舌質紅無苔,脈細數。
由于瘦人多火,因此身體干瘦之人少食黃芪為宜。黃芪具有固表止汗作用,多數感冒(風寒、風熱、陰虛)患者不宜服用黃芪。
結合現代藥典,黃芪安全、穩妥、有效的煎服劑量為9-30g,結合患者病情輕重可適當加減黃芪劑量。
黃芪雖然不能用于部分感冒患者,但黃芪可以預防感冒,若非陰虛或內熱之人,尤其是疫情期間,可每天服用黃芪15g泡水喝以增強免疫力,若正常人服用期間出現上火,立即減量至9g或停用。
文:盧冬冬/王傳航教授
更多相關建議:
老姬雜談有說,他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是氣虛導致的頭暈,病程致長,病癥較重,因病人家屬要求速效,故而,一劑藥之中黃芪的用量達300克。用后,當天出現了嚴重的腹瀉情況,病人自述上廁所都來不及,但身體沒有其他的不適。第一天腹瀉10余次,第二天腹瀉5、6次,第三天基本無腹瀉,用藥三天之后,頭暈消失。
這里有個問題,用大劑量黃芪之后,為什么會出現腹瀉現象?
有是證,用是藥,病人是氣虛所致,用黃芪補氣為正治,但黃芪藥材為根,大劑量應用之后,沉重下達,健脾而利腹部之濕,由于劑量過大,故而,腹瀉嚴重。濕邪漸少,所以,腹瀉次數減少。治病求本,氣虛得補,頭暈之證自然得消。
黃芪,甘味入脾,能補脾氣,提高脾功能;秋季釆挖可入肺,所以,黃芪能助肺排濁;黃芪藥材為用根,能治療下部病證,但是,黃芪質輕,有上浮之性,故有升提之功。
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有濕之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不要吃黃芪。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
更多相關建議:
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很高興回答
黃芪為豆科植物,在中藥中屬于補氣藥,具有益氣固表,升陽舉陷,托毒排膿,利水消腫的作用。
表虛不固,出現的汗出,容易感冒,惡風,可以用黃芪泡水。
中氣下陷,出現泄瀉,臟器下垂,可以用黃芪。
瘡瘍破潰,久不收口,傷口不結疤,可以用黃芪,鼓舞正氣,托毒外出!
氣虛水腫,肢體困重,可以用黃芪!
但因為黃芪性味屬甘溫,容易造成上火,所以單用用量不易過大,配伍使用另當別論。
大量使用黃芪的壞處,現在藥理學研究證明,大量使用黃芪,會出現四肢劇痛。
更多相關建議:
黃芪是一種多年生豆科的草本植物,它的根比較肥厚,而且呈木質,分枝比較多,具有藥用價值。其實,黃芪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古代醫書中的重要藥物,也是一味比較貴重的中藥,近些年來它的價格也是一路攀升。
黃芪的根入藥后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強心的作用,因此對于身體有氣虛、脾虛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我們要注意,凡是用藥都應該有相應的適用癥,它畢竟是一種藥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于喝黃芪水的。
我們常講是藥三分毒,其實這是一個中國老話,說的就是中醫中藥的相關副作用。黃芪本身也有自己的副作用,特別是用量過大以后可能會引起過度的補益,對于人體反而是不利的,尤其是對于那些身體本身陽氣就比較旺盛的人來說,喝大量的黃芪水,過度補充陽氣無異于火上澆油,反而會損害健康,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更多相關建議:
黃芪是一味補氣的中藥,對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人,中醫經常會在處方里用到這味藥。但是脾胃虛弱,對飲食的運化吸收作用會減弱,從而造成氣滯。如常有人說吃了飯后不消化,伴有腹脹,所以脾胃虛弱不僅要補氣,還要適當的運脾行氣,中醫稱為“攻補兼施”。否則只是黃芪這樣的補氣藥反倒會加重腹脹。不過人的體質有很大的個體差,并不是所有人用黃芪泡水都會腹脹的。
更多相關建議:
陰虛內熱的人不能吃。高血壓的人要注意。沒其他問題的話服用還是挺安全的。我曾經用到過100克,病人也沒什么不良反應。關鍵還是看自己的體質。
更多相關建議:
黃芪畢竟是藥,看適不適合你使用,黃芪小劑量益補益托毒之功,治慢性虛性調理;中劑量為治病之功,治比如水腫,頭暈等;黃芪大劑量治臟器下垂,中氣不升,氣不攝血,大汗之癥。實證,內熱和陰虛重的人注意忌用。平時泡水不建議大劑量服用,如果體虛泡水建議小劑量幾克足矣
更多相關建議:
哪里那么多陰虛,有陰虛也要有陽藥,陽足陰自回,也就是脾胃好了,吃了東西能吸收,自然什么都好了
更多相關建議:
黃芪泡水,量大有壞處嗎?
黃芪是一味中藥,既然是藥,自然不能當食品吃,尤其是劑量過大。
現代藥理研究黃芪有多種藥理作用,比如:在動物實驗中,用30克以下劑量有升高血壓現象,超過30克劑量卻可以降低血壓。
這只是單純的藥理研究,如果在中醫范疇,作用更廣泛,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肯定要注意的,當然要是僅僅放幾克泡點水,還是比較安全的。
更多用藥健康知識@藥師懶爸爸[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