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邀。
我曾經是一名重度抑郁癥患者,后來在各種助緣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走了出來,現在成了一名專攻抑郁情緒咨詢的心理咨詢師,感謝各種善緣相助,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心理學理論,回答你的問題,希望也能幫到你。
作為曾經的抑郁癥患者,我深知深陷抑郁心境時的無助和痛苦,現在作為心理咨詢師,不時會接到一些受抑郁情緒困擾的來訪者,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回想起自己的經歷,也能體會到作為家屬,在日常生活中陪伴抑郁癥患者的不易和困惑。
可以說,在面對抑郁癥侵襲時,家屬和患者同樣的無助。患者的無助在于,不知道如何走出抑郁的泥潭,而家屬的無助在于,不知道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
其實,抑郁癥發作的時候,陪伴就是最好的幫助,我在之前類似的回答里就已經提到過了。而陪伴又是個很抽象的詞,那什么是陪伴呢,陪伴即接納。
接納又是什么呢?就是如實地接受他現在的樣子。
這很不容易,有的人會說,我接納他現在的樣子不是什么都沒做嗎?不,接納就是一種做。企圖改變什么反而會帶給抑郁癥患者更大的壓力。而接納卻是改變的第一步。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曾經說,人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每個人都可以憑借這種力量走出心理疾病的困擾。所以,別太擔心抑郁癥患者陷入抑郁(當然,這并不代表在極端情況下不進行干預)。作為家屬更不要因為其患抑郁癥而對其另眼相看,甚至把抑郁癥看做恥辱的,這樣只會額外增加他的壓力,讓他病恥感更強,不愿意就醫,加重病情。
我自己的經歷讓我相信了他說的話,在生活中積極尋求幫助,例如尋找與自己性格匹配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參加禪修等或其他活動都有可能幫助發掘出那股積極的力量。
家屬把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看待,既不用憐憫的眼光去看待他,也不用不理解的眼光去告給他講一些空洞的道理,其實已經為他提供了一個輕松的環境,更有助于抑郁癥的療愈。
在抑郁癥的治療中,我個人感覺,比改變更重要的,是接納,或說改變的第一步首先是接納,如實地接納他患有抑郁癥的現實比總不承認不接受總去向改變他其實更有效,總是想去改變現狀,這可能是我們全人類的通病吧,這背后總有完美主義的思潮在做該,好像人就不應該抑郁,其實,人有抑郁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但越是大驚小怪就越會卡在抑郁的點上。
抑郁不是問題,我們普通人也會抑郁,卡在抑郁的情緒里導致抑郁情緒變成抑郁心境才是問題。
而真實的力量大過完美的力量。
接納抑郁癥的現實就是一種力量,而真正做到了接納,也就做到了陪伴,做到了陪伴,一切會流動起來,你只需要靜靜地等待他自身的那股力量生發就好了。
當然,生發之后做什么呢?那時候就有很多可以做的了,這時候,其實不用你去要求,抑郁癥患者自己就會主動就醫、主動尋求心理咨詢了,這就進入了一種良心的循環。
我是一名走出抑郁的心理咨詢師,如果你正飽受抑郁焦慮情緒的困擾,想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可以私信我。
更多相關建議:
家人患上了重度抑郁癥,這的確是個讓人感到難過的消息。那么身為家人,應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呢?
