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風濕痹痛,腰膝酸軟,到農村找到桑寄生,有好處會找上你。桑寄生有它的植物文化,古時候,一個財主的兒子常年被風濕纏身,經過郎中之手后仍然疼痛,一到冬天又加重了,財主派長工前去尋找先前的郎中,長工卻在路旁桑樹上發現了和之前相似的草藥,拿回家給財主兒子用了十幾天,這下真有好轉了,于是“桑寄生”這名字就出現了。
顧名思義,桑寄生的來源就是,寄生于桑樹上的意思,它需要寄生在其它植物身上生長,不單只是桑樹而已。很多人以為這種植物是桑科植物,其實不是,它是桑寄生科的植物,科屬名和植物名一樣,比較特殊,它在我們廣西分布居多,在河南,陜西等地區同樣有分布,其帶葉子的莖經過曬干后,就成了藥用價值高的中藥材,看看你認不認識它。
桑寄生要找起來有點難度,它沒有固定的寄生樹體,需要慢慢鑒別才好找。它枝條有個特點,老枝條很光滑,而嫩枝上有點灰色的短毛,是一種小灌木,葉子一般是卵圓形,有的偏長一些,長度大概四厘米左右,寬二厘米左右,邊緣光滑無鋸齒,夏末初秋為花期,秋季中下旬便結果了。那么,它有什么藥用價值?在中藥學里,它屬于滋補類,有補肝腎和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
桑寄生可用于肝腎不足的毛病,筋骨無力和腰膝酸軟常用到它,同樣可以在風濕痹痛這一塊發揮重要作用,在我們單位,它也是常用藥,甚至還有安胎的作用,價值很高,您如果有需要,不妨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上就是老邪的分享了,希望能讓您認識桑寄生,歡迎關注老邪,了解更多農村花草,別忘了點贊,收藏或分享,感謝支持!(圖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相關建議:
農村常見的桑寄生是什么植物?有什么藥用價值?
小時候師父讓背《話品藥性賦》31句時就是桑寄生,原說是,桑寄生平苦且甘,背寒腰痛共麻頑,安胎益血助筋骨,壅腫金瘡下乳慳。這個我還記得,還為便記憶說了個相關故事,桑寄生入藥原是宋時一員外家一長工無意中發現的,員外兒子得了風濕病,請了個道醫治療,治療的好些后,道士就回山上去了,到了冬季員外兒子又復發了,于是到叫長工到山上去取藥,但是冬季下大雪山路被雪封住了,走到半山腰長工無法前行,在山腰上看見一顆樹上寄生植物十分奇怪,怕空手回員外家無法交待,就將這株寄生植物帶回來,慌稱這就是道士給的藥,煎熬幾天給員外兒子吃下,員外兒子居然能站立起來活動了。春季員外去道士那相謝,才知長工沒到道士那取藥,道士也覺這事奇怪,就隨員外到那長工家逼問了用的什么植物藥,長工只能一五一十說出來,并帶著原摘藥的地方還有這桑寄生,道士就知道了這藥性,后來大為應用治風濕病,并且效果還好,于是桑寄生就成了中藥。
桑寄生是一種多寄生于構,槐,榆,木棉,樸樹上的桑寄生科常綠寄生小灌木。在兩廣,云南比較多,但由于那里樹木難得落葉,生得與寄生植物相間比較難發現,在華東和北部地區寄生植物冬季多落葉,而桑寄生獨獨不落葉仍生長在那無葉的植物上,容易發現了。桑寄生一般8月份開花,花紫紅色,10月份結漿果橢圓形,待果熟后即可采割作藥用,一般除留粗莖割取小莖葉等,切段曬干即可。
桑寄生化學成分含篇蓄苷,檞皮素,廣寄生苷等,有利尿,降壓和抗病毒作用,其煎汁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有顯著抑制作用。
中醫上認為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雨,胎動不安,高血壓等。
更多相關建議:
讀書的時候,老師說,桑樹一身都是寶,桑葉、桑枝、桑椹、桑白皮,還有依附寄生在桑樹上生長的桑寄生,全是杠杠的好藥材。而且,它們不光可以藥用,桑葉還可養蠶、制作食物和桑葉茶,桑椹更是上好的水果,藥用、食用和經濟價值都很高。
不過,現在想起來,老師是有點高夸桑樹了。前四個還說得過去,不過桑寄生,雖然姓桑,但它與桑的寄生關聯并不是必然。因為,桑寄生不僅可以寄生在桑樹上,還可以寄生在桃樹、苦楝樹、李樹、楊桃、油茶、木棉、馬尾松等多種植物上。所以,它還有別名,叫做廣寄生、苦楝寄生、桃樹寄生、松寄生等。
農村常見的“桑寄生”是什么植物?
