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患家特約回答:全科陳醫生)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后者尤為常見。其中遠端感覺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病變,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50%以上。從臨床表現上來講,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性多發神經病變:這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癥狀從肢體遠端開始,逐步向近端發展,呈手套襪子樣分布范圍,一般從下肢開始。以感覺障礙為主,主要表現為疼痛和感覺異常,比如鈍痛、灼燒痛、刺痛、刀割樣疼、麻木、發冷、蟲爬感、發熱、觸電樣感覺等。有時也伴有程度不同的自主神經癥狀,而運動障礙相對較輕。發病也比較隱匿。
二、自主神經病變:自主神經指的是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動的神經,比如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內臟器官的神經,這類神經病變往往很少單獨出現,常伴有軀體性神經病變。反之,有軀體性神經病變的糖尿病病例中,通過功能檢查,發現某些程度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發病率可高達40%。可是一旦出現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癥狀,則預后可能就比較差。自主神經病變在心血管系統主要表現為休息時的心跳過速、突然站起時血壓明顯下降、無痛性心肌梗死等;在消化系統則表現為惡心、飯后腹脹腹痛、嘔吐、便秘、腹瀉等;在泌尿系統表現為排尿不暢、尿不盡、尿潴留、尿失禁,且十分容易發生尿路感染。
三、急性疼痛性神經病變:這種類型的神經病變比較少見,主要表現為急性發病的劇烈疼痛和痛覺過度敏感,在下肢遠端最為顯著,也可以影響到整個下肢、軀干或手部。常伴有肌無力、萎縮、體重減輕與抑郁。
四、腦神經病變:在糖尿病性單一腦神經病變中,最常見的是動眼神經麻痹。起初表現為復復視,幾天內會發展為完全的眼肌麻痹,還會出現上瞼下垂和瞳孔散大。糖尿病性動眼神經麻痹一般在6-12周內自發恢復,但可以有復發或發生雙側病變的可能性。
糖尿病神經病變本身就是糖尿病的并發癥。所以,當確診為糖尿病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做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篩查,并且之后至少每一年都要篩查一次。除此以外,還要做到嚴格控制血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延緩并減輕并發生的發生。
更多相關建議: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怎么預防以及怎么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糖尿病神經病變如何治療?
糖尿病神經病變癥狀非常難受,臨床上,醫生能夠做的工作很少。
1.治療上主要是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2.給予維生素B(B1,B6,B12),可以改善神經功能
3.神經節苷脂-1可能可以促進周圍神經再生,因此有的醫生也會用這個
4.如果有疼痛的患者,可以給予卡馬西平(但是一定要注意副作用問題)
糖尿病患者神經一旦出現病變,真的是非常痛苦的,因此,重在預防。
預防的方法就是一個,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規范治療。通過藥物+改善膳食結構+加強運動 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更多相關建議:
醛糖還原酶活性增強致多元醇旁路代謝旺盛,細胞內山梨醇和果糖濃度增高及肌醇濃度降低,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何部分,以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常見癥狀為肢端麻木、針刺、灼熱及感覺遲鈍等感覺異常。通常為對稱性,呈手套或短襪狀分布,有時痛覺過敏;隨后出現肢體隱痛、刺痛或燒灼樣痛,下肢較上肢嚴重,夜間及寒冷季節加重,病情進展緩慢。
自主神經病變也是糖尿病患者較常見的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瞳孔縮小且不規則,光反射消失,調節反射存在;出現無汗、少汗或多汗等;胃排空延遲、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失調癥狀;持續性的心動過速和直立性低血壓等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表現;還可表現為排尿無力致膀胱殘余尿量增加,最后出現尿失禁和尿潴留等。
另外,糖尿病患者早期還可能有腱反射亢進,后期減弱或消失;震動感減弱或消失,觸覺和溫覺有不同程度的減弱。感覺遲鈍易受創傷或灼傷致皮膚潰瘍,因神經營養不良和血液供應不足,潰瘍較難愈合,若繼發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敗血癥。
糖尿病神經病變還可累及腦神經,引起上眼瞼下垂和眼球運動障礙、眼球內斜視等。糖尿病神經病變亦可累及股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等,但較少見。
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多種多樣,沒有特征性,而且一旦受損將不可逆。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穩定是避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關鍵。其次,定期體檢。特別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除了常規的糖尿病風險篩查項目,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加檢心電圖、尿微量白蛋白、神經系統檢查、電生理檢查等項目,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很大,可以說,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2001年全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調查顯示,我國住院糖尿病病人神經病變患病率為60.3%。