首先,一定要好好堅持帶著家人進行治療。抑郁癥并不是沒有任何辦法的,可以通過藥物或者心理干預來進行治療,如果不管不顧,放任自流,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因為作為普通人,對于抑郁癥并沒有足夠的了解,而且用于抑郁癥的治療,這屬于專業的范疇,自己在家很難實現,所以一定要依靠醫生,家屬能做的,就是配合好醫生的治療工作。
同時,作為家屬,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抑郁癥并不是神經病,也不是因為太過矯情,或者想得太多引起的問題。有的人不理解,就認為抑郁癥患者是“太作了”,甚至說他們是神經病,這會給抑郁癥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
身為家人,在疾病的面前一定要做好自己,堅持陪伴在病人的身邊,不離不棄,不要道聽途說,也不要盲目相信一些不靠譜的傳言。相信醫生,配合治療,照顧好病人的飲食起居,從心理上關懷溫暖他,這就是家屬應該做好的。
更多相關建議:
生活中對于抑郁癥的誤解有很多,比如:重度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身心問題,而并非是簡單的心理問題。研究認為:重度抑郁是因為患者的個體內遺傳系統異常或由于后天環境巨變引起的。總之,抑郁癥是實實在在的,是人的硬件出了問題,而非思想(軟件)出錯。光是依靠心理開導、運動、營養是沒有實質性作用的,這些措施只能起到緩解輔助的作用。此時的關鍵救治措施是:3、及時就醫(心理咨詢師效果有限)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用。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邀請,我就是一個有重度抑郁癥的患者,自殺和殺人的傾向都有,當時照顧我的家屬是我的老公,現在我的自殺傾向沒有了,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和你聊聊怎么辦?首先負責照顧病人的家屬,必須是病人信任的親人,家屬必須對病人關心體貼、耐心周到,不讓患者受到家里家外的刺激。其次是
讓 患者能對你敞開心扉,說出心中的痛苦和心結,知道病人的需求,他們的擔心和牽掛是什么,在針對這些問題爭取幫助解決,解決不了的就要耐心的勸導病人,面對現實,車到山前必有路,不用太擔心,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了,(當時照顧我的老公擲地有聲地說,有我在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的),給他推心置腹地多談談,讓他有自信心,有讓他牽掛和留戀事情和人物,多出去走走看看,擁抱大自然,我老公就說他很愛我,我走了之后他怎么辦,老公說我是警察、有房有車,在找一個年輕的媳婦沒問題,可是他舍不得我,在找也不會像你一樣疼愛我了。我們是自由戀愛,感情很深,我學醫的結婚之后老公有病都不上醫院,我是中西醫治療專業的,都是我給他看的!聽了他的話我的心里很是震動,是呀我走了,我老公誰疼啊?老公為了利于養病給我創造出一個新環境,把家從市中心搬到了城鄉結合部,再就是擔心我的自殺傾向,租的房子離他的單位很近他照顧我也方便,隨著自殺傾向的消失我的抑郁癥也基本好轉了,從八年沒寫過一篇文章到現在一天能寫好幾篇文章,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很重要,有信心才會有希望,所以我要借助今日頭條這個平臺來幫助那些還在抑郁癥的痛苦里掙扎的患者們!
更多相關建議:
家人患有抑郁癥,作為家屬該怎么辦?從醫生的角度將,家屬能做的很多。
家人能做些什么?
首先,我覺得如果家人患病,也許家里的所有人對抑郁癥這一種精神疾病是缺乏認識的,網絡上說的,就好比微信朋友圈里到處亂傳的謠言,很多都是不準確的,是錯誤的認識。比如網絡上有一批人,到處宣揚抑郁癥是醫生的騙局,是用來騙錢的故事,根本就沒有什么抑郁癥,抑郁癥患者就是小心眼,是矯情,是想不開……這樣的言論嚴重傷害了抑郁癥患者。很多患者因為周圍的偏激的聲音產生了嚴重的病恥感,有病不去看病, 不敢讓人知道。
作為家人,最應該做的就是自己主動去了解一些醫學知識,去知道什么是抑郁癥,抑郁癥的表現和給抑郁癥患者究竟能帶來哪些改變。然后阻止周圍不科學的偏見,將科學的真相告知患者,講述醫學疾病的本質與感冒發燒無異。鼓勵患者樹立與抑郁癥長期斗爭的信心,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夠戰勝抑郁癥的決心。
然后最重要的是說服患者到正規的醫院(三甲醫院心理科或者精神專科醫院)進行科學的治療。抑郁癥畢竟是醫學疾病,是有明顯生物學特征的精神疾病,不是什么單純的心理問題,不能靠什么“雞湯”或者“大道理”治病。生病了還是要去看醫生,治好了病人當然就好了。
接受正規治療后,一定要督促患者堅持按醫囑服藥,即使癥狀完全消失也不能輕易停藥,因為癥狀完全緩解后的治療就是避免復發的維持治療。
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什么是愛?
