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和作息時間不規律的人多會出現上腹部疼痛的情況,很多都不以為然,覺得是胃痛,吃點藥物或者喝點熱水就會緩解,其實很多人已經出現了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疾病。胃潰瘍大家都比較熟悉,十二指腸潰瘍相對陌生,那現在來說一下十二指腸潰瘍這個病。
十二指腸與胃的位置毗鄰,過來胃幽門口就是這段長約四橫指的十二指腸,一般發生潰瘍的位置多在十二指腸球部,前壁居多,尤其是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多會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疾病。它的表現有個很形象的詞叫做“饑餓痛”,其主要的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一般呈現節律性,多會在早餐后1-3小時開始,如果不予以藥物治療,進食午餐后才會緩解,還有會在午夜時疼痛,進食后就會明顯緩解。疼痛為鈍痛、燒灼痛、隱痛等各個類型,嚴重時可痛醒。 十二指腸潰瘍通過胃鏡檢查就可確診,一旦確診,就需要規律服用藥物,同時要進行幽門螺旋桿菌試驗測定,通過規律口服抑酸制劑如奧美拉唑、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聯用兩種抗菌藥物,徹底治愈潰瘍,如果潰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容易出現潰瘍出血、穿孔或者瘢痕增生導致梗阻出現。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比較常見的消化道潰瘍,有時根據疼痛的時間就可以大體判斷,不管是何種潰瘍,都需要規范及時的治療,防止發生嚴重并發癥甚至是癌變,要多注意飲食,規律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重要。
關注“醫學慕課”,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大家好,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內科醫生。十二指腸潰瘍,這是臨床上的一個診斷名詞,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是十二指腸,更別談十二指腸潰瘍了。只有少部分人可能由于腹部不適去做過胃鏡看過報告單才似懂非懂一些,這個疾病呢,在臨床上倒還不少見,不少人由于一些類似的不適可能只是當做普通的胃病進行處理,所以我倒覺得很有必要來為大家做一期關于“十二指腸潰瘍”的健康科普。那么到底什么是十二指腸潰瘍?得了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癥狀和感覺?請跟著我繼續往下看。
什么是十二指腸潰瘍?
●要說十二指腸潰瘍,咱們就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指腸。這十二指腸呢歸屬于我們人體消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器官,說白了也就是胃和空腸連接的一段腸管,位于胃脹下端上腹部。顧名思義,十二指腸潰瘍就是這段腸管的某個地方出現了“病變”。那么問題嚴不嚴重呢?容不容易恢復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吃過豬大腸,是不是吃起來非常有嚼勁?怎么嚼也嚼不斷?的確,這就是腸道的特點,非常有彈性。試想一下,這么一塊“硬骨頭”都出現了“潰瘍”,可見病史也就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好轉起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藥到病除了。
●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我們統稱為消化性潰瘍,但臨床上要出現潰瘍的話還是以十二指腸潰瘍多見一些。它們各自之間也有臨床特點,十二指腸容易出現空腹痛、夜間痛、饑餓痛,進餐后疼痛緩解;而胃潰瘍呢,容易餐后痛,也就是你肚子餓點痛倒還好,一旦吃飯后疼痛馬上就出現了。當然了,這二者之間也并非絕對,比較臨床疾病也是千變萬化的嘛。那么我在臨床工作中就發現,很多老百姓喜歡把上腹部不適(如疼痛、腹脹、反酸等)統一按照胃病處理,然后自己去藥店買藥吃,長此以往,疾病就是一拖再拖,實在熬不住了再到醫院就診。
●在這我告訴大家,一般胃病的話疼痛起來是沒有規律的,比如你可能忙了一天沒吃飯那就痛起來了,然后休息個幾天就好了,但消化性潰瘍就不一樣了,它的疼痛是具有規律的,上面我也給大家講到,比如是餐后痛?還是饑餓痛?此外,要診斷具體是哪個部分有問題?我們并沒有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來,只能憑查體及病史等有個初步判斷,精準的還是得依靠“胃鏡”解決。很多時候當有胃部不適時醫生建議做胃鏡不少病人是拒絕的,最大的阻礙就是怕做胃鏡不舒服,其實我告訴大家,完全不必要擔憂,我們祝愿七八十歲做無痛胃鏡的都有,而且實際上并不會那么難受,所以切不可因小失大,覺得先拿點藥吃吃算了。
得了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癥狀和感覺?
