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腫瘤非常高發的疾病,但同時也是很難早期發現的疾病,這樣就給患者的預后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畢竟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結直腸癌要經過腺瘤—異型增生—癌變這樣的過程。因為大約有80%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是由于腸道的腺瘤轉變而來的,但是這個過程一般情況下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腫瘤非常高發的疾病,但同時也是很難早期發現的疾病,這樣就給患者的預后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畢竟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結直腸癌要經過腺瘤—異型增生—癌變這樣的過程。因為大約有80%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是由于腸道的腺瘤轉變而來的,但是這個過程一般情況下是比較漫長的,可能有10多年左右。

          怎樣從癥狀方面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呢

          • 雖然結直腸癌患者早期癥狀較少,但是對于直腸癌患者來說,有不少早得病早期是有大便習慣的改變的,比如說一段時間突然發現大便比以前頻繁了,或者是大便總是拉不干凈,剛拉完不一會又有大便的想法,但是再去蹲廁所發現并沒有多少大便或者只有少量的大便排出;當然我所說的大便頻繁并不是腹瀉哦,而只是大便次數的增多,大便性狀一般是正常的。所以說這樣的表現大家并不是很在意,也很少會因為這樣的癥狀就上醫院檢查去。
          • 但是有一種表現還是比較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的,那就是出現便血,但是一般不會有很多,而且多是鮮血,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被誤認為是痔瘡而不加以關注,這可不是一個患者有這樣的后悔經歷了,而且最難過的是真的有患者以前是有痔瘡的,所以更是把出血當做是痔瘡,根本不會往腸癌上想的。
          • 而如果出現了大便變細、變成扁扁的一條,或者出現大便困難等也需要注意。
          • 而結腸癌早期的表現更少, 可能進展會有肚子疼或者肚子不舒服,但多是隱痛或者脹疼,而且覺著肚子脹的是不少的,還有就是吃飯后出現惡心嘔吐的。

          那么做哪些檢查可以早期篩查結直腸癌呢

          1、首先就是腸鏡檢查,對于結直腸癌的發現率較高,也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小到息肉、異型增生、腺瘤或者是潰瘍,直到腫瘤都可以發現,并且可以在鏡頭下取組織做病理檢查,而且可以對較小的息肉進行鉗除,是目前最為推薦的一種診斷、治療手段。但是當然也是有缺點的,首先就是患者會很不舒服,而且有不少禁忌癥,這種檢查稍有不慎是可以造成腸道的穿孔、出血等,而且主要是人們對這腸鏡檢查都很排斥,不出現必要的情況是不會接受這種檢查 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腸道息肉或者是腸癌都可以檢出來,大約有5%的漏診率。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發現腸道腫瘤時,即便取了病理組織也可能查不出癌癥,因為很可能取得病理組織是表面的組織,沒有癌細胞

          2、腹部的CT檢查,現在有的大醫院已經有了立體三維成像的CT,可以將腸道的情況作成三維立體圖像,有點仿結腸鏡的意思,顯示腸道病灶的效果也不錯,而且畢竟結腸鏡來說,對患者沒有傷痛、接受程度高,很少有不良反應。而且可以對腹腔內多臟器進行掃描。以評估腹腔的整體情況以及腫瘤的浸潤以及轉移情況。但缺點是對較小的病灶發現率低,不如腸鏡,且即便發現腸道有病灶也不能進行取病理檢查。

          3、還有就是腸道的造影檢查,患者喝顯影劑,可以在X線下顯示腸道的輪廓,能檢出一般的病灶,但是如果發現疑似病灶也是需要進行腸鏡檢查的,所以現在很少應用這種檢查了,畢竟漏診率較高,做起來也比較麻煩,做之前還要喝瀉藥。

          4、抽血做腫瘤標志物的檢查,這里主要的腫瘤標志物有癌胚抗原(CEA)、CA199等。一般情況是腫瘤進展CEA的含量也會升高,而且手術切除之后CEA會下降的,既可以作為輔助的診斷指標也可以作為治療的評價指標。但是還有個缺點就是不能單純靠這個指標來診斷的。

