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有什么區別?想區別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并不難!大家跟著筆者的思路走。首先,我們從字面上簡單理解一下:血府逐瘀丸中“血府”是什么?中醫上講,“脈為血之府”。“血府逐瘀”意味著祛除脈道中的 淤血。柴胡舒肝丸中“柴胡”本身就有疏肝的功能,另外,為什么要疏肝呢?肯赤芍也都助君藥活血祛瘀,因此兩者并駕齊驅在整藥中共效臣藥之力;牛膝也能逐淤血、通經脈,并在整藥中肩負著臣藥的另一使命——引血下行。
當歸能補血活血而加強君臣之藥的治療作用,顯然擔當了佐助藥的角色;生地黃能清熱養陰生津從而減緩君臣藥活血的烈性,擔當了佐制藥的角色;桔梗質輕上浮,專走肺經,善于開宣肺氣同時載藥上行;枳殼微寒苦泄,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呈沉降趨向,兩者一升一降為君臣之藥開辟氣的通道,順理成章也是佐助藥;柴胡輕清升散,既疏肝解郁又升舉陽氣,依然并肩桔梗而為佐助藥;甘草是調和藥性的使藥。
由此可見,整方特點是,活血與行氣相伴,祛瘀與養血同施,一升一降并用,做到了氣血同調,完美詮釋了君臣佐使的配伍意義。
如果我們對以上的方解還是有盲區,那么筆者再以更通俗的語言來告訴大家:血府逐瘀丸是治療血分病中的淤血證的。它的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用于淤血內阻所至的頭痛或胸疼,其痛如針刺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內熱眩暈,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易怒并伴有唇暗、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等。此外,脈象是澀脈。
了解了該藥的字面意思、方解、功能主治,其注意事項我們也不能忽略:
1.由于祛淤藥均易耗傷正氣,所以不可久服,而應中病即止。
2.由于活血藥易動血傷胎,所以孕婦以及月經量多者忌用。
二、柴胡舒肝丸:
柴胡、薄荷疏肝;酒白芍柔肝;麩炒枳殼、醋香附、陳皮、炒青皮、烏藥、木香理氣;姜半夏降逆止嘔;紫蘇行氣寬中;炒檳郎消積行氣利水;醋三棱、醋莪術活血祛瘀;炒山楂、炒六神曲消食;防風勝濕止痛;豆蔻、姜厚樸芳香化濕;黃芩清熱燥濕;茯苓利水滲濕;當歸潤腸通便;酒大黃瀉下攻積;甘草補氣。
我們放眼一望,這些成分的隊伍好“壯觀”!同時,或許大家會覺得有點凌亂!沒關系,下面,我們從分析病因病機開始尋找其配伍規律。
通常,情志不舒或飲食勞倦而引起的肝胃不和,不但削弱了胃的消化能力而導致飲食完谷不化。也牽連了脾,使脾運化精微與水液的功能失調,導致水濕內停。水濕與食積堵塞氣道,從而產生氣滯;另外,肝郁又是形成氣滯的另一原因。因此,方中配以山楂、神曲來消食化積;茯苓、防風、豆蔻、厚樸、黃芩來“治水濕”;當歸來潤腸;大黃來助力藥物瀉掉濁物與水濕。并且,柴胡、薄荷、白芍起疏肝與柔肝作用,從而使其功能得以恢復。
至此,柴胡舒肝丸的字面意思、成分、病機、方解也都理清了,接著筆者同樣給大家做個通俗的小結:
柴胡舒肝丸是和解劑。它的功效是疏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肝氣不舒,胸協痞悶,食滯不清,口吐酸水等癥。
柴胡舒肝丸注意事項:
1.孕婦及月經量多者忌服,因為有行氣活血成分,會導致流產以及增加經血量。
2.身體虛弱者不宜服用此藥;并且此藥不宜久服。因為理氣藥久服易克伐正氣,所以需中病即止。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丸與柴胡舒肝丸的區別是:前者是治療血分病中淤血癥的。其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用于淤血內阻的頭疼與胸疼等(具體病癥在文中劃橫線處找);后者是和解劑。其功效是疏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肝氣不舒等(具體病癥在文中劃線處找)。
- 最后,筆者想說,“打蛇打七寸,治病找準因,藥品區別看核心”。只要我們抓住藥物的特性,那么區分藥物并不難,大家覺得呢?
