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物卡喉海姆立克急救法
被噎住呼吸后,大多數人無法撐過6分鐘,而在你撥打120后急救人員很難在6分鐘之內趕到現場。所以我們更應該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才能第一時間挽救生命。之前有爸爸帶女兒在孩子王童樂園玩,當時孩子嘴里吃著糖忽然卡住了,也是育兒顧問在第一時間采取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寶寶吐出了卡在嗓子里的糖。
異物卡喉窒息時候,嬰幼兒和大童、成人的施救方法也略有不同。
大童和成人
施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背后,用雙臂抱住患者的腰,一手握拳,拳眼對著肚臍稍上方,用另一只手抓住握起的拳頭,快速向內向上沖擊病人的腹部,重復沖擊直到異物沖出且病人能呼吸、咳嗽或講話為止。
嬰幼兒:
背部叩擊:
抱起寶寶,將身體置于一側前臂上,手掌固定住嬰兒后頸部,將頭部輕度后仰,打開氣道;
然后將寶寶翻轉成俯臥位,一只手支撐嬰兒頭部同時固定下頜角,另一只手的掌部在肩胛骨間快速拍打5次。
胸部沖擊:
如果背部沖擊法不能解除氣道梗阻,將嬰兒反轉成仰臥位,頭朝下。在兩乳頭連線中心點給予胸部沖擊按壓,深度約為胸廓前后徑的1/3,重復5次。
重復交替進行5次背部叩擊和5次胸部沖擊,直至異物取出為止。
特別提醒:千萬不能將寶寶倒吊從背部拍打,這樣不僅不能排除異物,還會造成寶寶頸椎受傷,更不能硬用手指伸進喉嚨去摳。
寶寶遇到危險時,黃金自救時間尤為重要,所以孩子王育兒大學特別邀請了紅十字會給我們育兒顧問進行了專業的培訓,確保育兒顧問掌握急救的方法。當然,每個爸爸媽媽都要牢記并掌握這些急救方法,在寶寶發生意外危險時,你才是她最重要的救命者。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發、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更多相關建議: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記得孩子2歲左右,家里的老人特別的囑咐,小孩子現在年紀這么小,在給他們吃那些堅果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到時候卡到氣管,那就大事情了。
然后有一個做醫生的朋友就說了,她在科室遇到最多的就是小孩子吃花生或者開心果卡到氣管,因為來不及最后釀成了悲劇。
所以作為家長,在給小孩子吃東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個不小心,遭殃的是孩子。
如果寶寶誤食的異物卡在氣管里,如何急救呢?
寶寶誤食異物卡在氣管多發生在5歲以內的兒童,尤其是剛學會走路到3歲之間的小孩多見,死亡率高。因為寶寶喜歡把瓜子、花生米、果凍、紐扣、硬幣等放入口中,在笑、哭或者吸氣時很容易吸入氣道。如果異物剛好卡在聲門處或聲門下頭,堵塞氣管時,非常容易發生窒息。
當寶寶誤食異物卡到氣管的時候,寶寶一般臉色青紫、憋氣、呼吸困難,或出現劇烈咳嗽、哮鳴,可能提示物品進入氣管。
這個時候被卡住的這5分鐘內,就是搶救的黃金時間。
腦循環缺氧只要超過幾分鐘,就可能造成腦神經系統的永久性傷害。
幸運的話會搶救過來,而搶救不及時,可能出現腦癱、植物人、甚至是死亡。
現實情況是,當噎食窒息發生時,專業急救人員基本很難在幾分鐘內趕到現場。
對于這種情況,最好的急救措施就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可以呼吸,哭泣,說話或仍能咳嗽,則不應該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比如魚刺卡喉,能呼吸,能說話這種情況不需要使用。)
如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說實話,每個家長都應該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真的是關鍵時刻能救命,甚至是挽救生命最后的機會!
