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頸椎小關節紊亂2.瘢痕組織增生3.韌帶與骨摩擦
不少人在轉動頸部的時候,特別是360°轉的時候,到一定角度就會有種咯噔的聲音,多是韌帶和骨摩擦發出的聲音,聲音較大,不同于瘢痕組織增生那么小,不同于頸椎小關節紊亂,它到一定角度就會有,和時間無關。
結語
如果以前不響,近期發現有聲音,這表示頸部的一種退變,如果沒有癥狀,也不必追求這種聲音的消失,平時盡量不要去刺激,做這種動作去找聲音,注意鍛煉和保護頸椎,有癥狀及時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癥狀?
1.首先考慮的就是頸椎小關節紊亂!
何為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小關節紊亂是指頸椎的小關節超出頸椎的正常活動范圍,小關節(包括鉤椎關節,關節突關節),關節面之間發生微小的錯位,屬于中醫所指的“骨錯縫、筋出槽”范疇。當我們長期不良姿勢,不好的習慣,過度勞損頸椎,頸椎骨質增生等,導致關節囊較松弛,韌帶松弛導致鉤椎關節,關節突關節,發生微小移位,從下面的片子就可以明確看出。
2.頸椎小關節紊亂會導致的問題!
因為我們頸椎部位最主要有椎骨(椎管內有脊髓),椎動脈,肌肉韌帶組成。當我們小關節紊亂時,會導致上述組織受到損傷!
第一點,當我們肌肉韌帶勞損時,會出現肌肉痙攣,疼痛,甚至由于錯位壓迫神經根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伴隨的有上肢麻木疼痛。還有就是長期發作的落枕,也不能忽視小關節紊亂!
第二點,當頸椎小關節紊亂時,椎間盤受壓,或者長期勞損,骨質增生過大,壓迫到脊髓,導致脊髓型頸椎病的出現。表現有:走路不穩,腳踩棉花感等等。
第三點,當頸椎小關節紊亂時,椎動脈受壓,導致腦供血不足,進而出現頸動脈型頸椎病。主要表現有:頭昏頭暈甚至眩暈,惡心嘔吐。
上述只是敘述了一些病變,這三點可能單發,也可能并發,出現時,及時就醫,明確診斷,才能有效治療!
3.當明確頸椎小關節紊亂時,我們可以選擇針灸推拿治療。
針灸可以改善局部軟組織的攣縮狀態,緩解疼痛麻木等癥狀。
推拿治療可以放松肌肉韌帶,同時通過運用推拿的手法,可以使紊亂的關節得以恢復正常。
自身鍛煉也是有必要的,頸椎操,改善不良的生活姿勢,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更多相關建議:
我的頸椎就經常"咯咯"響,一扭頭就響,一仰頭也響,我去找了個按摩大夫問情況,她讓我在她那里治療。
我問她如何治療,她說就是按摩。我便打消了繼續治療的念頭,因為這些年來,我頸椎一直不好,經常在一個盲人按摩所按摩,按摩沒有間斷,頸椎還是"咯咯"響,我對按摩治療有些質疑,便放棄了這種治療方式。
后來我聽說打羽毛球能治頸椎病,我便和朋友約了天天去打羽毛球。剛開始打了幾天,脖子就轉動靈活了,又打了一個月,頸椎的"咯咯"聲就再也聽不見了。我大喜,決定一直堅持打羽毛球。
如此看來,頸椎"咯咯"響還是脖子老化和頸椎僵硬造成的,也就是說,就像那老化的機器,螺絲生銹了,轉動時就會響。頸椎也一樣,頸椎處的"螺絲"生銹了,便總是響。只要經常轉動,慢慢就好了。
更多相關建議:
那么這種聲音主要可能是什么原因?聲音出現的響聲不一樣,間隔時間不一樣,都會有所不同,常見的有三種。
1.頸椎小關節紊亂
還記得武林高手中,掰脖子咔咔響不,就像掰手指一樣,這是頸椎小關節紊亂之后,關節突關節中氣體被擠爆發出的聲音,隔一段時間會響一下,之后又要間隔很久才會響,和掰手指差不多。
2.瘢痕組織增生
轉動頭部,有的人會出現沙沙的聲音,很細小,除了自己別人聽不見,這多數是頸部瘢痕組織粘連,轉動的時候摩擦發出的聲音,每次轉動的都會有,有區別于頸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聲音。
3.韌帶與骨摩擦
不少人在轉動頸部的時候,特別是360°轉的時候,到一定角度就會有種咯噔的聲音,多是韌帶和骨摩擦發出的聲音,聲音較大,不同于瘢痕組織增生那么小,不同于頸椎小關節紊亂,它到一定角度就會有,和時間無關。
如果以前不響,近期發現有聲音,這表示頸部的一種退變,如果沒有癥狀,也不必追求這種聲音的消失,平時盡量不要去刺激,做這種動作去找聲音,注意鍛煉和保護頸椎,有癥狀及時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頸椎(cervical vertebra)是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頸椎共有七個組成,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每個頸椎都由一個椎體、一個椎弓及七個突起(一對棘突、一對橫突、兩對關節突)所構成,之間由韌帶、椎間盤連接形成頸椎。
頸椎響是患者非常常見的描述,事實上人體可活動的關節在活動時都會發出響聲,比如膝關節的彈響,肩關節的彈響,如果要解釋清楚就要先從頸椎的解剖結構說起。
頸椎的關節
頸椎的關節除了各個椎體間的椎間盤連接外,還有很多小的關節連接,這些盡管關節間隙很小,但卻是參與旋轉前屈后伸及側屈的主要穩定結構,當我們頸椎活動的時候,這些關節面的滑動確保可以完成一個正常的活動,一般情況下不太會出現響聲。比如,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面構成椎間關節,由薄而松馳的關節囊韌帶連結起來,其內有滑膜。
那么為什么有的人頸椎會“咯咯”作響呢?
