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風這個疾病現在確實是越來越高發了,根據2019年的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治療指南數據顯示我們國家痛風人群占1%,可以說是一個龐大的患者群。相信讀到這篇文章的很多朋友,他的身邊一定會接觸到痛風的患者,或者是有些朋友在體檢的過程當中發現有高尿酸血癥,有些朋友也比較擔心自己尿酸高會患上痛風,所以比較關心能否通過一些癥狀或者是苗頭,不去醫院來判斷自己是不是痛風,那么能做到這一點嗎?
我們先來了解下痛風和高尿酸吧!
痛風這個疾病是我們體內的嘌呤代謝出現了異常,導致尿酸異常升高,而長期的尿酸升高是尿酸處于一個過飽和的狀態,最終形成尿酸鹽結晶,這些尿酸鹽結晶沉積在我們的身體內,慢慢的越來越多,就有可能誘發痛風的發作。
而這個尿酸值多少是正常的呢?是420,如果連續兩次、空腹、并且是非同一天測量血尿酸均超過這個值,那么就可以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癥,而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作的病理基礎。
相信我們身邊有很多朋友知道自己尿酸高,而且有一些朋友可能尿酸非常的高,會高達600 700,但是這些朋友并沒有發作為痛風,所以認為只要尿酸異常沒有發出的痛風就沒事,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長時間地處于高尿酸血癥的狀態,會增加人們患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長時間的高尿酸血癥會導致人們出現尿酸結石,最終會影響腎臟的功能,有可能造成腎功不全甚至腎衰竭。
而痛風發作是屬于一種晶體性的炎癥反應,痛風發作的時候,這些尿酸鹽結晶就會到處作亂,而我們體內的白細胞想要把它清除掉,但是由于尿酸鹽結晶特別的尖銳,就在白細胞破壞它的過程當中,它也在破壞的白細胞,造成很多的炎性因子,釋放到發作的部位,于是患者會表現出特別劇烈的、發作部位的疼痛,而且局部會快速地腫脹起來,表面皮溫會升高,有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體溫的異常。
為什么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么詳細呢?就是因為現在有很多謠言,告訴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癥狀去判斷出自己尿酸是否高是否有痛風,有哪些呢?
關于自己判斷尿酸是否升高的一些傳說!
●尿液泡沫多,就是尿酸高了!這種說法太常見了,很多朋友關注自己的尿液,看到尿液當中泡沫比較多,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尿酸的異常,其實這不能確定,導致尿液泡沫比較多的原因有太多了,有一些是疾病的原因,比如有蛋白尿,而有一些是飲食的因素,導致尿液中中的雜質比較多,泡沫就會比較多!
前一段時間謝醫生泡咖啡的時候,突然發現用這個例子可以給大家解釋這個問題,大家可以自己泡一杯咖啡,接水的時候水流略快一點,就會發現在您的杯中泡沫特別的多,而且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消散,這個道理和我們尿液當中如果混雜的雜質比較多,就會導致有泡沫是一樣的道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泡沫多就過于焦慮,認為尿酸過高有可能會痛風。
●尿血就是尿酸高。這樣的說法其實也很多,有的時候如果當痛風的患者或者是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已經形成了尿酸結石,那么這些小的結石慢慢的會可能掉落入輸尿管,刺激到輸尿管會誘發患者出現血尿,但這也是患者已經形成腎結石的結果,并不能因為血尿就判斷患者,尿酸已經升高了。
●睡覺腰疼就是尿酸高了!這更是天大的笑話,睡覺的時候腰疼的原因有太多了,比如腰背部的筋膜炎,腰背部肌肉的勞損、比如腰椎間盤突出比如腰椎滑脫,如果單純的通過睡覺時腰疼就判斷尿酸升高了,有點天方夜譚,太玩笑了。
還有其他的很多傳說,請大家不要相信,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身體尿酸高了以后并沒有特殊的癥狀,我們的身體不會有任何的感受,這種情況就是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而想要確定尿酸是否升高非常的簡單,我們就是去醫院進行血化驗,這個化驗費用不高,而且出結果也比較快,快速檢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出結果,常規檢查4~5個小時,結果也就出來了,現在還有家用的尿酸檢測儀,可以比較快速的測出自己的尿酸值。
那么,能否通過一些癥狀來判斷自己是否為痛風發作呢?
