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臟養生食療法
如果體內五臟六腑出了問題的話,就會加速器官的老化,進而加快了身體的衰老。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五臟養生食療法,希望對你有用!
五臟養生食療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說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治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還可以解酒,促進膽汁和胰臟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脅滿脹。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說脾主甘味,因此脾氣虛、脾經弱時,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可補益脾胃。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黃帝內經》中反復強調甘入脾,也就是說脾主甘味,因此脾氣虛、脾經弱時,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可補益脾胃。
苦入心
中醫認為,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平時適當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瀉火,比如苦瓜、蘿卜葉、大頭菜等。
苦味入心經、心包經、小腸經,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針的過敏反應,紅腫熱痛等)或小腸經旺(小腸、十二指腸感染、發炎,引起拉肚子、潰瘍、糜爛,或熬夜后舌頭腫脹刺痛,好像被燙到一樣)時,可通過吃一些苦味食物來緩解。
辣入肺
辛即為辛辣,辛有尖銳而強烈之意。我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竅達表、通順血脈的三通的作用。
辛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解痙,意思是說對于肌肉緊張引起的頭痛、偏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者心臟血管收縮痛,這時候給予一點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腎
中醫講的咸不是專指鹽,而略相當于現在講的礦物質,包括咸寒、咸涼、咸溫、咸干、咸平多種。咸味能滋養腎氣,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后喝一點淡鹽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謝。
五臟養生食物
養心的食物
1.桂圓:可用桂圓肉泡茶常飲,或煮桂圓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紅棗:紅棗中含有多量的、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鐵和磷,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對各種貧血、體弱、產生虛弱、手術之后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為適宜。紅棗可用紅棗煎水服,或用紅棗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溫,味辛甘,有理氣,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對痰阻心絡和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壓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頗為適宜。可煎湯服,亦可泡茶飲。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補氣血的作用。滋養強壯,補血,強心利尿。治血虛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都很豐富,對大腦神經有補益和興奮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鐵的含量也較高,這對體弱貧血者也有補血效果。因此,對心氣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經衰弱及貧血體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為適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陰、養胃、活血、潤燥的作用,能補氣,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劑,能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悸者,宜經常服食,頗多裨益。
養肝的食物
1.韭菜:中醫認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對養陽護肝本身就會有很大的幫助養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陽的功效,但是中醫認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質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風的問題的話,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時韭菜還和一些中藥會發生反應,所以如果有吃藥的話,最好咨詢一下是否會和藥效產生反應。
2.葡萄:葡萄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維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漿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同時對預防現代人高發的乙肝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再者因為葡萄中本身還有的生物活性物質,可以消除體內的自由基,由其是對于那些肝臟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個輔助治療的作用。
3.綠豆:很多人都知道綠豆本身清熱解毒,去暑消水腫的作用。其實因為綠豆本身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和氨酸,而這兩種營養素同冰糖結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由其是可防止因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豐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實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像鈣,鐵,磷這些元素促進肝臟的再生和修復受損的肝細胞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5.動物肝臟:從以形補形的角度上說,動物肝臟本身就可以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了,其實這是因為肝臟本身的營養豐富,例如蛋白質,葉酸,維生素B12,鐵各種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豐富的。
6.西紅柿:西紅柿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對于肝病患者來說還可補充一些營養素,更有利于減少毒素對于肝細胞的損害。保護肝臟的效果相當不錯。
7.蘑菇:蘑菇是菌類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豐富的營養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養肝臟。
養脾的食物
1.糯米: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2.紅薯: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谷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4.薏苡仁:俗稱苡仁米、六谷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于脾虛嘔逆,食少久泄、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養肺的食物
1.銀耳:可做菜肴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可治療陰虛肺燥、咽干口渴等癥。
2.蘿卜: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鮮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等。柿子所具有的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的功效,適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湯,對治療肺癆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統疾病及各種秋燥病癥有一定效果。
5.荸薺:可配以蓮藕榨汁共飲。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等。
補腎的食物
1.干貝: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
2.鱸魚: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
3.栗子: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藥: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腎虛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對因肝腎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暈、白發、脫發、腰膝酸軟、腸燥便秘等有較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7.核桃:則有補腎固精、利尿消石、潤腸通便、溫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腎虛腰痛、尿路結石等癥。
8.何首烏: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歷代醫家均用之于腎虛之人。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譽為腎之谷,味甘性平,不僅形狀像腎,還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養肝明目等療效。有利于防治頭昏、目眩、貧血、腰膝酸軟、肺燥咳嗽、腎虛水腫、脾胃虛弱等癥。
怎么養生調理五臟六腑 調理五臟六腑方法介紹
1、養心,養心本質上也就是養神,是整個養生的靈魂。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平時任何時候都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憂。起居上要重視午休,因心經所對應的時辰是午時,即中午的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這是陰陽相交合的時候。晚上臨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勞宮穴、腳掌心的涌泉穴,促進心腎相交而改善睡眠。飲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參泡水喝,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氣、養心陰。
2、注意調肝,主要從情志、睡眠、飲食、勞作四個方面入手。情志調肝的第一要務就是保持情緒穩定,比如欣賞字畫、養花種草、四處旅游等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陶冶情操,幫助人穩定情緒。睡眠調肝的要點是定時休息,保證睡眠的量和質,因為中醫說人臥則血歸于肝,高質量的睡眠就是在養肝。飲食養肝的總原則是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勞作養肝的原則是適度,不疲勞工作,防過勞損肝。
3、重視養肺,肺主氣司呼吸,通過口鼻和外界聯通,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晨起常做深呼吸,把呼吸頻率放慢,使一呼一吸盡量達到6秒鐘,就是一種很好的養肺方法。再比如,練習閉氣法也有助于增強肺功能,練的時候先閉氣,閉住以后停止,堅持閉氣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復18次。平時還可以多吃養肺的食物,如玉米、黃瓜、西紅柿、梨及豆制品等。
4、注重養腎,腎是先天之本,經常按摩臍下丹田穴、關元穴,并同時按摩命門穴、腰陽穴,有助于養腎。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食物也能養腎。每天早上起來都叩齒吞津,平時排小便時盡量前腳趾用力著地并咬住牙齒,長期堅持,都是養腎的方法。
5、注重健脾,脾胃被中醫稱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源頭健康了,氣血才旺盛,氣血旺盛了身體才健康。健脾和養胃分不開,飲食宜每次吃七八分飽,還可以做一些運動和按摩,比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摩腹功(仰臥在床,以臍為中心,順、逆時針方向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臍上膻中穴、臍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時還可以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秋之際還應常吃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