盡管頸椎有這么多的關節,并不是所有的關節只要活動都會發出咯咯的響聲,從第二頸椎至第一胸椎的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和椎體的透明軟骨板所組成,由于沒有滑膜和關節腔隙所以活動時不會發出聲音。因此頸椎活動時的響聲多來源于椎間關節或寰樞關節、寰枕關節這些關節面相對較近的關節。
那么這些關節為什么會出現響聲呢?
我們頸椎各個關節位置主要還是與整體結構的穩定密切相關,特別是當負責穩定關節的肌肉韌帶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關節相對位置的變化或者活動時穩定不夠,當關節面摩擦、撞擊或者擠壓時就容易出現咯咯的響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偶爾的響聲并不代表什么,但持續存在常提示頸椎關節存在上述不穩定的情況,如果合并頸部肌肉酸脹、頸椎活動受限、手指麻木就要引起重視,及時糾正不良姿勢,必要時去醫院的康復醫學進一步評估或治療。最后,祝愿大家都有一個好頸椎!
更多相關建議:
頸椎出現響聲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常見于關節突關節出現蛻變,主要是由于經常的低頭伏案保持一個姿勢時間過久,并且有頸部的受涼,就會導致頸椎過度的前驅,關節突關節周圍的韌帶會出現拉伸變長,時間長了之后就會導致關節突關節出現松弛,韌帶會出現蛻變,并且會影響到關節之間的軟骨,會導致局部有明顯的炎癥情況,這樣會導致韌帶伸長,并且變得彈性下降,時間長久之后就會導致在進行頸椎活動的時候出現關節突關節的移位,復位,就會導致出現明顯的彈響聲.
第二種情況是由于頸椎部位的一些肌腱,韌帶與骨頭之間產生彈撥,也會出現彈響聲,比如在一些肌腱與骨頭附著的位置由于在頸椎活動的時候這些軟組織就會與骨頭產生一個彈撥,導致出現這種彈響聲。
如伴有頸椎疼痛、頭暈不適等癥狀,往往需要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關節彈響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小編經常聽到來訪的客戶抱怨說自己往下蹲、或是轉頭時會發出“咔咔”的響聲。
頭一回、兩回聽到這種聲響還以為自己擁有了特異功能,覺得新奇的不得了,出現的頻率一旦多了之后就擔心自己是不是出什么毛病了。
但實際上,關節彈響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并不是所有的彈響都需要介入治療。
- 關節內的響聲一般在臨床上分為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生理性彈響可能是由于關節腔內的氣泡破裂所出現的響聲,不伴隨疼痛。
- 而病理性彈響則是指可能存在結構上的問題以及活動受限所致的出現伴隨疼痛的響聲。
頸部出現響聲并且伴隨疼痛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軟組織。
如果你已經出現這種情況,建議盡早糾正錯誤姿勢預防后續出現慢行肌肉勞損或肌腱撕裂。
日常生活中有幾個建議可以參考一下:
a、在無痛情況下進行頸部緊張肌群的拉伸放松;
b、每隔30分鐘活動頸部;
c、改善辦公姿勢,盡量使屏幕與視線平齊,不要過低或過高;
d、補充充足的水分,保持關節的潤滑度以減少摩擦;
- 頸椎結構退變。
- 反復急性落枕:對于急性落枕來說,大部分人可能由于睡覺姿勢或枕頭曲度存在錯誤導致頸部小關節活動及肌肉出現缺血性痙攣造成疼痛等問題,通常3~5天后會緩解。
但如果存在反復性或多次的落枕,就需要警惕部分頸椎小關節是否存在紊亂及肌肉是否存在問題;另外注意日常生活中睡覺時使用的枕頭盡量可以貼近頸部曲線,不要受涼。
- 頸椎曲度變直: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出現一些退行性改變、頸部曲度變直的概率是較大的,當頸部生理曲度減少后就容易在一些動作中出現活動受限或響聲
- 頸椎病:隨著年齡增長,頸部逐漸出現一些退行性改變,例如頸部椎間盤、椎間關節、韌帶等出現退變。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上姿勢外,還需避免反復、劇烈的扭動或晃動頸部、應選擇正確的鍛煉方法進行預防。
可以向下面圖片中一樣在無痛及無不適時收住下巴,并使頭向后抵抗并保持10~15S/次,8次/組,3組。
更多相關建議:
人30歲后,頸部的關節逐漸退變,再加上頸部長時間的勞損,平時頸椎鍛煉很少,容易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者頸部關節炎,造成關節接觸面粗糙,損傷軟骨組織。這種情況下,頸椎關節活動就會發出\"咯咯\"響聲。
有患者僅有頸椎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如果頸部聲響伴隨脖子痛、肩背痛、頭暈、頭痛、手麻等癥狀,病情就比較嚴重了,有可能是頸部病變的表現。這是因為,頸部的肌肉分為好多層,頸椎活動時,各層之間是相互滑動的,當我們有肌肉勞損的時候,局部就有一些炎癥的反應,炎癥反應就會使肌肉之間的滑動不是那么光滑,如果再長時間的對著電腦或者其它固定一個姿勢,頸部在活動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響聲。
頸椎咯咯響跟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系,長時間久坐保持一種錯誤的姿態,缺乏活動,導致頸部肌肉勞損或關節活動性削弱或者炎癥的發生,需要及時做好頸椎病的檢查和治療,以解除頸椎病。
頸椎咯咯響是怎么回事?這可能是頸椎病的警報信號,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發頭暈目眩、耳鳴、手麻,嚴重時甚至癱瘓等。患者應該盡早在病情不嚴重的時候及時治療,既有效治愈又可以避免開刀之苦
更多相關建議:
頸椎發炎變形。
更多相關建議:
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景:
脖子僵硬,而且搖晃脖子時就會出現“咯咯”聲。
為什么脖子一轉就響?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初期不一定是頸椎骨骼的問題,
但有以下幾種可能:
1、肌腱、韌帶滑過骨突
頸韌帶是人體頸部一條重要韌帶,強而有力,保持頭部正常體位,防止過度屈曲。頸韌帶在退變過程中會出現纖維增生,甚至局部鈣化、骨化,當退變的韌帶滑過骨突時,就會出現彈響聲。
2、缺乏滑液潤滑、關節接觸面粗糙
椎間盤在椎體和椎體之間,含水高達80%,隨著年齡的上升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水分丟失了,就好像椎間盤被掏空了。好比汽車的里機油被消耗殆盡,發動機沒有潤滑,聲音變得越來越大,車子開起來費油、還抖得很,離送去維修站時間也不長了。
引起病變的原因
1、長期不良的坐姿
最為常見的還是不良坐姿,現代生活,不論學習、工作、娛樂都在低頭,無時無刻都沉浸于“低頭”的樂趣之中。長期低頭,使肌肉長時間同向固定,頸韌帶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氣血供應,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形成鈣化,還會造成頸椎關節骨質增生和肌肉勞損。
2、生活工作習慣
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風、寒、暑、濕、燥、火會乘虛而入,導致人體發生疾病。生活中不注意防寒保暖,貪圖涼意,尤其是愛美的女性經常穿著單薄、低胸露頸的服飾,更容易受到寒濕的侵襲,影響到那些氣血本來就不夠通暢的肌肉和韌帶,加重了病變部位的病情。
怎樣保護脖子才好?
放松肌肉最為重要和迫切。時刻與電腦手機親密接觸的人,請經常起來活動一下,尤其是脖子的活動和放松,以改善頸韌帶和肌肉局部供血,但切記:勿做360度的圓周運動。
這里向大家推薦一套簡單易學的頸椎放松操,
一共5個動作,
每個動作1分鐘:
1、頭向左再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15次。
2、頭先向前再向后,前俯后仰時頸項盡量拉長,15次。
3、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肩先由后向前旋轉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轉30次。
4、雙手交叉緊貼后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后用力,相互抵抗10次。
5、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
- 如果出現“咯吱”聲,也不必過于緊張,生活中盡量減少伏案時間,輕減頸部壓力,加強頸部鍛煉;
- 如果進一步加重,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