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大多是非小細胞肺癌,病情一般還不是太晚。術后復查是肺癌整體治療的重要部分,不是簡單地走過程,檢查的目的是監測有沒有復發、轉移,以便于早發現、早治療。除了檢查還要同主診醫生交流、溝通一些疑惑、注意事項。術后治療有些病人在原來手術科室進行,有些轉到腫瘤內科治療,還如果沒有什么癥狀,就常規檢查,術后前兩年每6個月1次,胸部CT、腹部CT或超聲。腦部CT或磁共振、骨核素掃描不常規做,如有頭痛、頭暈,腰痛等可能骨引起疼痛時才考慮做,實際工作中也多建議病人1年1次頭部、骨的檢查。血液檢查主要是血常規、腫瘤標志物和肝腎功,如有明顯變化是要進一步影像學檢查的。全身PET-CT檢查一般不建議用作常規復查,主要原因是太貴。
術后超過兩年時間,沒有什么異常情況以后就1年1次胸部CT、腹部CT或超聲,血液檢查可半年1次,也可同影像檢查一起做。若術后已經5年,還有癥狀、也沒有異常發現,那就太好了,與治愈就很接近了,不過仍建議1年1次復查,大意不得,小心為妙。
肺癌術后易出現局部復發轉移,比如咳嗽、聲音嘶啞等,發生癥狀即需復查,建議做增強胸部CT最好。肝臟、腦、骨、腎上腺是肺癌遠處轉移最常發生的四大部位,如有肝區疼痛、頭痛、頭暈、疼痛就要行相應檢查以排除。
全身狀況有變化時也要多考慮是不是和腫瘤有關,如體重降低了,一般需要全面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問題。
所有的檢查都有了結果,一定要讓主診醫生看看,有不少人自己看報告,只想好的可能,誤事的情況也不少。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632
更多相關建議:
肺腺癌的發病率已超過肺鱗癌,在全球范圍內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肺腺癌大約占肺原發腫瘤的40%,較容易發生于女性及不抽煙者。手術后的肺腺癌病人出院后醫生都會交待一定要定期復查。那么需要查哪些內容呢?1.常規的抽血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全套,腫瘤標志物等。查血常規的目地是觀察骨髓造血情
肺腺癌的發病率已超過肺鱗癌,在全球范圍內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肺腺癌大約占肺原發腫瘤的40%,較容易發生于女性及不抽煙者。
手術后的肺腺癌病人出院后醫生都會交待一定要定期復查。那么需要查哪些內容呢?
1.常規的抽血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全套,腫瘤標志物等。查血常規的目地是觀察骨髓造血情況,看看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是否符合術后輔助治療的條件。生化全套里包含肝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血電解質測定,檢測手術對這些指標有沒有影響,看看肝腎功能是否異常,能否進行后續的化療或者放療。腫瘤標志物檢測可以與術前指標對比,腫瘤標志物如果高于正常考慮可能存在癌細胞殘留。
2.胸腹部CT:肺腺癌不同于鱗癌,容易出現血行轉移,淋巴道轉移相對較少,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胸膜轉移引起胸水的出現,肝臟轉移,腎及腎上腺轉移,所以需要常規做胸腹部CT增強掃描。
3.頭顱磁共振:肺腺癌易通過血液循環轉移至腦部,雖然根治術后的患者半年內出現腦轉移的比較少見,但有極少數人可能比較不幸,所以頭顱磁共振是術后常規檢查。
4.骨掃描:肺腺癌另一個好轉移部位就是骨,胸腰椎、肋骨、股骨比較多見。骨掃描是通過放射性同位素在病變部位放射性濃聚來顯像,骨顯像對于轉移性骨腫瘤的診斷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在腫瘤轉移的早期就伴有局部骨組織代謝異常,因此骨顯像發現惡性腫瘤骨轉移灶可較X線攝片早3-6個月。
5.心電圖及心臟超聲檢查:一般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心肺功能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部分化療藥物對心臟有比較明顯的毒性,所以心臟方面的檢查也是需要做的。
