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典型中青年原發性高血壓的特點:收縮壓小于140mmHg而舒張壓大于90mmmHg。
收縮壓135mmHg接近上限,說明動脈彈性尚好,尤其主動脈,心臟搏血量正常但心臟的后負荷已增大了。因為收縮壓是指左心室收縮排血時血流對動脈血管產生的壓力,主要和心排血量和主動脈等動脈彈性和緩沖能力有關。而舒張壓代表左心室舒張時血管內血流壓力下降時中小動脈回縮對血流的壓力。
首先可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壓,如果舒張壓達到95mmHg,收縮壓至少大于140mmHg。
那么單純舒張壓升高原因是什么呢?
1.性格特征屬于交感神經興奮類型。遇事別緊張交感神經節會分泌較多的兒茶酚氨導致中小動脈擴張更明顯,心臟舒張期中小動脈回縮力同樣增強,舒張壓就會升高。同時外周動脈血管收縮、心臟的后負荷增強也是舒張壓升高的原因。
2.中青年以舒張壓升高為主的原發性高血壓大多與體重明顯增加或肥胖有密切關系。體重增加血容量同樣增加,回心血量(心臟的前負荷)和心臟射血分數也增加了,心臟收縮期中小動脈的擴張和舒張期的回縮也會加大,舒張壓升高更明顯。
其次皮下脂肪堆積,外受皮膚限制只好將壓力作用于腹腔內的動脈和四肢肌肉內的動脈,后負荷大了舒張到當然升高。
因此對135/95mmHg血壓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我會將血壓升高的原因解釋清楚,初診多化些時間關系到患者一輩子的事,甚至終身服降壓藥后期甚至幾種降壓藥都不一定能攙回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
如果你是體重增加后引起的原發性高血壓,明白舒張壓升高的后果和減肥極有可能逆轉的可能不然就終身服藥,如選擇服藥缺點是血壓降了會放松對體重的管理,隨年齡增大動脈自身彈性下降而發展成收縮壓、舒張壓雙高,之后動脈粥樣硬化后成了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脈壓差越來越大,心腦血管事件難逃。減肥的真諦就是吃進去的熱卡低于身體也包括正常活動和運動所消耗的熱量。只要有水喝,身上有多余的脂肪是餓不死人、餓不壞胃的,因為熱量不夠脂肪會轉化為糖元供人體需要的。體重下降10-20斤早期高血壓大多可逆轉。
如果你屬于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性格:爭強好勝、敏感、壓力感重、別緊張、激動的人必須認識到塑造好自己的不同角色,不斷增強自身的自信心,節奏變得慢些、理解壓力不是用來壓迫自己的,而是你成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即使遭遇挫折要堅信人不死沒有長不好的傷疤,失敗不是埋怨、后悔而是總結失敗的原因之少今后再次重滔復轍,在失敗和挫折中提高自己的心理防衛能力。實在無法做到也可以先服用一片抗焦慮的藥物黛力新,單服它對緊張、焦慮引起的高血壓效果是可以的。當然這類人群必須盡早服藥,鈣結抗劑緩釋硝苯吡啶、氨氯地平都是針對單純舒張壓高的原發性高血壓能迅速降壓的選擇,當然倍他受體阻滯劑也是可以首先選用的尤其是心律較快的人更合適。普利類ACEI和ARB也可以選擇,降壓藥作用的個體差異較大,但觀察一種藥療效好壞至少5-7天經過五個半衰期讓血藥濃度達到穩態。應該說一片藥舒張壓可以降到90mmHg以下。也可試試二類不同藥各吃半片,低鹽飲食是必須的。
早期發現高血壓完全可以降至正常,不讓高血壓來損害你的心、腦血管、腎臟、大動脈,否則廿年后肯定找你算帳的。世上從沒有后悔的藥,當你身體健康時珍惜、保護他,當你發現疾病時重視他及時治療,尤其是高血壓病是一個無形殺手,等出現癥狀時已是靶器官受損了。
2019.3.8
更多相關建議:
心率的加快,會導致低壓高的問題,而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大,或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動速度的變慢,同樣也會出現低壓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如何出現的呢?通常,肥胖、長期的緊張壓力,高鹽飲食習慣,長期過食油膩,血脂偏高,久坐不運動,吸煙、長期大量飲酒,熬夜等多個方面,都可能引起上面我們說的心率快,血流速度變慢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導致舒張壓偏高的問題。這些壞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去改善,要不了幾年,就會發展成為高壓低壓都高的高血壓問題。血壓135/95,應該如何調節對于這樣的問題,多出現在中青年人身上,而老年人則出現的是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不超標,壓差大的情況。出現低壓高的問題,很多時候是自我控制不夠,生活方式不夠健康造成的,因此,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控制體重,加強運動,戒煙限酒,低鹽飲食,保持良好作息,通過多個方面的生活干預,通常血壓水平都會有較大程度的改善,如果控制的好,降到120/80的中間值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對于生活干預降壓效果不好,比如說通過嚴格的生活干預,3個月仍然無法把血壓降下來,或者本身有其他相關疾病,需要立即啟動藥物治療的朋友,推薦選擇普利類或沙坦類藥物,這兩類藥物都是控制一級輕度高血壓可以首選的藥物,特別適合于這種單純低壓高的控制。
更多相關建議: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更多相關建議:
(65~70)mmHg范圍內最好。血壓偏高應注意哪些事項?★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正如提問者所述,血壓輕度升高,是否需要服用藥物,這需要因人而異。
簡單來說,如果是相對健康的個體,沒有任何器官的損傷和臨床并發癥的話,上述血壓一般是不需要早期服用藥物的,可以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然而,對于那些已經有臨床合并癥的患者,包括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就需要早期服用藥物進行干預。
