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現哪些異常有患腸癌的風險?

          (1)便血或者黑便(2)大便習慣改變(3)大便變細,排便困難(4)里急后重感

          里急后重感是一個醫學的名詞,形容一個人總是想去大便,特別的著急,但是每次大便量很少,或者沒有大便。直腸癌常出現這種癥狀,因為腫瘤位于大腸的末端,刺激我們直腸的排便感受器,讓我們的身體誤認為有大便沒排出去,從而產生排便感。

          這些癥狀,并不是所有大腸癌所特有的。但是,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去醫院做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防止出現誤診或者漏診。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我是一名肛腸科醫師,在臨床中經常有病人家屬說“要是早點過來檢查就好了”,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因為很多病人如果能早發現很有可能只是早期腸癌,因為很多老年患者都是兩口子在鄉下生活,身體沒有到扛不住的時候不會輕易麻煩子女,而有的人發現大便異常卻以為是痔瘡或者腸炎只是簡單用藥而掩蓋真正病情,反而導致病情惡化,所以早期識別腸癌癥狀很關鍵,下面聽我詳細談談。

          大腸癌有哪些早期“信號”?

          一、大便性質改變:

          我么都是每次大便后轉身看一眼算一次“小體檢”,因為大便是最直觀,并且只能通過自己才能發現的癥狀,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忽視它們的信號。

          1.大便變細或有凹陷

          該癥狀是林醫生認為最有可能是腸癌的信號,為什么呢?因為腸道腫瘤一開始只會生長在一側,并且隨著不斷生長會不斷占據腸道,最后導致大便無法通過,就有腸梗阻的風險,而在這期間,我們大便通過腫瘤的時候會被其擠壓,大便就會有凹痕或者是變細,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大便變細有一段時間后一定要及時就醫。

          2.大便帶血(需要與痔瘡鑒別)

          便血是腸道疾病最常見的癥狀,它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區別他們主要是看大便的顏色,黑便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因為經過胃腸道的吸收血液中的三價鐵離子的血紅蛋白,變成了二價鐵離子的亞鐵,所以為黑色,我們平時吃豬血湯后大便變黑也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下消化道出血又分為腫瘤出血、痔瘡出血還有息肉出血。其中腫瘤出血最難區別,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做直腸鏡或者結腸鏡才能判斷,因為如果腫瘤在乙狀結腸或者直腸上端的位置,它出血的癥狀和痔瘡是一模一樣的,都是鮮紅色的血液,而且也沒有腹疼、肛周不適。所以才出現很多患者自認為是痔瘡出血。

          普通人怎么簡單區別痔瘡和腸癌:如果在使用了痔瘡栓1周后,便血癥狀沒有改善并且加重,一定要去醫院就診,這個時候就算就醫后發現還是“內痔”,也要手術治療,不然長期的便血造成的慢性失血,慢慢的就會變成貧血。

          之所以通過1周治療無效,要警惕腸癌,是因為腫瘤血管比較脆,痔瘡栓止血只能是暫時緩解,一停藥肯定還會再發,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再次就醫,如果沒有找到明確出血點建議再完善腸鏡檢查。

          3.大便習慣的改變

          大便習慣的改變也是一個典型的癥狀,如果平時大便規律,一般是每天1次或2~3天1次,而現在突然變成了每天3~5次或3~5天大便1次;以前大便正常, 現在突然反復拉稀或出現便秘情況,或者出現交替性腹瀉和便秘等癥狀,那么就應該注意了,當腫瘤持續增加時,患者還會出現排便困難或排便急迫的癥狀,且會隨著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

          除了大便異常,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癥狀發現早期腸癌:

          1.消化道癥狀

          結腸癌患者早期會出現腹脹、腹部不適或消化不良等相關癥狀,同時伴有腹痛、身體不適或下腹部隱痛等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病程的延長,這種間歇性疼痛會轉為持續性疼痛。因為這個癥狀不典型,也有可能是胃炎或者腸炎,需要再出現其他腸癌早期癥狀后綜合考慮。