關注執業中藥師“藥文匯”,分享客觀嚴謹的醫藥健康常識。
更多相關建議:
血府逐瘀丸是血府逐瘀湯的丸劑,血府逐瘀湯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柴胡疏肝散可以疏肝解郁,但是活血化瘀的能力較小。柴胡、川芎、枳殼、芍藥、甘草是兩方中共有的藥物,這五味藥就是四逆散加上川芎,四逆散出自《傷寒論》,是治療肝氣郁結的基礎方。柴胡疏肝散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了兩味藥,
血府逐瘀丸是血府逐瘀湯的丸劑,血府逐瘀湯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柴胡疏肝散可以疏肝解郁,但是活血化瘀的能力較小。柴胡、川芎、枳殼、芍藥、甘草是兩方中共有的藥物,這五味藥就是四逆散加上川芎,四逆散出自《傷寒論》,是治療肝氣郁結的基礎方。
柴胡疏肝散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了兩味藥,一味是香附,一味是陳皮,香附是疏肝理氣的重要藥物,而陳皮也是梳理氣機的重要藥物,陳皮是通的脾胃之氣。這么組合,加強了四逆散疏肝行氣的作用,因此在同等劑量的情況下,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氣的力量更強。
血府逐瘀湯則是在上面五味藥的基礎上,加入了桃仁、紅花、當歸、地黃,與上面川芎、芍藥組成了桃紅四物湯,桃紅四物湯可以活血化瘀,而且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強,當然也可以補血,補血的力量也不弱,不然四物湯就不可能是調理血癥的第一方了。
再配合上牛膝,將氣血向下引,使瘀血向下運動,促進瘀血排出。而且牛膝也可以活血化瘀,桔梗也可以活血化瘀。為什么說桔梗可以活血化瘀?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主胸脅痛如刀刺,就是瘀血最常見的癥狀表現。
血府逐瘀湯常用于瘀血導致的胸痹,胸痹就是心前區疼痛,冠心病的常見癥狀也是心前區悶痛,因此血府逐瘀湯成了治療瘀血引起的冠心病的首選。當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可以用血府逐瘀湯,血府逐瘀湯也不是只能治療心前區疼痛。只有證與方相應,才能取得良效,方與病對應只能是偶中,因此中醫的精髓在于辨證,而不是辨病。
更多相關建議: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均是中醫藥學的經典組方,成方歷史悠久,對證應用確有良效。從字面上分析,血府逐瘀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目的,針對的是血行瘀阻不通引起的諸多病證。柴胡舒肝則是以疏肝理氣的柴胡為主藥,配伍了許多理氣健胃消食之品,旨在疏理肝氣,調治氣滯不通,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均是中醫藥學的經典組方,成方歷史悠久,對證應用確有良效。從字面上分析,血府逐瘀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目的,針對的是血行瘀阻不通引起的諸多病證。柴胡舒肝則是以疏肝理氣的柴胡為主藥,配伍了許多理氣健胃消食之品,旨在疏理肝氣,調治氣滯不通,肝氣郁結之臨床病證。簡單講,血府逐瘀偏于針對血瘀證型,柴胡舒肝偏于針對氣滯證型。接下來朱大夫結合中醫理論,為您做全面準確的區分。
中醫學認為氣血是一個整體,相互依存,互相滋生營養,與臟腑的關系尤為密切,自從人體出生后,包括母乳等飲食的攝入,中焦脾胃將飲食水谷消化吸收,轉變為氣血精微營養全身,這個過程叫脾胃生成氣血,在此期間,脾將氣血上輸送于心,心通過搏動將血脈的血儲藏于肝,肝中也有氣血,肝氣具有疏理脾胃運動的作用,相當于參與脾胃調節胃腸蠕動的生理功能。
肝的疏泄氣機可加強脾的運化飲食氣血和胃向下蠕動推送糟粕的作用。肝血是肝氣的物質基礎,為肝氣的正常活動提供能量,《內經》說“血之與氣,異名同類”。說的就是氣血之間的關系。以此拓展,氣滯不通一定是肝氣疏泄氣機的作用出現了問題,時間久了就容易發生血瘀,血瘀形成多與心的搏動血脈無力有關,血瘀后必將會導致氣滯不通。血府逐瘀丸的配伍是以活血藥為主,輔助了疏肝理氣藥。柴胡舒肝丸則以疏肝理氣藥為主,同時,配伍了少量的活血藥以增強理氣的作用。
★氣滯證與血瘀證的臨床表現
- 氣滯的病理基礎是人體的肝氣郁結,氣在局部郁滯不通,導致肝氣郁結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情緒不暢,生氣惱怒或者總生悶氣,肝氣升發條達的作用下降,就出現了氣滯肺臨床表現。
