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實生活中,養生無處不在。尤其現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了。現在根據《黃帝內經》從春夏秋冬四季談談養生。
一、春天怎么養生?
《黃帝內經》講“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誤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用現代的話理解就是春天是一個過程,表示陽的升發積累過程,而這個生發能力又是由上一個冬天對“精”的聚積而來的。“此謂陳”,“陳”就是陳舊,就是說春天的生發之機是把積聚在冬天的東西發出來。“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講的是天為陽,地為陰,陰陽氣全生發起來了,萬物都開始來發育生長,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夜臥早起”。夜臥就是晚點睡,春天到了,生發之氣起來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了,但是也不要超過子時。在太陽升起的時候,你要起來,因為萬物都在生發。“廣步于庭”的就是慢慢的走在大庭院里,讓氣慢慢地升發。“披發緩形”,就是說在春天里別約束生機,春天是生發的季節,在春天梳個馬尾就把生發之氣都給約束起來了,所以,在春天的時候要把頭發披散下來,這是表象,更核心的問題是告訴我們應該放松心情。緩形就是要放松腰帶穿寬松的衣服,別穿緊身衣,別約束生發之機,這也意味著放松心情。“生而無殺,予而勿奪”。就是說春天是不可以有任何殺心的,如果在春天折斷了一只花,秋天就會少收一顆果,所以沖天就不可以有一點殺心。萬物都在春天生長,就要讓他去生長,在春天,人體內的氣機也在生長,就不要壓抑,如果壓抑,人就會得病,這就叫生而勿殺。予而勿奪,就是給與予。“賞而勿罰”就是要獎賞不要懲罰。不懲罰就是不要抑制生發。
二、夏天如何養長?
《黃帝內經》講“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子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萬物茂盛。夏至一陰初生,陰陽之氣開始交會后,萬物華實,開花結果。這個時候我們人就應該夜臥早起,晚上晚點兒睡,早晨早點兒起。人到夏天的話,不要怕熱,不要怕陽光,因為夏天就應該外散,就應該充分地接受陽光,就應該出汗。現在大家都用空調室內溫度比室外低,由于人體的毛孔有自保功能,一進空調房,毛孔就會閉合,不讓寒氣過多的侵襲身體。當我們從空調房走到室外,外面又很熱,我們的毛孔也一下子又張開了,這樣進進出出毛孔老是在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合的狀態,就打亂了人體內陰陽的氣機。四季不同的氣侯實際上對人體肌膚是很好的鍛煉,但是吹空調容易讓人生病,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就得出汗,一年四季就指望著夏天疏泄,人體的垃圾全要在夏天排出去,如果不出汗,就會逐漸憋出病來,而且會造很深的病。如果在夏天沒有補養好身體,那么奉送給秋天的東西就很少,就像收莊稼一樣,收到的很少,到了冬天該收藏了,就沒什么好藏的。沒什么好藏的,就意味著要生重病了。“冬”也指老年人,如果在青壯年時期沒補養好身體,那么到來老年就會無物可收,衰老的特別快,青年和壯年就相當于夏天,夏天,該散的就散,我們在這一階段也在好散體內的能量,但是不能散的過度,如果在青壯年時期保養好了,到秋冬也就是暮年時,身體就會很好。
三、秋天怎么養收?
《黃帝內經》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是收斂的季節,所以在秋天一定要養收斂之機。在四季中,春和夏都要夜臥早起,而到了秋天就要早臥早起,因為天地之氣開始收斂了,那么人也要收斂,不可以在外散了。在情志上就要安寧了,要收斂了,不可以在外散了。秋天萬物都收獲了,我們要吃的就是它入血分的層面,就要補精,所以這是養收之道。
四、冬天如何養藏?
《黃帝內經》講“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子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要關閉所有開泄的氣機,要收藏。“水冰地坼”水都結冰了,水是主散的,像水這么散的東西都結冰了,都要發揮它的收藏之性了。地坼,地都開裂了,蘊藏在地下的好東西全都藏在里面了。這是藏的功能發展到了極致。“無擾乎陽”就是說這個時候不要攪動陽氣,天地陽氣動了,人就會遭殃。“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說讓腎精好像起來了,又好像藏進去了,要讓腎精停留在起與不起之間,藏的時候也不要突然一下子把整個都閉住了,要有一個過程。“去寒就溫”冬天要躲避寒冷,保持身體溫暖。
四季都是相互關聯的,春天的病全是從冬天來的,一年四季都要養好了,才不會得病。只有生發,生長,收斂,收藏全養好了,身體就健康了。
更多相關建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黃帝內經》只要形體與精神都很健康,就能享受應有的自然壽命。《內經》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養生法則。終天年,度百歲”呢?