          2.中毒癥狀

          由于腫瘤的生長需要消耗體內的營養物質,它會比正常的細胞有更快的吸收營養速度,所以患者會出現疲倦、乏力、貧血、面色蒼白、消瘦、食欲不振等癥狀,其中,貧血和短時間內暴瘦是早期結腸癌最容易發生的癥狀。

          3.腹部腫塊

          約有一半左右的結腸癌患者可發現腹部有腫塊,或出現腫大癥狀,部分腫塊可與腸道有一定程度的活動;腹部腫塊也是晚期腸癌的表現,因為腫瘤會轉移到腹腔或者肝臟,導致腹部腫大,林醫生在臨床碰見過腹部有兩個轉移瘤的,非常大,行走都比較困難。

          總結:以上只是腸癌可能的早期癥狀,我們做的只是發現這些癥狀及時就醫,及時排除,將患癌風險降到最低。

          作者寄語:我是林醫生,每天用通俗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關注支持我,您的點贊是我的動力。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

          更多相關建議:

          就在前幾天,《黑豹》的主演,年僅43歲的Chadwick Boseman因結腸癌去世,使得公眾對消化道惡性腫瘤多了一份擔憂:富裕的著名演員都無法治愈的這種疾病,到底有多可怕?

          R.I.P Chadwick Boseman

          拋開分期談腫瘤就是耍流氓。事實上早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相當高,其中I期生存率>90%,II期生存率>80%,III期生存率60~70%之間,而IV期的生存率僅有10%左右。因此腫瘤的早發現早治療相當重要。

          粘液血便

          結直腸癌在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只有在瘤體生長到一定大小時,腸壁才能接收到“異物”的刺激,從而產生較多的分泌物,此時在排便時會發現大便表面有一層粘液。瘤體繼續生長,供血的血管逐漸增多,其表面出現破潰,有少量血液流出,便是我們常說的“血便”。需注意,雖然痔瘡、肛裂有時也可以有血便的癥狀,但結腸癌伴有的血便通常較暗,而痔瘡和肛裂伴有的血便顏色鮮紅。

          大便變細

          很容易理解,因為瘤體生長后阻塞了腸道,導致腸道相對狹窄,糞便通過時自然也變細。此類癥狀多見于低位結腸癌(離肛門較近)和直腸癌。腫瘤進一步生長,直至完全堵塞了腸腔,此時患者便出現腸梗阻的癥狀,肛門停止排氣,數天沒有大便,肚子漲得不行,有時會有生命危險。

          排便習慣改變

          對于此類患者,在臨床問診時,通常會包括排便習慣改變的方面。一般醫生會仔細詢問目前每天排便次數,較之前有無增減,是否有新出現的腹瀉和便秘等。40多歲的中年人,如果突然出現了排便習慣改變,且持續一段時間無好轉,需要警惕腸癌的發生。

          警惕新近出現的習慣改變

          里急后重感

          表現為總有便意,想去大便。上完廁所以后還有便不盡的感覺。此類感覺多見于直腸癌,而結腸癌少見。因為直腸的表面神經豐富,當糞便運送到直腸時,刺激腸壁,提醒人體:準備卸貨。而直腸內壁長了腫瘤,本身也是異物,尤其是體積較大的腫瘤,持續在刺激腸壁,讓人體有一直想排便的感覺。在臨床上稱為: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直腸癌常見癥狀

          其他癥狀

          除了大便的改變之外,還有其他的癥狀可能提示腸癌,如乏力,不明原因消瘦,貧血,不明原因發熱等。但是由于癥狀并不典型,很多腫瘤都可能伴隨上述癥狀,故不再贅述。

          最佳的預防

          腸癌多見于45歲以上中老年人,所以建議該類人群如有體檢條件,每年查一次腸鏡。而如果有高危因素(直系親屬有患癌病史或結直腸有多發息肉),建議半年查一次。清醒狀態下的腸鏡較為痛苦,所以還是推薦無痛腸鏡。

          我是楊醫生,北京三甲醫院醫師。熱愛科普,喜交朋友。歡迎關注和留言,我會盡可能解答大家的問題!

          更多相關建議: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發病年齡趨于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大便出現哪些異常有患腸癌的風險?