          • 最后,有人問腸鏡下發現有息肉、腺瘤該不該早期切除呢,切除有哪些好處呢,我只說一句:內鏡下摘除腺瘤可以預防75%的結直腸癌。體檢進行腸鏡等進程 檢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而早期的結腸癌5年生存期可達到90%左右。

          更多相關建議:
          要做到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美國近年腸癌的死亡率明顯下降,得益于篩查的普及。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但總體普及率仍遠遠不夠。具體怎樣篩查呢?1. 無高危因素人群, 45歲開始選擇以下方法之一進行篩查:1)大便潛血檢測,每年一次;2)CT模擬腸鏡檢查,

          要做到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美國近年腸癌的死亡率明顯下降,得益于篩查的普及。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但總體普及率仍遠遠不夠。具體怎樣篩查呢?

          1. 無高危因素人群, 45歲開始選擇以下方法之一進行篩查:

          1)大便潛血檢測,每年一次;

          2)CT模擬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

          3)結腸鏡檢查,每10年一次。

          2. 結直腸內有腺瘤性息肉,內鏡切除后每2~3年復查結腸鏡。

          3. 有腫瘤家族史(尤其是一級親屬),40歲即開始行結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

          4. 有明確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征的家庭成員: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庭成員,應在10到12歲時行基因檢測,明確是否攜帶突變的APC基因;

          2)Lynch綜合征的家庭成員,應在20-25歲開始,每1-2年做結腸鏡檢查一次,做基因檢測了解是否攜帶突變的錯配修復基因。

          更多相關建議:
          【@劉永毅醫生 編號WD455】結直腸癌早期發現是必須借助結腸鏡檢查,目前還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準確地發現早期腫瘤,雖然醫學研究已出現糞便免疫檢查、糞便腫瘤DNA、循環腫瘤DNA等手段,但是假陰性、遺漏太多,還沒有廣泛應用于臨床。還有CT虛擬腸鏡、氣鋇灌腸透視檢查等,這些檢查都不能直結腸鏡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最好手段、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手段。

          早期結直腸腫瘤很小、浸潤深度很淺,轉移情況也很少,這樣對人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也就沒有什么癥狀。腫瘤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可能出現腫瘤表面破潰出血,有血便,也可能刺激腸壁后腹部有些不舒服,癥狀輕微很容易被忽視,何況不一定都會出現癥狀。等到腫瘤發展嚴重了,血便、腹痛、甚至肚子都能摸到包塊了,就不是早期的癥狀了。所以癥狀、“信號”提示早期結直腸癌是不行的。

          結直腸癌目前檢查費用不算很大,但是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檢查時不舒服還是讓人比較怯場的,不同的人群檢查頻率是不一樣的。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腺瘤切除后、膽囊切除、闌尾切除以及長期便秘、腹瀉者等等結直腸癌高危人群一般建議40歲以上每3年做1次腸鏡,有些情況頻率更高些,其他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5-10年做1次腸鏡比較合適。結直腸癌形成途徑80-90%為腺瘤性途徑,而腺瘤發展至癌需要的時間大約是5-10年左右,所以一般人群不需要頻率很高的腸鏡檢查。

          結腸鏡篩查如果發現息肉、腺瘤等等情況,有可能在內鏡下就處理了。想以便血情況判斷是不是結直腸癌,是不是早期的,這些都是不現實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結直腸癌已經成為消化道腫瘤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結直腸癌早期臨床癥狀比較隱匿,不太容易被發現,患者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故大多結直腸癌發現時已經處于中晚期。40歲以上、有消化道慢性疾病或消化道癌癥家族病史的人群及長期生活不規律、吸煙飲酒的人群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這些人要注意每年定期進行

          結直腸癌已經成為消化道腫瘤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結直腸癌早期臨床癥狀比較隱匿,不太容易被發現,患者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故大多結直腸癌發現時已經處于中晚期。