●十二指腸潰瘍臨床上多表現為腹痛、腹脹及反酸癥狀,具體的疼痛特點上面我給大家詳細的進行了講解。那么我們的腸管那么有韌性,為什么還會出現潰瘍呢?很多老百姓會先入為主的覺得是太勞累了?飲食太過辛辣刺激?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等因素引起的,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只能說是加重其發展的“誘因”,根本原因我告訴大家,還是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所以做胃鏡一方面的作用是看看潰瘍到底在哪個地方,一共有幾個,潰瘍的程度怎么樣,同時還要嵌取組織做病理看看有沒有癌變,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故而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重點還是在于抗幽門螺桿菌,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推薦四聯療法,療程10-14天,在此基礎上配合“飲食療法”。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一是不要辛辣刺激,三餐該吃就吃好吃舒服,不要半夜三更爬起來又吃東西,二,吃的東西不要太油膩,建議清淡、營養為主,三,每次吃東西都不要撐,七分飽足矣。那么最后再來回答一下題主的疑問:“ 右側平肚臍的地方有脹氣和和腫塊差不多,忙的時候不疼,閑的時候隱痛,不是劇痛,反正是不舒服。”題主這已經是中腹部的位置,癥狀也不太像消化性潰瘍,我給出的建議是如果反復發作可以做個腸鏡看看,排除一些常見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結核、腸道腫瘤等。有沒有問題,腸鏡報告才是最權威的。
綜合總結
總的來說,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的疼痛都具有規律性。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特點是:疼痛-進食-緩解,歸根結底來講就是“欠吃”,所以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特點也被稱為饑餓痛或夜間痛。胃潰瘍的疼痛特點是:進食-疼痛-緩解,總結來說就是“撐的”。所以胃潰瘍也被稱為進食痛。在此,我也想告訴大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胃癌、腸癌的發病率也是隨之上升,關愛腸道健康,內鏡檢查,值得一選。
作者寄語:本回答不構成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療指導意見,僅為健康科普所用。花費數小時時間綜合總結而成,本文不加入專欄收費,無償、免費的讓大家閱讀。愿對那些受到謠言誤導、沒有醫學知識、健康保健觀念群體有所幫助。頭條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如有不同觀點可評論區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覺得學到了有幫助,不要吝嗇,獻個愛心,點個贊,轉發一下幫助更多人,感謝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概述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彎曲桿菌感染所致,潰瘍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時稱復合性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特點
1、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表現為僅在饑餓時隱痛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下持續性疼痛,可被制酸劑或進食緩解。臨床上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后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至午餐后才緩解。食后2~4小時又痛,也須進餐來緩解。約半數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節律性疼痛大多持續幾周,隨著緩解數月,可反復發生。
2、慢性過程呈反復發作,病史可達幾年甚或十幾年。
3、發作呈周期性,與緩解期相互交替。過去發作期可長達數周或數月,現因有效治療而顯著縮短。緩解期亦可長短不一,短的僅幾周或幾個月,長的可達幾年。
4、發作有季節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發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緒或解熱鎮痛藥及消炎藥物誘發。
5、多發于中青年男性。
保健指導原則
1、急性發作期應注意休息,要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及 情緒不穩定。
2、停止進食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食品,如油煎食品、辛辣食 品、濃茶咖啡等。
3、禁用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 等。
4、戒煙、戒酒。煙酒可延遲胃炎的好轉和潰瘍的愈合。
5、進餐應有規律,“少吃多餐”,可在餐間加吃些餅干和
糕點。
6、不宜過多飲用豆乳等,因此類食品較易引起脹氣。
7、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各類藥物。
8、定期檢查,遇有癥狀明顯變化,應及時就診檢查。
十二指腸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怎么樣?