          結直腸癌已成為惡性腫瘤的“老三”,且年輕人的發病率大幅上升。結直腸癌最常見的 癥狀是便血(占48%~68% )和腹痛(占21%~55%),而另一種癥狀一大便習慣的改變(包括腹瀉、便秘、便頻、腹瀉便秘交替)在結直腸癌病人中也并非少見。一般來說,健康人的排便次數為每日1~2次,或1~2日1次,多為成形便或軟便;少數人的排便次數可達3日1次,糞便多為半成形或臘腸樣硬便。

          1、腹瀉 結直腸癌病人,如果腫瘤剌激腸黏膜導致體液滲出,滲液在腸腔內積存過多而刺激腸道蠕動增加,就會出現腹瀉。便秘若腫瘤伴發炎癥、壞死并弓引|起腸腔阻塞,則會延長糞便的通過時間,引發便秘。

          2、腹瀉與便秘交替 腹部右半側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部分橫結腸)早期癌癥多表現為腹瀉(約20%),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腹部左半側結腸(包括部分橫結腸、 降結腸、乙狀結腸)多出現頑固性便秘,也可有便頻,容易發生慢性進行性腸梗阻。

          3、便頻 腫瘤出現在直腸( 直腸癌)時,腫瘤表面的潰瘍繼發感染刺激直腸,會導致便頻,每日總想排便,可達十余次,且所排出的糞便變細,帶黏液,量也甚少,病人常有排便不盡感。

          研究表明,大腸癌的發病原因有以下幾種

          1、飲食因素: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人們發現,在西歐及美國等大腸癌高發區,隨著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量的增加,大腸癌的發病人數也相應增加。此外,通過觀察移民這一特定人群的發病情況,進一步證實了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與大腸癌發病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中國人及日本人大腸癌的發病率較低,但生活在美國的華僑、日僑大腸癌發病率卻明顯升高,與當地人相近。而這些華僑生活習慣中改變最為明顯的是他們的飲食結構,即由高纖維、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改變為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進一步研究表明,美國人與移居美國不久的華僑、日僑(未完全改變飲食習慣)相比,其大便中脫氧膽酸、石膽酸等膽酸代謝產物、膽固醇代謝產物等明顯增高,而這些變化經動物實驗證實,均可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增加纖維的報入,可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2、遺傳因素: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家屬,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幾種基因以及遺傳病給結腸癌造成很大的危害:家庭性息肉病、Turcot 綜合癥、Gardner 綜合癥、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經纖維瘤病。

          3、潰瘍性結節、息肉病、腺瘤等,均是大腸癌癌前病變,其癌前期病程為5-20年。

          4、寄生蟲病:我國資料表明,部分晚期血吸蟲病已并發大腸癌。一般認為大腸粘膜上血吸蟲卵長期沉積,可造成粘膜反復地潰瘍、修復以及慢性炎癥等病變,出現腺瘤狀增生,在此基礎上發生癌變。

          5、年齡:結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在60-65歲之間。年齡越大患結腸癌的危害越大。

          6、結腸癌的家庭歷史:增加了直系親屬患這種病的危險,一些家庭情況,如家族性息肉病,給結腸癌患者帶來許多的危害。其它因素:缺鉬、經常接觸石棉、大便量少、腸腔內厭氧菌數量增多、潰瘍性結、高食物脂肪、低食物纖維也可能與大腸癌的發生有關。

          容易發生大腸癌的人群有哪些?

          比較肯定的易感人群是包括:1、家族性結腸息肉病、遺傳性腸息肉綜合癥或結腸我年性腺瘤性息肉等疾病的病人及其家庭成員。2、已確診大腸腺瘤的病人。3、患潰瘍性結者。4、血吸蟲病病人。

          除上述人群外還有以下易感因素的人也應注意積極預防大腸癌:1 、老年人。2、以肉類為主食者。3、大腸癌病人的直系親屬。4、維生素D的缺乏者。5、移居海外的華人。6、大量飲用啤酒者。7、大腸癌高發區居民。8、已進行膽囊切除的人群。