          40歲以上、有消化道慢性疾病或消化道癌癥家族病史的人群及長期生活不規律、吸煙飲酒的人群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這些人要注意每年定期進行體檢,定期行結直腸鏡的檢查及便常規檢查

          對于出現長時間的大便形狀異常,便秘及腹瀉,腹痛等癥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致病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特別是對于出現便血癥狀時,更特別注意。

          由于結直腸癌起病癥狀比較隱匿,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情志因素、遺傳、環境因素以及慢性腸道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故在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平時要注意不要吃高鹽、高油、高熱量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食用燒烤、腌制、腐敗變質及發霉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新鮮的水果,食用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吃粗糧、雜糧,減少肉類的攝入,減少煙酒的攝入,做到起居有常,避免熬夜。要保持心情的舒暢,進行適量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同時要定期進行體檢,如發現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

          結直腸癌目前的預后大多良好。術后生存率較高,對于已患有結直腸癌的患者,患者及家屬要放松心態,積極治療。

          本期答主:劉佳佳,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在我國,結直腸癌中75%―80%是直腸癌,在直腸癌中75%是低位直腸癌。臨床上結直腸癌早期臨床癥狀比較隱匿,不太容易被發現,患者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故大多結直腸癌發現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在我國,結直腸癌中75%―80%是直腸癌,在直腸癌中75%是低位直腸癌。臨床上結直腸癌早期臨床癥狀比較隱匿,不太容易被發現,患者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故大多結直腸癌發現時已經處于中晚期。

          眾所周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所有癌癥治療的金標準,但大部分人群對結直腸癌的認識不足。實際上,便血是一個結直腸癌,特別是直腸癌的早期預警信號,卻經常被誤診為痔瘡出血或腸炎,誤診率高達88.57%,誤診時間平均為8個月。也就是早期的大腸癌,它可能大部分的人群沒有任何的表現,有少一部分的人群可能會有比如腹痛、便血、大便習性改變這些表現,但這些表現通常不是特別嚴重,可能往往會被普通人群所忽略。

          所以如果想早期的去發現結直腸癌,只有一個方式,就是要定期進行腸鏡的檢查。WHO推薦每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和中老年人,最好是每一年和或者是每一兩年來去進行一次常規的腸鏡檢查。通過腸鏡檢查,可以發現一些腸道的病變,比如一些息肉、腺瘤,甚至一些腫瘤早期的改變。有一些即使是惡性腫瘤,即使結腸癌,特別早期的話,它也可以通過內鏡切除的方式,相對非常微創的方式來解決,從而去避免更大的手術。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一部分腫瘤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能夠實現早期的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使五年的生存率,五年的治愈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請記住結直腸癌早期的“ 十個警戒信號”:

          (1) 突然體重減輕。

          (2) 原因不明貧血。

          (3) 腹脹, 腹痛, 消化不良, 食欲減退。

          (4) 腹部有塊。

          (5) 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6) 大便中有膿血或黏液血便。

          (7) 大便習慣改變, 次數增多或腹瀉。

          (8) 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

          (9) 大便形狀改變, 變細、 變扁或帶槽溝。

          (10) 檢查發現有多發性息肉, 或乳頭狀腺瘤。

          那么出現以上癥狀,應重視以下檢查:

          一、直腸肛門指診

          肛門指檢是早期發現直腸癌的一種既簡單又無痛苦的檢查方法。因為直腸癌早期病變比較輕微,部分病人可無明顯的自覺癥狀,如果有癥狀的話更應該及時檢查。目前仍是直腸癌手術前一系列檢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檢查方法。我國下段的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約77.5%,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二、實驗室檢查

          1、大便隱血試驗:糞便隱血試驗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大腸癌普查篩選手段和結腸疾病的常規撿查,或可提供早期診斷結直腸癌的線索。這種方法人人在自家都可以做。有條件者還可應用免疫學方法以提高正確率。