3歲以下嬰幼兒急救操作步驟:
- 1,五次拍背法
嬰兒面朝下趴在操作者的臂彎或大腿上,另一手掌拍打后背,最多五次,然后翻轉嬰兒檢查口腔,清潔口腔內異物,不可觸及喉嚨(以免將異物推入深處),如果無效則進行下一步。
- 2,五次壓胸法
嬰兒頭低位,仰臥于操作者的大腿上,兩食指放在寶寶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進行胸部按壓,最多5次,再檢查口腔確認異物是否被推出。
- 3,重復前2個方法
如果異物還沒有出來,重復拍背法-壓胸法循環。
- 4,完整的流程
拍背5次→檢查口腔→壓胸5次→再次檢查口腔→循環直至異物推出。另外,在急救的同時,應該撥打急救中心電話,避免異物仍拍不出來后在撥打急救造成救援過時。
3歲以上兒童及成年人
采用上腹部沖擊法(即海姆立克急救法)
1.家長跪蹲在孩子的身后,雙手放于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
2.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瞬間按壓孩子的胸部。
3.重復幾次該動作,直到氣管異物排出為止。
急救注意事項:
- 1、整個過程,不可觸及喉嚨,以免把異物推進更深部位;
- 2、小嬰兒:與較大兒童及成人的生理特點有區別,不做按壓腹部動作;
- 3、要分秒必爭:必須在第一時間采取急救措施,同時撥打電話給急救中心,一邊自救,一邊等待;
- 4、急救法的并發癥:肋骨骨折,胸腔或腹腔的臟器發生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一般不隨便采用。如患者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阻塞時,采用此法;
- 5、如果是氣道部分堵塞,可幫助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
- 6、使用本法搶救成功后,仍應該檢查嬰兒有無并發癥發生。
錯誤的急救方式
很多時候,家長在危險發生的時候,不知不覺用了一些錯誤的方式救治寶寶,這樣反而會加重寶寶的危險,以下我列舉幾個大部分人都容易犯下的錯誤急救方式:
1,吞咽
一旦寶寶發生異物卡喉嚨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吞咽的方式。
我們要知道,急救的第一處理方法永遠是如何拿出來,而不是咽下去。
因為吞咽的話會讓異物從食管的第一個狹窄深入到第二個狹窄,危險更大。
2,拍背
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可以通過拍背來幫助咳嗽將異物排出,有的時候孩子會條件反射的大聲咳嗽,站著拍背極有可能打亂他的節奏,反而讓異物更加深入,增加危險性。
異物卡在氣管非常危險,該如何預防
- 1,不要讓孩子一邊玩耍,嬉鬧一邊吃東西;
- 2,給孩子吃帶核的水果時,把果核取出;
- 3,不要在孩子哭鬧或者大笑的時候給孩子進食;
- 4,給孩子適宜的食物,吃果凍時,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后再食用;
- 5,不要給4歲以內的孩子喂食整粒花生米、開心果等堅果類食物;
- 6,孩子吃東西時,不要看電視和說話,養成食不言的習慣;
- 7,無論孩子吃什么東西,家長都應該在身旁看護。
溫馨小提示,寶寶窒息的食物黑名單
- 小顆粒食物:花生、瓜子、杏仁、腰果、爆米花、豌豆、葡萄干等。
- 光滑食物:果凍、硬糖、整顆葡萄、橄欖、圣女果、櫻桃、車厘子等。
- 粘性食物:花生醬、湯圓、年糕、粽子等。
- 其它:軟糖、大肉塊等
說到最后
當寶寶發生異物卡到氣管的時候,應該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這是全世界搶救氣管異物患者的標準方法。
如果你還不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或者你還沒有認真對待孩子異物卡到氣管,那么請不要拒絕下學習這個救了100萬人的急救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學習多一種急救方式在身邊,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每個爸爸媽媽應該有的態度和育兒方法。
以上是問題的相關回答,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得到科學的護理,健健康康成長。
也希望每個有孩子還是沒有孩子的,都能學習起來并轉發給身邊更多的朋友,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這類意外發生,讓更多的人知曉。
有什么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進行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我是立志成為相婦教子,出廳堂入廚房的男人,左手鍋鏟右手筆,一半生活一半靈魂,只想分享日常不完美的育兒想法,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小寶寶異物卡喉確實是爸媽最擔心的情況之一,輕則氣道阻塞重則窒息。所以一定要學會急救。
寶寶為什么容易異物卡喉?
