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虛是中醫上的一個概念,氣,既秉承自父母的先天精氣,也來自于后天的水谷之氣、肺吸入的清氣。
中醫認為,氣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攝作用、氣化作用。所以一旦人體氣虛,就會表現出臟腑功能的減退,需要通過后天的綜合調養來補足元氣。
什么是氣虛?
病機:多是由于先天不足,久病體虛,勞累過度,年老體弱,疲勞過度等等因素引起;
癥狀:身體倦怠,肢體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乏力自汗,手腳怕冷,不思飲食,大便溏軟,舌淡胖有齒痕,脈虛無力等癥狀;
分類:根據五臟,最常見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
治療原則:補氣,健脾益肺
對于氣虛的情況,需要根據個人氣虛的類型服用藥物,同時配合調整飲食、改變生活方式等等,多管齊下。
氣虛吃什么好?
1,飲食調節
氣虛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先不用藥,多食用山藥、桂圓、紅棗、黃豆、白扁豆、羊肉、牛肉、雞肉、香菇、大棗、蜂蜜、糯米、黑米、枸杞等等,或者每天取適量的黨參、黃芪、人參、白術等中藥泡水或煎湯喝,補補氣血。平日多吃湯、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補益脾胃。
2,生活方式調節
適當的進行運動,比較常見的有氣功、太極拳、瑜伽等,提高身體抵抗力,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同時保持心態的平和。另外可以通過針灸理療大椎、關元、足三里、氣海等等穴位來補氣。
3,藥物調節
通過飲食及生活方式調節,但是作用并不明顯,依然存在氣虛情況的患者,需要根據氣虛側重的不同臟腑,臨床表現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調理。
①肺氣虛
臨床表現:咳嗽氣短,痰涎清稀,自汗畏風等
治療原則:補益肺氣
中成藥與方劑:四君子湯與玉屏風散加減,或補肺湯加減
②腎氣虛
臨床表現:咳嗽氣短,痰涎清稀,自汗畏風等
治療原則:補腎益氣
中成藥與方劑:腎氣丸加減,或金鎖固精丸、縮泉丸等
③脾氣虛
臨床表現:肌肉痿瘦,脘腹腰胯墜脹、便血、女性月經過多等癥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
中成藥與方劑:主方使用六君子湯,中氣下陷證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脾不統血用歸脾湯加減。
④心氣虛
臨床表現:心悸氣短,動則為甚,胸部悶痛等,
治療原則:補益心氣
中成藥與方劑:四君子湯、養心湯加減
小結:
中醫認為,氣虛證由于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癥候。臨床表現與氣虛側重的不同臟腑有所不同,常見的癥狀包括少氣懶言,身體乏力,頭暈目眩,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
氣虛的調理,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和個人身體情況選用補氣的藥物,同時配合飲食調節與生活方式調節,這樣才能補足元氣,調理好身體!
我是控糖人,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知識~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如果您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
最后,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幸福安康!
更多相關建議:
氣虛經常會使得臟腑功能低下,氣虛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體質,很多身體虛弱的人,身上都有不同臟腑氣虛的現象,大多數疾病在不同的階段也會出現各種氣虛的癥狀。
氣虛體質的人,臟腑虛弱,受不了寒熱,所以只要有點冷容易因風寒侵入而感冒,溫度有點高或者波動,就出現自汗的癥狀。
氣虛中氣不足,所以身體容易感到疲倦、精力不濟;如腎氣不足,會導致早泄、性功能下降等;如是肺氣虛,容易咳嗽、氣短懶言;脾氣虧虛則會面色萎黃、食欲下降、身體消瘦等。
不同的臟腑氣虛,在調理上方法和藥方都有所不同,肺氣虧虛,可以玉屏風散為主;脾氣虛可以選擇健脾丸、四君子湯等;心氣虛則可選擇歸脾丸等。
調理氣虛,要注意三方面,第一方面就是適當增加衣服,以防感冒;第二方面就是多進行一些運動,能激發臟腑功能,從而改善氣虛,但切勿過度運動,容易耗氣;第三方面就是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切勿過度思慮、不過度勞累,否則容易傷脾耗氣。
氣虛可以通過食用一些補氣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調理,例如,食物類:薏米、香菇、雞肉、蓮子、豬肚、鯽魚、淮山藥、泥鰍、白扁豆、大棗、土豆、芡實等;藥物類:人參、白術、西洋參、茯苓、黃芪等;在飲食上切記少吃寒涼生冷,油膩厚味的食物,濕度容易礙脾胃,導致影響氣虛恢復。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中醫文章內容,關注鄭醫生,有疑問可留言評論。