          2、血紅蛋白檢查:凡原因不明的貧血,血紅蛋白低于100g/L者應建議作鋇劑灌腸檢查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CEA檢查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因此不適合作為普查或早期診斷,但對估計預后、監察療效和復發方 面具有一定幫助,在大腸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癌胚抗原(CEA),這是一種糖蛋白,常出現于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腸癌的特異相關抗原,故血清CEA測定對本病的診斷不具有特異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EA,作定量動態觀察,對判斷癌癥效果與監測術后復發有一定意義。如大腸癌經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則逐漸下降;若復發,又可再度升高。

          三、內鏡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常規進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早期結直腸:77.7%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內鏡檢查能在直視下觀察病灶情況,并能取活檢作病理學診斷。纖維結腸鏡檢查就目前而言是對大腸內病變診斷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檢查方法,絕大部分早期大腸癌可由內鏡檢查發現。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并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與癌的確診,進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診斷正確率,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四、鋇灌腸雙重對比造影

          傳統的鋇劑灌腸X線檢查對早期癌和大腸腺瘤顯示常有困難,而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技術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腸癌和小腺瘤的發現率和診斷準確卒,目前已成為放射科常規檢查;病變在乙狀結腸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須進行X線鋇劑灌腸檢查。普通鋇灌腸X線檢查對較小的大腸癌容易漏診,最好采用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診斷的正確率,并顯示癌腫的部位與范圍。

          五、CT檢查

          CT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但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對了解腫瘤腸管外浸潤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或肝臟轉移亦有重要意義,對直腸癌復發的診斷較為準確。尤其對于估計不能直接手術,而在應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內放療后有可能被手術切除的病人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復發性直腸癌的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閉孔內肌、尾骨肌、梨狀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手術后3個月時可作盆腔CT檢查,作為基礎片,以便于隨訪時對照用。手術后2~3年內應每隔6~8個月作一次CT檢查,或當CEA升高時復查CT。此外,CT對復發性直腸癌應用放療可提供正確的定位,并確定適當的靶體積

          六、超聲顯象檢查

          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1983年起開始應用于臨床。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能正確地診斷出腫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直腸內超聲掃描可清晰顯示直腸腫塊范圍、大小、深度及周圍組織情況,并可分辨直腸壁各層的微細結構,檢查方法簡單,可迅速提供圖像,對選擇手術方式、術后隨訪有一定幫助。

          七、磁共振檢查

          有研究者稱對直腸癌的外侵,磁共振檢查(MRI)較CT更有意義。但目前磁共振還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完善,對磁共振所提供的圖象認識也需進一步深化,同時與腔內超聲顯象相比,磁共振檢查費用昂貴也是其廣泛應用的障礙。

          更多相關建議:
          臨床發現,肛腸疾病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人。其中,小病種中肛瘺、痔瘡顯得尤其高發,而大病種中結直腸癌已經成為了一個威脅人類生命的重大疾病。結直腸癌高發于40歲以上的人群,同時不排除年輕人患此疾病的可能性。其病發原因除了遺傳外,飲食不健康(如喜歡吃腌制類肉食等)、患有肛腸疾病未及時治療

          臨床發現,肛腸疾病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人。其中,小病種中肛瘺、痔瘡顯得尤其高發,而大病種中結直腸癌已經成為了一個威脅人類生命的重大疾病。結直腸癌高發于40歲以上的人群,同時不排除年輕人患此疾病的可能性。其病發原因除了遺傳外,飲食不健康(如喜歡吃腌制類肉食等)、患有肛腸疾病未及時治療(如息肉以及腸內潰瘍等)是重要的發病原因。

          結直腸癌在早期的臨床表現有許多種,如大便不成形或帶有膿血和黏液,肛門墜脹、大便習慣突然改變、腹瀉嚴重、腹瀉與便秘交替、突發貧血、體重驟然減輕、食欲減退、腹脹腹痛、肛門或腹部出現腫塊。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1~2年進行肛門的常規檢查,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常規檢查,如果有結直腸癌的一些臨床表現,必須立刻做腸鏡檢查,以便早期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結直腸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當癌變僅僅發生在結腸壁內側粘膜時,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在90%左右。越晚發現,5年生存率越低,治療難度越大,治療效果越差。因此,提前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對照下面看自己屬于哪種人群:一般風險人群:應從50歲開始