- 肝氣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脾胃,可梳理脾胃氣機,促進脾胃運化,肝氣郁結極容易造成脾胃的氣滯不通,臨床上常出現胃腸脹氣,脘腹脹滿,打嗝噯氣,反酸燒心,排氣后能緩解,肝的經絡分布在人體兩肋的部位,氣滯后常出現兩肋脹痛,氣在人體的結滯常導致血脈的血同時出現結滯不暢,血脈結滯后,脈道變的緊張,猶如胡琴的琴弦,所以脈象是弦脈。
- 血瘀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是因氣滯引發,血脈內的血液郁滯也可因氣虛或陽虛引起的體內寒氣或重,寒凝血脈所引發,血瘀后心的推動血脈作用受影響,所以常導致人體出現心悸心慌,脈道不通,氣血郁滯,不通則痛,常引起身體身痛,胸痛,頭痛,血瘀作痛以刺痛為主,夜間血行較慢,常加重瘀血問題,所以疼痛常在夜間加重,血脈郁滯,舌頭常出現青紫或者瘀斑現象,脈象也滯澀異常,如同輕刀刮竹。
★成方于清代的經典名方——血府逐瘀丸
- 清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醫生,名叫王清任,道光八年有一位張姓的死刑罪犯,作亂造反被處以剮刑,法場在街頭鬧市,圍觀人數較多,王大夫本來就有繪制人體臟腑圖形的想法,正好趁此機會一探究竟,待行刑完畢后,只見罪犯胸中的橫膈以破,且內部有瘀血存留,加之后來又一位曾帶病打仗的朋友對他講說戰死兵將的人體臟腑組織的情形,王大夫推斷人體橫膈以上瘀血存留可導致血瘀病證,因此,他便制定了一首方劑,名曰血府逐瘀湯,血府的位置就是橫膈以上的胸中。
- 姑且不談王清任的臟腑解剖是否正確,他的血府逐瘀確是值得學習使用的,他認為血府的部位是胸中,活血的方向是解決胸中血瘀,實際上呢,人體各部分的血脈郁滯,它都可以去辨證應用。
- 血府逐瘀是以元代醫學家王好古所創立的桃紅四物為基礎方,加入了疏肝理氣的柴胡,以增強活血藥的作用,秉承著氣行則血行的治療原則,配伍了引氣血上行的桔梗和引氣血下行的牛膝,通行人體一身上下的血脈郁滯,血瘀不通之病證。
- 例如,胸痛,頭痛,四肢疼痛,心悸,失眠,頭暈,月經不調等屬血瘀證候者,請注意,屬血瘀問題是本方的核心,中醫理論以辨證為主,同樣的癥狀問題也可因其他原因造成,并非血瘀所特定的疾病。
★疏肝理氣的柴胡舒肝丸
- 柴胡舒肝丸是《中國藥典》收錄的中醫組方,是明代醫學家張景岳所創立的柴胡疏肝散的加味,柴胡疏肝散是根據《傷寒雜病論》中的四逆散加味而成,所以歸根到底柴胡舒肝屬于經方出身,稍加改良的品種。
- 《本草崇原》說柴胡“香氣直上云間”,柴胡具有很強的香氣,具有辛香走竄的特點,藥材內部質地是木質,春季出苗,根莖入藥,均有木性升發條達的特性,與人體的肝香對應,可入肝而走竄運行郁滯不通的肝氣,恢復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 同時,柴胡舒肝丸配伍了一系列行氣理氣之品,旨在疏理肝氣郁滯,同時,疏導脾胃氣機阻滯導致的胃腸運化飲食作用減弱,出現的食積問題,增加了許多消食健胃的藥物,促進郁滯的氣得以消散。
★區別
血府逐瘀丸以血瘀證為主要治療目的,方中的核心是活血藥,如果病人沒有血瘀問題是不可以隨意使用的,中醫將活血易傷血,易引起血虛,出血等問題,。柴胡舒肝丸是以氣滯證為主要治療方向,方中核心是以疏肝理氣為主,同理,如果病人沒有氣滯問題亦不可濫用行氣藥,行氣藥物比較香燥,易消耗人體的氣血,導致氣血問題,
中醫理論是辨證論治為基本前提,不可自行盲目使用藥物,必要時請專業醫生給予指導。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備注:大家好,我是中醫朱旭陽,文中參考了中醫理論著作,結合個人經驗,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相關建議:
簡單來說,一個是活血化瘀為主,一個是疏肝理氣為主。具體如下:血府逐瘀丸1、組成原方來自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的血府逐瘀湯。組成有: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藥物包括柴胡、地黃、桃仁、當歸、赤芍、麩炒枳殼、川芎、甘草、牛膝、紅花、桔梗等11味藥物。2、功效主治血府逐
簡單來說,一個是活血化瘀為主,一個是疏肝理氣為主。具體如下:
血府逐瘀丸
1、組成
原方來自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的血府逐瘀湯。組成有: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藥物包括柴胡、地黃、桃仁、當歸、赤芍、麩炒枳殼、川芎、甘草、牛膝、紅花、桔梗等11味藥物。
2、功效主治
血府逐瘀丸是臨床是常用的理血劑,全方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痛、胸痛、飲水嗆、急躁易怒、失眠、心悸等。臨床上常用于冠心病、胸膜炎、更年期綜合征、精神分裂癥等屬氣滯血瘀者。
如《醫林改錯》記載治療一名老年男性患,此患者夜晚躺下必須袒胸露腹才能入睡,即使蓋一方薄被也不能入睡,患這種怪病有7天時間,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湯5副而痊愈。