桑寄生是一類自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半寄生性灌木。
寄生這個詞,感覺挺貶義的,因為包含了自己不勞動,全靠剝削別人的意思。寄生植物,也逃不出這個框。它們自己不含葉綠素或只含很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自制養分,需要從所寄生的綠色植物中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養分和水分。它們是植物界的寄生蟲,甚至可蠶食寄主,導致寄主植物逐漸枯竭死亡。
不過桑寄生這個植物,還沒那么惡劣。它屬于半寄生性植物,有葉子,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為自己提供一部分養料。但它的根退化了,只能通過導管與寄主植物相連,從寄主植物體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在傳統中醫藥學中,桑寄生具有什么樣的功效和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我國藥典是這樣描述的:味苦、甘,性平 ;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功效;可用于緩解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桑寄生這味藥材的特點,貴在藥性平和的同時,功專補虛損、強筋骨,適用人群比較廣,老人婦女皆可用,常與杜仲等配伍用于緩解老人體虛、婦女經多帶下而腰膝疼痛、筋骨無力,藥用價值獨到。強筋骨之余,它又能祛除風濕,故而也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用于減緩風濕痹痛、腰膝酸軟。此外,它養血安胎的功效,常被用于緩解婦人沖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桑寄生的藥用安全性,與寄主植物有關
前面我們也提到,桑寄生這植物的寄主遠不止桑樹,具有復雜多樣的特點。對于桑寄生來說,多樣化的寄主,拓展了它的生存空間。但從藥用來說,寄主植物的多樣復雜帶來了新的問題。
大量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會通過這種植物間的特殊寄生關系,向寄生植物輸送屬于寄主的特征性物質。比如:寄生在有毒植物夾竹桃、漆樹、馬桑上的桑寄生會表現出一定的毒性,但來源桃樹、李樹、桑樹等寄生植物上的桑寄生則不具備毒性。
我國藥典對于桑寄生藥材的質量評價,強制要求檢測強心苷的含量,就是因為寄生在夾竹桃植物上的桑寄生,會接受由寄主植物夾竹桃輸送的強心苷類成分,并明確規定桑寄生藥材中不能檢出強心苷。
夾竹桃號稱自然界最毒的植物之一,含有多種毒性物質,其中含量最大的毒素是強心苷類化合物。強心苷類化合物是一類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具有強心活性的化學成分,由于其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特別接近,安全范圍狹窄而極易中毒。
結語
桑寄生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中藥材品種,在民間也頗具名氣,藥用價值是不可質疑的。但由于其生物學特點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存在寄主植物多樣性和藥材來源多樣性的特點,由此而帶來的用藥安全性問題,需要引起監管部門和使用者的格外重視,切不可隨意。
更多相關建議:
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Danser是桑寄生科桑寄生屬植物,別名有桑上寄生、寄生、四川桑寄生等,該植物的特點是生長在別的樹干上,是寄生植物,不像其他植物有根長在土壤里。桑寄生通常寄生在桑樹、梨樹、李、核桃或櫟屬、樺屬等植物枝干上,為常綠灌木,嫩枝、葉密被褐色星狀毛;單葉對生或互生,革質;花兩性,總狀花序,花被成管狀,上部4裂,花紅色;漿果橢圓狀,黃綠色。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山西、河南、四川、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臺灣等省區,生于海拔500_2000米山坡山谷雜木林中。
據資料記載,桑寄生的莖皮可入藥,有除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益血安胎、消腫、催乳等功效。(請遵醫囑)
供參考。
更多相關建議:
您好!謝謝邀答。桑寄生,也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中藥,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帶葉莖枝,主要產自廣西,廣東,云南等地。一般在冬季到次年春天采割。桑寄生,味苦、甘,性平,主要入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
1.補肝腎,強筋骨 桑寄生,味甘性平,又入肝經,腎經,所以主要可以補肝腎不足。對于肝腎陰虛導致的腰膝酸軟,容易疲勞,咱們可以用桑寄生配伍杜仲,懷牛膝,獨活,羌活,炙甘草,生地黃,炒山藥等藥一塊應用。
2.祛風濕 桑寄生,味苦,所以能燥濕,還有祛濕的功效,對于風濕痹阻的患者,咱們可以用桑寄生配伍陳皮,半夏,白蔻仁,蒼術,炒白術,薏苡仁,苦參,黨參,茯苓,炙甘草等藥一塊應用。
3.安胎 本品善于補肝腎,養血而固沖任,起到安胎的效果,對于胎動不安的患者,咱們可以用桑寄生配伍阿膠,續斷,香附,當歸,菟絲子等藥一塊應用。
另外,桑寄生還有調控血壓的功效,可以用于高血壓病的治療。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寄生的水煎液有降壓的作用,對冠狀動脈血管有擴張作用,并能減慢心率。
注意事項:桑寄生比較安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常見用法:
桑寄生,一般是入水煎劑,咱們常規用量一般在15--30g。也可以入丸劑,散劑,用量可以在30g左右。
更多相關建議: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r的干燥帶葉莖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莖,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能功與主治】 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常用 于: ①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等; ②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用法與用量】 內服: 入湯劑10~20g。
【新用途】
一、內科
1. 高血壓: 桑寄生60g 決明子50g 煎水150ml,早 晚各服75ml,30日為1療程。
2. 冠心病、心絞痛: 桑寄生沖劑 (相當于生藥39g) 1 包,開水沖服,每日2次,4~6周為1療程。
3. 心律失常: 桑寄生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 (每ml 含生藥4g),每日2次; 或靜滴18ml; 或靜注12ml,每日1 次,14天為1療程。
二、外科
凍傷: 桑寄生500g,加蒸餾水5000g煮沸3分鐘,過濾, 濾液用文火熬制成膏。Ⅰ度凍傷用桑寄生膏2.5g,加入蒸餾 水35ml,酒精8ml,白陶土4.5g,混合后涂敷患處 (不能涂 于潰瘍面);Ⅱ、Ⅲ度凍傷用桑寄生膏3g,加入甘油10g,單軟 膏35g,鋅氧粉2g,調勻敷于局部。
更多相關建議: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藥名:桑寄生
別名:酒桑寄生、蔦、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樹、蔦木
功效分類:補益藥、祛風藥
性味:苦、甘、性平
歸經:肝經、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
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濕痹痛、頭暈目眩、胎動不安、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藥材基源: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紅花寄生、毛葉鈍果寄生的枝葉。
功效作用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1、桑寄生治肝風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內傷咳嗽,小兒抽搐。《湖南藥物志》
2、桑寄生治小兒背強:難以俯仰桑上寄生100克,白術、當歸各150克,鱉甲500克。用滾湯泡洗凈,用水一斗,入砂鍋內,慢火熬如飴,加煉蜜100克,收之。每日不拘時用,米湯調服數茶匙。(《本草匯言》引《嵇氏方》)
3、桑寄生治漏氣:生桑寄生搗汁一盞。服之。(《瀕湖集簡方》)
4、桑寄生治妊娠遍身虛腫:桑寄生50克、桑根白皮(銼炒)1.5克、木香25克、紫蘇莖葉50克、大腹3克,上五味細銼如麻豆大,拌勻,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圣濟總錄》寄生飲)
5、桑寄生除風濕,消腫,清熱,祛痰,順氣,止咳。治痢疾,瘡疥,吐血,子宮脫垂。《廣西藥植名錄》
6、寄生得桑之余氣而生,性專祛風逐濕,通調血脈,故《本經》取治婦人腰痛,小兒背強等病,血脈通調而肌膚眉須皆受其蔭,即有癰腫,亦得消散矣。《本經逢原》
7、桑寄生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須眉。《本經》
8、桑寄生治動脈硬化性高血壓。《藥材學》
9、桑寄生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利骨節,通經水,補血和血,安胎定痛。《本草再新》
10、桑寄生對風濕痹痛、肝腎不足、腰膝酸痛最為適宜,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應用。
11、桑寄生用于肝腎虛虧、沖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與續斷、菟絲子、阿膠等配伍。
12、桑寄生助筋骨,益血脈。《日華子本草》
13、桑寄生治妊娠胎動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兩半,艾葉半兩(微炒),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上藥,挫,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三服。(《圣惠方》)
14、桑寄生堅腎瀉火。《醫林纂要》
15、桑寄生治腰背痛,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所得:獨活三兩,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芎窮、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各二兩。上十五味細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溫身勿冷也。(《干金方》獨活寄生湯)
16、凡風濕作痛之癥,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川續斷與桑寄生氣味略異,主治頗同,不得寄生,即加續斷。《本草蒙答》