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不是一味的包容和照顧就是愛,因為抑郁癥本身會損害一個人的認知功能,這種認知功能的損害會損害一個人的意志力,判斷力,所以患者是無法自主判斷出正確的做法和方向的。比如讓一個抑郁癥的患者自己去考慮他的人生問題,不可能解決他的抑郁癥狀,而是會越來越孤僻,越來越悲觀,越來越絕望……直到最終走向最為決絕的自殺。
所以,對患者而言,愛他就要幫他選擇最正確的出路——治療抑郁癥,緩解抑郁癥狀,解除患者痛苦,最終回歸社會,回歸健康的生活。
題外話
這是一個充滿了謊言和偏見的世界,很多人(網絡上或面對面)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可能與醫生給你的建議相背離,比如很多人說西藥不治病,是頂藥。我不想說醫生的就一定對,但是醫生說的話,做的選擇,是要負法律責任的,而其他人往往不會。如果你問他:“你說的話你敢負責嗎?”,他會說:“愛信不信”,而同樣的問題醫生的回答一定是“當然!”。不要信隨意給你建議的人,請一定相信科學!相信醫院!相信醫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夠有所幫助,我是一名醫生,我是認真的。有疑問可以私信留言,我會幫你解答的。手打不易,謝謝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四川華西對重度抑郁癥應急方面還算可以,患者必須到場(否則醫生不會開藥的),醫生會知道怎么做,相比老牌的成都四院(老牌精神衛生中心)的藥見效明顯得多,費用算下來還沒成都四院貴,我樓上一女鄰居(女大學生)在成都四院住院9天共計花費7千多(回本地報銷聽講只報了1400元左右),根本不見好轉,雖睡眠也改善了,始終不愿與人交流,回家3個月房門硬沒出過,從小玩伴(閨密)從她老家來探望她競躲在門后幾個小時硬是沒開門相見,后來她父母的朋友在網上預約了一名華西專家,當天就一次性開了1300的藥(一個月量,包括所有費用1300多元),醫生沒要求住院,當晚睡眠改善,3~7天后不在焦慮,主動和家人溝通,晚上在小區碰見她在家人賠同下散步,把頭包裹得氣都透不得,沒幾天見她和家人白天逛街也不再遮遮掩掩。以前別說她家人煩,跳樓、割腕、喝消毒液折騰得作為鄰居的我們都休息不好,現在她回歸正常了。聽她媽講,就開了2個月藥,包括從異地的學校趕回華西拿藥二次所有車船費、藥費(2個月)還沒超過3千吧。
真心希望這信息對處在抑郁癥邊緣痛苦掙扎的人有幫助。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醫拖,只想分享自己所見所聞,讓患者早日擺脫痛苦折磨。
更多相關建議:
抑郁癥患者在有了自殺傾向的時候,最需要的是陪伴,開導,加藥物治療。但不論如何家屬也不可能24寸步不離的守著病人,總會有疏忽的時候,所以目前最緊迫的是趕緊把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吃上,現在國內使用最多的是“六朵金花”,任選一種即可。治療抑郁的藥物起效比較慢,因為它要在體內達到一定的積蓄才能起作用,所以大部分藥起效時間是三到四周,一定要堅持吃,兩到三個月后會有一個明顯的好轉,這時病人一般都不會再有自殺的念頭了,這個時候再給病人做心理疏導。抑郁癥病人每天可能都會有各種擔心,家屬需要就病人的每一個擔心的問題,具體給予疏導和承諾,比如病人說他害怕得大病,你就必須帶他去做一個全面的體檢,將正常結果拿給他看,因為抑郁焦慮癥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多疑,多慮,所以家屬必須拿出證據方能打消他的顧慮。再有就是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問題,這就需要家屬陪同病人多出去走一走,多接觸外界,讓他的注意力有所轉移,不要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病上,越想越陷得深。另外可以找一些病人喜歡的事情與他一起做,比如打游戲,下棋,看電視劇等,這樣病人的思維會逐漸活躍起來,精神也就振作起來了,慢慢的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了,切記不要跟病人唱高調,不要說你行,你一定行,你要堅強這類的話,患病期間病人會覺得很無助很無力,輕如鴻毛的事情對他都是天大的困難,所以這類型的話對病人是個負擔,他此刻就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可你偏要逼著讓他行,這對于病人就成了一種壓力,會適得其反。