          結直腸癌的住院事項

          1、定期來院復查:每3~6個月1次,共2年,然后每6個月1次,總共5年,,5年后每年1次。積極預防和治療結直腸的各種慢性炎癥及癌前病變,如結直腸息肉、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

          2、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避免易產氣、易產生異味、易引起腹瀉和便秘的食物。飲食應從稀、軟,逐漸過渡到普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為宜,進食粗纖維食物應適量,可根據大便情況調整。飲食要清淡,少食多餐。控制脂肪的攝取,以低脂肪飲食為主,常吃些瘦肉、魚、雞蛋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戒煙、戒酒,不吃腌制品及變質的食物,忌食或少食油煎食物和燒烤食物。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食物,防止腹瀉。

          3、行永久性結腸造口病人,告知其在出院后2~3個月內應每1~2周擴張造口一次。若發現腹痛腹脹、排便困難等造口狹窄征象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穿緊身衣褲,以免摩擦和壓迫造口。

          4、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避免自我封閉,盡可能融入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中。一般病人術后在做化療或放療期間,宜繼續休養;早期腫瘤病人術后,如體力恢復即可恢復工作,但應避免重體力活;中期腫瘤病人術后應休息3~6個月,以后可逐漸恢復輕便工作,并注意勞逸結合;晚期腫瘤病人術后以休養為宜。

          5、行放化療的病人,要定期檢查血常規、血生化,注意觀察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必要時暫停放化療。

          結語:排便異常也有可能受到飲食質量及種類、多種常用藥物、致病微生物感染乃至精神情緒的影響。但排除這些因素而發生持續性、頑固性腹瀉( 含便頻)或便秘者,尤其是那些以前沒有腸道癥狀的人,以及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人總是想著通過癌癥的癥狀來早期發現癌癥,所以很關注所謂的某個癌癥的征兆,其實,癌癥沒有所謂的征兆,它不會通過所謂的征兆告訴你,通過可以感知和發現的所謂征兆,表示癌癥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很可能不是很早期,所以,早期發現癌癥的最好方法是篩查,比如拿大腸癌來說,就是沒有癥狀的健康人,主動進行篩查,當然,這個也得適齡人群或高危人群,一個幾歲十幾歲的幼兒,兒童不必要主動做所謂的腸癌篩查。

          大腸癌的篩查盡管有多種方法選擇,但其實不妨直接一點,結腸鏡檢查是最有效的篩查手段。

          當然,了解一些所謂的征兆(癥狀表現)也沒有壞處,但不是要你簡單地對照,只要是發現異常,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你都得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明確病因。

          大便出現哪些異常是腸癌征兆?前面說了,不能簡單地說是征兆,因為癌癥其實沒有所謂的征兆,但可以說,大腸癌可能會有一些表現,要引起重視。

          大腸癌,當然首先是大便方面的異常,包括排便以及大便本身的異常,比如解大便的次數較以前明顯增多,總是想跑廁所,或者總是拉肚子,或者總是便秘,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有時會有便秘與腹瀉交替的出現,里急后重想解大便又解不出的肛門墜脹感等。比如,大便形狀和顏色的改變,大便變細,有壓跡;比如便血;比如腸梗阻,排不出大便,會同時有腹痛腹脹,嘔吐等。

          更多相關建議:

          2、結腸癌的時候大便會出現那些異常的改變?

          主要表現為糞便性狀和排大便的習慣改變。是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癥狀。

          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排大便的次數增加,伴膿液或者黏液或者表現為黏液膿血便或者大便帶血。部分患者可以出現慢性便秘或者慢性腹瀉。

          3、小腸腫瘤的大便有哪些異常改變?

