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提問不準確。應該是說盆腔有四個淋巴結轉移,是否有治愈可能。
治愈可能是有的。
治療效果一是看治療方案是否合理,還要看淋巴結轉移的位置。
治療方案合理性問題:如果腫瘤浸潤直腸壁肌層以上,并且在直腸中下部,那么需要術前放療,最好是根治性放療一月,然后再行根治性手術。那么,手術質量的高低也是直接影響愈合。對于中低位直腸癌,目前主流手術方式是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同時嚴格遵循TME(全直腸系膜切除)原則。如果手術范圍不夠,淋巴結清掃不徹底,術中無瘤原則掌握不好,那么會影響患者預后。
淋巴結在盆腔轉移的位置也是影響預后。如果轉移的淋巴結都在直腸系膜內,那么屬于區(qū)域淋巴結,清掃后治愈率是比較高的。但是如果轉移的淋巴結在側盆壁(比如髂血管旁,閉孔附近),那么這些部位轉移病期偏晚期了,即使手術清掃,術后復發(fā)轉移的風險還是比較高。況且,這個部分不是常規(guī)手術范圍,很多外科醫(yī)生做不到這種清掃,如果沒有清掃或者殘留淋巴結,復發(fā)是必然的。
所以術前分期準確很重要,術前發(fā)現(xiàn)側盆壁轉移,需要做放化療同步治療。手術也要著重清掃。
【張成海醫(y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chuàng),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fā),持續(xù)提供有用的醫(y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更多相關建議:
直腸癌只要發(fā)現(xiàn)有盆腔有4個淋巴結轉移的話,從下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時的直腸癌已經有自己腫瘤滋養(yǎng)血管了,不管是否存在遠處轉移,患者都已經不可能是直腸癌早期了,而是進入讓人遺憾的直腸癌中晚期了。
腸癌分期
按直腸癌的臨床病理分期,從TNM分期來說,患者最好的臨床病理分期情況,就是直腸癌Ⅲ期(T1N2M0)了;如果有癌細胞的遠處多發(fā)轉移(M1b)的話,則都是屬于愈后很不理想的直腸癌ⅣB期了。按Dukes分期,患者都是C期(C1期)以上的患者。詳細如下圖所示:
直腸癌臨床病理分期
目前國內外專家學者,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對直腸癌臨床病理不同分期與相對應的五年生存率的療效情況的研究,已經非常清楚了。如下圖所示:
- 如果是TNM臨床病理分期Ⅲ期,患者可獲得癌癥根治性切除治愈的五年生存率有70%左右。
- 如果是臨床病理分期ⅣA(TxN2M1a)期,患者獲得根治性切除治愈后五年生存率為30%左右。
- 如果臨床病理分期是直腸癌期ⅣB期(TxN2M1b)的話,患者往往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只能進行姑息治療了,他/她們的五年生存率機會,大概只有8%左右了。
腸癌的臨床分期與五年生存率
臨床上對于直腸癌盆腔有4個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往往會于術前進行新輔助放療+新輔助化療相結合的方法,以達到讓直腸癌獲得降期而增加手術根治性切除的機會。除此以外,術后患者還必須進行規(guī)范的輔助化療。這樣才能讓患者有更大的機會獲得直腸癌治愈的機會。
對直腸癌盆腔有4個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要做好病情隨訪工作,遵醫(yī)囑及時進行腸癌復查,重視腸鏡檢查+CT檢查及腫瘤標志物CEA在術后復發(fā)中監(jiān)測意義。及時發(fā)現(xiàn)腫瘤復發(fā)與轉移病灶,以增加直腸癌獲得治愈的機會。
更多相關建議:
宜腸癌術后盆腔現(xiàn)四個淋巴結怎么辦?
淋巴結腫大與炎癥,結核,腫瘤等有關,建議檢查確診。也可以對癥消炎治療,如服羅紅霉素,頭孢拉定膠囊等治療。也可以找中醫(yī)辨證用中藥治療。或服螺歷丸等治療。
如何防止癌細胞的復發(fā)和轉移,癌癥病人的生存期更長?
.......
美國哈佛醫(yī)學院針對癌癥病人推出的禾存(?cun)硒,可以防止癌細胞的轉移和復發(fā),阻斷癌細胞的能量供應,抑制癌細胞生長,延長癌癥病人生存期
......
美國癌癥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如果及時結合禾存(?cun)硒,癌細胞復活的機會減少了許多。癌癥患者術后補硒能降低復發(fā)率,術前補硒腫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趨勢,大部分患者腫瘤生長出現(xiàn)遲緩和停滯。而且癌癥病人體內硒含量都是低于正常人的,硒含量越低,復發(fā)轉移的風險越大
......
沈陽的趙娟女士2004年查出癌癥后,及時正規(guī)治療后,一直結合禾存(?cun)硒,至今并未發(fā)現(xiàn)遠處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