前面已經說過了,痛風會誘發患者出現非常典型的紅、腫、熱、痛,在首次發作的時候,往往是位于我們的腳趾部位比較常見,但也不是絕對的,發生在肘關節、膝關節、手指以及腕部的痛風也越來越多了。
如果您出現了關節或者是某個部位的明顯的紅腫熱痛,發作的時間在后半夜,或者是在一次暴飲暴食、著涼、熬夜或者是外傷之后,那么就要考慮是否有痛風的可能性,但是想要通過這些癥狀確定自己是痛風是不科學的,一定要到醫院去進行血尿酸的檢查,要在專業的風濕免疫科醫生的幫助下來確診想要,單純的通過癥狀來判斷,還是太簡單了。
另外也有一些容易發生痛風的高危因素,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當您有這些高危因素時,發生了關節的疼痛,要考慮痛風的可能,謝醫生給大家簡單地列一下:
●有痛風發作的家族史。
●體重超標或者是肥胖,平時比較喜歡吃高鹽、高熱量、高脂肪以及高嘌呤的食物。
●頻繁的飲酒,尤其是過量的飲酒,無論是白酒或者是啤酒。
●喜愛劇烈運動的人群。
●有一些內科疾病,需要長時間口服阿司匹林,或者是一些含有利尿劑成分的降壓藥的患者,腎臟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一些長期服藥的的患者要注意自己的尿酸。
●長期飲用碳酸飲料以及含果糖比較多的飲料的人群,尤其是一些年輕人。
●糖尿病、高血壓或者是冠心病的人群,要關注自己的血尿酸。
總結
關心自己的血尿酸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國家現在有13.3%的人群是處于尿酸異常的狀態,很多尿酸異常的患者有可能會發展為痛風,但大家也不要矯枉過正,也不要杞人憂天、伯慮愁眠,不要因為自己某一個關節出現了疼痛,就開始天天擔心自己是否為痛風發作!
而試圖想要在家中通過自己的癥狀簡單的去判斷,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夠科學,一定要在醫生的幫助下才更好,而且現在很多朋友身邊是痛風患者,懷疑自己是痛風就亂吃藥,這樣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每年我們都能聽說有一些患者擅自服用一些所謂的降尿酸藥、治療痛風的特效藥而導致腎功衰竭的患者,這太不值了。
請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學,無論您想不想去不去醫院,醫院都擺在那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可能是痛風,那么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進行雙能ct、血尿酸檢測或者是超聲檢查,就可以幫助您明確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是否有尿酸鹽結晶的沉積,就可以幫助您判斷是否有痛風發作的可能,千萬不要在家盲目的自行判斷、自行治療,導致病情的延誤。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復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痛風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以上內容僅作為醫學科普,不具有任何的診療價值,如果,您懷疑有痛風,一定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更多相關建議: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病變常侵犯關節、腎臟等組織,那如何判斷是否痛風呢?
如何判斷是否痛風主要看關節。發病初期53%~70%的患者都先有第一腳趾關節(稱足痛風)紅腫熱痛,一般多發,有些也可表現為多關節。為固定非對稱性,并可逐漸侵襲踝、膝、腕、肘等較大關節。
痛風往往發病較急,而且多于夜間發作,疼痛十分劇烈,數小時達到極點,甚至不能忍受被毛毯覆蓋,一般持續數日至2~3周自行緩解,消退后皮膚可見落屑和瘙癢,為本癥特征。
有痛風結節出現在關節周圍或耳輪處,病程較長的痛風病患者還會出現關節萎縮、變形且時常潰爛,并常有白堊狀物從傷口排出。
痛風癥狀是痛風的一個信號,最好去正規的地方檢查確診。
更多相關建議:
沒有幾個人愿意去醫院的,因為人總是希望通過“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唯獨看病不行!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所有人都是去了醫院做了檢查才知道自己是得了痛風的!