十二指腸潰瘍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潰瘍出血,一般潰瘍病活動期,病變均有微量出血,故糞便內有隱血存在,這不足以稱為本癥的并發癥。所謂的潰瘍出血指的是一次出血量在60~100毫升以上的有明顯消化道癥狀的。胃穿孔一般較十二指腸穿孔嚴重。潰瘍穿孔后胃內容物流入腹腔,迅速引起腹膜炎,常產生劇烈腹痛,隨后產生膿毒感染及中毒性休克,若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最嚴得的是十二指腸潰瘍會有可能造成潰瘍癌變,胃潰瘍發生癌變多見于年齡較大有慢性潰瘍病史的患者,約占潰瘍病的2%一5%,青年人亦偶有癌變者,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惡變機遇較少。
更多相關建議:
在中國,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很高,并且是消化性潰瘍里面最為常見的疾病類型。
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情況與季節有著很大關系,特別是在冬春兩個季節,患者的發病率偏高。同時,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統計發現,男性的發病率明顯要高于女性的發病率。
一例另類的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術后情況兇險……
多年前同事做了個急診,病史如下:
患者男性,66歲,因“右側腹痛一天”入院。既往無特殊。急診行腹部CT示:十二指腸降部及水平部腫脹伴周圍游離氣體。
體格檢查:腹肌稍緊張,右側腹壓痛明顯,反跳痛陽性,未及明顯包塊。
術前診斷: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入院后行剖腹探查,術中見十二指腸水平部后方穿孔,腸壁增厚,嚴重水腫,中上段小腸內大量血凝塊。行穿孔修補+血塊沖洗+空腸營養管置入。
術后第一天病人排痰時,突然自覺頭暈,出冷汗,胃管引出血性液體約100ml,查體: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心率150-170次/分,血壓波動在90/60mmHg之間!
主管醫師連忙抗休克、輸血處理,急診行剖腹探查,術中見大量新鮮血液及血凝塊至十二指腸端小腸涌出,因血凝塊及血液阻擋視野,無法明確出血部位,緊急關腹后,轉入ICU繼續診治……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典型的癥狀特點
(1)慢性過程:除了少部分較早就醫的患者,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常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
(2)周期性:消化道潰瘍具有一定的反復性,疾病發生后可自行愈合, 但愈合后疾病又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該疾病有著長期性的特點,由于潰瘍發生后可自行愈合,后又復發。發作期與緩解期常隨季節變換、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調或服用與發病有關的藥物等因素的變化交替出現;
(3)節律性:十二指腸潰瘍 疼痛多在餐前空腹時或半夜出現,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后可稍緩解。有些特殊的潰瘍病的疼痛節律性不是很明顯,如老年人的潰瘍及十二指腸球后潰瘍 等。疼痛節律性發生變化意味著病情有所發展,或可能出現并發癥。
(4)疼痛位置:大部分患者 的疼痛位置在上腹中部或者偏右側,范圍相對有限,但穿透性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位置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腹部。
(5)疼痛性質與程度:消化道潰瘍患者疼痛性質通常表現為饑餓樣痛、鈍痛以及灼痛,但若出現持續性劇痛,就可能出現潰瘍或穿孔。
為什么十二指腸潰瘍為餐前痛,胃潰瘍為餐后痛?