糖尿病為什么會引起神經病變
葡萄糖進入神經細胞時不需要胰島素的幫助,所以糖尿病病人神經細胞中葡萄糖濃度常較高,這些葡萄糖在醛糖還原酶的催化下,先生成山梨醇,進而又轉變為果糖,使神經細胞中的滲透壓升高。
同時由于病人血糖高,神經細胞中蛋白質發生糖化變性,再加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造成局部缺氧,最終導致神經細胞腫脹,神經纖維的鞘膜脫落,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
全身各處的神經組織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損害,按其所在部位和功能,可將糖尿病神經病變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神經病變兩大類。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糖尿病也可影響脊髓,表現為肢體的感覺與運動失常,位置覺消失,還可能有排尿困難與陽痿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包括腦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以及自主神經病變4種
(1)腦神經受損的表現
腦神經共有12對,多數都能受糖尿病的影響,腦神經受害的表現包括上眼臉抬不起來、眼球活動障礙、看東西雙影、聽力下降、口眼歪斜等。
(2)感覺神經受損的表現
糖尿病感覺神經病變非常常見,主要表現為末梢神經炎,有時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末稍神經炎的癥狀為肢體疼痛、麻木,疼痛嚴重時有的病人會喪失繼續生活的勇氣。
病人可有皮膚感覺異常,如有燒灼感、蟻走感、觸覺過敏,但真正受到高溫、低冷或刺傷等外界刺激時反而不能有正常的感覺,不能立即采取自我保護的措施而容易受傷。還有的病人敘述“腳下沒根”,“像踩在棉花上一樣”,容易跌倒。
(3)運動神經受損的表現
與感覺神經相比,運動神經受累的情況比較少見,主要表現為血管神經性病變,如全身無力、肌肉萎縮、肢體疼痛等,偶有單神經麻痹引起肢體癱瘓者,多數病人經過積極治療,癥狀可以消失。
(4)自主神經受損的表現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也非常多見,病人常訴說大汗,特別是頭面部和軀干部大汗,四肢汗不多,吃飯或稍事活動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半身出汗。
腹脹、大便失常、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也不少見。
病人還可有直立性低血壓,他們往往躺著時血壓高,一站起來血壓就下降,甚至頭暈跌倒。
另外不少病人排尿障礙,或有尿尿不出來,或小便淋漓不盡。
糖尿病病人的陽痿、不育也很常見。這些癥狀都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
如何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率很高,遺憾的是治療,特別是根治糖尿病神經病變相當困難,所以防治糖尿病神經病變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它的發生,控制它的發展。
(1)控制好糖尿病,以延緩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進展
糖尿病控制好壞,有時并不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進展速度相平行,由于遺傳特點的不同,控制比較好的病人的神經病變不一定就比控制較差者輕,也就是說人和人沒法兒比。但是對一個人自己來說,控制好糖尿病肯定對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利。
(2)使用劑量較大的維生素
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如甲基維生素B12(甲鈷胺)可能有所幫助,近年來有人主張用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硫辛酸)或神經節苷脂類藥物改善神經磷脂代謝,減少山梨醇的產生,提高神經傳導速度,以從根本上解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問題,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3)使用改善微循環的血管活性物質
因為有人認為神經干上的微血管病變是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病理基礎之一。在這一方面,中醫中藥可能發揮較大的作用。
(4)對癥治療
以盡量減輕糖尿病神經病變給病人帶來的痛苦。有時三環類抗抑郁藥對緩解疼痛也有幫助。對癥治療包括緩解疼痛、減輕麻木、避免直立性低血壓、調節好大小便、治療好陽痿等。吸煙對糖尿病神經病變影響也很大,糖尿病病人不能抽煙。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神經病變就是指長期高血糖導致的外周微血管病變,阻礙了神經細胞的營養供給,導致神經缺氧缺血,逐漸造成神經損害,這在糖尿病患者中是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在早期,可能患者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癥狀,但在肌電圖檢查中會出現異常結果,比如神經傳導速度變慢等。后期,逐漸在四肢出現一些癥狀,包括感覺神經的病變,比如肢端麻木感、針刺感、發冷或灼熱感、蟻行感、踩棉花感等異常感覺;感覺減退,即使沒有穿戴患者也感覺好像戴了手套穿了襪子,對冷熱痛等感覺敏感度降低甚至喪失;還有一種是感覺過于敏感,觸覺極其敏感。以上這些癥狀一般在下肢更為明顯,從指端逐漸向上發展,而且通常雙側對稱。另外還有運動神經的病變,導致受運動神經支配的肌肉萎縮,出現比如面癱、眼瞼下垂等。