6.基因檢測:目前隨著靶向藥物的廣泛使用,肺腺癌患者術后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常見的8個檢測基因為EGFR, KRAS, HER2, ALK, ROS1, MET, HER2, RET。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檢出所有基因。術后病人最好選擇手術標本進行基因檢測,雖然抽血查循環腫瘤細胞也可以檢測這些基因,但術后病人體內循環腫瘤細胞可能微乎其微,很難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更多相關建議:
一般來說:術后3個月: 胸部CT平掃,腹部彩超(肝膽脾臟胰脾雙腎以及腎上腺);術后半年: 胸部平掃CT,腹部彩超(肝膽脾臟胰脾雙腎以及腎上腺),頭顱CT或者透露磁共振,骨掃描(ECT),血液腫瘤標志物;術后9個月: 復查項目可參考術后3個月;而術后1年 復查項目同術后6個月。術后
一般來說:術后3個月: 胸部CT平掃,腹部彩超(肝膽脾臟胰脾雙腎以及腎上腺);術后半年: 胸部平掃CT,腹部彩超(肝膽脾臟胰脾雙腎以及腎上腺),頭顱CT或者透露磁共振,骨掃描(ECT),血液腫瘤標志物;術后9個月: 復查項目可參考術后3個月;而術后1年 復查項目同術后6個月。術后1年,可每半年查一次,項目參考術后半年那些項目。
為什么要做這些檢查呢?肺癌術后復發率偏高,規范術后隨訪可及時發現潛在轉移灶,并能第一時間鏟除掉。肺癌容易發生肝轉移,骨轉移,淋巴結轉移,而胸部CT: 可以了解肺部情況,包括肺部新發結節,新發積液,肺門及縱隔淋巴結情況。2、彩超檢查可發現有無肝轉移,腎上腺轉移等;血腫瘤標志物也是檢測病情變化的一種工具,跟肺癌相關側有CEA,SCC,NSE、CYFRA21-1等,骨頭是肺癌容易轉移部位,骨掃描可排除有無骨轉移。
更多相關建議:
肺癌術后復查,是觀察術后肺癌的病情變化,需要根據手術前后的病人情況做復查。主要復查以下幾個方面:一、肺癌血清腫瘤標志物肺癌血清標志物包括CA199、CA242、CEA、NSE、CYFRA211、TPA等,血清標志物是反映肺癌全身病情變化的綜合指標,能較好地早期反映肺癌手術前后的變肺癌術后復查,是觀察術后肺癌的病情變化,需要根據手術前后的病人情況做復查。主要復查以下幾個方面:一、肺癌血清腫瘤標志物健醫保堂,分享交流健康醫療保險知識,共創健康美好生活,歡迎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肺腺癌術后需復查以下檢查:1.血常規。通過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有無降低。2.肝功、腎功、血脂、電解質。可了解有無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缺乏、血糖、血脂情況。3.腫瘤標記物。如CEA、CA125、CA153等,可以判斷腫瘤有無進展。4.胸部CT。胸部CT可以動態了解肺
肺腺癌術后需復查以下檢查:1.血常規。通過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有無降低。
2.肝功、腎功、血脂、電解質。可了解有無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缺乏、血糖、血脂情況。
3.腫瘤標記物。如CEA、CA125、CA153等,可以判斷腫瘤有無進展。
4.胸部CT。胸部CT可以動態了解肺癌術后有無進展 ,治療效果如何。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前面回答過類似的問題,肺癌術后要積極預防再次復發的發生,不只是定期做必要的檢查,更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1、還要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正確面對所患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2、肺癌患者術后并不是萬事大吉了,放、化療結束后要定期復查,主要檢查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和肺CT掃
謝邀!