          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通常為間斷的排柏油樣便或者大便帶血,嚴重患者可以出現消化道大出血。

          導致大便出血的原因除了腸癌,還有痔瘡、胃出血等,所以當朋友們遇到大便出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要及時就診,明確診斷。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更多相關建議:

          大腸癌是比較常見的癌癥之一。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過多食用加工肉類可以增加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大腸癌的癥狀,在疾病早期并不明顯,雖然有一些細微的癥狀,但往往大部分人都會忽視,認為不是什么嚴重的毛病,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早期的癥狀主要包括第一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說以往一直是每天早上排便一次的人,近段時間總是每天大便兩次或者兩天大便一次,總之和以前的排大便的習慣有明顯的的不同。這是很多大腸癌患者早期明顯的癥狀。第二是腹瀉,便秘或糞便變細,經常拉肚子,或者便秘,和飲食無關。第三是里急后重,也就是總感覺想大便上廁所,去廁所蹲坑又解不出來,肛門墜脹。第四是大便帶血,大便帶血有時候是痔瘡的癥狀,但需要注意的是大腸癌也會引起便血。還有就是黑便,如果腫瘤的位置比較高,可能會有血紅蛋白經過氧化變黑,發生黑便,柏油樣便的情況。

          除了大便的改變,如果出現腹部痙攣性的疼痛,反復發生,虛弱,疲勞,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可能都提示有大腸癌的可能。

          更多相關建議:

          大便有時候確實能夠反映我們的腸道整體健康狀況。盡管如此,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之中,沒有多少人注意觀察過大便的樣子,從而忽略了多數腸道疾病的蛛絲馬跡。隨著腸癌的發病率逐步上升,人們健身養生和預防疾病的意識漸漸增強,也開始重視一切疾病的微妙癥狀。因為大多數疾病在早期發現,是能夠完全治愈的。

          比如腸癌,多數患者在早期是能夠通過大便找到一些微小的跡象,這階段他們引起足夠重視,也能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提升五年生存率。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說一說大便出現哪些異常是腸癌征兆。

          正常的大便是什么樣子呢?

          1、當我們吃進食物,經過胃部和小腸消化吸收后,一些不能吸收食物的殘渣會進入結腸。結腸內的一些正常菌群,比如大腸桿菌、厭氧桿菌等,會進一步將食物殘渣進行消化。最后在乙狀結腸形成大便,我們機體產生便意,便會排出。一般而言,我們每周排便三次,抑或每日3次都是正常的。對于偶爾的排便次數過多,我們也沒必要緊張。

          2、我們的大便受到小腸道內尿膽原的”染色“,會呈現黃色。當然有時候我們吃多了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菠菜、木耳等,大便顏色是會變深的。除此之外,大便顏色發生了其他顏色變化,就很有可能是不正常的現象了,比如血色大便。

          3、由于個體差異,我們每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大便的量也會有所不同。其實還主要與攝取纖維素食物的多少有關。在現實生活中,假如有兩類人,一類人喜歡吃素食,基本是自己園子里中的蔬菜。另一類人則是吃面包、肉,喝牛奶。這兩者之間的大便量會相差很大,吃素食和蔬菜的一類人,大便量明顯會多一些。

          4、至于大便的形狀和性質,這大部分取決于大便中水分的含量。一般而言,大便中至少25%是水分,最多不超過85%。如此大的水分范圍,必定會讓大便性狀有所不同。這就好比,我們家里做房子粉刷時拌水泥,你水放多了,水泥稀了;你水放少了,水泥就硬了。而大便自然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是再怎么變化,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大便大多是成形的

          大便出現哪些異常是腸癌征兆?

          腸癌一般是指結腸癌直腸癌,小腸癌非常少見。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共有特征,就是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看一看大便在結腸癌和直腸癌中,是如何變化的?

          1、升結腸癌:升結腸的腸內容物主要是液體或半流體,當升結腸長了腫塊之后,一般不會影響大便的性狀,但是患者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便中帶血,甚至排便的習慣發生改變。打了很簡單的比方,我們將升結腸比喻成一個流水的管道,有一個物體堵住了管道內徑的一部分,水通過管道,就不會有什么大變化,無非就是水流急了很多。

          2、降結腸癌:我們的降結腸內主要是成形的大便,當腸腔長了一個腫物,當軟軟的大便通過狹窄的腸腔,肯定會發生形狀的變化。這個其實很好的理解,這就好比一個管道內,有物體阻塞了一部分,流過去的不是水,而是軟軟的泥巴。泥巴通過狹窄的那一部分,肯定會被物體擠壓變成鉛筆狀。在運輸大便的過程中,大便刮擦質脆的腫塊會造成腫塊破潰出血,因此我們的大便表面會有鮮血。

          3、直腸癌:嚴格來說,直腸癌和降結腸癌的癥狀非常相似。大便通過狹窄的腸腔也會發生變形,比如細細的長條狀、筆狀等。大便中會帶血,出現感染還會帶膿。此外,患者大便次數非常頻繁,而且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覺。

          現實生活中,發現大便異常該做什么檢查?