1、3歲以下的寶,有了一定的吞咽能力但又沒發育得那么好。
2、好奇心重,手欠,很容易把各種東西塞嘴巴里。
容易卡喉的異物有哪些?
1、 各種堅果、炒貨。
2、 帶骨頭的菜肴。
3、 玩具上小的零部件。
4、 果凍泡泡糖之類的零食。
5、 硬幣、藥品等小東西。
寶寶異物卡喉怎么辦?
錯誤辦法:
1、 胡亂拍背。
2、 胡亂催吐。
3、 狂喝水。
1歲以下小寶寶的急救法:
1、 背部叩擊法:爸媽用一只手固定住小寶寶的頭頸部,讓他保持臉朝地、頭低屁股高的姿勢;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連續叩擊寶寶肩胛區 5次。注意,要用手掌根部。
2、 胸部沖擊法:把小寶寶翻轉成臉朝天,頭低屁股高;然后爸媽用食指、中指連續按壓其胸骨下半部 5次。注意,用手指的肉肉的部位按壓。
3、 以上兩種方法視情況反復交替進行,直到把異物排出為止。
1-3歲寶寶的急救法:
1、 把寶寶的肚子擱在大腿上,保持頭低屁股高的姿勢,連續用力拍擊背部(兩肩胛骨之間)5次,5次后看看異物有沒有被排出,沒的話繼續,如此反復進行。
2、 注意,此辦法僅限異物吸入(異物不能太大)后短暫瞬間有效,否則還是火速去醫院為妥。
3歲以上,海姆立克法急救。
具體步驟如下:
1、爸媽站在寶寶背后,雙手放于寶寶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寶胸部。持續幾次按擠,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2、如果寶寶意識不清醒,讓寶寶平躺在地上,爸媽雙手疊放,掌心對準寶胸部正中線臍上部擠壓。
3、沒效果就火速去醫院。
魚小南:80后兒科醫生媽媽,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
更多相關建議:
氣管異物是兒科比較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在嬰幼兒群體中發生率極高,原因主要有兩點:好奇心很強,什么東西都喜歡往嘴里塞。會厭軟骨,它就像是個蓋子,當它向上時,氣道的開口“喉腔”就會開放,氣體就能進入氣管,而當它向下蓋住喉腔時,水和食物就不能進入氣道,而是進入后面的食道。會厭軟骨功能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導致異物進人氣管,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處理,可危及寶寶的生命。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3歲以上的兒童3歲以下的嬰幼兒
對于三歲以下的小寶寶可采用背部拍擊法及胸部沖擊法:
家長先平坐在椅子上,讓孩子趴在你的大腿上,一手固定孩子的頭頸部,使他面部朝下,呈頭低臀高位,然后用你的另一手掌根部,連續叩擊寶寶肩胛區 5次。
再將孩子翻轉過來,使其面部朝上,注意依舊是頭低臀高位,然后用你的食指、中指連續按壓其胸骨下半部 5次。
兩種方法反復交替進行,直至異物排出。
當寶寶發生異物卡喉后,若經過你的急救措施,寶寶能夠順利把異物咳出來,就說明孩子脫離危險了。但如果寶寶不能把異物排出來,就一定要盡快送孩子去醫院,以免發生意外。
更多相關建議:
有一個很厲害的搶救辦法,叫“海姆立克搶救法”,剛剛它就從生死線上救回一個女孩的姓名,
據江南都市報等媒體報道,11月19號上午9點30分,泉州開往深圳的D2313列車上,一個女人懷抱著臉色發青的女童向列車長跑去,哭喊著“救救孩子”。
列車長得知,孩子是被飲料嗆到而暈厥,接過女孩并從背后將其抱起,雙手抵住孩子上腹部,連續幾次用力向上抱壓推動。三秒鐘后,一些黏稠液體從孩子的口里噴了出來,她終于轉危為安。
列車長抱著獲救的女寶(圖片來自江南都市報)
列車長用的搶救辦法,叫海姆立克急救法,由美國外科醫生海姆立克教授發明。他經過研究和實驗,發明了利用肺部氣體沖開異物堵塞的辦法,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當有人因吃東西或喝水引發呼吸道阻塞時,這個辦法可是能救命的,尤其是我們家長。
嬰幼兒急救圖示
