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菊花一般在寒秋之時開放,和千里光的花期有所交集,兩者都是這個時間段開花,導致了一些朋友會把兩者給搞混,這一點需要注意。要說到野菊花的采摘時間,這個范圍就有點大了,老邪來說說關于采摘的這個問題。
野菊花在我們這邊又被稱為“黃菊花”,一般采摘的時間就是10月中旬和12月。
我刻意觀察了,我們廣西這邊正是在10月開花的,農村路邊和田野間隨處可見,它本身是中藥材,這個采摘時間同樣有所講究,因為不同地區,地理位置的不同,開花時間不同,或者是不夠均勻,一般我們選定這個時間段過后,還要看花的狀態。
采摘時,要找那種沒有完全開放,但已經色黃飽滿的野菊花,秋冬兩季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野菊花逐漸開放,大概在那個時間點采摘,曬干就行了。我和爺爺就采過不過野菊花,拿回家處理后,放在瓶罐里留著,偶爾會用得上。
野菊花和菊花差不多,藥用價值高,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的功效,這一點和千里光相似,有瘡毒之時,拿來煮水洗,會有一定的效果,一般外用比較多。它和菊花可以說是一對“兄弟”,但它的作用比較強烈,充分發揮了“野”性,同樣,脾胃虛寒的人是不適合使用的。
有時候目赤腫痛,野菊花也會幫得上忙,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農村喜歡采收回家的原因了,藥用價值高。以上就是采摘的時間和該注意的問題了,還是要區分清楚它和其它植物有區別再采摘,好了,覺得有幫助的話不妨給老邪點贊,收藏或是分享給更多人,感謝。
更多相關建議:
野菊花10月釆摘最適宜,為菊科多年生植物的頭狀花序。全國各地均產,以干燥花序入藥。【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肺、肝經。【功效、應用】清熱解毒:本品辛散苦降之力頗強,為外科疔涌要藥。能疏風熱、清熱邪、瀉火毒、解疔毒、破堅結、消瘀滯、排膿液、生新肉。用于:①疔癤癰疽:火毒蘊結,紅腫疼痛者,用此破血消滯、散結消腫。②喉痹:火熱上熏所致紅腫灼痛者,用以解毒瀉火,利咽止痛,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石斛合用,治耳鼻咽喉、口腔諸陽證膿腫;③時行火眼:風火相煽所致目赤腫痛,用之疏風瀉火、解毒消腫,與金銀花、黃菊花、密蒙花、大黃、夏枯草合用。④濕疹:濕熱凝結所致泡疹潰爛者,用之清熱解毒、養血祛風,用野菊花或莖葉煎濃湯洗滌,治皮膚濕瘡潰爛。【用法、用量】內服:10~20克,大劑量可用至60克。外用:搗敷或濃煎洗滌。【使用注意】攻伐力較強,對于胃氣虛弱者,慎用。【參考文獻摘錄】1.《本草綱目》:“治癰腫疔毒,瘰疬眼瘡。”2.《本草拾遺》:“破血,婦人腹內宿血食之,又調中止血。”3.《本草求真》:“凡癰毒疔腫,瘰疬、眼目熱痛,婦人瘀血等證,無不得此則治。”
更多相關建議:
1,野菊花在北方被稱為“九月菊”“山菊花”。
藥用花于夏秋盛開時采摘。
南方野菊花主產于廣西,湖南,江蘇。
在每年的秋,冬二季花初開放時采摘最為合適。曬干,或蒸后曬干。或生用。
2,[功效]:清熱解毒,瀉火平肝。
應用:疔瘡癰腫,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3,[藥用價值]:有顯著抗炎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還有明顯降血壓作用。
更多相關建議:
現在就采摘野菊花的好時期。
野菊花一般10月底開始采摘,到12月中旬結束。采摘時最好選擇未全開的花蕾,用手指把花柄處單個掐斷,保留整朵花的不被破壞。野菊花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臨床上用來疏風散熱、消腫解痛、抗感染、抗病毒的治療。
實際生活中,人們喜歡用野菊花泡水喝,可以避暑消熱,對火氣上升引起的咽喉腫痛,風火赤眼等之類癥狀有很好治療作用。經常飲用野菊花茶對血壓高患者也有積極的預防效果。
但是,野菊花性微寒。長期或大量服用,會傷脾胃陽氣,出現胃納差,胃部不舒服,大便不成形等消化道異常反應。特別是脾胃虛弱和孕婦,應謹慎使用。
更多相關建議:
野菊花最好是冬季采集,因為花期也是冬季!野菊花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怕寒冷!帶花折斷的你會發現昨天未開的花菊明天依然會開得鮮艷美麗!野菊花是一種中草藥!味苦!所以苦能泄熱!野菊花有清熱解毒作用!頭痛,咽喉腫痛!清肝明目!抗菌消炎的功效!能緩解蛇毒!等諸多功效。
更多相關建議:
野菊花有\"利五脈、調四肢,治頭風熱、腦骨腫痛、養目血、去翳膜、主肝氣不足\"。《神農本草經》稱:\"菊花味苦、平、主風、頭暈、腫痛、目欲淚出、皮膚死肌、惡見濕脾、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埤雅》稱,野菊花\"可人藥,久服令人長生 、明日、治頭暈、安腸胃、排毒功效:具有降壓解毒的作用。 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熱解毒、平肝降壓等功效,適用于流感、腦膜炎、 咽喉腫痛、腿腺炎、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瘡癤癰腫等病 癥。每日常用量為6?18克,脾胃虛寒者慎用。 野菊花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