潰瘍病的疼痛與飲食有比較明顯的關系。
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內發生,因為此時胃酸分泌量最多,它和胃粘膜表面的潰瘍接觸時就會產生疼痛。雖然這時候也有胃酸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但是由于它已和大量的食物混合,酸度已明顯降低,即使與十二指腸粘膜上的潰瘍接觸,一般也不引起疼痛。
而在餐前,胃內食物已完全排空,胃內酸度較高的胃液流進十二指腸,接觸到潰瘍面時,就會發生疼痛。所以,胃潰瘍疼痛多發生在餐后,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卻多發生在餐前。
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
(1)生活方式
十二指腸潰瘍屬于身心疾病,不良心理對于疾病的出現以及病情的加重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患者應該保持心理愉悅,正確認識疾病,需保持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運動,如跑步、跳繩等, 在疾病發作期,需多加臥床休息。
(2) 飲食調整
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病情,發作期間需每日進食清淡飲食,不可攝入辛辣、刺激等食物,多吃瓜果蔬菜,進食不可過快、過燙。
(3)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主要使用的治療的方式為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粘膜保護劑、抑制胃酸分泌藥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等。
患者應該根據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不可自行增加藥量、減量,需定期去醫院進行復診。
更多相關建議:
十二指腸潰瘍是現在多發和常見的一種疾病,大家對于此病很熟悉,但是卻沒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十二指腸潰瘍又稱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發病率為12%左右,十二指腸潰瘍到底有哪些癥狀?首先,得了此病,會出現反酸水和泛口水的情況,胃里涌出來大量的酸性水以及唾液,一旦出現這種癥狀就要及其注意和小心。建議去醫院檢查診斷。
燒心
胃中的酸性液體到了食道中就會產生燒心的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食管痙攣出現反射性而導致的結果。
食欲和體重
十二指腸潰瘍發作時,伴有饑餓性疼痛,患者可能想吃東西,為了緩解疼痛不停地吃東西,飯量加重,身體重量減輕。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人饑餓時候胃分泌大量胃液沒有與食物混合而直接進入十二指腸。
貧血癥狀
患者會因為潰瘍流血最后出現貧血和無力的情況。
注意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有三大區別:
1、饑餓時候疼痛;2、疼痛時間不一樣;3、順序不一樣:胃潰瘍是進餐--疼痛--緩解,十二指腸是疼痛--進餐--緩解。
治療和預防
沒有并發癥的潰瘍應該以內科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接觸癥狀和促進潰瘍愈合,防治復發和并發癥出現。
目前對于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醫學專家共識都建議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需要進行規范的抗菌治療。此外,生活上調理治療,作息規律,工作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進餐要定時,防止過度饑餓,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來給各位普及一下到底什么是潰瘍吧。潰瘍是指深層組織的缺損,潰瘍和糜爛不同,糜爛是指淺層的病變,所以潰瘍比糜爛要嚴重。
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統稱為消化性潰瘍,潰瘍發生時臨床癥狀主要有反酸,噯氣,上腹部燒灼痛,惡心,口苦等。
十二指腸潰瘍的癥狀和胃潰瘍的癥狀在臨床有一定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疼痛規律: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常發生在夜間,有時患者可以被痛醒,這種疼痛,又被叫做饑餓痛。而胃潰瘍的疼痛多發生在進食后,可以區別。
2.好發年齡: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在青少年和壯年,尤其是年齡在15-23歲之間,而胃潰瘍多發生在40-50歲的中老年人。
3.并發癥: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更容易發生穿孔,但是十二指腸潰瘍癌變幾率要比胃潰瘍低很多,十二指腸潰瘍基本不會發生惡變,而胃潰瘍的癌變率在1%。
4.藥物治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在治療方面基本沒有區別。都是應用抑酸藥物(奧美拉唑)+抗幽門螺桿菌藥物(阿莫西林)+胃腸黏膜保護藥(果膠鉍)這幾種藥物聯合應用,來治療潰瘍。在治療潰瘍的期間要按時按療程的服用藥物,不要覺得沒有疼痛,潰瘍就痊愈了。潰瘍規定的治療時間在8周左右,還有在治療潰瘍的時候,要積極的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煙喝酒,吃辛辣刺激食物等等。
希望以上文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小克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什么是十二指腸潰瘍?