          • 糞便潛血試驗:這個價格比較便宜,但它作用確實非常大的,而且非常方便。一般而言,它能夠檢測出下消化道1毫升以上的出血。在這里我提醒大家,在做檢測之前,一定要避免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木耳、菠菜、動物血制品等。女性人群還應該避開生理期。
          • 直腸指診:這個檢測也不是那么昂貴,而且非常實用。它能發現70%的直腸癌。根據一項醫學論文文獻顯示,85%的直腸癌患者延誤診斷就是因為未行直腸指診導致的。
          • 內鏡檢查:現在的流行趨勢就是內鏡檢查,無論是直腸鏡,還是結腸鏡,都可以明確有無腫塊存在。在檢查的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便可以順便鉗下少許組織進行病理診斷,能夠達到確診的目的。

          其實關于大便異常該做的檢查還有很多,在這里我只是挑選了一些常見的檢查手段。別的不說,光是這三項檢查絕對是能夠發現早期腸癌的。

          更多相關建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結腸直腸癌

          如果出現血便(大便帶血)、下血(腸出血而出現紅色或暗紅色的大便,血液附著在大便表面)、反復腹瀉和便秘、大便細、感覺大便殘留、腹脹、腹痛、貧血、體重減輕等都是腸癌的征兆。

          特別是反復的血便、腹瀉,為了早期發現結腸直腸癌,盡早去消化科、腸胃科、肛門科就診是很重要的。

          檢查:如果懷疑患有結腸直腸癌,則進行結腸鏡檢查以確定癌癥的確切診斷。 為了找出癌癥的位置和擴散程度,進行灌腸檢查,CT和MRI檢查。

          治療:大腸癌的治療包括內視鏡治療,手術,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 通過考慮癌癥(階段),年齡,全身狀況來考慮治療方案。

          內視鏡治療:

          內視鏡治療是使用內視鏡從大腸內部去除癌癥的方法。 當幾乎沒有轉移到淋巴結的可能性時,指示治療,并且它們的大小和位置可以一起使用。 就癌癥的深度而言,它是一種已經擴散到粘膜下層的癌癥(1毫米)。

          手術(外科治療):

          當通過內視鏡治療難以去除癌癥時進行手術。 手術不僅可以切除癌癥區域,還可以切除癌癥可能擴散的腸道和淋巴結。 如果癌癥擴散到周圍器官,盡可能去除器官。 在切除腸道后,剩余的腸道連接在一起。

          (1)結腸癌的手術
          為了同時去除癌癥周圍的淋巴結,將腸移除距癌癥區域約10cm處。 手術包括回盲切除術,右半結腸切除術,橫切結腸切除術,左結腸切除術和乙狀結腸切除術,因為切除的腸道區域取決于癌癥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大腸被癌癥覆蓋并且癌癥不能被移除,則可以進行產生迂回以允許食物和糞便流動的手術(旁路手術)。

          (2)直腸癌的手術直腸位于骨盆深處和狹窄處,被前列腺,膀胱(膀胱),子宮和卵巢包圍,出口與肛門連續。 根據直腸癌的位置和進展,通過從局部外科手術中選擇適當的手術技術進行手術,例如局部直腸切除術,前切除術,直腸截肢術和括約肌切除術。 此外,直腸周圍有自主神經,調節泌尿功能和性功能。如果癌癥沒有到達自主神經,自主神經正在手術,以減少手術后的功能障礙。 手術確認并離開(植物神經保留)。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精品国产男人的天堂久久 |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强制高潮18XXXXHD日韩|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99久久| 色妞www精品视频|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精品国产男人的天堂久久|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