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很多研究認為,梨形肥胖相對于蘋果型肥胖,對健康的危害要稍小一些。
脂肪分布在全身皮膚下,通常,大多數身體脂肪存在于腹部和大腿臀部區域,因此根據兩者分布的不同,可以確定一個人的身體形狀。積聚在胸部和腹部周圍的脂肪的人身體像蘋果一樣,而如果脂肪累積在大腿和臀部,將導致身體呈梨形。
對于肥胖的人群來說,如果腰圍大于臀圍,那么就屬于蘋果形的身體。相反,如果腰圍比臀圍小,那么就是梨形。與梨形相比,蘋果形身體往往具有更大的腰臀比,意味著蘋果形身體上的累積脂肪,集中在腹部或腰部周圍,象征著中心性肥胖。
肥胖的測量一般靠BMI,體重指數,用體重kg除以身高cm的平方,得到一個數據,如果大于30(我國為29),那么就屬于肥胖,而蘋果形體的中心肥胖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更準確的預測因子。這是由于研究顯示,腰部脂肪堆積導致心臟疾病,糖尿病和癌癥的健康風險更大。原因是腰腹部的脂肪具有更高的活性,可以產生更多的促炎性物質,從而更容易引發各種疾病。除此之外,腹部脂肪的積累也可能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包括飲酒和缺乏體育鍛煉。
不過近期也有一些研究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有研究顯示,一個人肥胖時脂肪累積在何處,其實是基因決定的,可能某個人只要稍微肥胖,就會是腰腹部的肥胖,而可能另外一些人,肥胖時脂肪卻更容易累積在臀部和大腿。而或許這些基因,也導致了發生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差異。
不管如何,肥胖總之是不好的,目前已經證實肥胖可以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骨關節疾病、一些類型的癌癥等疾病的發病風險。不管是梨形還是蘋果型,都比不肥胖的正常人患這些疾病的風險要高。所以與其糾結哪種肥胖更好,不如保持良好的身材更好。
更多相關建議:
1、容易引發心臟病2、容易使肝臟受損3、引發糖尿病
腹部脂肪堆積太多,對胰島素敏感性相對較差。而且會使得糖代謝出現異常,使得血糖不穩定,容易導致糖尿病。
《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下冊)》中有提到:
蘋果形身材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1、吃的多
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也不在像以前一樣匱乏,因此,各種食物也慢慢填飽了我們的胃,也把我們“喂”出了大胖子。
另外,很多人為了方便,經常吃快餐,高油高脂,能量高,使得我們都吃太多,太胖了。
2、動的少
大部分人都沒有運動的習慣,沒有健身的意識,日常體力活動太少,比如:坐在辦公室辦公的人群,在家照顧孩子老人的全職太太等等。
尤其是經常坐著的人們,腹部脂肪堆積就比較嚴重。
3、生活不規律、壓力大
現在很多年輕人,甚至部分中年人都無法做到正常作息,工作壓力大,需要經常加班熬夜,就算不忙,也喜歡臨睡前刷手機。長期這樣,身體代謝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肥胖也會慢慢出現。
我們該如何避免蘋果形肥胖?
1、要吃少點
我們一日三餐盡量規律吃飯,每餐只吃七分到八分飽。不要吃太飽,因為吃得太飽,體內能量過剩,很容易多余的能量轉化成脂肪。
尤其是晚餐最好在18:00左右吃,不要太遲,因為晚餐如果與睡眠時間太近,不僅影響睡眠質量,也會造成能量過剩。
2、要多加強運動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每天運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應該至少在6000步以上。
如果已經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尤其是蘋果形肥胖人群,我們每天運動量最好在1個小時以上,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打球、健身操等等。而且要隔一天做一次力量型運動,比如:利用啞鈴或其他健身器械做的訓練,每次10分鐘即可。
當然,如果是剛開始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第一周每天運動10分鐘,依次增加。
3、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盡量不熬夜,當然,有些時候可能工作太忙,需要加班。如果在不加班的情況下,盡量能做到按時吃飯,尤其是晚餐。早點休息,22點后盡量能放下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
如果可能,一些工作也可以放在早晨,這樣就會迫使自己早點起床,一舉兩得。
結語:
蘋果形肥胖,比梨形肥胖危害要大很多,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加強鍛煉,預防肥胖,更要避免蘋果形肥胖的發生。
更多相關建議:
蘋果?,容易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