更多相關建議:
氣虛主要就是指五臟之氣不足,也就是五臟的功能虛弱,其征象為少氣懶言,語音低微,乏力自汗,舌體胖淡。根據五臟不同的生理特點,在氣虛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如心氣虛往往伴有心悸氣短,行動尤甚;肺氣虛往往伴有咳喘,形寒畏冷,臉色蒼白等。脾生氣,肺主氣,氣虛以脾肺兩臟之氣不足為多見。
張景岳說:“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參、黃芪之屬是也”。補氣的常用藥物如人參、黨參、白術、茯苓等。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可用四君子湯及其衍生方,補氣健脾、和胃益肺可用參苓白術散,益氣升陽、調補脾胃可用補中益氣湯,益氣斂汗、養陰生脈可用生脈散。陽虛者多見氣虛,氣虛者易致陽虛,助陽藥也大多有補氣的作用。氣病可傷血,血病也可傷氣,血虛者也可能伴有疲乏懈怠、少氣懶言的氣虛證候,所以補氣藥往往還會與補血藥配合使用,如補中益氣湯中就采用當歸養血和中。
除藥補外,氣虛者還可食補。補氣的食物一般有蓮子、扁豆、薏苡仁、山藥、大棗等。蓮子銀耳粥、茯苓薏苡仁粥等都是補氣的佳品。
寒邪最傷陽氣,故氣虛者應注意保暖,忌食寒涼生冷。“久臥傷氣”,故氣虛者應加強體育鍛煉或適當參加體力勞動。
更多相關建議:
有人參、白術、黃芪、黨參、太子參、西洋參、甘草、靈芝、淮山藥、紅棗、桂圓等等中藥材。補氣的中成藥有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人參養榮丸、八珍湯顆粒、健脾生血顆粒等。服補氣中藥要辯證你是氣陽虛還是氣陰虛。人參、白術、黃芪、黨參、紅棗、桂圓,比較適宜氣陽虛的人服用;太子參、西洋參比較適宜氣陰虛的人服用;靈芝、淮山、甘草,兩者都適宜。同時,要健脾利濕,氣血雙補,才能達到調理治病的效果。
更多相關建議:
氣虛需要辨證施治,肺氣虛可以食用偏溫補、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蘿卜等,忌生冷寒涼之品。平日可選用黃芪15g、山藥15g、粳米適量,煮粥服用。心氣虛可適當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苦瓜、油菜、香蕉等。忌咖啡、濃茶等。平日可用黨參、黃芪3g泡水做代茶飲,每日300-500ml即可。脾氣虛飲食宜偏溫,食物以精、細、軟為主,忌生冷。腎氣虛應多食羊肉、韭菜等性質溫熱的食物,少食用黃瓜、藕、梨等性質寒涼生冷的食物。
更多相關建議:
什么是人體之氣?是從哪里來的?是如何運行的?有什么功能?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是由精華生并和吸進去體內的自然界清氣相融合而形成的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其細微物質或能量,屬于構成人體或維系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人體之氣,來源于人們對呼吸之氣或人體自己內生的熱氣的認識。
人體之氣,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中一身之氣是人體之氣的最高層次;其實是元氣、宗氣(從氣的來源的角度理解);營衛之氣(從氣的運用角度理解);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從氣的分布來理解)。
一身之氣,成為與邪氣相對稱,成為正氣。中醫說,“正氣乃存,邪不可干”,說的就是正氣存內,則可以抵御外邪之氣,外邪之氣就對人體不能帶來傷害。正氣中的陰氣能抵御和祛除屬火等陽邪,而陽氣能抵御和祛除寒涼等陰邪。
什么是人體之元氣呢?
人體之元氣,僅僅屬于一身之氣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已,屬于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氣;元氣不能替代一身之氣,也不能睡一身各氣都屬元氣的分化,更不能從這個邏輯去推論人體之氣或元氣是生成人體各臟腑形體關竅的本原。
氣由精化:指的是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氣,也就是元氣;而脾胃運化水谷之精化生的谷氣,再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而谷氣和清氣融合為人之宗氣,元氣、宗氣形成一身正氣。
那人體內的氣是怎么運行的呢?
現代中醫以升降出入來理解,古中醫是以升降聚散來論述的。
人體之氣的氣化,指的是氣的運動而激發和調控機體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和能量在人體內的輸布運化(即西醫領域的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相當于古中醫哲學范疇氣化所指宇宙萬物的形態、性能和各種表現形式的不同而變化有別),所以人體之氣的氣化,不應該屬于氣的功能。
那人體之氣對于人都有哪些功能呢?