前面回答過類似的問題,肺癌術后要積極預防再次復發的發生,不只是定期做必要的檢查,更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1、還要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正確面對所患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2、肺癌患者術后并不是萬事大吉了,放、化療結束后要定期復查,主要檢查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和肺CT掃描。 3、肺癌手術后,要進行免疫治療和康復調理,以盡快恢復機體的免疫功能,消滅殘余癌細胞。 4、肺癌患者術后注意保暖,盡量減少患感冒的機會。 5、正常飲食,各種食物只要是清淡、新鮮、富于營養、易于消化的都可以吃,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煙禁酒。 6、肺癌患者不要在空氣污濁的場所停留,避免吸入二手煙,遠離廚房油煙。
更多相關建議:
肺癌通常需要復查胸部、上腹部增強CT,顱腦磁共振,骨掃描,但是復查的周期各有不同。
肺癌通常需要復查胸部、上腹部增強CT,顱腦磁共振,骨掃描,但是復查的周期各有不同。
更多相關建議:
肺癌術后定期復查#癌癥# 主要是為了檢查是否會有轉移復發的情況,復查不能阻止腫瘤的轉移,卻能早日發現癌癥,盡快采取治療措施。本文介紹了肺癌的復查時間和肺癌的腫瘤標志物。#科普一下# 肺癌復查時間肺癌復查的時間和內容 3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 6個月胸部CT
肺癌術后定期復查#癌癥#
主要是為了檢查是否會有轉移復發的情況,復查不能阻止腫瘤的轉移,卻能早日發現癌癥,盡快采取治療措施。本文介紹了肺癌的復查時間和肺癌的腫瘤標志物。
#科普一下# 肺癌復查時間肺癌復查的時間和內容
3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
6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9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
12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18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24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30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36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42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48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54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60個月胸部CT、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上腺)、頭顱CT、骨掃描(ECT)、腫瘤標志物
肺癌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NSE具有相當高的特異性,在小細胞肺癌中有異常過量表達,是小細胞肺癌首選標志物,陽性率為65%~81%,而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血清NSE升高者低于20%,故而可作為鑒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指標。此外,肺癌進展期患者的NSE明顯高于非進展期者,治療有效時NSE水平隨之下降,因此NSE既可用于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又用于監測治療反應。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肺鱗狀細胞癌可有50%陽性率,而其他肺癌的陽性率不足30%,故SCC被認為是特異性較高的鱗狀細胞癌標志物。SCC的血清半衰期很短,陽性患者術后僅幾小時其血清SCC便可除至正常值以下。許多鱗狀細胞癌復發時都可見到血清SCC水平的“反跳”,故SCC可用作鱗狀細胞癌復發監測。非惡性肺部腫瘤可有10%~15%的假陽性。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人血清中僅能測出微量CEA。已經證實肺癌細胞能直接產生CEA,因此測定血清中CEA含量可作為診斷肺癌的一項指標。研究結果,50%左右的肺癌病人血清CEA高于正常,其中主要是肺腺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病人血清CEA水平顯著高于局限性病變,可考慮作為評價預后的指標。CEA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尚待進一步研究。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由于氧自由基對細胞膜的損傷及腫瘤細胞壞死,使癌細胞內Mn-SOD溢人細胞外液而被檢出。Mn-SOD對肺癌診斷的敏感性為86。11%,特異性91。18%,診斷正確率88。57%,對各型肺癌均有較高檢出率,ⅢⅣ期患者的Mn-SOD高于I、Ⅱ期,因而Mn-SOD測定對肺癌的診斷、療效判定均有實用價值。