畢竟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在關節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很多痛風病人發病還是蠻有特點的,而我們平時確實可以通過以下這些典型的癥狀來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痛風!
第一個,首發癥狀常為關節疼痛,而且以腳,特別是大拇趾居多!
為什么是我們的大拇趾?道理很簡單,大家可以嘗試弄一下自己的身體環節,會發現這個關節部位是溫度相對比較低的部位,而學過物理或者知道溶解度的就知道,溫度越高,是不是溶解度越大,相反溫度越低,溶解度是不是越小!就像我們平時溶糖鹽水一樣,用溫度高一些的水是不是更容易溶解糖鹽?而溫度低一些是不是要更難溶,更容易發生沉積?這個大拇趾關節就有點這意思,溫度低,那么更有利于我們尿酸鹽結晶形成,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炎癥性疼痛!
另外,這個大拇趾關節還是最容易受創傷外傷的關節,而輕微的外傷就會使我們關節周圍局部的酸堿度發生改變,同樣會有利于尿酸結晶的沉積。當然我們說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不僅僅限于這個地方,像我們的足背、腳腕、膝關節等等都是常見部位,而且一般沒有對稱性,而且摸腳的疼痛局部有紅腫熱痛,另外皮膚摸一摸是燙的。
第二個,關節疼痛在晚上更容易發生!像我們急診科,有一部分的就是晚上痛風急性發作的病人,病人往往來的時候都疼痛難忍,無法自行行走,我們醫生一問,大多數都能通過查血發現高尿酸。
為什么痛風容易晚上發作?一是我們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血液循環比較慢;二是痛風病人,包括我們正常人,晚上血都是偏酸的,但是我們正常人過了晚上八點以后,它有一個堿潮,這時候正常人的血液是有偏堿的,而這個尿酸高的病人就不一樣,他一直都是偏酸的,尿酸也呈酸性,因此偏酸就更容易發生尿酸沉積。所以,這痛風病人大部分晚上發病!
因此,我們說假如你出現夜間腳關節,尤其是大拇趾關節疼痛,確實有很可能就是得了痛風,尤其是你前幾天假如又大魚大肉、喝啤酒,吃海鮮啥的,概率更大!
但是,我并不建議大家只是通過這個癥狀表現,不去醫院檢查的方式來診斷自己得了痛風,為什么?
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通過癥狀表現來診斷痛風,有一定的誤診率,痛風還必須與以下疾病區分開!
第一個,痛風一定要與我們的丹毒鑒別。丹毒一般是我們的乙型鏈球菌感染的皮膚病,它疼起來也是紅腫熱痛,甚至發燙。像這種病人往往用一些青霉素治療就好了,尤其是以前還真有不少人把痛風當作丹毒來治的,為什么?
很簡單道理,癥狀差不多,尤其是之前你可能是丹毒,用了青霉素以后好了,結果這次又痛了,還以為是丹毒,打了青霉素過幾天也好像是緩解了,就這樣反反復復,以為自己肯定是得了丹毒,后來某一次緩解不了,痛的受不了了,到了醫院,一查是痛風!因為痛風早期不嚴重時候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就是你哪怕不管它,不治它,它也能幾天、或者一兩個星期后就好了,所以那時候你當丹毒用青霉素治療幾天好了,實際上是它自己自愈,因此這個痛風要跟我們的丹毒做一個區別。
第二個就是這個痛風要跟我們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做一個區別。一個叫復發性風濕病,這個就比較,如果不是風濕科大夫,可能也聽的比較少,這個病是個什么程度。
風濕與類風濕可以說是我們臨床上被很多人所最容易混淆的兩種疾病。
首先,兩者的病因就不一樣!風濕是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疾病,而類風濕是免疫系統疾病,一般與免疫基因突變有關。
其次,風濕大多數時候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定型癥狀除了發熱,還有全身游走性疼痛為主要癥狀,其關節一般不會有特別明顯的形態改變,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局部也是紅腫熱痛,疼痛往往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一般要半個月以上才會緩解,可反復發作。
而類風濕,一般累及小關節,以慢性、對稱性關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就是一痛,左右手對稱小關節都會痛,而且就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剛開始也是關節紅腫熱痛,功能障礙,但是越來越嚴重可導致關節畸形,骨骼肌的萎縮,致殘。
再一個就是晚期的痛風,痛風石長在這個部位皮下里面的,而類風濕結節是在長在骨頭上的一個小的硬結節,這是不一樣的。
最后,我們說痛風、風濕以及類風濕,對于很多老百姓來說,都是需要特別注意區分的,因為大家也看到了,病因完全不同;痛風是尿酸高;風濕是一種溶血鏈球菌感染,而類風濕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同,治療肯定不同,而這是可以通過到醫院檢查就能很好的鑒別,避免誤診的!