更多相關建議:
養生,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下面給大家普及一點養生小知識及食物:1、【養生又好吃的零食】1.葵花子-養顏;2.花生-能防皮膚病;3.核桃-可秀甲;4.大棗-預防壞血病;5.奶酪-固齒;6.無花果-促
2、【飯后養生】①吃得太油膩,喝杯芹菜汁;②吃火鍋后喝點酸奶,保護胃腸道黏膜;③消化不良,飯后喝大麥茶或橘皮水;④吃方便面后吃水果,補償維生素與礦物質的不足;⑤吃蟹后喝生姜紅糖水,祛寒暖胃、促進消化、緩解胃部不適;⑥飯后吃個柿子,可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3、【生活小知識】夏季養生十大最佳方法:1、最佳調味品:食醋;2、最佳蔬菜:苦味菜;3、最佳湯肴:番茄湯;4、最佳肉食:鴨肉;5、最佳飲料:熱茶;6、最佳營養素:維生素E;7、最佳運動:游泳;8、最佳服色:紅色;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時。
4【最好的運動方式】步行鍛煉簡便易行,尤其適宜于中老年人和體弱者的健身養生。步行能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幫助心梗,中風的康復。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什么是養生,養生即是養命,養命要從養腎開始,腎乃先天之本,腎主骨生精,腎養不好!脫發,白發,掉發,骨質疏松健忘,記憶力下降,,脾乃后天之本,脾主運化水液,脾氣虛了,就會氣虛,氣虛時間長了就會血虛,因為我們吃下去的五谷精華進入腸胃經過脾的吸收轉換成一種紅色的液體,這就是血,養生要養好這兩大之本,調節好陰陽平衡身體才會健康,謝謝邀請僅供參考
更多相關建議:
養生首先要知道養什么才能生!
人因氣而生,氣亂則病,氣衰則老,氣盡則滅。此氣為先天之氣,為人之生存欲望,藏于心,要清凈無欲以養浩然正氣。后天之氣為風,風者為萬物之始,造化陰陽,運四時而行。春濕夏暑秋燥冬寒為四時之氣。人呼吸四時之氣運行生機。以順時而生,應季而長。春除濕,夏消暑,秋防燥,冬避寒。濕暑燥寒為人身之病,名為四毒。積于五臟六腑,久之成疾。四毒之病在于陰陽。陰陽者為人身之氣血。氣淤血滯經絡不通。經絡不通者五臟六腑功能受損,不能排去人體濕暑燥寒之毒。俗稱陰陽不合,五氣不順~火水未濟。所以養生即是養氣。使人身陰陽調和,五氣相循~水火既濟。
通俗的說就是養精氣神。補腎,護肝,扶正,驅邪四位一體來達到養生除病的效果。
古人談養生,道家有,如家有,兵家也有,但是個人認為還是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將醫學定義為“生生之道”——前一個“生”是動詞“提高”,后一個“生”是名詞“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規律。養生就是人類提高自身組織、自身康復能力的學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境界。(親請關注我)
二、現在養生觀
1.心氣順是養生第一要務
現在養生多是食補、鍛煉。但是我認為現在養生應該首先是,諸事要想的開,看的遠,諸事多看好的一面,這樣諸事順了,心情順了,心情好了,身體就會健康長壽,食補才會事半功倍。
2.食補不要高大上
現在的食補,追求的貴、新、奇、怪。個人認為完全背離養生的本義。我家曾有曾祖輩的兩位老人,都高壽90多歲。我父母等長輩買一些高檔補品,都被舅舅阻擋,因為舅舅是一位醫生,他常說:稀飯米粥,饅頭最養生,花生核頭最養人。其它補品你們就不要買了。也許這有些特殊性,但是這是生活的實例。
3.家庭和順最養生
如今,由于工作,生活,交通,工作離我們的家庭越來越遠,孤獨和失去老人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現在人們在家庭工作中仍然有問題,家庭氛圍已經改變了,多吃補品有用嗎?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后,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更多相關建議: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心梗和腦梗,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兩種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兩種疾病的發生,竟和現代人對早飯的忽視有關系。
原來,不吃早飯,胃中就缺少食物,人體血液里就會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這是一種能導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質。
另外,不吃早飯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飯的人更加容易粘稠與聚集。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幾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腦梗和心梗。
早餐不吃,惹來三高及腦梗、心梗,早餐還影響壽命的長短!
