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專業的分期,非小細胞肺癌最早期應該指的是0期原位癌和I期肺癌。按照肺癌診療指南,非小細胞肺癌行根治性手術后,0和IA期病人不需要化療,IB期病人原則上也不需要化療,除非存在易復發的高危因素,比如近切緣、脈管癌栓、低分化癌、年輕45歲以內等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酌情給予4周期化療
按照專業的分期,非小細胞肺癌最早期應該指的是0期原位癌和I期肺癌。按照肺癌診療指南,非小細胞肺癌行根治性手術后,0和IA期病人不需要化療,IB期病人原則上也不需要化療,除非存在易復發的高危因素,比如近切緣、脈管癌栓、低分化癌、年輕45歲以內等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酌情給予4周期化療。
為何最早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不做化療呢?
1.不需要 0期原位癌病人病灶未突破基底膜,無法進入血液循環和淋巴管,所以術后不存在復發轉移的問題,根治性手術就可以使其治愈。而I期病人同樣如此,腫瘤處于粘膜層,即便有微浸潤或者浸潤,范圍都不會很大,術前出現微轉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手術規范進行,根治性切除完全可以解決問題。即使是Ib期患者,術后是否需要化療,仍然有爭議,要結合患者手術后具體情況來決定,所以,0期和I期病人大部分不需要進行術后輔助化療。
2.毒性大 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化療用藥,常用的培美曲塞、紫杉醇、多西他賽、長春瑞賓、吉西他濱,會聯合鉑類藥物,比如順鉑、卡鉑、奈達鉑,這些藥物毒性比較大,比如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神經毒性、過敏反應等等。有人形容化療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確實說明化療藥物的毒性不可小覷。
即便是晚期肺癌病人,醫生在使用化療藥物前都會做充分的評估,一方面是病情的評估,一方面是病人耐受能力的評估,權衡利弊之后才考慮是否用藥,如果利大于弊,則可以一試,如果化療弊大于利,那就會得不償失,不建議隨意使用化療藥。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復發轉移幾率極低,預后一般都比較好,這類病人不必承受巨大的毒性去延長無病生存期,而II和III期病人不同,尤其是III期病人,即便做了根治手術,肉眼切除干凈了,很可能局部有鏡下殘留,或者已經出現了微小的轉移灶未被發現,這類病人術后輔助治療很有必要,放療可以減少局部復發,化療可以消滅微轉移灶和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其目的是盡可能的讓病人渡過五年危險期,達到臨床治愈。
對化療這種治療,我們有時候會碰到兩種截然不同態度的人,一種人視化療為洪水猛獸,覺得人一化療就不行了,還有一種人,覺得只要得了癌,就得下猛藥才能治病,不化療是不行的,甚至認為口服的靶向藥沒啥反應,作用太輕了。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對的,比較極端的,化不化療這件事,最好還是聽專業醫生的,按照治療指南規范的執行,不能憑自己想當然。
更多相關建議:
非小細胞肺癌包括鱗癌和腺癌,相比于小細胞肺癌早期即可發生轉移,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灶局限,患者尚有手術根治的機會。對肺癌患者來說,能夠早期發現癌癥簡直是遇到了幸運之神,如果能手術根治更是無比幸運。目前人們公認的治愈癌癥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但手術的前提必須是癌癥早期,這個階段癌細胞還我是醫心雕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醫心雕龍。
更多相關建議:
癌癥術后化療與否主要取決于復發的風險,在分期早、復發風險低的情況下,術后是不是化療就要權衡利弊了。關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近幾年的醫學指南也確實有變化,依據就是臨床研究的數據。一般來講,I期患者,不管是IA期還是IB期,手術以后都不建議常規化療,也就是說,這部分患者即使不化療,復發
癌癥術后化療與否主要取決于復發的風險,在分期早、復發風險低的情況下,術后是不是化療就要權衡利弊了。
關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近幾年的醫學指南也確實有變化,依據就是臨床研究的數據。
一般來講,I期患者,不管是IA期還是IB期,手術以后都不建議常規化療,也就是說,這部分患者即使不化療,復發的風險也沒有增加,這種情況下,就不常規推薦化療了,而IIA期患者,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化療能夠使這部分患者獲益,所以目前在中國的醫學指南里,對于這部分早期患者都不常規推薦化療。而對于IIB期以及分期更晚的患者,常規推薦要進行化療。
說白了,分期早的患者,根治術后治愈率還是較高的,這部分患者即使不化療,也沒有發現復發的幾率增加,所以就不推薦化療了,畢竟化療不同于其它治療,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毒副作用。
更多相關建議:
非小細胞肺癌最早期,能發現的這么早,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很早期的腫瘤,局限且未出現轉移,可以完全切除。復發風險比較低,增加輔助化療也不會再降低復發。所以,一般來說,對于很早期的,術后不需要化療。
非小細胞肺癌最早期,能發現的這么早,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很早期的腫瘤,局限且未出現轉移,可以完全切除。復發風險比較低,增加輔助化療也不會再降低復發。所以,一般來說,對于很早期的,術后不需要化療。
更多相關建議:
只要定期檢查就可以,早期化療屬于過渡治療
只要定期檢查就可以,早期化療屬于過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