第二個方面:痛風對身體的影響遠遠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就是痛一下,而且去醫院診斷痛風也不難,沒必要因為這點,而冒風險自己判斷是不是痛風!
幾乎所有痛風患者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痛風石,而且隨著病程的發現,這些痛風石會不斷累積,對我們的肢端的關節造成嚴重破壞,導致慢性關節腫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
同時,我們人體每天2/3的尿酸是通過代謝的,因此對于痛風病人長期的高尿酸狀態可導致痛風性腎病,嚴重可導致腎功能不全,甚至急性腎衰竭!
還有就是我們臨床上發現,10%~25%的痛風患者伴有腎尿酸結石,而腎結石對于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可造成嚴重影響。所以,痛風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被誤診的疾病!
最重要的是目前醫院對于痛風的診斷已經是非常簡單和成熟了!
第一步,抽血查尿酸,成年人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420μmol/L即可診斷高尿酸血癥;
第二步,做影像學檢查,比如發現超聲有“雙軌征”或者做雙能CT發現有尿酸鹽沉積等,再或者拍X片發現有軟組織腫脹、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等!
第三步,再加上開始說的那些關節疼痛等臨床癥狀表現,基本上可以明確診斷。
所以,對于痛風,大家還是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做檢查進行診斷,除了避免誤診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合理藥物進行規范化治療,避免更加嚴重并發癥發生!
關于痛風,大家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下方留言,我堅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碼字方式給您帶來最好、最全面、最實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覺得不錯,可以關注“醫學小偵探”并轉發喲,讓身邊更多的人受益!
更多相關建議:
痛風的典型癥狀是為關節紅腫熱痛,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醫學術語:第一跖骨),其他的還常見于踝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等。癥狀經常會在夜晚突然發作。醫院檢查主要是查一下血尿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痛風發作的時候尿酸反而不高。還是建議要去醫院檢查,規范治療。門診經常見到自行濫用止痛藥導致腎功能不全的,非常可惜。再者不是所有尿酸高的患者都會發展為痛風,但是他們還會有其他方面的風險,所以尿酸高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藥物控制(具體可見我發過的頭條文章)。
更多相關建議:
不去醫院檢查怎么知道自己是痛風?對于樓主的問題,黃醫生理解的是,在痛風初期會有什么表現癥狀?
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過程中,痛風也是時刻與我們相伴,對于痛風的表現癥狀,黃醫生自然也是了解,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讓大家學會在家里也能認知痛風。
痛風是因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疾病,沉積的結晶導致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癥發作。最典型的表現為痛風石。
痛風患者常會突然發覺一個或多個關節重度疼痛,多于夜間突然起病,會出現關節紅、腫、皮溫升高、關節表面皮膚紅紫、緊張、發亮等。
最初幾次發作通常僅累及一個關節,持續幾天,常于2周內自行緩解,然后癥狀完全消失。但如果病情繼續加重并且在發作后不積極治療的話,將會更頻繁發作甚至可波及多個關節,發作時間可達3周或更久。
反復發作可導致痛風加重且呈慢性發展,造成病變關節畸形。最后,由于尿酸鹽結晶不斷在關節和肌腱周圍沉積造成損害以致關節活動逐步受限。
不去醫院在家中可直接感受到的情況,多發生于清晨和午夜,關節劇痛,病發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這段時間就屬于第二病程—急性關節炎期及間歇期,因為在尿酸升高的時間是不會有外在癥狀的,這一病程期間,往往每次只會累及單一關節,多伴有高尿酸血癥,伴有發熱(體溫超38.5℃)、心跳加快、全身不適、皮膚壓痛、畏寒等情況,這類情況出現一周并未好轉或緩解,建議及時就醫。
我是心血管黃醫生,致力于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復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痛風相關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更多相關建議:
不去醫院檢查怎么知道自己是痛風?