          結直腸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當癌變僅僅發生在結腸壁內側粘膜時,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在90%左右。越晚發現,5年生存率越低,治療難度越大,治療效果越差。

          因此,提前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對照下面看自己屬于哪種人群:

          一般風險人群:應從50歲開始定期篩查結直腸癌,每年進行肛門指診、大便隱血試驗,每五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很有必要,而且目前大多數人不會將結腸鏡作為體檢項目進行篩查,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高危人群包括:有相當長的腸炎性疾病史;有長期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術后、膽道疾病、糖尿病;下腹部放療史。這些高危人群應從40歲開始定期篩查結直腸癌,每年進行結腸鏡檢查。

          遺傳性高危人群:指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一般情況應從40歲開始篩查。另外,NCCN最新指南強調,1 名一級親屬在 60 歲前診斷或 2 名 1 級親屬在任何年齡診斷結直腸癌,應從家族中最早診斷結直腸癌者的患病年齡減去 10歲開始篩查,或是最遲于 40 歲開始檢查。

          關注“藥物咨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更多相關建議:
          一位中學教師,男性,年齡50歲左右,近期出現大便習慣改變,有時大便次數增加,有時便秘;有時大便中帶血;有時大便變細;有時大便后仍想再便,問我這事怎么回事?我說可能是大腸占位性病變,讓他去醫院檢查,過了幾天,聽說他住院了,而且病比較重。可以說,這就是大腸癌。大腸癌一般指的是發生在盲

          一位中學教師,男性,年齡50歲左右,近期出現大便習慣改變,有時大便次數增加,有時便秘;有時大便中帶血;有時大便變細;有時大便后仍想再便,問我這事怎么回事?我說可能是大腸占位性病變,讓他去醫院檢查,過了幾天,聽說他住院了,而且病比較重。可以說,這就是大腸癌。

          大腸癌一般指的是發生在盲腸、結腸和直腸的癌腫,因此,結、直腸癌也叫大腸癌,也是很常見的惡性腫瘤。大腸癌的發病與大腸慢性炎癥、大腸息肉、大腸腺瘤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早期的大腸癌會出現以下情況:

          • 大便次數增加或便秘,大便中帶血,大便變細 ,大便后仍想再便。
          • 出現腹瀉或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 有時大便呈扁形,或大便上有槽溝,還可附著有血痕。
          • 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膿血便。

          大腸癌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會有持續性下腹部不適,腹脹或隱痛,原因不明的貧血,腹部腫塊,還有惡病質的出現,都提示大腸有病變。

          因此,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應該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身體發出的每一個信號,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請在評論區批評指正!關注醫學常識,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回答!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據國家癌癥中心2018年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為9.74%,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第三位。說到“癌”這個字眼,真的是讓人避而遠之,但近幾年,結直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甚至有些患者發

          謝邀回答!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據國家癌癥中心2018年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為9.74%,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第三位。

          說到“癌”這個字眼,真的是讓人避而遠之,但近幾年,結直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甚至有些患者發現時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很多人不明白,難道如此可怕的“癌”,連早期癥狀都沒有嗎?早期難道就發現不了它嗎?

          在這小護要告訴大家,結直腸癌是有早期癥狀的,早期的篩查也是可以發現。任何疾病從發病到癌都是有一定的過程的,都是從小毛病不注意一點點惡化導致的。當然,結直腸癌也不例外!

          結直腸癌的發展病程并不像我們想的那么迅速,并不是一下子就惡化為癌的!其實,它的發展病程是很長的,從增生性病變到腺瘤、癌變、臨床期癌,以至晚期腫瘤是一個10年以上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也正是給了我們發現它的存在的時刻。大家別看著結直腸癌的發展病程如此長,但是早期的發病率僅占確診人數的5%-10%,絕大多數的患者發現是已是中晚期!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想遠離結直腸癌,出現以下癥狀一定要及時檢查!