人體之氣,對于人體來說,大致有以下五個功能:
①。推動和寧靜作用:包括興奮和抑制;促進和調控;陽氣主推動、興奮、促進;陰氣主寧靜、抑制和調控。
②。溫煦與涼潤功能:陽氣主溫煦,陰氣主涼潤。
③。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陽氣抵御和祛除陰邪,陰氣抵御和祛除陽邪。
④。固攝作用:固攝精血津液等液態物質,防止無故流失。
⑤。中介作用:氣是感應傳導信息的載體。
什么是氣虛?
氣虛,其基本概念,可以理解為一身正氣不足,以及一身正氣推動、調控、防御、固攝等工鞥呢減退的病例狀態。
氣虛的癥狀,主要以體倦乏力、少氣不足以息、防御和康復能力低下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陰陽二對等的皆虛,則導致人體生理功能處于不良狀態,體力和精力都明顯匱乏,稍微活動一下或工作、運動就有疲勞和不適的感覺,現代醫學歸之于亞健康狀態。
如果氣虛狀態進一步發展,則可發生氣虛之證,會發生人體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明顯不足,往往少氣懶言、語聲低微、乏力疲倦、常出虛汗,動則更甚,甚至可見舌淡苔白、脈虛弱等。
氣不足,為氣虛。
氣有余,則為邪,邪可致氣虛。
而氣虛,在病機上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氣虛包括陰虛、陽虛、陰陽兩虛等,狹義的氣虛僅僅指陰陽二氣對等的皆虛。
在這里,我主要意指陰陽二氣皆虛的氣虛。
當然,氣虛,還能從臟腑之氣的角度去理解。一身之氣分布到臟腑,則為臟腑之氣;一身之陰氣,分布到臟腑,則為臟腑之陰氣;一身之陽氣,分布到臟腑,則為臟腑之陽氣。這些氣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這樣去理解:臟腑之精化生臟腑之氣,臟腑之氣分為臟腑之陰氣和臟腑之陽氣,同一臟腑的陰氣與陽氣對立制約又互根互用,協調統一,則這個臟腑之氣沖和調達,可以推動和調控這個臟腑的各種機能。
臟腑之氣出現障礙,則導致臟腑之氣虛,如脾氣虛,肝氣虛、腎氣虛、胃氣虛、脾氣虛等。
介紹五個氣虛食療方
1.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二兩,糯米一兩,紅糖近一兩。
先將玉米和糯米清水浸泡一兩個小時,然后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熬粥至熟,加紅糖再煮幾分鐘即可。
其作用是玉米粒含有抗氧化劑對人體健康有益,這個粥對氣虛的體弱有強身健體作用。
2.山藥桂圓粥:
山藥二兩,桂圓半兩,荔枝肉幾個,五味子3g,白糖適量。
山藥洗凈去皮切片,然后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同熬,后加入白糖即可。
山藥桂圓粥,具有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壯筋強骨、生長肌肉的作用,山藥含有的淀粉等營養成分,對體虛的人很有好處。
3.茯苓粳米粥:
粳米二兩,茯苓粉半兩,二者煮粥。茯苓有健脾安神作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4.人參紅棗粥:
人參幾克,大棗幾枚,與大米一兩一起加水熬粥即可。
在熬粥時,大棗可以去核,以防止嬰幼兒誤食而發生意外。經常服食這個人參紅棗粥,可以補中益氣,特別是脾胃虛弱諸癥均適合。
5.什錦麥胚餅:
用葡萄干半兩、龍眼肉和花生仁各十來克、大棗幾枚,麥胚粉二兩,白糖/紅糖少許。食材洗凈后,葡萄干和龍眼肉切碎,花生煮熟,大棗洗凈去核,也切碎,用麥胚粉開水稍燙,加入上面切碎的食材,調和均勻即可,做成薄冰,烙熟。
什錦麥胚餅具有一起養血安神提神的作用,經常適量食用,對氣虛體質的人大有好處。
當然,在上述食療方基礎上,氣虛之人可以經常進行一些健身運動,配合治療,比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快走、保健操等,聯合治療以加強固腎氣、壯筋骨的效果。
關注我,有見識,有態度,以靠譜的科普,為健康加營養。
更多相關建議:
講得很好有自己的觀點不重復
更多相關建議:
需要中醫辯證,說一下我自己屬于氣血兩虛,我吃黃芪,熟地,石斛,加一點點砂仁。
更多相關建議:
勞累過度也會體虛,心情不好也會虛
更多相關建議:
要注意虛不受補,所以要逐漸地,小步慢跑,用食講究策略,也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