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下丹田,男人會長小肚子,弄不好會岔氣,守上丹田容易腦溢血。守心窩部位好一點兒,但是意念重了也會出問題。其實意守丹田什么的并不是什么功法,而是古人在修行過程中氣脈反應的記錄。現代人拿前人的修行記錄當做功法,不出問題才怪。
要知道氣脈的運行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意念有用沒用?當然有用,丹經道書中所說的“黃婆”就是指意,因為意五臟歸“脾”,五行屬土,在其間起到溝通水火的作用,相當于媒婆,所以叫“黃婆”。下面我說一說基本的原理。
就如我們白天工作,用的是什么?三樣東西,“精氣神”,現代人把它簡化了,看這一個人狀態好不好,就說他有沒有精神。腦子用多了,想得太多會耗神,體力勞動會耗費精力,無論耗神還是耗費精力,其結果就是人感到很累,需要休息,這個休息的過程就相當于充電了。而練功的過程就是把休息的過程系統化,專業化。
首先第一步是要盡量的少耗費精力,不是完全不運動,要節勞,過度的體育運動對健康不利。人的精力過剩會怎么樣?會想辦法把它耗費掉,不然身體不舒服,心理也會有壓力,飽暖思淫欲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一般人精力過剩首先會有生理反應,然后反過來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再在推動生理,其結果就是尋求釋放的途徑,就算不做男女之事,睡夢中也會走失,這是生理心理沒有調整好的結果。
心屬火,腎屬水,用道家的話講叫相火擾動腎水,腎精走失是因為心火的緣故。水火不能相濟,心火越旺腎水就擾動的越厲害。人睡著的時候,某些時刻等同于練功的狀態,身體不動了,雜念沒有了,氣息平穩了,這個時刻就水火既濟了,腎精上行 心火下降,水在上,火在下,就如爐鼎,腎精被心火煉化為精氣,這就叫煉精化氣。
并不是所有的睡眠都能達到這種狀態,有這種狀態也不是貫穿始終的,衡量一個人的睡眠質量好不好,并不是做不做夢,睡多長時間,而是第二天起床精力是否充沛。而人在清醒狀態下,想要煉精化氣,就要靠“意”,中宮這個“黃婆”可以溝通水火。而如何用“意”是個難題,可以說掌握了這個,基本上修行就入門了。就如一個廚師,火候是最難掌握的。意就如火工,水火既濟,煉精化氣全靠這個火工得力。
這個說起來就難了,過去師傅是不傳的,不是不傳,是沒法傳。有人說無念就好了,那你告訴我,既然無念,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只能打個比方,就如調琴,弦松了不行,緊了也不行。所以什么狀態沒法說。有念不是,無念也不是。現在氣功書上總是說有意無意之間,似守非守,說得好聽,你要懂得似守非守,有意無意,隨便你怎么玩兒,保證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不是問題。
“夜班正子時,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不改的那個東西,懂了這個,真火才會發動,這才叫“一粒金丹吞落腹,我命由己不由天。”
這篇文字大家可以當玩笑看。可我不贊成意守身體某個部位,不管是哪個大師教的,這句話我不開玩笑,寧可不練,也比練出毛病強。你坐在那兒放松,放任身心自由,意別跟著亂跑,不亂跑的意思就是,你別管你有什么念頭,別流于第二念。比如,今天的飯很好吃,好了,隨便它,老王的車不錯,也不管。這就很好,讓它蹦吧,反正你也丟不了,不過你要跟著走,老王車不錯,我要有一輛多好,老王這孫子怎么這么有錢……,這就叫流于第二念,跟著跑了,就迷失了。不跟著跑,也不停在那兒,至于想什么,跟你沒關系,慢慢地就好了。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沒有明師教,什么丹田都別守,不管上丹田,還是下丹田,都容易出事。幾年前,我有次打坐守下丹田練岔了氣,差點疼死,直接疼暈過去。還有個奇怪的現象,白天沒啥問題的,到了晚上睡覺之后,早晨那種熟悉的疼又開始了,疼得實在是受不了了,還和時間段扯上關系了,早晨疼,中午好?后來,我想能不能通過按摩穴位改善下,死馬當活馬醫,如果按按氣海穴怎么樣?氣海穴很好找,肚臍下二指處,三指處是關元穴,我試試用中指在氣海穴的位置使勁按了按,結果這一按就感覺氣海穴那有痛感,并且腰后好象就不那么痛了,就這樣按摩了2~3分鐘,感覺渾身發熱,溫軟,腰后居然也不疼了,真是神了。這真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算是瞎貓碰到死耗子,自己救了自己。
