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保養腳部?
足部養生好處,足部養生有哪些方法
足 底 按 摩 常言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鶴發童顏,步履輕健。這些話無不說明了足部健康的重要,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論述了足部保健養生的理論原則。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來達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對足部表面施加壓力使它影響全身,調節身體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與全身臟腑經絡關系密切,承擔身體全部重量,故有人稱足是人類的第二心臟。有人觀察到足與整體的關系類似個胎兒平臥在足掌面。頭部向著足跟,臀部朝著足趾,臟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據以上原理和規律,刺激足穴可以調整人體全身功能,治療臟腑病變。人體解剖學也表明腳上的血管和神經比其它部位多,無數的神經末梢與頭、手、身體內部各組織器官有著特殊的聯系。所以,單純對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療許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單食扣拳法,用食指的關節部刺激有關部位。它主要用于腳底部,因為按照足部反射區分布,有很多內臟反射區全在腳底,必須力度比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腳內側、腳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傷著。 按摩雙足治療疾病和保健五個必須選擇的反射區: 第一個反射區就是腹腔神經叢; 第二個反射區是脾臟; 第三個反射區是腎臟; 第四個反射區是輸尿管; 第五個反射區是膀胱。 這五個反射區是在按摩的開始或結束時,都必須加強的五個反射區。 在進行足部按摩時,要因人而異,手法靈活運用,按壓區位時,要進行適度持續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壓痛感最好,應以反射區內壓痛最敏感部位為重點,當體內器官發生病變時,雙足相應的反射區會有針刺感。另外,進行足部按摩時應保持室內清靜、整潔、通風,按摩前用溫水洗凈足部,全身放松。按摩每個穴位和病理反射區前,應測定一下針刺樣的反射痛點,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結束后30分鐘內患者應飲一杯溫開水,這樣有利于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進入冬季,泡腳、足底按摩的生意明顯紅火,在寒冷的季節,用熱水泡泡腳,不僅全身暖和而且還舒筋活絡。但是,這樣的新聞最近也經常見諸報端:有些人因為沒有到正規醫院請專業人員進行按摩,而只是由沒有醫療從業資格的“按摩女”來胡亂按揉,最后不僅沒有達到治療保健的目的,反而傷了韌帶。按摩對于緩解肌肉緊張等是有著很好的作用,但如果操作不當也完全可以出現上述的問題。提醒那些喜歡按摩的人,一定要到正規機構請具備一定醫療知識的人操作,這樣才能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慎做足底按摩 冬天用熱水泡腳,做足底按摩,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冬天天氣寒冷,人體容易出現氣血淤滯、寒性肌肉酸痛、神經末梢循環不良導致的手腳冰涼,寒性胃痛等因為氣溫低而引起的各種不適。如果能堅持用熱水泡腳,對身體會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手腳冰涼,擴張毛細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腦部供血等。如果有條件可以每天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泡腳20分鐘,這樣效果會比較好。同時也提醒,在做足底按摩前,一定要先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可以使氣血循環加快,肌肉放松、韌帶放松,避免在按摩時受傷。 另外,一定要慎做足底按摩。