在臨床上治療過進食過飽、油膩引起消化不良,或胸腹脅肋疼痛,更年期因肝郁氣滯引起的各種胸脅疼痛、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更年期癥狀,也能用血府逐瘀丸改善癥狀。
究其實質,這些疾病雖然不同,但是都與氣滯血瘀有關,取效明確,血府逐瘀丸是一方多治的名方。
柴胡舒肝丸
1、組成
柴胡舒肝丸為“治肝”名方。來自明代醫家張介賓《景岳全書》的柴胡疏肝散。此方組成有柴胡、枳殼、香附、陳皮、川芎、赤芍、陳皮、甘草。
2、功效主治
柴胡舒肝丸是臨床上常用的理氣劑,全方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氣郁滯引起的胸脅隱痛、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脘腹脹滿、噯氣等。
如患者因工作生活不順而心情欠佳、喜嘆息、有咽喉梗阻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兩脅脹悶等肝氣郁結表現,可用柴胡舒肝丸調之。臨床上對于乙肝、慢性胃炎、膽囊炎、女性經前期綜合征、男性不射精等疾病屬肝郁氣滯者,也有較好療效。
血府逐瘀丸重在理血——“淤血”為主,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治屬氣滯血瘀方面的疾病;柴胡舒肝丸重在理氣——“氣滯”為主,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治肝郁氣滯方面的疾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孕婦不可輕易服用。
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
更多健康科普訊息,請關注@杏林鍾聲
每天分享一點健康小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更多相關建議:
根據所提問題進行回答:血府逐瘀丸和柴胡疏肝丸都屬于丸劑,它們還有血府逐瘀湯、柴胡疏肝散之說,臨床用藥在選擇該用丸劑還是湯劑主要和疾病緩急程度有關。?血府逐瘀丸由哪些藥物組成?藥物組成:桃仁?,紅花?,當歸?,赤芍?, 生地黃?,川芎?,枳?殼?,柴胡?, 桔梗?,牛膝?,甘草?方桃仁?,紅花?,當歸?,赤芍?, 生地黃?,川芎?,枳?殼?,柴胡?, 桔梗?,牛膝?,甘草?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藥物組成的君臣佐使如下)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臨床可以用來柴胡?,枳?殼??,川芎?,甘草?, 香附?,郁金?,陳皮?,白芍?方劑?解釋?:肝主疏泄,性喜條達,其經脈布脅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則致肝氣郁結,經氣不利,故見脅肋疼痛,胸悶,脘腹脹滿;肝失疏泄,則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脈弦為肝郁不舒之征。遵《內經》“木郁達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氣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為君。香附理氣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氣以止痛,二藥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郁滯,并增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共為臣藥。陳皮、枳殼理氣行滯,芍藥、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氣郁滯證。臨床癥狀以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為主。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間神經痛等屬肝郁氣滯者。有柴胡、枳殼、川芎和甘草;從功效來看都具有行氣止痛、活血之功,臨床也可以用于治療相同疾病,根據具體情況具體用藥。側重點就在于血府逐瘀丸以活血化瘀為主,柴胡疏肝丸以疏肝理氣止痛為主。因此臨床用藥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
關注橘皮半夏,關注您們的健康!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轉發點贊!謝謝您們!