17、桑寄生生槐樹者,主治大腸下血、腸風帶血、痔漏。生桑樹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絡,風寒濕瘦。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嘔吐惡心翻胃;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滇南本草》
18、桑寄生治下血止后,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為末。每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楊氏護命方》)
19、桑寄生消熱,滋補,追風。養血散熱,作茶飲,舒筋活絡。《生草藥性備要》
20、桑寄生散瘡瘍,追風濕,卻背強腰痛。《本草蒙簽》
21、桑寄生治痢疾。《玉揪藥解》
22、桑寄生治毒痢膿血,六脈微小,并無寒熱:桑寄生二兩,防風、大草二錢半,炙甘草三錢。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楊氏護命方》)
23、桑寄生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藥性論》
24、桑寄生又有降壓作用,臨床上常用于高血壓。
25、桑寄生對老人體虛、婦女經多帶下而肝腎不足、腰膝疼痛、筋骨無力者亦每與杜仲、續斷等配伍應用。
26、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氣平和,不寒不熱,固應無毒。詳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腰痛及小兒背強,皆血不足之候,癰腫多由于營氣熱。肌膚不充,由于血虛。齒者,骨之余也,發者,血之余也,益血則發華,腎氣足則齒堅而發眉長。血盛則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內傷不足,皆血虛內熱之故。產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虛。金瘡則全傷于血。上來種種疾病,莫不悉由血虛有熱所發,此藥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核濕,故亦療痹。《本草經疏》
27、桑寄生治滑胎:菟絲子(炒熟)200克、桑寄生100克、川斷100克、真阿膠100克,上藥將前三味軋細,水化阿膠和為丸一分重,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日再服。(《衷中參西錄》壽胎丸)
28、桑寄生治郁血性腎炎,月經困難,咯血,瘰疬,心臟諸病及早期肺病。《遼寧經濟植物志》
29、桑寄生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后余疾,下乳計。《別錄》
30、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緣腎主骨,發主血,苦人腎,腎得補則筋骨有力,不致屢痔而酸感矣。甘補血,血得補則發受其灌蔭而不桔脫落矣。故凡內而腰痛、筋骨篤疾、胎墮,外而金瘡、肌膚風濕,何一不借此以為主治乎。《本草求真》
食用方法
桑寄生的食用方法
1桑寄生雞蛋湯
材料:桑寄生15克、雞蛋2個、白砂糖適量。
做法:各物洗凈,一起下砂鍋,加入清水600毫升,武火滾沸后,改中火至蛋熟,取出放置冷水中片刻,去殼再下鍋里,先后煎煮25分鐘,下白砂糖調味便可。
功效: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養血安胎。
主治: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痛、四肢麻木、筋骨痿弱、胎動不安或胎漏等。
2桑寄生五加酒
材料:桑寄生、五加皮、杜仲各等分。
做法:用約十倍的白酒浸泡。
用法:每次飲1--2小杯。
功效:治久患風濕,肝腎虛損,腰膝酸軟、疼痛。
3桑寄生老母雞湯
材料:老母雞500克、桑寄生30克、玉竹30克、棗干20克、姜、鹽適量。
做法:將老母雞斬塊,并起油鍋,用姜爆香備用;桑寄生除去雜質,洗凈;玉竹、紅棗洗凈,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三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祛風、補虛柔肝。
主治:高血壓病、中風后遺癥屬血虛者,癥見面色蒼白、眩暈、心悸、肢體麻木,或時有筋脈拘攣、關節酸痛、下肢痿軟,亦可用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病后體虛而見上述癥狀者。
禁忌: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者、外感發熱者不宜飲用本湯。
4桑寄生牛尾湯
材料:牛尾500、桑寄生120克。
做法:牛尾斬段洗凈;牛尾段、生姜及桑寄生齊入瓦煲,加水6碗,煲4--6小時,味濃后即可飲用。
功效:治腰背病,具有降血壓,改善膽固醇代謝等功效。
5桑寄生茶
材料:桑寄生干品15克
做法:取桑寄生煎煮15分鐘后飲用,每天早晚各一次。或用桑寄生煎湯代茶,屬一種強壯劑。
功效:常喝能安胎養血,祛風濕,補腎肝,降血壓,并能消腫催乳。
主治:腰膝部神經痛,血管硬化,尤其對孕婦腰痛有顯著療效。
用藥禁忌
應用桑寄生者,部分病例因頭昏、目眩而停藥;也見有全身不適、食欲減退、腹脹、口干等癥狀,但不影響治療。服用柿寄生的部分病例出現肝功能異常和肝區疼痛,少數病人有肝腫大、厭食、短時間的期外收縮及竇性心動過緩。
更多相關建議:
千萬不能自行采來當藥使用。不然,輕則中毒傷身,重則誤病傷命。有什么病了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找醫生,一定要遵醫囑,不能自己搞偏方來使用。如果偏方有用的話,那還要醫生干嘛?
更多相關建議:
桑寄生只是寄生在桑樹上的一種植物,通小鳥傳播種子,生在桑樹上那么桑樹有什么藥用價值它就有什么價值
更多相關建議:
性 味
味苦、甘,性平。
歸 經
肝、腎經。
功 能
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作用。
主 治
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