          1、排便異常

          說到這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一個錯誤的判斷,很多人都認為每日大便超過一次都是拉肚子的表現,在這小護要告訴大家每天大便1-3次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的排便習慣總是便秘與腹瀉交替進行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這是排便異常的表現的,應前往醫院檢查。

          2、便血

          說到便血對于痔瘡患者來說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人將結直腸中的便血癥狀誤以為是痔瘡出血,但是小護告訴大家,兩者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當大便出現出血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3、無故消瘦

          對于減肥朋友來說,體重下降是最開心的事!但是小護要告訴大家,當你在沒有減肥的情況下,無故消瘦時,可別開心的太早了。很可能是疾病導致的,因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哦!

          腸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如果能在早期就發現病變,患者的5年生存率其實可以到達80%~90%。因此,再此告誡大家,要想遠離疾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規律飲食,定期體檢。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醫生,他才26歲啊就怎么就被診斷為直腸癌了呢,不是說這個病50歲以后才高發嗎?為什么孩子會提前這么久啊!這是一個患者在消化外科的哭訴,也是我在科研期間永遠也忘不掉的場景。才26歲的年紀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要飽受病痛的折磨。著實讓我難受,作為在50歲才可能高發的疾病為啥會提前20多年出

          醫生,他才26歲啊就怎么就被診斷為直腸癌了呢,不是說這個病50歲以后才高發嗎?為什么孩子會提前這么久啊!

          這是一個患者在消化外科的哭訴,也是我在科研期間永遠也忘不掉的場景。才26歲的年紀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要飽受病痛的折磨。著實讓我難受,作為在50歲才可能高發的疾病為啥會提前20多年出現,而且還是晚期,這個疾病難道真的這么可怕?就不能更早的發現?我們在醫院應該做哪些方面的檢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什么是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其實是結腸癌與直腸癌的統稱,他是我們消化系統中最常見的癌癥。也是我們身邊最致命的癌癥,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無論是結腸還是直腸我們腸道表面并沒有太多的神經分布,我們并不會直接感受到異常與疼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有些人肚子痛,一查就是晚期的原因。

          出現了癥狀再去篩查很有可能腫瘤已經轉移進入第4期,癌癥突破淋巴轉移到其他組織去了,這個時候在去治療生存率要遠比早發現的時候要低很多。


          了解了什么叫做結腸癌以后,那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在最早辨別、篩查出來出疾病來呢?網上傳的各種辨別技巧真的有用嗎?

          大家想一想有沒有在網上看到過下面這些辨別結直腸癌的方法技巧?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大便會變,有血,還有粘液;存在嚴重的腹痛、腫塊;甚至還會出現消瘦、乏力現象。這些方法真的對于早期檢查有用??

          ??你是不是也相信了?不要完全信!這種表征一般是很難確定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都不是特異性的表現。比如排便習慣改變,對于生活飲食不固定的人來講,排便的習慣會因飲食多少而改變;像有痔瘡特別是混合痔的人群、消化道少量出血的人群大便也會含有難以辨別的血液;癌癥早期是不會引發疼痛的,如果真的在腹部出現疼痛一般很可能是侵占到神經處于中晚期了;更不要提消瘦、乏力現象了,真的出現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希望借助這些表征發現結直腸癌是不切實際的,甚至可能會耽擱最佳治療時機,遺憾終生!


          說了半天那我們到底在什么年紀去做結直腸癌檢查呢?