一、關節紅、腫、痛
腳趾頭,是尿酸鹽容易堆積的部位,當痛風發作的時候,那種疼痛感,真的是痛徹扉。
痛風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多見于大拇趾、足背)局部常常出現顯著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二、發現痛風石
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常見于反復發作的關節周圍,鷹嘴、跟腱、髕骨滑囊等處。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后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并存。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繼發退行性改變等。
三、傷腎臟
痛風不僅痛起來要人命,導致痛風石、關節損傷,更嚴重的是腎臟損害。數據顯示,1/3長期痛風者有腎臟損害,表現為慢性痛風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和急性梗阻性腎病。有些患者可能有輕微的腰痛、水腫、高血壓、輕度蛋白尿、酸性尿及血尿等。
什么情況會導致痛風突然發生呢?
暴飲暴食,尤其是食入動物內臟、帶殼類海鮮、火鍋等高嘌呤食物,同時大量飲酒;關節著涼,尿酸在低溫下更容易形成結晶;飲酒后著涼是生活中最常見誘因。
痛風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可發現,關節軟骨存在“雙軌征”關節積液、骨侵蝕等,也可以通過腎功能指標診斷。
臨床上的腎功能指標
臨床上說的腎功能指標,就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俗稱“腎功三項”,足見血尿酸與腎功能息息相關。
過高的尿酸不但沉積在關節,也沉積在腎間質、腎小管和輸尿管,引起間質性腎炎、腎小管損傷和尿酸性腎結石,久而久之導致腎衰竭。高尿酸血癥肯定加重腎衰竭。
最實惠的降尿酸方法
多飲水可稀釋尿酸,建議飲水量維持每日尿量2000~3000 ml。 建議有痛風高危因素者,平時控制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定期檢查血尿酸水平,一旦出現高尿酸血癥,應警惕痛風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痛風還常伴發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必須重視!
我是王藥師,致力于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復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高尿酸治療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更多相關建議:
汪先生,52歲,作為一名中型企業的總經理,難免晚上需要外出應酬,但他最近1個月總感覺腳趾關節處有強烈痛感,和妻子說了之后,妻子以為是鞋的問題,當天就去商場給汪先生買了一雙鞋回來,可是第二天發現腳趾處的疼痛依然沒有緩解,到了晚上又紅又腫的。
汪先生就怪妻子買的鞋有問題,妻子則說“好像不是鞋的問題,像是痛風,忍忍吧,明天去醫院檢查一下”,第二天準備去醫院,可等他們到醫院一看,外面排了一堆人,由于汪先生工作太忙,沒辦法只能回去上班,汪先生的妻子則不放心,打電話向我咨詢,讓我幫她分析下,丈夫是不是患上痛風了。
所以,今天就了解一下如何判斷是不是痛風?