所以要就病人的情況,具體做分析和開導,告訴他你會一直陪在他身邊,一定會幫助他走出來,要給他具體的承諾,讓他放心,這樣才能減輕他的負擔和憂慮,同時觀察他每一天的好轉狀態,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給他指出來,告訴他,讓他看到自己的變化,從而增加信心,總之要給他鼓勵和希望,要有耐心,最后我想跟病人說的是,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因為你得的不是絕癥。很多人都有過抑郁癥,不是一個個都好起來了嗎,所以你也一定會好起來的。請記住以下這第三句話,忍受痛苦,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更多相關建議:
下面看一個患者自我反省的日記,因為母親的影響也是有點遺傳因素,不到30歲的她得了心靈感冒,產后抑郁。據說這種病是可以自愈的,在此祝福她希望她能早日康復,因為把親人看的太重而丟失了自我也是一種病。
今天去看醫生了,和醫生面對面聊了自己的病情,最后醫生給了我幾點啟示1,不能確定我是心理問題還是藥物作用,所以給了一個測試療法讓我吃那幾種藥。2,我有的只是理論知識,專科醫生經驗豐富,所以還是得聽醫生的說法,今天上午一直控制自己,把想象的恐怖事情都當作鏡片一樣打碎它,我需要真真切切的活著,然后在每天都感覺自己早上會更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竟然輕點了,幾乎能控制住不再妄想了。我好像在一個周圍都是鏡子的屋子走不出來,但是我所想的一切都是虛幻的,我必須也一定的走出來,為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繼續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加油,走出來,推翻一切虛幻的妄想,所有恐怖的事件都不存在,當發現周圍的一切都和自己有關時候,其實環境沒變,是我的心有愚,撥開迷霧,重新建立自我認識,以后再聯想一切不好的事件時候都要記得提醒自己,那是不存在的,人性本善,把別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會遇到魔鬼,就算真的遇到魔鬼也要用愛感化它,或者改變它成為正能量的化身,宇宙天地間是存在能量轉換的,多接觸積極的能量,讓自己充滿希望。
對于媽媽對自己的影響有了深的認識,媽媽也屬于我的生活環境組成,如果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必須去適應環境,寬心遙里說,生老病死皆自然,你也難免,我也難免,對于媽媽的病,我的主觀能動性就是能影響她多少正能量就影響多少,順其自然,不給自己太多壓力,雖然面對被病痛折磨的媽媽從內心很想幫助她脫離苦海,但是盡自己所能,否則,物極必反,自己也被負能量給吞沒了。換個角度看,即使是母女,也是獨立的個體,不要一味的遷就她,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自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另外一旦我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等到母親老了我拿什么孝順她,所以在保全自我的情況下再去擔心別人吧。
但是壓力大到一定程度需要發泄,之前會轉移注意力來面對問題,醫生說那只是暫時的逃避,還得需要發泄出去壓力。我覺得運動就是發泄的一種還有冥想還有和朋友聊天,購物等等。
喜歡回答的,關注一下:木易愛陽光。
更多相關建議:
日常生活里,很少看見不曾抑郁過的人,很少看見嚴重抑郁癥的人(醫院除外,誰生病了不是愁眉苦臉的呢,我還沒見過生了大病非常開心的,這里裝病的又除外)。
關于抑郁癥患者的家屬該怎么辦,平常如何與患者親人相處,或是要注意什么,這里我說一說。發作期要多關注,多勸慰,多鼓勵,平穩期要多幫助學習某個興趣點。
首先是患者由于去醫院就了醫的醫學治療實施方案要遵照執行,按時吃藥。當然,不在發作期,心情平穩愉快,有時忘了吃藥其實也沒啥大不了的,能夠一輩子愉快而忘記吃藥,那還是大大的好事情。