          對于篩查我們要分兩種情況了,一個是針對正常人的篩查一個是針對患有家族遺傳性兩種情況。

          • 20歲后必須檢查:如果你家庭直系成員中患有以下兩種疾病,那么你患結直腸癌的概率是十分大的。第一個就是林奇綜合征又稱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是最常見的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征,這是一種遺傳疾病占據所有結直腸癌患者的 2%~3%。這種疾病最早可以在25歲出現,都是因為患者基因變異引起的禍,因此在20~30歲之間就必須進行結腸鏡檢查隨訪。 否則患者腸道中會存在上百個不同病變的息肉,癌癥風險特別大,那個26歲的患者就是林奇綜合征患者。

          第二個是家族性息肉病患者,這些患者出生后可能還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癌變的可能性。在國外研究中這類家庭中患者可以在6 歲就發病。即使對于大多數的患者在青春期就有可能有癌變的可能,所以他們要從10 ~ 12歲開始以每1~2年一次的頻率進行結腸鏡篩查。一旦發現息肉就需要對結腸切除術。

          • 正常健康人:對于健康人來講我們推薦50歲開始進行健康學篩查,但是這個時間這不是固定的。特別是現在大家生活方式越來越好,越來越不喜歡運動。我們推薦40歲就可以開始結直腸的篩查了。如果你有以下不良行為這種篩查就更應該提前。喜歡吃牛肉豬肉等紅肉和加工肉類制品,腰圍>90㎝的肥胖人群,長期飲酒,久坐缺乏鍛煉,等多種不良生活方式累加效應。

          那么到底什么樣方法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結直腸癌呢?

          答案是必須借助臨床實驗室檢查,只有借助最科學的儀器分析、最靠譜的病理學檢查我們才能在第一時間對疾病進行科學的定義,確診。而不是靠著任何可疑的癥狀去懷疑去耽誤!

          • 直腸指檢:凡疑似結直腸癌者必須常規作肛門直腸指檢。熟練的醫生通過手指就可以了解到直腸腫瘤的大小和質地,甚至腫瘤距肛緣的距離、腫瘤向腸外浸潤狀況、與周圍臟器的關系。特別一進一出是痔瘡還是癌癥一指了然。
          • 實驗室檢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做癌癥篩查還需要做血常規、尿常規。這些最基本的檢查和癌癥有什么關系?其實大家都誤會了血常規是為了了解你是否貧血尿常規是為了觀察有無血尿,方便結合結合泌尿系統的影像學檢查了解腫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統。 特別是大便常規檢查:借助顯微鏡可以觀察是有紅細胞、膿細胞的出現對消化道的出血情況能做到最細致的了解。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腫瘤標志物的篩查借助指標對是否換癌有一個大致的評估。
          • 內窺鏡檢查: 把探頭塞到腸道有沒有息肉,有沒有硬塊,有沒有病變幾乎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腫塊切掉拿出來做病理檢測,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很快就有定論。我們在醫院常做的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就特別適用于病變位置較低的結直腸病變。除非你有急性腹膜炎、腸穿孔以及嚴重的腸道感染。一般我們的醫生都推薦結腸鏡檢查。
          • 影像學檢查: 雖然上面說的方法能夠篩查出絕大多數的腫瘤,但是內窺鏡檢查有時候在結腸腸管在檢查時可能出現皺縮,因此 內窺鏡所見腫物遠側距離肛緣距離可能存在誤 差,所以內窺鏡一般都需要建議結合 CT檢查,給飲用鋇劑灌腸來明確病灶部位,以此判斷是不是有轉移,轉移了多少。

          我在最后簡單總結一下

          有家族史的越早越篩查越好,以家族性息肉為代表的家族史青少年可能就需要開始篩查;沒有家族史的健康人可提前篩查,存在多種不良生活因素40歲甚至之前就需要進行篩查;結直腸早期沒有特異性標志篩查一定要科學,不要借助什么大便異常,顯瘦,乏力希望能早期篩查;實驗室檢查最可靠,血液,尿液,內窺鏡,影像學檢查,都能及時發現異常在最早時期發現癌癥萌芽。

          原創、手機編輯、純手打,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大家。

          1024日韩看片四虎紧急入口| 思思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 99任你躁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蜜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bbwbbwbbw|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