- 十二指腸,是人體位于胃與空腸之間的一段腸管,位于肚臍的上方。十二指腸潰瘍是指十二指腸黏膜缺損,深度超過黏膜肌層,甚至粘膜下層,造成的一種非特異性的炎性壞死性的病變。
- 十二指腸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和胃潰瘍一起統稱為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好發于氣候變化較大的春冬兩季,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
- 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胃酸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非甾體抗炎藥、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吸煙、飲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癥狀?
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會出現慢性、周期性、節律性的腹痛。
- 慢性主要表現在患者的癥狀持續時間,有些患者病史可以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呈長期性發展的趨勢;
- 周期性主要表現在患者發作期可為數周或數月,緩解期亦長短不一,發作呈季節性,多在秋冬與冬春之交發病,而發病的原因多由于寒冷導致。
- 節律性主要表現為饑餓痛即每到飯后兩三小時和在半夜時間就會出現腹痛,而在進食后腹痛可以緩解。
-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化系統的不典型癥狀,如腹脹、厭食、噯氣、反酸等消化不良表現。當出現并發癥時,還可能出現血便或黑便、惡心、嘔吐、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等表現。
如何發現十二指腸潰瘍?
當出現以上一些癥狀時,及早檢查及早治療是很重要的。胃鏡檢查可以對十二指腸黏膜直接觀察、攝像,還可在直視下取活組織做病理學檢查,是診斷十二指腸潰瘍的最主要方法。
發現了十二指腸潰瘍怎么治?
由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是胃酸分泌異常和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粘膜損傷,所以治療原則就是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門螺桿菌、修復十二指腸黏膜、改善癥狀。具體治療方案請咨詢消化內科專科醫生,根據個體化原則進行治療。
關于十二指腸潰瘍癥狀的內容我就總結到這,大家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消化內科李醫生,受悟空問答官方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書里的東西我就先不說了,我總結一下自己在臨床上看到的十二指腸潰瘍的常見癥狀吧。
首先,十二指腸潰瘍分為無癥狀和有癥狀的。
其中,無癥狀的占了很大一部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到了出現并發癥的時候才知道。
有癥狀的一部分病人,又分為無并發癥的和有并發癥的,下面我分這兩種情況跟大家講一下:
1.無并發癥的十二指腸潰瘍:
典型的癥狀是夜間饑餓痛,就是不吃東西空腹的時候會胃痛;但是大部分十二指腸潰瘍缺乏典型癥狀,癥狀較多,可表現為食欲不振、反酸噯氣、干嘔、消化不良、飽脹。甚至會有神經衰弱、大便異常等等。
2.有并發癥的十二指腸潰瘍
1)出血:都知道十二指腸潰瘍容易出血,這是由于潰瘍累及十二指腸動脈引起的,是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病因,占比52%,典型癥狀就是嘔血、排黑便和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促、胸悶、頭暈,甚至暈厥等貧血癥狀。
2)狹窄:會有吃不下東西、胃口不好、飽脹、消化不良,如果狹窄嚴重,會引起嘔吐,可嘔吐不含膽汁的,昨天吃的東西今天可能會嘔出來。長期下來,病人會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和消瘦。
3)穿孔:十二指腸潰瘍好發穿孔,如果是空腹的時候穿孔,那肚子疼可能不會很厲害,不一定要手術。但是如果是飽餐后再穿孔的,大量食物就會進入腹腔,引起嚴重的腹腔感染和腹膜炎,整個肚子硬硬的,這就需要急診手術了,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全身感染,病情危急。
4)十二指腸潰瘍惡變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沒有,我見到過1-2個。
我是消化內科李醫生,喜歡我的回答嗎?關注我吧,我的內容更多哦,歡迎私信問我問題,只要我懂,我會盡量一一回復!