對于有癥狀的患者,很容易進行診斷。只要滿足一下幾個條件,就可以確診:第一,有明確的糖尿病史;第二,是確診糖尿病時或之后出現的神經病變;第三,臨床癥狀與上面所述的癥狀相符;第四,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第五,有臨床癥狀者,在踝反射、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等5項篩查(在醫院做)中有任意一項異常者,如果沒有臨床癥狀,在5項篩查中有兩項異常者,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神經病變。如果按照上述還無法確診,就要做神經肌電圖檢查。患者可以按照癥狀先自行進行初步判斷,再前往醫院進一步確診。
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還是要依靠患者良好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來減緩病程的發展。一旦發生,可以通過神經營養和修復、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應激、改善代謝紊亂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對于已經受累的系統只能通過一些對癥治療來緩解不適,改善生活質量。
就這些啦,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病程越長,血糖控制越不穩,就越容易發生神經病變。我們的神經遍布全身各處,一旦發生病變就會累及各個器官,出現各種不同的癥狀。最重要的是,神經病變的病程較緩,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延誤治療。1. 疼痛、四肢麻木2. 肌萎縮,痙攣或肌無力3. “癱瘓”4. 血壓異常5. 心跳異常6. 皮膚干燥、瘙癢、出汗異常7. 性功能障礙(1)實時監測,嚴防高血糖(2) 細心照顧自己的身體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想了解更多權威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更多相關建議:
由于人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損害了人體某處或多處神經系統、影響了人的感覺(感受冷熱、疼痛等)、運動等功能的一種病變。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后者尤為常見。其中遠端感覺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病變,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50%以上。糖尿病神經性病變有什么表現?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各種表現都是不同功能的神經受損造成的,受損的神經不同,臨床表現不同,而且可以有多個神經受損、多種表現同時存在的情況。可急性發作,也可表現為慢性過程,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等。1.控制總熱能,這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
2.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
3.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如魚、牛肉、雞蛋等。
4.減少脂肪攝入量、控制油炸食品 。
5.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多食蔬菜。
6.戒煙戒酒。
7.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有利于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本身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發的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在這些糖尿病并發癥中,糖尿病神經病變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作為糖尿病患者,了解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原因和癥狀,危害,做好周圍神經病變的預防,都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為什么會引發神經病變
如果你有糖尿病問題,還經常會出現手腳麻木,疼痛,皮膚感覺異常等等方面的癥狀,說明可能糖尿病正在逐步的影響你的周圍神經系統,很多朋友想知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惜的是,糖尿病引發周圍神經病變的具體機理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楚,但通常說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一般被看做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長期的高血糖導致的微血管病變,引發的供血障礙,代謝的紊亂,氧化應激損傷,神經炎性損傷以及某些維生素的吸收障礙等問題,都是引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可能病因。
糖尿病神經病變會有什么癥狀和危害
糖尿病神經病變,顧名思義,當然首先的表現是皮膚感覺的異常,這種感覺的異常往往是非常多樣化的,比如說皮膚可能出現寒冷感,也有可能出現讓人不適的灼熱感,有可能是蟻走感,也有可能是麻木的感覺,還有多種情況,會出現疼痛感,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出現早期周圍神經病變的常見癥狀。
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神經痛癥狀,比如灼熱痛、針刺樣疼痛、電擊樣痛等多種疼痛方式,同時還會伴有感覺異常的情況,各種疼痛癥狀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會組合出現,有些朋友會在夜間出現疼痛加劇的現象。