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果異物沒有吐出,再將孩子翻轉過來,雙腿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用食指和中指,在乳頭連線的下方的位置快速連續按壓五下。
大孩子急救圖示:
救護者站在孩子身后,從背后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于孩子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擠壓,反復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更多相關建議:
(耳趙問答190208)氣管異物是非常兇險的一種情況,一旦形成,即便立刻由專業人員搶救都未必能成功,更不要說在非醫療環境下了。在出現氣管異物后,現場急救的唯一方法是海姆利克急救法,這種急救有雙人、單人、幼兒等不同操作方式,其基本原理都是通過擠壓腹部,讓肺內氣體向外排放,達到沖出氣管內異物的目的。
國外有報道家長用菜刀做氣管切開取出異物,這種操作對于非醫療人員來說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于氣管異物,日常預防更重要,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口中有食物的時候不言不笑,不打鬧,防患于未然。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孩子誤食喉嚨被異物卡住,無法呼吸,家長應第一時間給予急救,促使異物排出,而非將孩子送往醫院,因為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超過5分鐘的話,即便搶救過來了,也可能對孩子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傷害。
當幼兒因為誤食異物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氣管與食道哽咽,若胡亂催吐或挖其喉嚨,反而容易讓阻塞更為嚴重,應想辦法誘使幼兒咳嗽,并利用急救方法,以壓力協助幼兒將堵塞的異物排出。
異物卡住喉部的自救互救共有三種方法:
1、頭低位,一手握拳拇指頂在上腹部劍突位,即肚臍的上方,另一手掌握住拳,向后、向上猛烈擠壓,動作要快,然后放松,可快速擠壓3次到5次。也可借助椅背、桌邊擠壓上腹部,然后放松。
2、救人者站在患兒背后,雙臂圍繞其腰部,用一手拳拇指頂在上腹部劍突位,另一手用掌按住拳頭,用力迅速擠壓,重復上述動作。
3、可以采取頭低足高的體位,用手掌適當用力在患兒后背雙肩胛骨內拍擊。
小兒異物卡住喉部如何急救
1、倒提法(適用:1歲以下嬰幼兒)
(1)曲膝跪坐地上。
(2)抱起寶寶,將寶寶的臉朝下,使其身體倚靠在大人膝蓋上。
(3)以單手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減拍背5次,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4)重復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助寶寶咳出堵塞氣管的異物,一直做到東西吐出出來為止。
注意:
勿將嬰兒雙腳抓起倒吊從背部拍打,這樣的錯誤方式,不僅無法將氣管異物排出,還會增加嬰兒頸椎受傷的危險。
若是液體異物哽塞,應先暢通其呼吸道,再吹兩口氣,若氣無法吹入,則懷疑有異物堵住呼吸道,再進行急救法。
2、哈姆立克(Heimlich)法(適用對象:1歲以上小孩)
(1)在孩子背后,雙手放于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
(2)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
(3)持續幾次擠按,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注意:
小于1歲以下之嬰幼兒,異物哽塞在氣管時不可進行哈姆立克急救法,以免傷及腹腔內器官。
更多相關建議:
寶寶誤食異物卡在氣管如何急救呢?