更多相關建議:
十二指腸介于胃與空腸之間,由于相當于十二個橫指并列的長度而得名,全長約25cm。
十二指腸是小腸中長度最短、管徑最大、位置最深且最為固定的部分。十二指腸除始、末兩端被腹膜包裹,較為活動之外,其余大部分均為腹膜外位器官,被腹膜覆蓋而固定于腹后壁。因為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膽汁,所以十二指腸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十二指腸潰瘍是由于胃液分泌過多或十二指腸粘膜防御功能減弱,導致十二指腸粘膜被胃液中的胃酸消化腐蝕,形成的局部炎性破損,嚴重能引起出血、穿孔。
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主要有:
1. 幽門螺桿菌感染:80%~90%的十二指腸潰瘍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關,部分與非甾體類藥物的應用有關。過量的胃酸分泌、胃排空速度過速以及十二指腸的酸中和排除能力減弱,也是引發潰瘍的主要原因。
2. 遺傳因素:研究發現消化性潰瘍具有遺傳素質。
3. 胃酸分泌過高:大量臨床試驗和研究證明胃酸的病理性升高是潰瘍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胃液酸度過高,激活胃蛋白酶,使十二指腸黏膜自身消化,可能是潰瘍形成的重要原因。
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癥狀?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之一,其臨床主要表現為饑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后定時的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患者常常餓不得,撐不得,還累不得。甚至天氣只要有比較明顯的冷暖變化,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就容易發病。
1. 臨床表現:十二指腸潰瘍的典型臨床表現有上腹痛及上腹不適等,絕大部分人可出現各種消化不良的癥狀,但是有的也無任何癥狀,直至出現并發癥。其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出血、穿孔。
2. 疼痛:一般在空腹時,或者在飯后一段時間、受到各種刺激因素影響都會帶有一定腹痛,饑痛,脹痛等,而且為周期性疼痛,在痛一段時間或者經藥物治療后可停止疼痛,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又會重新發展,特別在春季和秋季最多見。
3. 常見癥狀及全身癥狀:主要有噯氣、反酸、上腹脹、胸骨后燒灼感、惡心、嘔吐、納差等。反酸及胸骨后燒灼感是由于賁門松弛,惡心、嘔吐多反映潰瘍可能提示潰瘍處于活動期。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之一,但是若不注意,很容易會發生潰瘍性穿孔,潰瘍性穿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惡心嘔吐,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癥狀,在穿孔前期會稍減疼痛感,但是會出現呼吸急促,脈搏快弱等現象,在穿孔后期如果不注意,可能引發劇烈的嘔吐,甚至中毒性休克死亡。
消化性潰瘍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飲食不規律、經常熬夜等都進一步加重消化性潰瘍。統計發現,男性消化性潰瘍發病率比較高,可能跟男性生活緊張、壓力大以及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干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更多相關建議:
十二指腸潰瘍最主要的病理機制就是腸壁黏膜被自己異常消化在造成的,本病多見于青壯年人群,尤以男性多見,屬于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常見病種。主要原因是黏膜在各種致病因素的長期持續作用下,使腸內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對黏膜的侵襲與黏膜自身的防御與修復能力失去平衡,逐漸消化腸壁,形成糜爛。對于這個過程的主觀感覺,由于個體的體質、耐受性、生活習慣等的不同而有差異。但該疾病的癥狀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最主要的癥狀就是上腹部的疼痛或者不適感,主要表現在劍突下的十二指腸體表投影區周圍,在受到易感因素誘發時,以輕度或中度的持續性疼痛為主,疼痛性質可以表現為燒灼痛、脹痛、劇痛、鈍痛等,伴有饑餓樣不適感,可有壓痛體征,該癥狀可以被抑酸劑或進食所緩解。進入到緩解期時,沒有明顯的體征。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和吃飯有關的節律性上腹痛,比如:吃完早飯后就開始腹痛或者不適,如果沒有藥物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會持續數小時,直到午飯后才能緩解。還有一部分人在夜間有該類表現,在進食后緩解。因此,對于一些在夜間進食的人群來說,應該關注這一點,尤其對于敏感性變差的老年人來說,更應收到足夠重視。
該病有明顯的特征性表現,在慢性過程中,病程可長達數年,甚至十幾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進行,發作時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緩解期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也就是說,如果不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會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上述癥狀。
本期答主:王澤,醫學碩士