除了感覺異常,疼痛的癥狀以外,糖尿病神經病變還包括糖尿病導致的植物神經,也就是自主神經的病變,而自主神經關系著身體多個器官的節律性收縮,因此,周圍神經病變,并不是單純的引起感覺異常,不適感覺,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還有可能會累及多個與植物神經調節密切相關的組織器官。
比如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問題,比如心率異常,血壓調節異常,體位性低血壓,運動耐量降低等情況,除了要考慮糖尿病引發的心血管并發癥所引起,也應該考慮糖尿病牽引起的植物神經失調造成的影響。
除此之外,胃腸道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都有可能因為糖尿病引起的植物神經紊亂而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癥狀的和相關健康問題,因此,對于糖尿病引發的周圍神經病變癥狀,應該綜合考量,積極調理。
糖尿病神經病變如何預防和改善
想要減少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危害,首先要做的還是要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如何才能夠盡量減少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呢?首先要做的,當然還是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做好血糖的控制,要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要在發現高血糖問題之初,盡早的加強血糖控制,研究證明,如果能夠在糖尿病前期,就積極的加強生活調理控制血糖,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時間就會大大延后,即使出現,相關的癥狀也會更加輕微;第二就是要嚴格控制好血糖水平,多項大型的糖尿病臨床研究證明,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強化控制好血糖水平,對于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健康獲益,是非常明確的,因此,只有長期的控制血糖穩定達標,才能夠更好的做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預防。
而對于已經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朋友,也要積極的對身體進行調理改善,在嚴格做好血糖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針對性對身體進行調理改善,比如選擇抗氧化劑(如硫辛酸),減少周圍神經病變受到氧化損傷,比如結合情況,適量的補充維生素B12,加強神經的營養,促進受損神經修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改善微循環,改善代謝紊亂,改善疼痛癥狀,改善心血管、胃部、泌尿系統不適癥狀的相關治療藥物等,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遵醫囑服用來改善和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癥為特征的慢性疾病。盡管現代醫療保健使用了大量的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以幫助我們控制高血糖,但仍然還有少數朋友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這是因為糖尿病神經病變有時候只是簡單的麻木,很容易讓我們忽視。
對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而言,如果在體檢時,發現了輕觸覺、振動和溫度的感覺損失,這一般與血糖控制不良或血糖控制的大波動有關。所以無論怎樣,我們都有意識到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要性,即使是缺乏癥狀并不能排除神經病變的存在。接下來,我就與大家詳細說一說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相關知識。
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原因?
高血糖癥對周圍神經造成損傷的確切機制,在目前的醫學上是尚不清楚的,但很可能與聚醇積累、非酶糖基化終產物損傷和氧化應激等有關。就拿非酶糖基化終產物損傷來說,它會與細胞幾乎所有的成分發生反應,從而對我們產生毒害作用。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可能以幾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即感覺性、局灶性或多局灶性和自主神經病變。
此外,持續升高的血糖水平會導致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受控制的血糖水平會干擾神經信號傳導和功能,從而可能導致毛細血管壁變弱,使神經缺乏氧氣和營養。神經病變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重和糖尿病的持續時間而增加,在患有糖尿病超過25年的人中發病率最高。
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患有糖尿病的朋友,都伴有高膽固醇、高血壓和低水平的維生素 B12,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也會導致神經病變。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具有降低體內維生素B12水平的副作用。如果我們服用二甲雙胍,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B12以抵消這種影響。
神經病變有時也可能由腎臟疾病、腕管綜合征等機械損傷、遺傳因素、某些毒素或廣泛炎癥引起,這些炎癥可能引發攻擊神經的自身免疫反應。最后,我們吸煙和酗酒也會顯著增加風險,因為它們會縮小和削弱動脈并減少流向四肢的血流量。