因為人的一只腳上就有60多個反射區,人體的主要器官,如心臟、肝臟、腎臟、胃、脾,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如果是手法力度都適當的按摩,可以通過刺激反射區來緩解身體對應的器官的不適,但若是按摩手法不當,還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健康。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通過對足底的肉眼觀察、觸摸等,就可以掌握哪些器官有何不適,就會在按摩中有意識地改善這些不適。比如通過觀察足底的色澤,觸摸皮膚下組織的軟硬程度,以及按壓時疼痛的程度,就可以判斷相應的反射區是否正常。但是沒有專門的醫學知識,沒有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應的臨床經驗,就很難通過足底的變化來判斷出身體對應器官是否健康,出現了什么問題,就不會在按摩時進行有意識的調整。 力度不是越重越好 現在很多人做按摩時有個錯誤的認識:力度越重越有作用。其實不然,被按摩者應該是感覺略微酸痛,但完全可以承受,不會感覺心慌、頭暈、惡心等,為最佳力度。若過輕,起不到治療的作用,若過重,則會造成其他傷害,比如韌帶、肌肉、筋膜等組織都有可能因為按摩力度過大而受傷。另外,如果有心臟病、高血壓等,還可能因為力度過大而導致這些疾病復發。現在很多人在感覺渾身發緊或者酸痛時,愿意讓家人幫助按揉,曲醫生表示,這樣按揉力度不要太大,輕些為宜,可以起到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力度,比如按摩腳底,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很難準確找到正確的反射區,如果力度過大,就會出現不良反應,如筋膜發炎、頭暈惡心、心慌、心律失常等。力度較輕,則對反射區不會有什么影響。這個道理同時適用于全身按摩,如果力度不大,即使穴位找不準,也能起到放松、活血等保健的作用。但力度過大,很可能會損傷腰部、頸部的神經,出現手麻、腳麻等不良反應。如果頸部受損,會感覺頭暈、惡心、視物不清、肩部不適,甚至會影響脊髓導致癱瘓;如果腰部受損,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甚至癱瘓。曲醫生提醒,力度不大的按揉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如果希望通過按摩、刮痧、拔火罐來治療一些疾病,那就必須要找專業醫生。 有些疾病不適合按摩 雖然按摩能治療包括內、外、婦、兒在內的很多疾病,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適合做按摩的。患有急性損傷、局部水腫、局部炎癥、開放型損傷如骨折、破損等,以及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都不要輕易嘗試按摩。
足療養生知識
足部按摩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血液循環理論。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二是反射原理。 “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 ” ,人的臟腑器官與足底穴位是一一對應的。足部按摩通過反射區促使大腦傳導信號,改善人體內分泌和血液循環,調節生理環境。
三是全息論原理。中醫以局部觀全體,把腳看作是人體的全息胚,上面充滿了五臟六腑的信息,對腳的按摩就是對全身的按摩。
四是中醫經絡學原理,亦即中醫三陰、三陽學說。足部按摩通過對腳的按摩能刺激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
我在有個網站上,好想是三九養生堂,看到個養生圈子不錯,里面有個叫【泡腳養生】的。
怎樣保養足部?
怎樣保養足部?
跟臉和手比起來腳似乎從來都是次要的,有例為證:一般人每天要洗兩遍臉,若干遍手,可是洗腳不過一次;你可能有很多用于面部的化妝品,對于女性朋友來說,美容是不少人每周的必修課,美手、美甲也正漸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但專門照顧足部的保健可能你聽說過,還沒有嘗試過。
不少人對去外面做足部保健的衛生狀況心存芥蒂,其實準備好幾樣簡單的工具,在家里給自己的“丫丫”來個徹底的清潔、美容也很方便。
據已經對足部護理研究了 6年之久的耿長濱先生介紹,做足部保健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預防腳病,最好每周做一次。通常足部的護理可分為浸泡、清潔、按摩、保養及特殊護理 5個步驟。