1. 尿酸值,痛風的人尿酸值就比較高,所以,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是痛風時可以測一下自己的尿酸值,但是并不是尿酸值高的人都是痛風。
2. 癥狀不止出現了一次,痛風的癥狀一般不會只發作一次,或則會偶爾發作一次就沒有在出現了。
3. 痛風的疼痛表現在關節內的疼痛,并且是反復發作的,但是這個的診斷比較困難,有經驗的很好判斷,沒有經驗的就很難判斷是皮膚表面的疼痛還是關節內的疼痛,所以,對于這個的判斷要求是比較高的。
4. 患有痛風的患者在癥狀發作部位的皮膚的顏色不同,是呈暗紅色的。
5. 不管是上肢還是下肢,痛風都是在單側出現的,并不是雙側,如果說兩側都出現痛風石,那么它發作的時候也是單側的,如果兩側同時發作,就需要考慮其他的疾病,比如關節炎等。
6. 痛風一般都是突然的疼痛,但是也有的患者在痛風發作前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但是如果是緩慢的疼痛,進而一點一點的疼痛加重,那么,一般不考慮是痛風的癥狀。
7. 痛風的疼痛是比較尖銳的疼痛,并且痛風疼痛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七天,如果說患有的痛風比較嚴重,那么也不會超過十四天。
8. 痛風的癥狀表現主要為紅腫脹痛熱,并且出現在關節部位疼痛,通常在下肢部位出現,比如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等,但是也會在上肢部位出現,比如手部關節等。
9. 嚴重的痛風會導致關節處變形。
在患有痛風后,盡可能的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多吃低嘌呤的食物,多喝水,適當的運動。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評論私信告訴我!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回答!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癥”的人越多越多,從而“痛風”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那么,如果不去醫院檢查,能判斷自己是得“痛風”了嗎?可以的,請看:
“痛風”是一個急性起病的關節炎,尤其與飲食有關,如果你頭天晚上吃了這個海鮮,喝了大量的啤酒,或者動物內臟、高蛋白之類的,晚上睡到半夜里開始,第一跖趾關節疼痛了、紅腫了,疼痛得很厲害,那么我們多半要考慮,尤其是男性,考慮可能是得了痛風!
可以通過下面幾點判斷是否得“痛風”了。
1,遠端關節(如腳趾關節、手指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突然發生,可使看起來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痛得無法走路、無法穿鞋。
2,一般在痛風發作之前會有誘因,如酗酒、進食大量動物內臟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導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劇增高,即可發生劇烈疼痛,而且疼痛程度逐步增加,在24小時之內達到最高峰。
3,痛風患者有90%為成年男性。女性痛風患者發病年齡幾乎都在絕經期之后,月經正常的婦女極少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腎臟排泄尿酸有促進作用。
更多相關建議:
當我接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是拒絕寫這篇文章的,因為對于看病來說,最經濟的方式還是“去醫院”,這樣可以避免少走彎路。但是,細細想來,痛風這個病有點特殊,即使去醫院,很多患者也被誤診了,事實就是這樣,請同行們別噴。
痛風診斷的金標準是病變部位穿刺液或者痛風結石發現尿酸結晶,因為取材困難,意義相對也沒有那么大,因此這種方法不常規進行。如果有個病人腳腫了來找我看病,我說要給他做個穿刺,估計就是病人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因此,目前常用的診斷一般為醫生的經驗性診斷,這就是為什么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因為當你也知道了診斷的方法,確實能夠不去醫院檢查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痛風。況且,有些醫院的醫生也并不是很有經驗,通常認為腳腫+尿酸高=痛風,這顯然是錯誤的,有可能會導致誤診!接下來我們說說干貨!
痛風經驗性診斷的建議:
1、尿酸高:也就是說尿酸高僅僅是經驗性標準里的一個標準,并不是說尿酸高加上腳腫就一定是痛風,這個最值得大家需要注意!