后來,我看了米晶子張至順的視頻,才知道根本不用意守丹田,打坐時就應該什么都不想,安靜的坐著就好。你是那塊料,它自己會通,不是那塊料,也不可能通。
更多相關建議:
不可以,下丹田才叫氣海,也就是元氣之海的意思。我們無論練武還是氣功,積氣的部位都是下丹田。而且從低級一個層次來說,氣沉下丹田也能讓呼吸深入,吸入更多的氧氣。而且就練武來說氣沉下丹田也有助于身形的穩固,否則氣聚中田或上田都會呼吸淺表,兩腳如浮萍無根。
更多相關建議:
看天生體質或當時狀態,又或想達到的功效,我用上丹田,感覺很好。個人覺得選用的姿勢才是關鍵。
更多相關建議:
為什么要氣沉丹田呢?就是氣沉丹田而腎氣固足。下盤穩定,上盤靈活,頭腦靈巧,四肢活泛。這才是人站立,行走,勞動,格斗最好,最靈活,最飄
逸的狀態。
更多相關建議:
?????笑死我了,氣沉丹田改為上丹田,你以為你是機器人啊,隨便怎么做都行。說明你連你自已都不了解。當然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主慧,中丹田主智,下丹田主命。你不修下丹田元氣無法結丹,相當于你蓋樓不打地基一樣,空中樓閣,你覺的可行嗎?氣沉丹田,為啥要沉在下丹田而不是中丹田,也不是上丹田。原因是下丹田主修命,有命才能有智慧,練完功收功就是要把全身的內氣收斂在下丹田,叫百川歸海,目的是養命,命在哪里,在腎,腎主水,生血。血為體之母,氣為體之父,父母之愛才能給你最大的溫暖與愛護。你要是改為上丹田,即百會穴,那可就麻煩大了,會要命的
更多相關建議:
意守丹田除了特殊情況戓有老師指導才能守上丹田的,否則是不能意守上丹田的
意守上丹田會出現什么后果
上丹田位置是兩眉之間,是煉神還虛之處。初學氣功靜坐是不能意守上丹田的,如意守上丹田,則會如題主說的頭疼不止,前額如貼膏藥,很難受的。尤其患高血壓的,是不能意守上丹田。題主出現狀況不是巧合,是意守上丹田所致。意守丹田就是將意念集中在上、中、下丹田(按所練功法要求),一般是意守下丹田,無論那個丹田意守過濃也會出偏的。靜坐練功時要做到不可無意守,不可有意求。
如出現因意守上丹田而頭疼不止,前額如貼膏藥怎樣解決
我也試過打坐時,鄰居大力關門發出巨響,受到驚嚇而氣沖頭部,出現了頭疼。我改主練放松功,練了幾次后即解決。因意守上丹田而頭疼的,要先改意守部位置。只練放松功,放松功對90%的因練氣功出偏的都有效。
我是詠春與太極,專注分享氣功,站樁,格斗詠春拳知識,歡迎關注交流。
更多相關建議:
千萬別亂守任何地方,守就錯,不守其實也錯,隨著時間變化,守的位置也跟著變才對,可是你能懂嗎?所以哪里都別守,好事不如無。不然你會自討苦吃!
更多相關建議:
你看,下丹田沒感覺(題主直接沒有提到),中丹田沒效果,下丹田頭痛。
頭痛就是效果。可能是氣息太猛了上頭了沖的頭疼,就像被個拳擊手對著腦門毆打的感覺。這不就是很厲害的效果嗎?
另外我想吐槽一下,丹田這個實際不存在的地方為什么還能分三節,我猜題主說的是腹部吧。腹部很大面積,分三節是可以的。丹田我們說的是肚臍下三指的地方,快到襠部那里。為什么以前的人喜歡說氣沉丹田呢?因為古代人喜歡玩玄學……現代人請崇尚科學,科學道理告訴大家兩個:
- 人體唯一的呼吸器官是肺部
- 丹田是不存在的東西
那么氣沉丹田的合理解釋是什么?是發力點。就好比“用上了吃奶的力氣”這個比喻,其實奶不存在,咱們也吃不上,只是這個力氣是使上了。又好比我們拔河的時候,最后面的人往往是最想贏而且力氣最大的人,你可得注意觀察,他拔河的時候感覺人都要貼到地面了,可是力氣只會使到繩子上。發力點是玄學,但是他有時候確實有用。
但是說了這么多,氣沉丹田說的就是練氣息,我覺得題主是練對了,就是用力過猛而已,我來說說怎么練氣息吧:
氣息的練習怎么做呢?