抑郁癥患者自主康復的事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吃了好幾年興奮劑鎮靜劑安慰劑后感覺非常好了吃嘛嘛香,就是還是沒任何生存能力也沒有任何痛苦麻木了。買彩票不小心中了五百萬一下子花不完。多年前去海外的某個親人給您留下巨額財產。出門買小菜饅頭的路上被超級帥哥或美女強行要求談戀愛,并且非你不娶不嫁。吃了幾個核桃后考試成績嗖嗖嗖網上升。半夜看了小電影后從此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天天在網上到處找人傾訴得到陌生人的安慰從此就愛上了閑聊可有事做了。。。。。。我們也知道以上全部是做夢,社會上還有一句話,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句更是害死人,多少人對創業一知半解去創業被忽悠得傾家蕩產。當然其中或有與貪婪有關的弱點被人利用了。
除了遺傳的器質性和生理重大疾病因素導致,我研究認為其他的抑郁癥都是由于認知局限加上認知偏差逐漸形成的。因此,作為家屬,除去安排和照顧好患者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學習。做夢當然愉快了,可是不能醒來。而學習提升認知水平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這里說一下對年輕患者獨立精神的培養,過于照顧和溺愛,不教授其自主生活能力,會使患者心理年齡一直停滯不前。巨嬰大家都懂得。比如吃飯睡覺坐行,古人有相關的標準,“吃不言睡不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坐有坐相站要站直”等等。歐美國家的孩子從小就獨立睡覺,父母幾乎不陪睡。我們國家有些孩子十幾歲了還和父母睡在一床,只有用無語這個詞才能表達出我的感受。從小正確教育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與之相反的是父母親人對孩子過于疏離的關系,這使孩子學不會什么是愛與關懷,他們的世界只有恐懼與孤獨。
還有一種是純暴力家庭,包括行為上的冷暴力(冷漠默片),熱暴力(冷酷功夫片)。語言上的惡毒詞匯暴力(中文有其惡毒的部份如國罵等),也有有諷刺挖苦等軟刀箭嗖嗖嗖地飛來飛去孩子夾在中間兩面接收,久之大毛病來也。
再說一種“祥林嫂”家庭,這種看起來不是暴力范圍,但其殺傷力也是潛移默化而巨大的。因為父母把所有不開心都倒給了孩子,孩子苦啊。他們不是孩子,是嘮叨家人父母的免費垃圾桶。
不愛學習的父母,其子女也難說會愛上學習進取,雖然不是絕對,類似于警察的兒子是警察,小偷的兒子是小偷一類。很多研究認為父母的格局確實會影響子女的格局,并且有其傳承的部份。如果劣質因子進入遺傳基因密碼,那么作為人類部份的這一小支線恐怕是不太久遠的。
針對老年抑郁癥患者來說,人類確實有無能為力的部份,作為子女應多寬慰多安撫多陪伴,以及不計較。否則自己會煩惱重重。
關于治療“抑郁癥”這個東西,不僅僅只是患者一個人的事情,不論怎樣,家屬也有其部份原罪的成分。世界上生理醫學也好,心理學也好,精神病學也好,藥物學也罷,對于抑郁癥的成因全部都是有其重大局限的。所有關于此類疾病的認知都在回避同樣的影響領域。即使是醫院的診斷,有些抑郁癥是否是抑郁癥還值得商榷。
人類未知領域很多,人性的復雜度也是一樣。不論怎樣,在沒有辦法尋求外部正向力引導的情況下,家人給予患者適當的主流趨向的學習和努力方向的指導是必要的。平穩期的學生患者主要學知識,成年患者主要還是學習個體適合生存和發展技能,承擔對自己人生和對家庭責任的教育占據主要。切勿好高騖遠,與人攀比。注重自我努力,千里之行應當始于足下。
補充:已經有較為嚴重的生理器質性疾病的抑郁癥患者需要結合中西醫對疾病進行治療,有條件同時請高水平的心理醫生介入,可保萬無一失。暫時無法痊愈的慢性病患者應努力尋求康復之道,或者曾經滄海后逐漸接受自己的宿命,豁達大悟后,過好每一天,命運或有轉機也說不定。
更多相關建議:
抑郁癥,一個復發率很高的疾病。
根據《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的研究顯示:
“抑郁癥患者的復發率高達80%。而且,經過治療后第一次發作的患者以后的復發率是50%,發作兩次的患者復發率為75%,三次發作后的患者復發率高達90%。”
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在很多患者案例描述中,有些嚴重的患者可能幾乎每年丟啟動季節都要復發一兩個月。
那么——
為什么秋冬季抑郁癥患者易復發?