2、急性單側關節炎發作;
3、單關節炎單側發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
4、單關節炎單側發作,累計跗骨關節:以上三條均提及單側關節炎發作,因此大家注意,痛風急性發作基本上都是一側,如果是兩側,診斷痛風需要特別慎重!如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這樣的小關節,則診斷概率增加,因為同時符合急性單側關節炎發作,下面再繼續解釋;
5、第一跖趾關節發作:上圖中這個關節發作紅腫、疼痛,則認為同時滿足了上述標準中的2、3、5,因此此關節發作,診斷為痛風的概率大增;
6、炎癥在1天內達到高峰,也可自行緩解:如果是緩慢的,逐漸出現的疼痛,則一般不考慮痛風,數天后可自行緩解;
7、不止一次發作:痛風一般不會只發作一次,如果偶然間就發作一次,后面再也不發作了,也不考慮痛風;
8、患病關節可見皮膚呈暗紅色;
9、有可疑痛風結石,如下圖:
10、痛風一定是關節內的疼痛,有些疼痛僅僅表現在皮膚,比如前臂的紅腫,當然不在關節,可以排除。但是,這個診斷對老百姓來說有點麻煩,因為對經驗的要求非常高;
11、反復發作的關節里面的疼痛;
12、排除是炎癥性急性,這個同樣比較難以去鑒別,但是也還是可以通過有沒有發熱之類的癥狀去排除,因為痛風一般是不會引起發熱的。
如果以上這12條中有6條及以上符合,就基本可以診斷為痛風!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骨科王醫生,更多優質文章定期更新!請將此文收藏留用,并轉發給需要的人,謝謝大家的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我是風濕免疫科喬方醫生,原四川省人民醫院全科醫生。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急性痛風第一次發作時,許多患者朋友并不清楚自己所患何病,特別是發作于劇烈運動后、崴腳等外傷后、關節受涼后的痛風發作患者,會誤以為是外傷、其它類型風濕關節炎等;在不少醫療水平欠發達地區,臨床醫生也會經常誤診或漏診痛風,導致治療延誤。
所以,痛風的正確診斷和鑒別診斷(與其它癥狀相似的疾病相區分)尤為重要。
醫院里標準、準確的診斷方法是怎樣的?
迄今為止,國際上已經先后提出了多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分類(診斷)標準,比如1963年公布的【羅馬標準】、1966年發表的【紐約標準】都因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夠高而被取代。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的是197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分類(診斷)標準。
依據美國風濕病協會(ARA)分類(診斷)標準,凡符合下列3個條件中任一條,即可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一、滑液中有特異性(尿酸鹽)結晶體;
二、關節處痛風結節用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觀察證實含有尿酸鹽結晶;
三、具備以下12項中至少6項:
- (1)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
- (2)炎癥反應在1天內達高峰
- (3)寡(單)關節炎發作
- (4)可見關節發紅
- (5)第一跖趾關節(腳大拇指)疼痛或腫脹
- (6)單側第一跖趾關節受累
- (7)單側跗骨關節(腳掌與腳踝連接處)受累
- (8)痛風石(可疑的或確定的)
- (9)高尿酸血癥(高于正常人群平均值2個標準差)
- (10)不對稱關節內腫脹(X線片證實)
- (11)無骨侵蝕的骨皮質下囊腫(X線片證實)
- (12)關節炎發作時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
經多年、多病例試驗,此標準對于診斷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超過90%。
如何準確的自我評估后,確定痛風發作?
從上述的ARA診斷標準可以看出,前兩大條件都是需要在醫院檢查完成。第三個條件【量表評估】12條中,后4條也都需要在醫院檢查完成。
但前8條中都是可以自測完成的,若能滿足其中6條,就能比較準確地確定自己是否痛風發作。
1、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
2、炎癥反應在1天內達高峰
3、寡(單)關節炎發作
4、可見關節發紅
5、第一跖趾關節(腳大拇指)疼痛或腫脹
紅色處為第一跖趾關節
6、單側第一跖趾關節受累
7、單側跗骨關節(腳掌與腳踝連接處)受累
8、痛風石(可疑的或確定的)
另第9條:高尿酸血癥(高于正常人群平均值2個標準差(540umol/L),)。許多朋友會在體檢時,了解到自己是否有血尿酸超標的情況。這條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實際評估。
患者自測標準拿捏不準,仍建議前往醫院就診
雖然上述量表可以自測出是否為急性痛風發作,并且準確率超90%。但患者不具有足夠的臨床經驗,對評估標準拿捏不準,比如對跖趾關節、跗骨關節的位置不了解,對疼痛部位是皮下、關節腔還是臨近軟組織分辨不清;對單關節發作、不對稱發作等特征要特別注意。
許多患者會先入為主的認為自己就是痛風了,然后按照標準去看越看越像,這就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并且這個量表的準確性本身也并非百分百,誤診假性痛風的陽性率為10.9%,其他非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陽性率有1.3%~2.8%。
所以,建議有急性痛風相似癥狀的患者朋友,還是尋求專業風濕免疫科醫生的幫助更為可靠。在專業檢測儀器的加持下,結果更準確;在醫生的診斷與分析下,后續用藥也會更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