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自從傳播到我國后,讓咱們的養殖戶束手無策,一旦感染后,死亡率達到了100%,搞得養殖戶們現在是談瘟色變。據資料顯示非洲豬瘟潛伏期一般在4-19天。發病快的頭天出現癥狀,第二天就會死亡。其發病時首先是不怎么吃東西,然后發燒,體溫可高達40度以上。部分發病的生豬身上會出現紫色血斑,口鼻有膿液,并且四肢無力,無法站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好的排毒解決辦法。如果發現非洲豬瘟疫情,最為有效的防控方法就是立即隔離撲殺,然后火化深埋。對于還未發現非洲豬瘟疫情的地方,養殖戶們需做好以下措施,來減少感染幾率。我是大山里的小村倌,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您還有更好的辦法,歡迎留言分享,以便大家共同學習,早日將非洲豬瘟疫情消滅掉!
更多相關建議:
一、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多長?二、非洲豬瘟是如何排毒的?三、如何控制排毒?
1、控制排毒量。仍然飼養在原來欄舍里,任何人無法控制其排毒的,所以有非洲豬瘟感染壓力的,一旦發現病豬減食或停食,應當及時將病豬移出,這是除了檢測外最早發現病豬的時機,雖然潛伏期已經排毒,但量比較小,一旦出現病毒血癥,就會大量向外界排毒。
因此控制排毒量就是更早的將病豬清理出群,遲一分鐘,就有可能向外多排毒。
2、降低欄舍內的病毒載量。病毒載量較少,而機體抵抗力強時,可能不發病;但病豬不斷排毒,造成感染劑量增加和毒力增強時,機體抵御不了,就會發病。所以,降低欄舍內的病毒載量,可能會減緩發病或不明顯發病。
- 一是及時處理疑似病豬和死豬,不在欄內停留也不在場內停留;
- 二是清除病豬死豬的糞尿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病死豬處理之后,使用衛可或含氯消毒液沖掉糞便、尿液、唾液和鼻腔血性分泌物。這是清理的過程,也是消毒的過程。
更多相關建議:
、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病發時,豬會出現發熱癥狀(達40-42℃)、嘔吐、腹瀉、心跳速率加快、呼吸困難、精神不振、常常臥底不動;部分病豬會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粘膜明顯出血,甚至少數病豬會出現站立不穩、排血便、倒地抽搐現象;在豬的耳、鼻、腋下、腹、會陰、尾、腳無毛部分會出現界線明顯的紫色斑。
2、非洲豬瘟的癥狀與普通的豬瘟,高熱病相似,單純從癥狀很難進行判斷,一般通過解剖病死的豬的脾臟部分進行區分。如果脾臟腫大(一般比普通的脾臟大3-6倍左右),顏色為深紅色,質地較脆,則有可能是非洲豬瘟。
3、要想更進一步的判斷是否為非洲豬瘟,只能依靠實驗室進行監測診斷。
二、非洲豬瘟病毒能在豬舍活多久
1、非洲豬瘟病毒在污染的豬舍內可以存活一個月左右,在腐敗的血液中可以存活15周左右,在室溫下的糞便中可以存活11天左右,在4℃環境下儲存的血液中可以存活18個月左右,在皮膚、脂肪中可以存活300天左右,在內臟、碎肉中可以存活105天左右,在冷凍肉中可以存活110天左右,在凍結肉中可以存活1000天左右,在熏制和剔骨肉中可以存活30天左右,在干肉中可以存活300天左右,在咸肉中可以存活182天左右。
2、非洲豬瘟病毒在高溫下很難生存,一般加熱至55℃持續30分鐘,或加熱至60℃持續10分鐘,病毒就會被破壞。
更多相關建議:
非洲豬瘟的潛伏期是多長時間?如何排毒?