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
一般來說,糖尿病朋友超過80%的截肢都發生在足部潰瘍或受傷后,而究其原因就是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起的。這是因為糖尿病神經病變可能導致的相當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我們自己,了解其表現、預防和治療都至關重要。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癥狀取決于一個人的神經病變類型,以及受損的特定神經。癥狀從輕微到致殘不等,雖然它們一般會逐漸惡化,但嚴重的癥狀可能會突然出現。周圍神經病變一般會影響身體的兩側,癥狀可能包括:手腳灼痛、麻木和刺痛、痛覺或溫度覺喪失、由于協調問題而行走困難、肌肉無力、由于無法注意到受傷而導致腳部疼痛。
自主神經病變的癥狀可能有很大差異,具體取決于涉及的器官。我們可能會遇到心率加快、改變姿勢時頭暈或頭暈、腹脹和惡心、腹瀉或便秘、膀胱問題、出汗過多或減少、無法感知低血糖的跡象。近端神經病變可導致臀部、臀部或大腿疼痛,以及相應腿部肌肉無力和喪失。虛弱可能使站起來變得困難。
局灶性神經病會影響單根神經。如果手臂或手部的神經受損,可能會導致手部疼痛、麻木或無力。如果面部神經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貝爾麻痹。眼神經受損可能導致復視。假如是單個神經病變則會出現很突然的發作,無論是正中神經、尺神經,還是橈神經、眼神經受到影響。我們在做神經電生理評估,就會明確看到神經沖動和傳導的振幅都在降低。
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該怎么預防和應對?
因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根本原因是糖尿病,所以將血糖保持在目標范圍內很重要。雖然每個人的理想范圍可能有所不同,但請一定要咨詢我們的主治醫生,實施治療性藥物和生活方式計劃,在此期間,也要注意營養和鍛煉,并保持適當的足部護理。
定期使用血糖儀檢查自己的血糖水平,以確定我們的血糖控制是否穩定。如果不穩定,則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調整治療策略。如果我們的血糖控制穩定,那么我們應該每年至少進行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查,以了解我們過去幾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況。如果我們沒有充分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則應該每年至少進行四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查。
并非每個患有神經病的人都會經歷神經疼痛,但如果我們感到疼痛,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非處方止痛藥可能會有所幫助。在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中,雙腳的風險更高,因為它們不容易看到。因此我們要注意被尖銳異物扎上雙腳,或者刺激可能會發展為開放性傷口或潰瘍。
患有糖尿病的朋友需要特別照顧他們的腳,并定期檢查他們是否有問題,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是一個常見問題,可能導致愈合緩慢、潰瘍、感染或組織死亡,這可能需要截肢。每天清洗雙腳,徹底擦干雙腳并檢查它們。每天都要始終穿著合腳的鞋子和干凈、干燥的襪子。不要以為家里干凈,就赤腳行走。最后,不要使用足部產品、工具或化學品,因為這些可能會對腳部造成傷害。如果我們的足部受傷在幾天內無法正常愈合,或者我們發現不明原因和持續時間的受傷,請一定要及時就診。
結束語:
如果您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重要的是要注意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跡象。一般失去感覺或注意到身體任何部位的刺痛感,很可能是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明顯信號。如果我們稍有不慎,將會導致肌肉減弱或更嚴重的殘疾。假如我們積極努力控制血糖水平,是完全能夠預防神經病變的繼續進展。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答,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大類。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糖尿病會引起腦血管病變,也可能影響脊髓,表現為肢體的感覺和運動失常,還可能出現排尿困難和陽痿。
周圍性神經病變也分很多種,其中感覺神經病變非常常見,主要表現為末梢神經炎,其癥狀為肢體疼痛麻木,還可伴隨感覺異常,如灼燒感、蟻走感,觸覺過敏。但患者真正受到高溫、寒冷、刺傷等刺激時,卻沒有正常的感覺,因此容易受傷而不自知。
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也比較多,患者經常表現為面部和軀干部大汗,隨便吃個飯,稍微活動下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則是半身出汗。這些癥狀都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
為了及早的發現神經病變,患者需留意四肢的異常情況,當出現感覺失靈、異常大汗、手腳麻木時,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
為了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除了要控制好血糖,還應補充一些營養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硫辛酸等,能夠幫助防治神經病變。對于已經出現了神經病變的患者,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環、緩解疼痛麻木的藥物。
覺得本回答有用就點個贊吧!歡迎關注糖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