不吃早餐,什么病都來了
1
早餐不吃惹三高
研究表示,早餐沒吃,大腦會釋放需高熱量的信號,從而嚴重增加午餐及晚餐攝取垃圾食品的概率,經常這樣,極易引發糖尿病及三高。且此做法會導致得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7%。
2
早餐不吃易腦梗心梗
研究表示,早餐經常沒吃,極易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內壁上沉淀,造成動脈硬化。調查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比正常吃早餐的人得腦梗、心梗等疾病的概率要高很多。
3
早餐沒吃少活2.5歲
有國外研究發現,經常不吃早餐或隨便吃早餐的人,壽命平均約縮短2.5歲。
此外,早餐的質量除了對人一天的思維能力及決策有影響,同時還易引發膽結石、肥胖、胃炎等多種癥狀。
關于早餐的五個誤區
早餐誤區一
吃煎雞蛋
現在,很多人吃早餐的時候,多數將雞蛋做成煎蛋。但是,這樣對早餐來說,脂肪的比例十分的高,讓早餐顯得不健康。哪怕是吃雞蛋三明治,其中也會加入輔助調味料,如蛋黃醬等,所以,如果吃早餐想要吃雞蛋,盡量選擇水煮蛋,會更健康。
早餐誤區二
混淆純牛奶早餐奶
很多人早餐的必備之選是牛奶,但不少人經常把純牛奶和早餐奶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不同的。純牛奶和早餐奶雖然都有牛奶成分,但營養成分和配料是不一樣的。純牛奶就只是鮮牛奶,而早餐奶有牛奶、花生、水、麥精、燕麥、蛋粉、穩定劑、鐵強化劑、鋅強化劑等的配料,早餐奶的蛋白質含量通常為2.3%以上,而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2.9%-3.1%之間。個人在進食時,應注意區別,并搭配相應的食物,才更健康。
早餐誤區三
選擇甜食
點心中含有脂肪和大量糖分,讓人在不經意間攝入過多能量,導致有肥胖隱患。所以,早餐的主食盡量不要選擇太甜的食物。
早餐誤區四
吃加工肉
加工肉的脂肪比普通肉多,有可能導致增加壞膽固醇的量和使腦卒中的風險增加。所以,早餐想要吃肉,盡量不要吃加工肉。
早餐誤區五
吃各種零食當早餐
零食大多屬于干食,而在早晨,人體處于半脫水狀態,零食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而且餅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提供能量,但會使人體很快感到饑餓,將到中午時血糖水平會明顯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足,體質下降,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入侵。
健康早餐的五個標準
1.早餐要吃熱的食物
早晨室外的溫度尚未回升,人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沒有舒張,如此時攝入冰冷的飲食,必定會影響微循環,導致血流不暢。
長期進食會出現食欲差,皮膚漸失光澤,喉嚨老是有痰堵的感覺,時常感冒。這都表明胃氣受損,并且傷及了機體的免疫能力。
2.蛋、奶、豆類任選其二
早餐中最好要有奶類、蛋類、豆類中的兩種,他們的食物中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能夠有效幫助人體各種蛋白質的合成與組織更新。
具體到我們中國人的早餐就是,一個雞蛋(有高血脂癥的朋友可以不吃蛋黃),牛奶或者豆漿與綠豆汁、紅豆汁搭配使用。
3.粗糧、精糧粥來一點
饅頭、面包、燕麥片、面條、包子、雜糧粥等可以提供一天所需要的能保證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對胃有保護作用。
4.攝取堿性食物
早餐不宜過多食用肉類或太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品含有過多的脂肪。
比如熱牛奶、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大棗粥等其中的一種,然后再適當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堅果等,這樣的早餐既方便省事又營養充分。
5.7點到8點吃早餐
醫學研究證明,7點到8點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最好用15-20分鐘的時間吃完,養成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
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如果早餐較早,那么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早餐不吃,惹來三高及腦梗、心梗,早餐還影響壽命的長短!沒想到這一頓飯,如此重要,從今往后,好好吃早飯!