胃泌素:血清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在小細胞肺癌的特異性和準確率為9r7。7%,明顯高于在非小細胞肺癌、肺良性疾患和健康者中水平,因此認為pro-GRP可作為鑒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一項指標。
血清鐵蛋白(sF):肺癌患者sF升高的陽性率為30%~80%,對肺癌診斷的準確性為76%,敏感性為73%,特異性80%。正常肺組織無鐵蛋白受體表達。因此,sF的檢測對肺癌的診斷、效的評估、復發和轉移的監測具有一定臨床價值,但需與肺心病、肺部感梁、胸膜炎等患者血清sF水平升高相鑒別。
CYFPA21-1:1992年開始用于臨床檢測,對非小細胞肺癌是有用的標記物和首先標記物,特異性95%,敏感性49%,尤其對鱗癌的診斷敏感性更高,達60%。
CAl5-3:雖說是在乳腺癌被發現的,但在肺腺癌和大細胞癌中可有50%陽性率。CAl25在各種肺癌中的陽性率可達50%。
單獨檢測一種腫瘤標志物常常特異性不高,敏感性不夠理想,因此臨床上常采用多1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以提高診斷的水平,提高診斷的陽性率。
更多相關建議:
肺癌有指征進行手術治療的,一般認為是疾病尚處于有希望進行根治性治療的階段,手術的目的就是根治性治療,而術后的復查主要針對的就是肺癌的復發!按照2018年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中的指導,肺癌術后復查的主要檢查手段應該是醫學影像學檢查,這里的醫學影像學檢查主要是指胸部CT,因為,
肺癌有指征進行手術治療的,一般認為是疾病尚處于有希望進行根治性治療的階段,手術的目的就是根治性治療,而術后的復查主要針對的就是肺癌的復發!
按照2018年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中的指導,肺癌術后復查的主要檢查手段應該是醫學影像學檢查,這里的醫學影像學檢查主要是指胸部CT,因為,胸部CT是對肺部病灶的檢出非常敏感的檢查方法,而傳統的胸部X光容易漏診,核磁共振檢查無法對肺組織進行清晰成像。
除了胸部CT以外,腫瘤標志物也可以成為輔助篩查肺癌復發的手段。應用于肺癌的幾種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包括:
-
癌胚抗原:CEA;
-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
細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
-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
-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肺癌術后復查的一個關鍵是時間點,目前主張是在手術后的2年內每季度復查一次,手術后的2~5年中每半年復查一次,手術后5年以上就每年復查一次。
在肺癌手術后,患者應該依照上述的時間點開展復查,至少需要做肺部CT平掃進行影像學評估,除此以外,可以考慮輔以腫瘤標志物的監測以及一些其他常規身體檢查項目。
更多相關建議:
在患者進行肺癌手術之后,一般是需要進行定期的復查的,而且相對來說復查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因為在進行了肺癌手術之后進行復查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有效地預防肺部癌細胞的再次復發,并且能夠對手術之后身體的恢復狀態進行有效的評估。復查的項目主要包括血常規檢查,胸部ct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支氣管
在患者進行肺癌手術之后,一般是需要進行定期的復查的,而且相對來說復查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因為在進行了肺癌手術之后進行復查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有效地預防肺部癌細胞的再次復發,并且能夠對手術之后身體的恢復狀態進行有效的評估。
復查的項目主要包括血常規檢查,胸部ct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支氣管鏡檢查,骨骼掃描,頭顱ct等等。
血常規檢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比如了解一下是否存在明顯的貧血,或者是有沒有明顯的炎癥感染等等情況,然后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處理。
胸部ct檢查的主要目的是觀察一下肺部的恢復情況,因為既然是進行肺癌手術,一般是需要將一些肺葉進行切除的,一般需要觀察一下手術的創口恢復情況,并且看一看肺部其他有沒有明顯的問題。
腫瘤標志物的檢查主要是看一看體內的腫瘤標志物還有沒有異常的升高,也就是能夠適當的判斷一下體內是否仍然存在腫瘤細胞。
骨骼掃描主要是檢查一下癌細胞有沒有出現骨骼擴散,如果出現擴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的通過化學治療或者是放射性治療的方法來進行癌細胞控制。
如果對于存在一定的頭痛的患者,還需要進行顱腦ct的檢查,了解一下頭部有沒有明顯的一些癌細胞轉移,然后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