其實在很多時候,抑郁癥患者一到秋冬季,就復發疾病,原因大多數歸于兩點:
①、心病未除,抑郁癥的治療其實大多數時候,需要心理和藥物雙重干預才行,在中度或者重度病程的患者來說,任何一種單一化的治療,所起到的效果都是有局限的。
一旦心病未出,很容易就會造成患者再次解除到誘因時,病情復發。
②、大環境影響,在所有能夠誘發抑郁癥的因素當中,除了一些突發事件的刺激導致病情復發以外,環境變化(季節)也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誘因。
這一點就和“油菜黃、瘋人狂”是一樣的道理,本身抑郁癥的負面冷色調情緒,和秋冬季節的冷肅季節變化是非常吻合的,一旦患者情緒“契合”了季節,那么如果長期沉浸其中,就會爆發抑郁癥。
家中有抑郁癥患者,秋冬高復發期如何相處?
對于抑郁癥患者,如果是已經痊愈進入到維穩期的話,我們可以說可以把重點放在預防復發上。
而如果家中的抑郁癥患者目前還處于治療期,那么在秋冬季節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有很多了,比如:日常交流話術、日常飲食以及患者日常的活動方式等等。
展開來說就是——
1、在日常交流方面:
盡量使用開放式的交流方式和話術,諸如“你不要”、“你應該”“你不能”這類的命令式的語氣最好不要說,盡量使用“我有什么可以幫到你的”、“要不我們……”這類的建議或者是鼓勵類的話術。
這是因為本身抑郁癥患者因為病理影響,在思想上會一定程度負面化,鉆牛角尖,如果聽到命令式或者是“你就是矯情”這類的話術,基本上只會讓患者更加沉浸在自己的負情緒世界中。
所以,在日常交流中,多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覺。
當然,當我們自己在充當觀眾時,也要確保自己有一個強大的心理,避免自己被“帶入溝中”!
2、在日常飲食方面:
不同于常人的飲食習慣,有抑郁癥病人的家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適當準備一些有利于抑郁癥康復的事物。
比如,在飲食上排除忌口和參考自身體質咨詢主治醫生后,吃一些香蕉、瘦肉、堅果類、綠色蔬菜、番茄、酪梨,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豐厚的鉀離子,而鉀離子有穩定血壓、心情等作用。
當然了,抑郁癥患者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補充一些維生素B族,這是因為維生素b族有益于抑郁癥治療,維生素b群能夠幫助體內氨基酸代謝,對神經系統作用巨大。
當然了,秋冬季在一般人眼中會有秋補、冬補的習慣,這時候人們會使用一些具有滋補的事物,但是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就要引起注意了。
抑郁癥患者不能隨意進補!
同時,在禁忌上,除了主治醫生強調的不能吃的事食物以外,郁癥患者也要忌食辛、辣、腌、熏類等有刺激性食物,更不要吃油炸,煙熏,燒烤,火鍋之類的料理。
而在肉食類,抑郁癥患者也可以吃一些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
這是因為,海魚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憂郁藥如碳酸鋰有類似作用,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可以部分緩解緊張的情緒,能明顯舒解抑郁癥狀。
3、在日常運動上:
其實在秋冬季節這樣萬物蕭條的大背景中,如果家中有抑郁癥患者,在日常運動上——
一、是要注意心理、情緒的宣泄,避免負情緒積壓。
二、是要患者自身學會釋放放慢工作速度,一定程度上通過一些戶外運動來使得自己放松,將注意力放在一些美好的事物上。
如果感到壓力過大時,可以選擇力量型項目或舒緩平和的體育項目,如高爾夫、各種球類運動、游泳、快步走等都能令人身心舒展。
有研究表示:
因此有抑郁情緒的患者出現壓抑情緒時,除了向親朋好友傾訴一下、大哭一下以外,進行戶外運動來宣泄也是一種非常提倡的方式。
所以,如果在這秋冬季節,家中有抑郁癥病人,不妨嘗試著去改變一下,今年的秋冬季生活的小習慣。
當然了,對于抑郁癥患者自己來說,就是一句話——
求人不如求己。
家人的努力終究只是輔助外力,自己想要擺脫抑郁癥困擾的那顆心,才是抑郁癥治療中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