更多相關建議:
養生有很多方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家南派云門的陰陽養生。
一、陰陽區別
〖靈樞*陰陽系日月〗指出:“陰陽者,有名而無形。”說明陰陽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其無所指,而無所不指,但必須細觀自然之物象,才能明陰陽之含義。《素問*五運行大論》明確提出:“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自然界中最普遍、最能說明陰陽含義的物象,莫過于水、火,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水為陽,火為陽”。水火是陰陽應象的典型,但是白然萬事萬物中普遍存在著陰陽,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廣而論之“天地者,萬物之上不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邊: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短短的45個字,將陰陽的應象范圍包羅無遺。地陰,天陽,血陰,氣陽,女陽男陽,水陽火陽,右陰左陽,天地是自然的代表。世間萬物都在天地的規律中生存,運行:人只是天地中的一員。他的生死無處不包含著自然現象。
丨:從易經說,正面的,剛強的,積極的,主動的,炎熱的,雄性的,活著的,等事物都是陽。負面的,柔弱的,消極的,寒冷的,雌性的,死去的,等事物是屬陰的。太極圖就是陰陽現象的一個反應。
2:從中醫說,虛癥,寒癥,里癥,都累陰癥。實癥,熱癥,表癥,都是陽癥。陰代表物質,陽代表功能。
3:從四柱說,人是在一個時間和空間里產生和出生的,這個時間和空間就載著陰陽之氣,五行生化。男人女人就是陰陽,男女交和而孕育人,而人就是陰陽的產物。八字里有無數組陰陽體系:天干為陽,地支為陰,天干地支在單數為陽,在雙數位為陰,單月單曰單時為陽,雙月雙日雙時義陰等等,陰陽知曉人的命運規律。
今天就和大家談到這里,養生應先知陰陽之分。
不言不語,靜觀天下。
》
更多相關建議:
養生應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根據個人體質狀況,制定飲食,活動,交友,娛樂第諸多方面,以達到健康長壽為目標的一系列做法。
更多相關建議:
所謂養生,就是用一生來修養生機。養生是在我們身體沒有出現疾病的時候來養護自己的身體機能。等有病就叫治病了,與養生無關。養生養什么?養生就是著重養我們的精、氣、神。《靈樞-本神》中云:“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從這一段文字中就能看出來精氣神三者的關系。。五臟藏精,精是神居住之所,有精才能有神。精不但是神居住之所,也是氣之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云:精化為氣。也就是說有精才有氣,這也是道家修煉中煉精化氣的由來。我們養生一般都遵照《黃帝內經》中的原則,起居有常,食飲有節。遵循自然規律。想要達到養生的效果,最起碼得做到以下四點才行:良好的心態、充分的睡眠、合理的膳食、最后是合理的鍛煉。
無論是道家或者佛家,都是著重修心。所有的長壽老人都是心態很好的。這是養生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再就是睡眠一定要充足,因為在睡眠中我們的機體能夠進行自我修復,消除疲勞。心態越好的人睡眠質量反而越高。
以上兩點都能做到,還得飲食合理有規律。我們人體維持生存所以要的營養成分,都來自于我們的飲食,所以我們的膳食結構要合理,葷素搭配不可偏頗。而且不能暴飲暴食,饑一頓飽一頓的不規律,很多糖尿病的病人大都是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造成的。
最后就是合理的鍛煉。不是所有的鍛煉都適合你,要到適合你的鍛煉那才有利于養生。適當合理的鍛煉,有助于我們精、氣、神的養護和氣血的運行。精、氣、神足了我們的五臟六腑功能會更加正常,這也就促進我們的養生,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如果您有更好的表述,請在留言區或者評論區整理出來,大家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更多相關建議: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很注重養生,我覺得,養生應該先養性。
養性,就是通過學習修為使人的性格向好的善的方面發展。如果人性本來就是善的,就算不去注意養生,也會頤養天年。
當人性慢慢向善以后,人的身體內外就不會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擾,這是養生的要旨。善于養性的人,總會在疾病沒有發生之前就知道防范。所以性格向善的人,不僅僅是服用藥品,鍛煉功法,而且還有其他多個方面的品行,如果各個方面的品行完備了,即使不服用藥品,也可以享受天年。德行不完備的人,縱然每天服用玉液金丹,也不會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