非洲豬瘟自從去年8月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后病毒很快傳播到全國大部分地區。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非洲豬瘟疫情導致養豬人損失慘重,存欄豬大幅度下降,連鎖反應帶來現在的豬肉價格暴漲。
據有關資料介紹,非洲豬瘟感染潛伏期5~9天,病豬體溫達41度,并且持續四天,一般發熱后第七天死亡,也有發病后1—2天死亡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
非洲豬瘟對養豬業的危害非常大,現在非洲豬瘟疫苗還在研究之中,養豬確實存在很大的風險,養豬人是談豬瘟就色變,非常擔心,但是,只要注意防疫消毒,切斷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源,非洲豬瘟并不可怕。
一、搞好環境衛生,控制環境污染,清除豬舍附近的垃圾堆和亂草堆,這不是簡單的環境衛生,要給與重視,這是預防疾病的比較重要的并且費省效宏的環節。
二、嚴格進行消毒,要經常保持豬舍內外、運動場和飼料間的清潔衛生,并進行經常性的消毒。
豬舍、運動場、環境和用具采用2—3%燒堿(氫氧化鈉)水、2—4%來蘇兒溶液、10%福爾馬林水溶液、2—4%臭藥水等藥物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三、在養殖場進出口要設置消毒槽,槽中經常保持有效的消毒藥物。
四、禁止非飼養人員進入養殖場,飼養員進入雞舍要堅持換鞋、洗手、噴灑藥液,不要在市場購買豬肉及其制品到養殖場。軀除野貓、野狗等動物進入養殖場,養殖場的四周也要進行消毒處理。
五、發現感染非洲豬瘟后的豬都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把死豬深埋或用火焚燒,防止污染環境。
更多相關建議:
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短者僅4~6d發病,長者15~19d。非洲豬瘟病毒全群撲殺、銷毀,場舍、用具等嚴格徹底消毒該場地暫不養豬。在溫帶污染的豬圈,空圈3個月,病毒才被殺滅。60℃20min則病毒很快失去活力,脂溶性消毒劑能將之殺死。
更多相關建議:
自非洲豬瘟疫病毒在2018年8月在我國境內發生首例后,非瘟疫情便不可收集地不斷向不同地區漫延爆發,非瘟疫情來勢兇猛,一旦感染到病毒的豬只必死無疑,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及預防。所以不但讓人談瘟色變,而且對我國的生豬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那么,豬豬溫的潛伏期究竟有多長時間呢?對于非瘟疫情防控,在國內各地區進行聯防聯控的大好環境下,唯有通過對豬只的身體進行扶正氣、祛邪氣、避毒氣保證健康肌體,提高身體的免疫抗病毒能力,加強完蓋做好場內外的生物安全防控,才能有效地將感染非瘟風險拒之千里之外。我是鄉民鋒哥,對豬的日常喜怒哀樂感興趣,以上也是本人的個人觀點。如果你認為有理實用或者不夠全面,均可在評論區下留下你保貴的建言。如果你對豬也有話說,那么請點關注鄉民鋒哥,咱們交過朋友一起來探討養豬問題!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非洲豬瘟潛伏期理論為4~19天,但在實際中為2~30天。好多豬場在走豬后2~3天發病,也就是說在走豬當天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很多豬場在除理病豬后,剩下的豬一般在30天后不發病也就安全了。要說排毒真沒有什么確切的藥物,可以試試鉤吻,有部分100~300頭母豬場在發病后用鉤吻配合其他中藥用過后控制死亡,說鉤吻(斷腸草)能以毒攻毒,消滅非洲豬瘟病毒。但官方實驗室沒有證明。
更多相關建議:
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差異很大,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后,短者4~6天就可以發病,長一點的可以打15~19天。
這些都是非洲豬瘟病毒病毒傳播的來源。
非洲豬瘟病毒,不容易被殺滅,對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并且常用的消毒劑的常用濃度很難將非洲豬瘟病毒殺滅,
非洲豬瘟病毒的大多數的毒株毒力都比較強,造成豬只大量死亡,從被發現到現在有100年了,到目前為止尚無有效的預防疫苗,對養豬業的危害相當大。