更多相關建議:
血府逐瘀湯載于《意林改錯》,血府逐瘀丸是其丸劑,主要用來治淤血內阻,頭痛,胸脅痛,內熱煩悶,失眠多夢,心悸,呃逆干嘔,急躁易怒等。柴胡舒肝丸載于《景岳全書》,主要用來治肝氣郁結,脅肋疼痛,寒熱往來以及陽氣內郁所引起的手足厥逆等。血府逐瘀丸中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牛膝活血祛瘀為主
血府逐瘀湯載于《意林改錯》,血府逐瘀丸是其丸劑,主要用來治淤血內阻,頭痛,胸脅痛,內熱煩悶,失眠多夢,心悸,呃逆干嘔,急躁易怒等。柴胡舒肝丸載于《景岳全書》,主要用來治肝氣郁結,脅肋疼痛,寒熱往來以及陽氣內郁所引起的手足厥逆等。
血府逐瘀丸中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牛膝活血祛瘀為主藥,配以當歸、生地養血和血,使瘀去而不傷血,柴胡、枳殼、桔梗疏肝理氣。臨床可用于心絞痛、腦震蕩后遺癥、神經官能癥等屬于血虛者。柴胡舒肝丸是由《傷寒論》四逆散加減化裁而來,方中柴胡疏肝理氣又能透邪外出,芍藥、甘草和營止痛,當歸川芎活血和營,枳殼、香附、陳皮行氣消積導滯,本方相對于四逆散增強了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肝郁血滯等證。
二藥都具有疏肝行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血府逐瘀湯以活血化瘀為主,輔以疏肝行氣;柴胡疏肝散以疏通氣機為主,輔以活血止痛。所以出現肝郁血滯的癥狀,應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藥。
更多相關建議:
生活道公益健康認為,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對應的證也是不同的。1、血府逐瘀丸屬于理血劑中活血化瘀的方劑;柴胡舒肝丸屬于理氣劑的方劑。2、血府逐瘀丸主要是血瘀后造成了氣滯,血瘀會多些,柴胡舒肝丸是氣滯后,造成了血瘀,相對說氣滯多些。就說治療辯證時候,就看有氣滯血
生活道公益健康認為,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對應的證也是不同的。
1、血府逐瘀丸屬于理血劑中活血化瘀的方劑;柴胡舒肝丸屬于理氣劑的方劑。
2、血府逐瘀丸主要是血瘀后造成了氣滯,血瘀會多些,柴胡舒肝丸是氣滯后,造成了血瘀,相對說氣滯多些。就說治療辯證時候,就看有氣滯血瘀的這兩種藥都可以用,但是要看血瘀多些的,就以血府逐瘀丸為主,氣滯多些的就以柴胡疏肝散為主。
3、組成不同的。血府逐瘀丸是以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再加上引藥上行的桔梗,引藥下行的牛膝組成的,當然是把桃紅四物湯中的換成了赤芍,熟地換成生地,四逆散中的枳實換成了枳殼;而柴胡疏肝散是在四逆散基礎上加了陳皮、香附、川芎。
4、使用上現在血府逐瘀丸用的更廣泛些相對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