人體的血壓有兩個數值組成,即高壓和低壓。對于健康人來說,高壓應低于140毫米汞柱,低壓應低于90毫米汞柱,超過上述范圍就屬于高血壓的范疇。不管是任何人,只要診斷為高血壓,就應該積極的控制血壓,其方式包括非藥物干預和藥物干預。
是否早期啟用藥物干預的方式,需要根據專業的疾病危險分層而定,也就是說如果發現血壓升高,醫生會根據患者血壓升高的水平,臨床癥狀和是否伴有靶器官損害及臨床并發癥來進一步抉擇,并不是一旦發現血壓升高就開始服用藥物治療。
因為提問者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簡單來說,如果患者處于相對健康的狀態,只是發現血壓輕度的升高,是可以考慮先改善生活方式的,包括調整飲食,注意休息,改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等方面做起。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于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更多相關建議:
目前我國實施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為140/90mmHg,但這里有一點情況需要說明一下,并不是收縮壓和舒張壓都高于上述標準才算是高血壓,實際上,二者只要有一個超過標準數值就算是高血壓病;您在問題中提供的血壓值剛好就屬于這種情況,僅僅是舒張壓偏高一些,收縮壓確是正常的,而這種高壓正常而低壓偏高的情況多見于中青年患者;
這種類型的高血壓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 因為這種情況多是源于生活及飲食習慣的異常,所以,我們在考慮用藥之前最好先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的辦法進行干預,如果能通過該辦法穩定血壓,自然也就不用吃藥了;
另外,我們還應該考慮一些其它的情況,比如說測量是否準確,因為高血壓需要經過非同日3次測量才能確診,單獨某一次的測量值并不能說明什么,所以,在考慮如何治療之前,還是應該先去確診一下;
那么,哪種情況下必須服藥呢?當您確診為高血壓后,還合并有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時,為了阻止病情進展,是需要服藥的!
注:藥物的選擇和服用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更多相關建議: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首先,在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中,無論是收縮壓(高壓)還是舒張壓(低壓)只要其中有一個經不同日三次測量超過了140/90mmHg的診斷標準,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而只要診斷為了高血壓就要進行干預治療,主要的干預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和降壓藥降壓。
其次,《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建議是:一級高血壓(140-160/90-100mmHg)尚無心腦血管病等時,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治療3-6個月,如血壓仍降不到140/90mmHg以下,則應及時服用降壓藥。但很多人不愿意服用降壓藥,一是擔心長期服用降壓藥的副作用,二是擔心降壓藥服用后就不能停。事實上,及時服用降壓的獲益比高血壓長期存在及降壓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大的多,且這也是自身狀況所決定的,比如:
- 遺傳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生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往往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就會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生活方式干預是高血壓治療的基礎,它能夠改變引起血壓升高的影響因素,但卻無法去除遺傳因素等血壓調節機制異常的本質,這種情況大多最終也是需要服藥的,早服比晚服的獲益會更大。
- 研究證實:人體的血壓超過120/80mmHg時,即會對血管內皮造成微損害,這些微損害會促進動脈硬化發生的進程看似很小的損傷積少成多也絕不可小視,而且高于這個血壓后即會進入血壓快速升高期,給控制血壓增加難度,而及早服用降壓藥,實際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高血壓對血管、器官的損害一旦發生,往往都是不可逆的,等到有病變發生時再治療,所起的作用不過是阻止病變的進展,對疾病來說永遠都是防大于治。目前臨床使用的各類降壓藥副作用極小,長期服用是有安全保障的,大家所擔心的降壓藥的副作用與血壓降下來的獲益沒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要不要用降壓藥,血壓的高低是可以看到的因素,其背后可能帶來的危害才是最需要考慮要的問題,就是疾病的預防永遠大于治療一樣,在高血壓的早期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比血壓難以控制或是有并發癥發生時再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更有效,才會有更大的獲益。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并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⑤每日進食充足新鮮蔬菜和水果
⑥面對殘酷的現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應對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更多相關建議:
很正常的血壓,不用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