現在我把氣息控制的練習細分成四步:
腹式呼吸四步練習
一、感受橫膈膜;二、慢吸慢呼;三、快吸快呼;四、慢呼對抗練習。
第一步是感受橫膈膜,學習的目標是讓橫膈膜被自己的意識明確地感受到,要求是讓橫膈膜明顯地動起來。做法有兩個大的動作,預備動作和正式動作。
預備動作有這么幾個,全身放松,上半身不動,盡可能的坐直或者站直,抬頭挺胸,當然還有一個作弊的方法就是,直接躺平。方便的話找一些東西靠著,比如說躺著就是床墊、硬床板,如果是坐著就是椅背,如果是站著,可以是背靠著的墻面,如果有人喜歡四大皆空的感覺,希望你反手叉腰,注意不是叉腰肌,是叉腰肌后面那塊肉。
正式動作是簡單的一個呼吸循環動作,吸氣,憋氣,呼氣。每個動作先做四秒。這一步做完,正確的話是會感受到自己上腹部有一定的壓迫感,至于這種壓迫感類似什么,可以試試用手指緩緩地按壓心窩,會有一些難受,壓迫感類似這種難受的感覺。
而希望大家準確感受到的反手叉腰的位置,用透視圖看在最后兩根肋骨所在的位置,如圖(發光肋骨所在處):
這是兩塊比較神奇的骨頭了,會隨著氣息下沉而移動一定距離,于是當背靠著什么來緩慢吸氣的時候,會感受到后腰有一些微微撐開的變化。
如果四秒一動不足以讓你感受到橫膈膜的存在,希望你適當的延長憋氣的時間,比如說六秒,八秒,十秒,十五秒,甚至更長,直到你清楚的覺得“不適”,感受到壓迫感,甚至憋不住了再堅持一會兒,然后是繼續按部就班的,四秒緩慢的呼氣,這樣就應該能感受到了。
第二步是慢吸慢呼,是把第一步的呼吸循環動作拉長做細的變化練習。
具體的做法是,現在可以不用刻意地憋氣了,但是要把憋氣的動作融入到呼吸里去,也就是說,從第一步的吸氣橫膈膜下沉,憋氣橫膈膜維持,呼氣橫膈膜上移變成了吸氣橫膈膜下沉,呼氣橫膈膜維持,但是吸氣呼氣的時間更長,動作更慢,這個動作有利于練習橫膈膜這塊肌肉的靈活性。到底多慢呢?吸到氣全滿,呼到氣放干凈為宜,往八秒努力吧。八秒覺得很輕松就繼續增長時間,氣息在實際的演唱中永遠不會真正夠用。
第三步是快吸快呼,有的地方叫狗喘氣。關鍵不是說讓人學狗喘氣的,而是學習狗呼吸的時候那個強勁的出氣量。換句話說,名字是叫快吸快呼,但是這動作的關鍵是深度,而不是速度,很多人做錯這個動作就是過分地強調了速度而沒有兼顧到呼吸的深度,快速地淺呼吸其實就像哮喘病人病發的樣子。
而保證深度的關鍵是上一步練習的熟悉程度,希望大家踏實做好,吸氣可以沒有特別硬性的要求,但是呼氣一定是越長越好,至少在呼吸的過程中要有到底的感受。在清晰的感受到呼吸的盡頭以后,盡量維持這個呼吸的深度再不斷加速,便是快吸快呼的動作了,往半秒內完成一次呼吸為方向努力。
第四步是快吸慢呼對抗練習,在這一步很多人的困惑是兩個。第一是對抗是什么?第二是把氣息下沉當作氣息流動的方向。氣息下沉是一個力量,是人在運氣唱歌的時候對抗的其中一個力量,這個力量本來應該在第一步認真練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而另外一個是往上頂氣息的力量,這兩股方向相反的力量的沖突,稱為氣息的對抗,如圖:
吸氣橫膈膜下沉,呼氣橫膈膜上升
練習的具體方式:一開始按一秒一拍速度,八拍為一節,一節吸氣,七節呼氣。適應后縮短吸氣時間,延長呼氣時間。建議從速度70bpm開始,逐漸減速。
接上圖,紅線為橫膈膜,上面綠線是心窩的水平位置,下面綠線是肚臍的水平位置。深紫色虛線為我們練習第一步第二步的時候的肚皮起伏狀態,因為我們的練習內容還沒有強到輕易感受到氣息壓縮和對抗的感覺。粉紫色虛線為對抗的時候的肚皮起伏情況。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
按道理說,氣沉丹田,上中下三個丹田都可以,可是在實踐中,氣沉(頭腦注意)上、中兩個丹田身體很不舒服,上丹田頭發暈,中丹田胸口發漲、心突突,私下里猜測,可能我功夫還不到家,或者是下丹周圍神經組織少的緣故吧,據說練到一定火候,上中下三個丹田將交感互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祝練功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