為什么非洲豬瘟疫苗那么難研制出來?養豬小百科有相應的視頻詳細介紹。
歡迎關注養豬小百科,養豬小百科與大家討論關于非洲豬瘟的各種問題。
更多相關建議:
非瘟的潛伏期一般為4一8天,其通常表現為:1.病豬發熱4天才出現臨床癥狀,并有在出現癥狀時體溫開始下降。2.來勢兇猛,病豬呈超急性死亡。3.無毛或少毛區皮膚發紫,界線明顯,耳部紫紺,腹壁、四肢等外皮膚有出血斑,中央黑色,四周干枯。4.淋巴結,尤其是腹腔巴結出血,狀如血瘤。5.胸腹腔及心包大量積液,色黃或淺紅。6.肺間質、結腸粘膜和漿膜、膽囊壁水腫。
非瘟病毒廣泛分布于病豬體內各組織器官中,血液、各種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含有大量病毒,可經細胞培養下增殖,各種軟蜱和病豬是主要儲存宿主。
非瘟病毒對外界環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較強,室溫保存的血液或血清中的病毒可存活18個月,貯存6個月后的火腿中的病毒仍具有感染力,血液涂片用1%的氫氧化鈉處理24小時后仍具有傳染性,但60度加熱30分鐘可將病毒滅活。
非瘟病毒只感染家豬和野豬,不感染人和其他動物。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傳播媒介包括被病毒感染的豬肉及其它畜產品,飼料、飲水、用具、圈舍以及帶毒的蜱。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即使發病后幸存活下來的豬只,也有可能長期帶毒,但不會產生中和抗體。
防制。非瘟目前尚無特異治療,也無商品疫苗,對進口豬和豬制品及其他野生動物要嚴格檢疫,嚴禁從疫區進豬,對來自疫區的肉食品、廢料、廢水應就地無害化處理,不得用作飼料,發生可疑疫情時,應立即封鎖,確認撲殺銷毀,豬場徹底消毒后改作它用。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不足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并多給予關注和點贊!
更多相關建議:
一 、非洲豬瘟的潛伏期是多長時間
OIE國際官方公布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4到19天,但是國內最長潛伏期為21天,也就是從豬感染到發病,最快4天,最慢21天。
二、如何排毒
如果從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后再談病豬排毒問題,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去年8月份到今年12月份,近16個月的時間,國內主要是急性型和亞急性型,感染非洲豬瘟確診的病例死亡率在90%以上,只要豬感染后出現發燒、厭食、流產、嘔吐等癥狀,基本宣判死亡。因此,沒有必要再去討論豬只如何排毒。即使發病豬沒有死亡,或者感染慢性型,存活下來,但是病豬持續排毒會感染陰性豬,在豬群中無疑是一大禍害。
三、如何有效防控非洲豬瘟
1、減少病毒進入豬場
什么叫什么生物安全,實際上就是防止病毒進入豬場或者減少病毒進入豬場和減少病毒在豬場內繁殖。那么我們就必須要知道病毒能夠通過哪些途徑進入豬場,從而把控各個環節,加強人員執行力。
- 人員:衣物、鞋底、攜帶的食品(臘肉、鮮肉、腌肉、火腿)
- 車輛:飼料車、賣豬車、物資車
- 物資:飼料、獸藥、疫苗、玉米、豆粕、麩皮
- 動物:老鼠、蒼蠅、蚊子、狗、貓、鳥
2、減少病毒在豬場內繁殖
除了減少病毒從外界傳播進來,還要注意進入豬場內病毒的殺滅工作,主要依靠消毒工作。
- 消毒頻次:定期消毒,每周2次
- 消毒內容:帶豬消毒、生產工具消毒、生產設備設施消毒、人員消毒、車輛消毒
- 消毒劑:戊二醛(帶豬消毒)、過硫酸氫鉀(人員消毒)、火堿(環境消毒)、生石灰(環境消毒)、酸化劑(飲水、拌料消毒)
- 消毒方式:消毒劑、火焰消毒
- 重點消毒設施:人工通道、原料倉庫、轉豬臺、賣豬通道、進出車輛、洗消車間
3、豬群健康度和應激
對于非洲豬瘟病毒防控,除了加強生物安全,還要加強易感動物的保護,也就是增強豬群抗病力,提高豬群健康度,這樣能夠減少病毒的感染幾率。就像流感來了,老人和小孩感染幾率高,因為這一部門人群抵抗力低。因此我們就需要加強豬群飼養管理,定期對于豬群保健,如中藥、維生素、益生菌等。
同時還要注意豬群應激,尤其是進入冬天,豬群要應對冷應激,還要減少流感、呼吸道的發病率,從而減少疾病應激。因為應激會降低豬群的抗病力,不利于非洲豬瘟防控。
《豬業前沿》持續為養豬人答疑解難、定期分享養豬新聞、疫病綜合分析,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