寶寶看到什么都往嘴里塞,如何誤食了異物該怎么辦呢?抽樣調查顯示,意外傷害已占0至14歲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異物又是造成兒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為0到4歲的孩子。
有人好奇,小孩子為什么什么東西都往嘴里送呢?實際上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然階段。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視覺發育并不完善,他最熟練使用的就是嘴巴了。通過自己的嘴巴,他可以品嘗這件東西的味道,感覺這件東西的軟硬,通過小手、眼睛和嘴巴的配合,感知這個物體,同時也了解了自己嘴巴的功能。等他完全發展和健全了口腔認知后,興趣會轉移到小手,就不再什么都往嘴里放了。
為什么孩子的氣管如此容易進異物?且一但吸入異物,情況又如此兇險?原因在于喉嚨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咽喉是人體氣道和食道并行的地方。將氣體和食物分流的裝置叫“會厭”——喉腔開口處的一個舌形活蓋。會厭向上開放,人就能進行呼吸,會厭向下蓋住喉腔,水和食物就不能進入氣道。一般來說,會厭分流功能受神經系統自動控制,但是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多不完善,吞咽反射功能尚未發育健全,所以最容易發生液體、固體物質進入氣道,出現“竄道行駛”。
異物進入氣道后,孩子會出現一些特征性癥狀,家長要能馬上識別出來,以便迅速進行急救。如果進入氣道的異物較大,把氣道完全堵塞,就是說氣道里面完全堵嚴了,機體不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孩子馬上會出現“三不癥狀”:不能咳嗽、不會呼吸、不能發聲。接著會出現呼吸困難,面部青紫,煩躁不安,大腦就會嚴重缺氧,意識喪失,心跳很快隨之停止,情況非常危急。
如果異物較小,進入氣道以后,孩子會馬上出現劇烈嗆咳、吸入性呼吸困難等,異物也可能因為劇烈咳嗽或由肺部氣體從氣道被沖擊出來,也可能沖擊不出來,甚至越堵越厲害,導致孩子呼吸停止,繼而心跳停止。
如果異物已經進入一側氣道(多見于右側),孩子會出現咳嗽、喘鳴,之后還有可能引起肺部炎癥。如果誤入氣道的食物含有脂肪酸,如花生米、杏仁等,則氣道炎癥會較明顯,孩子會咳嗽、咳痰;如果誤入氣道的是小紐扣、小彈珠等較小異物,剛開始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數周或數月后,孩子會反復發熱、咳嗽、咳痰,出現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等病癥。對于反復不愈的支氣管炎、肺炎,父母要特別注意,盡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出現氣道完全阻塞這樣的緊急狀況,無論是送往醫院還是等候急救醫生的到來,一般都來不及,這時候如果家長掌握嬰幼兒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方法就尤為必要了。
嬰幼兒氣道異物排出處理可采用拍背法:高聲呼救的同時,一手固定頭頸部,面部朝下、頭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連續叩擊間胛間區5次。再將嬰兒翻轉成面部朝上、頭低臀高位,檢查異物是否在口腔中,如果口腔中未見異物,翻轉身體立即用胸部沖擊法,用食、中指連續按壓其胸骨下半部5次。如此反復、兩種方法交替進行,直至異物排出。
(更多急救常識與觀點,請關注我的:急救醫生賈大成)
更多相關建議:
3歲內的兒童怎么辦背部叩擊法胸部沖擊發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和成人如何用海姆立克法自救3歲下孩子的飲食注意被卡后錯誤的做法
1.試圖通過吃東西來把被卡的食物頂下去;
2.用喝水的方法希望可以沖下去;
3.不停的去拍打背部,可能會讓異物更深;
4.用手去催吐;
這些都是不可取的錯誤做法。
更多相關建議:
異物卡住喉嚨氣管并不少見,堅果對于小孩子來說,一旦卡住,會有致命危險。那么萬一孩子被嗆住了,第一時間發現的家長又該做些什么呢?3歲以下的孩子可讓患兒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頭朝下,拍打其背部把食物吐出來,拍打要有節奏,力度要大一點,但即便如此,能救過來的也很少,所以還需趕緊就近選擇大醫院就診。懷疑孩子有氣管異物應迅速前往醫院檢查,到醫院的途中,要禁食禁水,同時千萬別用手去摳異物,防止異物越陷越深。康康君建議:3歲內的嬰幼兒盡量不吃帶殼的干果類食物。孩子如果自己非要吃,建議讓孩子安靜的慢慢吃,并嚴禁逗孩子笑或造成其哭鬧,也別讓孩子邊跑邊吃。
本文參考資料:
①陜西新聞網2018-02-21《春節期間異物卡喉現象頻發 醫生:及時就醫是關鍵》
②《健康時報》2012-11-22《氣管異物成了常見病》
③《健康時報》2013-02-25《氣管異物完全可防》
健康時報客戶端編輯:鄭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