做足部保健時,首先應將腳浸泡在溫熱的水中 20分鐘左右,可以在溫水中加入專用的足部浴液,浴鹽也可以用于足浴,還可以加入紅花、當歸等有活血效果的中藥。經過浸泡之后,足部的污垢、死皮等都變得容易清除了,趾甲也會變得柔軟容易修剪。
足部清潔主要有兩個部分:清理腳趾、腳后跟粗糙的硬皮(老化的角質層);修剪清理趾甲。由于腳經常與鞋子摩擦,腳上受摩擦的部位就會形成粗糙的硬皮,通常稱腳墊,這些硬皮可以用腳部去死皮磨砂膏、腳繭銼、專用磨腳石(本報新春便利特刊曾經介紹過)等去除。腳部磨砂膏用起來比較安全、方便,但是去除的效果有時候不十分理想。使用腳繭銼和磨腳石需要注意,要沿著同一方向摩擦硬皮部位,不要用力過猛。另外,一次去除過多的老皮可能會有所不適。因為形成硬皮并非一日,而去掉硬皮也非一時即成,不可急功近利。
腳趾甲的修剪也很重要,修剪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剪得太“苦”,邊緣要修剪成圓角。市面上有專門用于修剪腳部的趾甲鉗,這種專用趾甲鉗比一般的指甲鉗要大,手柄也比較長,還有的鉗口是側向開口的,使用靈活、方便。趾甲的邊緣和表面可以用指甲銼、專用的砂紙打磨光滑。腳趾甲內的污物也是清理的重點,這些污物一般的浸泡清洗是洗不干凈的,而且這些污物是產生腳臭味的源頭之一,可以使用趾甲刷清理,對于甲縫深處的污物,可以用專門清潔趾甲內污物的清潔棒,將污物剔除出來。
清潔工作做好之后,接下來是做足部按摩。要想雙腳柔軟光滑,最好定期使用能增加皮膚水分的按摩霜進行按摩。市面上有專門的腳用按摩膏出售,較好的產品含有柑橘、迷迭香和雪松等芳香油,含有蘆薈和薄荷成分的清涼乳液也有很好的療效。有腳氣的人也可以用達克寧霜代替按摩膏做足部按摩。按摩的重點是足底部,因為人體的心、肺、肝、腎等部位在足底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足底的按摩完成后,再依次進行腳趾間、腳背、腳腕及膝蓋以下小腿部位的按摩。
按摩后在足部皮膚上涂以營養霜,稍加按摩使肌膚很快吸收,從而達到滋養的作用??蛇x用專用護腳霜,保濕潤膚霜和嬰兒柔膚霜等也可替代。
有腳病的人需要對腳部特別加以關照,可以根據需要涂上藥膏。另外,腳部有硬皮的人可以選購專門的軟化腳趾液,這種藥液可以有效地預防腳趾甲摩擦刺傷引起的甲溝炎。
人每天都要走路,走路就離不開足,足部健康對人的整個生活都是有影響的。有專家統計, 90%以上的腳病可以通過正確而簡單的足部護理避免。經常的足部護理可以保持腳部的健康,而只有健康才談得上美麗。讓我們保養好雙足,為了健康,也為了未來夏日的美麗。
參考資料:http://www.southcn.com/lady/zt/shoes/zb/200406010790.htm
日常養生,應從腳部做起,中醫有哪些方法很實在?
熱水泡腳、摩擦腳趾、補鈣等方法是很實用的。腳是身體的一部分,是身體和地面接觸的部分,承載著整個身體的重量,而腳也是一個人身體狀況最能反映的部分。因為我們的內臟和我們腳底的穴位密切相關。因此,一些足部疾病的癥狀可能是一種嚴重疾病的前兆。腳有什么癥狀,是大病的征兆嗎?
如果你走路太多,腳底會感到疼痛,這可能不是疾病的前兆。但是,如果有持續的足部疼痛,重要的是要注意,它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因為高血糖濃度會損害足部的神經,導致壓力或粗心摩擦引起的刮傷或刺激。如果你睡覺時抽筋,可能偶爾會出現腳抽筋,如果經常發生,那就是體內鈣缺乏、補鈣或某些微量元素,就需要補充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如果它是由于粗心扭傷而引起的不腳腫脹,這是不必要的擔心,休息可以好。如果腳無故腫脹,應該注意的是,它可能是由血液的不通暢引起的。如果腫脹的部分的腳按壓沒有反彈,而是凹陷下去了,那就要小心肺部的問題。這里有幾種方法可以試一下。第一個是泡泡腳。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還可預防感冒,緩解頭痛,緩解厭食癥等癥狀。但是除了熱水泡腳,你也可以用中藥泡腳來去除身體的水分。泡腳的最好時間是晚上睡覺,泡5分鐘。
第二種是摩擦腳趾。所謂揉捏腳趾,不是隨意亂搓,而是用兩只手握住腳趾一個個來揉捏,每天上床前揉3分鐘。最后,摩擦你的腳心,足底的穴位稱為中泉穴,位于足底的中心。正確按摩足心永泉穴,能增強體質,抗病,改善記憶力,改善因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癥狀。晚上床睡覺前,用手指的食指關節按摩足心5分鐘。這樣,每天這樣做有利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